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小题1】为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小题2】将下面的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②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③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6-28 03:31: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

注: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已乃图之。”②道:导,引导。
【小题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太傅幸而之  图:考虑B.光闻长者之行    长者:年长的人
C.不知吾形已不也 逮:及,赶得上D.所善荆轲可使也  善:交好的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
B.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
C.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
D.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于秦,即到秦国当人质。诸侯国之间为了确保协议的可信度,常常将太子作为人质。
B.太傅,中国古代官职。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C.侠士,古代也称之为侠客,大都指不畏艰险的义士。
D.《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故事。
B.鞠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鞠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相同。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物。
D.田光自杀既因为要激励荆轲,又因为太子的叮嘱——“所说的是国家大事,愿先生不要泄露”。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摘自《荆轲刺秦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 列:行列。
B.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假借:宽容。
C.荆轲废,乃引其匕首秦王 提:掷击。
D.轲自知事不,倚柱而笑 就:靠近。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荆轲智勇的一组是(  )
①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②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③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④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⑤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⑥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贿赂秦王的宠臣蒙嘉,借蒙嘉之口,打通接近秦王的通道,为廷刺秦王提供了宝贵机会。
B.秦武阳捧着燕国的地图跟在荆轲后面走向秦王的大殿时,吓得脸变了颜色,荆轲巧妙解释,才消除了秦王的怀疑。
C.荆轲手拿匕首追赶,秦王绕柱逃跑,大臣们未带兵器,殿下侍卫无秦王的命令又不能上殿,惶急中没有攻击荆轲的办法。
D.正在秦王万分危急的时刻,侍医夏无且举起手里拿着的药囊把荆轲打倒在地,秦王拔出剑来,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小题4】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③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据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怖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喂大王命之。”

④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⑤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⑥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⑦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⑧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⑨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至,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小题1】对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B.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C.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D.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一部由刘向主持编著的国别体史学著作,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
B.“变徵”是七音之一,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昂扬向上。
C.“祖”出行时祭路神,引申为践别和送行,如“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
D.“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现状像箕,这是一中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通过秦武阳、秦王的形象衬托了荆轲的形象。
B.文段写秦武阳色变显示了秦廷的森严和秦始王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荆轲之所以没有行刺成功,一是缺乏得力的助手,二是刺杀秦王是逆历史潮流的做法,所以行动注定要失败。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2)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