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小题。
雪屋记
(明)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于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其庐焉造:建造
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也尚:推崇
C.今又之以雪济:加上
D.以屋名雪,讵不欤韪:正确
【小题2】(小题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
A.而因之B.则为所C.以乎之D.且于所
【小题3】(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小题4】(小题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简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者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小题5】(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9-18 09:54: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方希则序
欧阳修
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感云尔。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①,毁誉不以屑,其量恬然不见于喜愠。能及是者,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乎!
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
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
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昔公孙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以希则之资材识业而沉冥郁堙者,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囊中所畜尔,岂假予详言之哉?觞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率然,辞不逮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则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注)①贲、育:战国时勇士孟贲和夏育的并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命运不好
B.推否泰以消息:讯息
C.后数日,装具舟赍:携带
D.操觚率然,辞不意逮:及,达到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
B.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
C.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
D.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方希则学识渊博,有君子之风,很像过去那些贤能的人,尽管如此,他却多次被罢免。
B.作者应方希则之邀写了这篇序,尽管作者与方希则认识较晚,但他们一见如故,成为知己,交往很默契。
C.方希则是一个通达之士,才能出众,但却命运坎坷。作者既为他感到惋惜,又觉得他一定会被后世儒生仰慕。
D.本文虽是一篇送别之作,但很少抒写离别之情,而是重点表达作者对方希则的评价及态度,送别之情寓于其中。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
(2)以希则之资材识业而沉冥郁堙者,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斧斤时入山林 ②申之孝悌之义 ③何异于刺人而杀 ④斯天下民至焉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黎民不饥不寒。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之以桑
B.弃甲曳而走
C.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D.假舟辑者,非能
【小题4】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①养生丧死无憾 ②不违农时 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
【小题5】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发展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D.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夫人画竹记
侯方域
曹州余尉,出画竹一轴以示余,曰:“此元管夫人所作也。出自大内,明亡后,游燕市而得之。”呜呼!余闻书画之在大内也,中贵人掌之,玉其椟而金其缄,而犹志之以别玺,曰“秘阁之宝”。今出自天子之宫而入尉之手,废兴之故,可以感矣!
然方其在大内也,虽玉椟而金缄,而天子倦万几,或终岁不观。暇则妒宠工媚者各趋而前,书画不能以其落莫争也。虽中贵人掌之,而彼日徒营为酒食,醉饱则斗鸡驯猫,亦不知观。而天下之文雅鉴赏者,固虽欲观之,而秘阁禁严,不能到也,是终无由见知于世也。方且真伪杂而美恶溷,不过荣其外而已。尉乃鉴之别之,爱之重之,与天下之有识者更拂拭而赞叹之。故天下之物,有不必荣于天子之宫,而绌于尉之手者。呜呼!遇合之道,诚难与俗人言也。
尉又云:“今太保宋公,尝见而欲得之。诡辞以岁久剥落,将入吴中求国工装之以献。”时尉方求补官,舍于太保之馆,因遂逡巡以去。其后数见太保,辄问曰:“画固在乎?曾求国工治装乎?”言之而笑。尉终不献,太保亦不更索也。呜呼!尉诚高矣!若太保者不具论,倘亦所谓不贪为宝者乎?
余尝观之,其绢细密有坚致,非近世所能为;竹潇洒神韵,旁有石,历落而远,其为管夫人作无疑。管夫人者,赵文敏之妻也;文敏以宋宗姓仕元,为显官。今所传者,翰墨满天下,岂当时矜重,而求索不获辞耶?抑文敏夫妇,借以写其“彼黍离离”之感耶?何其有闲情而为此也?然当时仕之以显官,矜重其翰墨,而卒使之消遣于艺事,不忧不戚,夫妇偕老。呜呼!当时之所以待胜国者厚矣。
凡此皆其可记者也,余因为之记。   
(《壮悔堂文集》)
【注】①侯方域:明末清初散文家。明亡后,流落江南,入清后参加科举,为时人所讥。
②赵文敏:即赵孟頫。宋代宗室,仕元。博学多闻,书画绝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犹志之以别玺,曰“秘阁之宝” 志:作标记
B.方且真伪杂而美恶溷  溷:混淆
C.而绌于尉之手者 绌:排斥
D.不忧不戚     戚:悲伤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夫人所画卷轴,原是宫廷内府的东西,后来流落民间,被余姓尉官发现并珍藏。
B.珍藏内府的书画,君王没有时间欣赏,那些想欣赏的人更没有机会欣赏,以致它们不被世人所知晓。
C.宋太保曾想把余尉的卷轴骗到手,余尉始终没有给他。宋太保为此耿耿于怀,见面就嘲笑逼迫余尉。
D.侯方域从画绢质地、画作神韵等方面判断这幅作品为管夫人真迹,并由此生发感想。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尉方求补官,舍于太保之馆,因遂逡巡以去。
(2)岂当时矜重,而求索不获辞耶?抑文敏夫妇,借以写其“彼黍离离”之感耶?
【小题4】文章结尾交代写作原因是“凡此皆其可记者也”,其中“此”指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鹿卿,字德夫。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调南安军学教授。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诸学以训。立养士纲条,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曰:“是无挠我者。”
真德秀守泉,辟宰南安,鹿卿以不便养辞。德秀曰:“道同志合,可以拯民,何惮不来?”鹿卿入白其母,欣然许之。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革预借,决壅滞,达冤抑,邑以大治。德秀寻帅闽,疏其政以劝列邑。岁饥,处之有法,富者乐分,民无死徙。会岳珂守当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屈于初。命鹿卿核之,吏争窜匿。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岁。鹿卿悉纵舍而劝以其馀分,皆感泣奉命。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丞相史弥远之弟通判温州,利韩世忠家宝玩,籍之,鹿卿奏削其官。
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出淹禁。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州索印纸,惟说笑曰:“是犹可以仕乎?”自题诗印纸而去。衢州郑逢辰以缪举,鹿卿以委使不当,相继自劾,且共和其诗。御史兼二人劾罢之。及知泉州,改赣州,皆辞。丞相杜范遗书曰:“直道不容,使人击节。君不出,岂以冯惟说故耶?惟说行将有命矣。”鹿卿乃出。上眷遇弥笃而忌者浸多,有撰伪疏托鹿卿以传播,历诋宰相至百执事,鹿卿初不知也,遂力辨上前,因乞去,上曰:“去,则中奸人之计矣。”令临安府根捕,事连势要,狱不及竟。
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谥清正。
(选自《宋史卷四百二十四》)
【小题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   奚以知其然也
B.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憔说   而后乃今培风
C.鹿卿悉纵舍而劝以其余分   抟扶据而上者九万里
D.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B.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C.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D.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鹿卿博通经史,名扬乡里。参加廷试因文章过于直率遭到详定官贬抑,在担任南安军学教授期间,尊重士人,重视教化,抚恤农民,在盗贼作乱中使学宫幸免。
B.徐鹿卿孝敬母亲,忠于职守。他征得母亲同意才答应真德秀请自己去南安任职的要求,使县邑大治,得到已担任福建路长官的真德秀赞许,以其政绩劝勉各县。
C.徐鹿卿爱民如子,不畏强势。岳珂驻守当徐时,模征暴敛,陷害平民,商旅不通,徐鹿卿受命核实,官吏闻风逃窜,受害平民感泣涕零,将余财分给他人。
D.徐鹿卿性情耿直。他因错误举荐人而遭御史弹劾、罢免,等到任泉州知州改任赣州知州,都推辞不就职。后来经丞相杜范劝说才出来任职。
【小题4】把文中西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4分)
(2)上眷遇弥笃而忌者浸多,有撰伪疏托鹿卿以传播,历诋宰相至百执事,鹿卿初不知也(4分)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