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焚 驴 志
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①。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②小数③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之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篓,亦惟人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④,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⑤,师兴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乞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⑥,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无主赖:无所依恃。②厌禳: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③小数:小法术。④桑林之祷:商汤在桑林以身祈雨。⑤伐邢之役:邢国无道,卫国出兵攻邢以祈雨。⑥魃(bá):传说中引起旱灾的鬼怪。
【小题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帅闻之以为然,命取,将焚之亟:赶快
B.民自罹之,吾何焉预:参与
C.则存乎天也,焉而已委:交给
D.某而觉,请诸帅,而释之谢:道谢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驴的不满情绪的一组是(3分)
①怪诬之说兴。    ②云方兴,驴辄仰号之。 ③冤哉焚也!    ④孰诬吾者,而帅从之!
⑤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    ⑥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寓言假托一个焚驴求雨、白驴诉冤的故事,讥讽当权者迷信愚妄、不仁不智的本性,并巧借天人感应的说法,揭露统治者才是致祸的根本原因。
B.镇阳帅是急民所急的正面形象,因为他自言忧民,凡能求灾的祈禳,无不尝试。虽说准备杀掉白驴有些过分,但也是因为听信了别人建议,其出发点也是为救民于灾难之中,情有可原。
C.驴“乘负驾驭”,劳辱终生,这使人联想到像牲口一样终年辛苦的农夫,但它远非任人宰割之辈,驴的形象本身包含着作者为受欺者鸣不平、激愤于世道昏暗的情怀。
D.结尾交待事情的结果也颇含深意:白驴被释,大雨成灾,证明旱涝与它的生死无关;也进一步暗证统治者的无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祸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3分)
(2) 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2-28 02:36: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小题1】正确解释加点词语
①将何往而非病 ②窃会计之余功
【小题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也就是)B.人有遇不遇之变(指碰上好机会,被重用)
C.王披襟当之(迎着)D.将何适而非快(到,往)
【小题3】下面四组词类活用,选出活用相同的一组
A.鼎铛玉石  // 动心骇目B.昔楚襄王从宋玉  // 燕赵之收藏
C.亦足以称快世俗  // 朝歌夜弦D.草木行列  // 族秦者秦也
【小题4】下列各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张君梦得谪居齐安B.秦人不暇自哀
C.将何往而非病D.快哉此风
【小题5】请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小题6】本文作者借物抒怀, 其写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路秦耶?曰:不赂者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路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赂秦耶     率:全都,一概
B.奉之繁,侵之愈急     弥:更加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判:确定,断定
D.此言之 得:得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赂者赂者丧    夫夷近,则游者众
B.战败而亡者 秦伯说,郑人盟.
C.秦之所大欲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D.奉弥繁,侵之愈急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接着提出了两个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B.在论证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时,作者主要用列举事例、对比和引用的论证方法,针对韩、魏、楚三国赂秦的弊端进行论证。
C.选文摆出秦“战胜而得”与诸侯“战败而亡”的事实,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秦之所大欲”与“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既照应了开头,又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证做好了准备。
D.引用古人的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进行对比论证,贴切恰当,既补充了上文的论证,又含有收束之意,而且使论证深入浅出,明白易晓,增强了说服力。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3)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斗鸡

周去非

   芥肩金距之技,见于《传》1而未之睹也。余还自西广,番禺,乃得见之。番禺人酷好斗鸡,诸番人尤甚。鸡产番禺者,特鸷劲善斗。其人饲养亦甚有法,斗打之际,各有术。注黄金,观如堵墙也。凡鸡毛欲疏而短,头欲竖小,足欲直而大,身欲疏而长,目欲深而皮厚,徐步耽视,毅不妄动,望之如木鸡,如此者每斗必胜。
人之养鸡也,结草为墩,使立其上,则足尝定而不倾。置米高于其头,使耸膺高啄,则头常竖而嘴利。割截冠緌,使敌无所施其嘴。剪刷尾羽,使临斗易以盘旋。常以翎毛搅入鸡喉,以去其涎。而掬米饲之,或以水噀两腋,调饲一一有法。

至其斗也,必令死斗。胜负一分,死生即异。盖斗负则丧气,终身不复能斗,即为鼎食矣。然常胜之鸡,亦必早衰,以其每斗屡死也。斗鸡之法,约为三。始斗少顷,此鸡失利,其主抱鸡少休,去涎饮水,以养其气,是为一间。再斗而彼鸡失利,彼主亦抱鸡少休如前,养气而复斗,又为一间。最后一间,两主皆不得与,二鸡之胜负生死决矣。鸡始斗奋击用距,少倦则盘旋相啄。一啄得所嘴,牢不舍,副之以距。能多如是者必胜,其主喜见于色。

番人之斗鸡又乃甚焉,所谓芥肩金距真用之。其芥肩也,末芥子糁于鸡之肩腋,两鸡半斗而倦,盘旋伺便,互刺头腋下,翻身相啄,以有芥子能眯敌鸡之目,故用以取胜。其金距也,薄刃如爪,凿柄于鸡距,奋击之始,一挥距,或至断头。盖金距取胜其始,芥肩取胜于其终,季孙于此能无怒耶?小人好胜,为此歹毒,使微物不得生,自三代已然。

〔注〕1《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季平子与郈昭伯斗鸡用芥肩金距之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还自西广,番禺
道: 取道
B. 斗打之际,各有术
数: 方法
C. 以其每斗屡死也
滨: 接近
D. 斗鸡之法,约为三
间: 疏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鸡产番禺者/臣壮也,犹不如人
B. 注黄金/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C. 头欲竖小/臣恐见欺于王负赵
D. 盖金距取胜其始/教以慎接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利用读者急于破解古书难题的心理,开篇就具体介绍了“芥肩金距”之技,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表现出高超的叙述技巧。
B. 作者叙番禺人酷好斗鸡,表现有四:其一,鸡“特鸷劲善斗”,以见鸡训练有素。其二,饲养有法。其三,热衷观斗。其四,斗打有术。
C. 番禺人斗鸡时会在鸡距上装上金属的薄刃,鸡奋击之时,有时能断敌之头。
D. 《斗鸡》一文深刻地指出了鸡之斗实是人之斗,包含了作者对斗鸡这一现象的深沉的思考,其中有对鸡的怜悯,对斗鸡的厌恶,也有对小人的怨愤,对历史的反思。
(4)把文中画线的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①徐步耽视,毅不妄动,望之如木鸡,如此者每斗必胜。
②翻身相啄,以有芥子能眯敌鸡之目,故用以取胜。
(5)用“/”给下面文句断句。
季郈之鸡斗季氏芥其鸡郈氏为之金距平子怒益宫于郈氏且让之故郈昭伯亦怨平子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西施山书舍记
【明】徐渭
①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越绝》与《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然亦曰“土城山”。盖勾践作宫其间,以教西施、郑旦而用以献吴。又曰:“恐女朴鄙,故令近大道。”则当其时,此地固要津耶?更数千年,主者不可问矣。商伯子用值若干而有之。
②山高不过数仞,而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上有台,台东有亭;西有书舍数础,舍后有池以荷。东外折,断水以菱。而亭之前则仍其旧,曰“脂粉塘”,无所改。出东南,西而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余少时盖觞于此而乐之。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
③嗟夫!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宫,而今变而且迁之。一旦寥寥然为墟落,田夫野老耕钓徘徊于其间,或拾其堕钗于锄掘。迨于阴晦,又往往诧野火转燐于夜归牧唱之儿童。宜无不感而嘘,资野人之聚而谈者矣。至其易冶以朴,易优伎以农桑,本业专而谣俗厚,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
(有删改)
【注】①诧:惊诧,心神不安。②野火转燐:野外荒坟中飘转的燐火,俗称“鬼火”。③谣俗:风俗。
【小题1】请用“/”给第②段画浪线部分断句。
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
【小题2】概括第①段段意。
【小题3】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土城,像一座小山的耳朵,当初曾是粉刷黛红的歌宫舞馆,今已变化迁移。
B.土城,不过一座小山而已,当初曾是储养美女的歌宫舞馆,而今时过境迁。
C.土城,像一座小山的耳朵,当初曾是储养美女的歌宫舞馆,而今时过境迁。
D.土城,不过一座小山而已,当初曾是粉刷黛红的歌宫舞馆,今已变化迁移。
【小题4】作者极力铺叙西施山古今之巨变,其用意何在?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