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共12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小题1】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躬自抚养躬自:亲自 B.慈父见背见背:长辈去世
C.门衰祚薄祚薄:福分浅薄D.矜悯愚诚矜悯:夸耀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密奉事以孝谨闻密以祖母年高
B.有暇则讲学忘疲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D.齐桓得管仲而霸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小题3】下面文句全都体现“悲恻动人”的一项是  (    )(3分)
①密奉事以孝谨闻 ②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③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④门衰祚薄
⑤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⑥后刘终,服阕
A.①②④B.②③⑥C.②③④D.①⑤⑥
【小题4】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B.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
C.《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以发对祖母的孝情。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宿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2-23 03:32: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20分)
儒者可与守成论
苏轼
圣人之于天下也,无意于取也。譬之江海,百谷赴焉。譬之麟凤,鸟兽焉。虽欲辞之,岂可得哉?禹治洪水,排万世之患,使沟壑之地,疏为桑麻,鱼鳖之民,化为衣冠。契为司徒,而五教行,弃为后稷,而蒸民粒,世济其德。至于汤武拯涂炭之民,而置之于仁寿之域,故天下相率而朝之。此三圣人者,盖推之而不可去,逃之不能免者也。于是益修其政明其教因其民不易其俗以是得之以是守之传数十世而民不叛岂有二道哉?
周室既衰,诸侯并起力征争夺者,天下皆是也。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智既无以相倾,则力夺而已矣。至秦之乱,则天下荡然,无复知有仁义矣。汉高帝以三尺剑,起布衣,五年而并天下。虽辅以仁义,然所用之人,常先智勇,所行之策,常主于权谋。是以战必胜,攻必取。天下既平,思所以享其成功,而安于无事,以为子孙无穷之计,而武夫谋臣,举非其人,莫与为者。故陆贾讥之曰:“陛下以马上得之,岂可以马上治之!”叔孙通亦曰:“儒者难以进取,可与守成。”于是古今之宜与礼乐之中,取其简而易知,近而易行者,以为朝觐会同冠昏丧祭一代之法。虽足以传数百年,上下相安,然终不若三代圣人取守一道源深而流长也。
夫武夫谋臣,譬之药石,可以伐病,而不可以养生。儒者譬之五谷,可以养生,而不可以伐病。宋襄公争诸侯,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以败于泓,身夷而国此以五谷伐病者也。秦始皇焚诗书,杀豪杰,东城临洮,北筑辽水,民不得休息,传之二世,宗庙芜灭。此以药石养生者。善夫,贾生之论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夫世俗不察,直攻守为二道。故具论三代以来所以取守之术,使知文武禹汤之威德,亦儒者之极功,而陆贾、叔孙通之流,盖儒术之粗也。(《东坡文集卷四十》)
【注】①契:商的祖先,传说是舜的臣,任司徒,助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商。②弃:周族的始祖,被尊为“百谷之神”,所以叫“后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麟凤,鸟兽焉萃:聚集
B.虽辅以仁义稍:稍微
C.于是古今之宜与礼乐之中酌:斟酌,考虑
D.身夷而国蹙:窘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逃之不能免者也惜其用武不终也
B.然所用之人,常先智勇人固有一死,或重泰山
C.此以药石养生者其下圣人远矣
D.直攻守为二道时予方讨贼督师桂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阐明上古三代以杰出贡献和文德教化而赢得天下从而安守天下,继而阐明刘邦凭借武力取得天下却缺乏文士治理天下。
B.文章最后用精当的比喻,并结合宋襄公和秦始皇正反两例,论证武夫和文士在攻守方面的不同作用,进而总结了文人用于守成的观点。
C.作为一篇思想性很强的策论,从多个角度雄辩地阐释了儒者对于守成的重要性,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文人主政的政治思想。
D.本文多用结构对应的整句,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既体现了语言的音乐美,更体现了论说文雄辩的色彩,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于 是 益 修 其 政 明 其 教 因 其 民 不 易 其 俗 以 是 得 之 以 是 守 之 传
数 十 世 而 民 不 叛 岂 有 二 道 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智既无以相倾,则力夺而已矣。(4分)
(2)此以五谷伐病者也。(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世美堂后记
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 ①俗呰窳:俗习懒惰。②訾省: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③遘悯:遭受患难。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    粥:出售
B.岁苦旱而独收 苦:为……所苦
C.岁一再至而已 再:两次
D 得无有所恨耶 恨:痛恨
【小题2】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是( )
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
②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
③世无知君者矣
④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⑤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A.②④⑤B.①②⑥C.③⑤⑥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为人豪爽洒脱,奇异不凡,在当时很有名,同叶盛、章格交好,世美堂就是由他修建的。
B.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她治家勤俭,孝敬老人,同亲属朋友关系和睦,对丈夫全力支持,十分贤惠。
C.因为归有光喜欢读书,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妻子就让人四处寻找,最后他家里的藏书竟然多达上千卷。
D.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采用散文形式,在对生活琐事的平实朴素叙述中渗透了深沉真挚的情感,本文的风格与其相近。
【小题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A.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B.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C.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D.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3分)
(1)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世美堂后记》)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    )
A. 意有所极,梦亦同  趣:有趣
B.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C. 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攒蹙:聚集收拢
D. 故为之文以 志: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B. 则施施行 侣鱼虾友麋鹿
C. 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D. 相与枕藉舟中     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小题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写游览众山,是以众山作铺垫,突出下文写西山的怪特和游玩的独得之乐。
B. 作者陶醉于西山风景的“怪特”之中,不觉“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作者醉倒山中,无法行走,以致天黑了还没有能够回去。
C. 作者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是因为西山之游第一次给作者带来心灵的启迪,能让作者感到超脱旷达,忘却了自我,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
D. 文章中“怪特”的西山与作者高傲的志趣相互映照,象征了柳完元特立不屈的人格。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归去来兮辞 并序
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B.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C.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D.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
B.粟,本指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这里指粮食。
C.长吏,年龄大、资历深的官吏。
D.三径,西汉末的蒋栩隐居后在院子里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  三径成为隐士住处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辞官的最根本理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B.陶渊明回到田园之后,谢绝了一切社会交往,每天独自在院中散步而兴味无穷。
C.陶渊明把过去做官视为误入歧途,而把今天的归隐看作是正确的选择。
D.陶渊明从四个方面写了归隐之乐,分别是家中之乐、园中之乐、田中之乐和山野之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诗品①小序

清·杨廷芝

诗不可以无品,无品不可以为诗,此诗品所以作也

予总观统论,默会深思,窃以为兼体用,该内外,故以雄浑先之。有不可以迹象求者,则曰冲淡。亦有可以色相见者,则曰纤穠,不沉著,不高古,则虽冲淡纤穠,犹非妙品。出之典雅,加以洗炼,劲健不过乎质,绮丽不过乎文,无往不归于自然。含蓄不尽,则茹古而涵今;豪放无边,则空天而廓宇。品亦妙矣,品妙而斯为极品。

夫品固出于性情,而妙尤发于精神,缜密则宜重宜严,疏野则亦松亦活,清奇而不至于凝滞,委曲而不容以径直,要之无非实境也。境值天下之变,不妨极于悲慨,境处天下之赜②,亦有以拟诸形容。超则轶乎其前,诣则绝乎其后。飘则高下何定,逸则闲散自如。旷观天地之宽,达识古今之变;无美不臻,而复以流动终焉。品斯妙极,品斯神化矣。

廿四品备,而后可与天地无终极。品之伦次定,品之节序全,有品  ,亦于言而可以知其志。诗之不可以无品也如是夫!”

(注)①二十四诗品:是唐代诗论家、诗人司空图,字表圣(837~908)的论诗专著,简称《诗品》。其中把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纤穠、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类,每品用十二句四言韵语来加以描述。②赜:深奥,奥妙
【小题1】作者认为《二十四诗品》 “以雄浑先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而“冲淡”、“纤穠”、“劲健”、“绮丽”都是以“____________”为基本原则。
【小题2】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有可以色相见者,则曰纤穠——诗的品格若是以“纤穠”为特色,则诗中描写的景象和色彩就非常突出。
B.含蓄不尽,则茹古而涵今——如果“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那么诗歌之品就属“含蓄”,其妙处在于不著一字,尽得古今风流。
C.超则轶乎其前,诣则绝乎其后——只有超越前人,不受前人的束缚,才能使诗的品格到达超然肆意又让后人难以企及的佳境。
D.廿四品备,而后可与天地无终极——能够品味这二十四品,则仿佛可以获得与天地一样长久的精神了。
【小题3】根据“小序”所言,下面对唐诗之品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峨眉山月半轮秋,隐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自然
B.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清奇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冲淡
D.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山房春事》)——绮丽
【小题4】从文中两句划线句看,作者旨在强调“诗有品”的重要,但全文大部分内容都在表达自己读《二十四诗品》的感受,如果在末段空缺处填入一句正面阐明作者态度的语句,可以填入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本篇小序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