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注】①黾勉(mǐn miǎn):努力。
【小题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诗人有古之作矣   拟:模仿。
B.欲以晚节师其万一也   范:以……为榜样
C.终不能 悛:屈服。
D.然自其居东坡 斥:被排斥,被贬谪。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坡先生被贬海南,他的小儿子苏过陪同,住茅舍,吃苦菜芋头,但是他不以为苦,喜欢写诗,而诗也还是精神饱满。
B.苏轼追和陶渊明的诗,一是因为喜欢陶渊明的诗,二是因为陶渊明的诗不多,三是喜欢陶渊明性格。
C.苏辙认为苏轼到了晚年在陶渊明身上寻求寄托的说法难以让世人相信,因为他不管出入朝廷还是升官贬官他都始终坚持自己。
D.苏辙认为苏轼的诗作胜过李白杜甫,和陶渊明并驾齐驱,自己跟着兄长写诗,但总是不如他。可见东坡才华横溢。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1)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2)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
【小题4】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苏轼的性格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06 05:34: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愀,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天地,渺沧海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者如斯    逝:往
B.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适应
C.其破荆州  方:当
D.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苏子愀 何为其
B.寄蜉蝣天地    托遗响悲风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固一世之雄
D.渺沧海一粟    与山间明月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自然段“方其”以下八句,先从曹操兵力的强大和势力的扩张写出了声势和气派,然后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字勾画曹操“一世之雄”的形象。从文意看,这八句都是为“而今安在哉”一句蓄势。
B.第1自然段紧承上段的泛舟赏景之“乐”展开,突显一个“悲”字。悲的原因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C.第2自然段中作者以“变”与“不变”两者相提并论,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实际上作者要阐明的主要是“不变”这层意思,并以此表现豁达乐观的态度。
D.第2自然段,作者结合景物特征,巧妙地批判了“客”的观点。但仔细看来,作者所阐述的“不变”只是宇宙万物无穷无尽,并未涵盖人生,以此来驳“客”的观点,稍显牵强。
【小题4】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3届福建泉州高三毕业质检)
游君山记  袁中道
万历辛亥暮春,汉阳王子以吊中郎①至。予感其意,送至岳阳,同游君山。以风逆,泊舟南津港。
质明,东风细细,波平如掌。初日甫出,与王子方舟进发。顷之,抵山足,见乔木蓊郁,亏蔽天日,黯黯含雪霰气。两掖之山,如垂长袖。寺内鸭脚四株,唐宋以来物也。上巢白鹤数百,远视之如玉兰花。正殿亦壮伟,后为藏经楼。西去,穿乔木中,新篁绿色照人,盖远视此山,直似长眉一抹,入其中,求所谓十二螺③者,亦不得,都为老树寿藤所遮,仿佛见污隆耳④。然曲径中竹翠茶香,杂花芬馥,极迂回,有幽致,宛似江南佳丽名园。过轩辕台,此处可览湖中之胜,惜以文昌阁封之。复行竹石中,登酒香亭。
还至寺左掖髻上,得朗吟亭。望长沙、湘潭,去帆如阵。共坐其上看水,大约天水一色光景,乃此山寻常受用,然亦不能于此外觅一奇语,能模写其澄鲜也。步至湘妃庙,穿林中,忽得旷野平田,极有野趣。入庙中,了无一人。
晚复至山口,觅石踞坐,看水上云变。予谓王子曰:“天下惟夏云最奇,而湖上之夏云尤奇。盖八百里之水气,上蒸空界,淋淋漓漓,生生动动,极百物之态,穷雕镂之巧。昔米老谓于潇湘得画景,盖谓湖上云物异也。吾又安得一椽竹中,听水观云,以娱余生耶?”是夜,王子大有卜筑之意。水气清泠,不成寐。
晨起,猛风乍作,趣别山灵,一帆走岳阳楼下。  (节选自《珂雪斋集》)
【注】①王子:指王章甫。中郎:袁中道之兄袁宏道。②鸭脚:银杏。③螺:指像螺髻一样的山峰。④污隆:高低不平。⑤米老:米芾。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日甫出甫:才B.极有野趣极:非常
C.穷雕镂之巧穷:穷尽D.趣别山灵趣:趣味
【小题2】下列全部属于作者与王章甫同登君山所见之景的一组是(3分)
①东风细细,波平如掌   ②乔木蓊郁,亏蔽天日
③新篁绿色照人 ④长沙、湘潭,去帆如阵
⑤旷野平田,极有野趣   ⑥湖上之夏云尤奇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说明了作者游览君山的缘由:因感激王章甫的情谊,所以陪他游览。
B.因为树藤遮蔽、道路崎岖,作者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路,只好登上酒香亭远眺。
C.按照作者的游踪,文章依次主要记叙了“看山”“看水”“看水上云变”之景。
D.作者和王章甫一起游览君山,观山览水之后,两人都产生了栖身君山的想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寺内鸭脚四株,唐宋以来物也。(2分)
(2)昔米老⑤谓于潇湘得画景,盖谓湖上云物异也。(4分)

同类题3

(一)课内文言文检测
庖丁为文惠王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枝经肯綮之末未尝微碍,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郤,导大窾 导:指导
C.如土委地   委:卸落
D.善刀而藏之 善:拭擦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之所好者道也  与可之教予如此
B.进乎技矣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D.吾见其难为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函梁君臣之首B.且箱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C.不霁何虹D.良庖岁更刀
【小题4】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技经肯肇之未尝
A.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B.惟兄嫂是依
C.异乎三子者之撰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②是故燕最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南公某文所书皆建昌南城人。

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逆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向见君帑有之,今何靳?”策曰:“然,有质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

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又饮驵醇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

 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南公:即吕南公,北宋学者。②驵(zǎng):泛指经济人。③帑(tǎng):库房。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有钱而没者 (2)安可以此物公哉?
(3)买陶器欲转于北方  (4)妻子饥寒不
【小题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B.闻公欲以嫁女
C.请其矢,盛以锦囊D.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小题3】与例句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
A.竖子不足与谋B.乐夫天命复奚疑
C.持节送匈奴使者留在汉者D.见犯乃死,重负国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2)其驵舞秤权阴厚整。
【小题5】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汝 所 欲 酒 而 已 何 欺 寒 人 为
【小题6】下面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陈策买了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骡子,他的儿子与狡猾的市场经纪人商量,做手脚把骡子卖给了经过那里急需用马的官人。陈策知道后,追上官人,说明原因,取回骡子。
B.陈策只卖银器给买主,不卖给他罗绮,致使买主猜疑他舍不得卖。陈策向他解释,罗绮是长久抵押之物,质量已经很差,更不能卖给他作嫁女之用。陈策还验明银器是真银才卖。
C.危整仅买五斤鲍鱼,市场经纪人故意多秤卖鱼人的鱼给危整,让危整请他喝酒。危整知道后追几里让卖鱼人回来,付多得鲍鱼的钱。危整请市场经纪人喝酒,责备他不该这样做。
D.曾叔卿已把陶器交给那人,收了钱,当知道买主也像他先前那样打算把陶器运到北方易物时,他告诉买主自己是怕北方会有灾荒而不去的,让买主也不要去。陶器也不再卖给那人。
【小题7】用一个字概括文中所记的三个建昌南城人所具有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