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執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对下列向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传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C.惑而不从师 惑:疑惑
D.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道:道德学问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拘于时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蚓无爪牙之利 句读之不知,感之不解
C.人非生而知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将下列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6 09:01: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明良

龚自珍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则气;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尽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

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凡兹三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言,古今之至诫也!

农工之人、肩荷背负之子则无耻,则辱其身而已;富而无耻者,辱其家而已;士无耻,则名之曰辱国;卿大夫无耻,名之曰辱社稷。由庶人贵而为士,由士贵而为小官,为大官,则由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

窃窥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清暇之官,知作书法、赓诗而已,外此非所问也。堂陛之言,探喜怒以为之节,蒙色笑,获燕闲之赏,则扬扬然以喜,出夸其门生、妻子。小不,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彼其心岂真敬畏哉?问以大臣应如是乎?则其可耻之言曰:我辈只能如是而已。至其居心又可得而言,务车马、捷给者,不甚读书,曰:我早晚直公所,已贤矣,已劳矣。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则一日荣;疾病归田里,又以科名长其子孙,志愿毕矣。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嗟乎哉!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伏栋下求俱压焉者鲜矣。

(选自《龚自珍全集》,有删改)

(注)①明良:明君良臣。②气:知耻的精神。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益久,则气愈媮 媮:通“偷”,苟且
B.地益近,则媚亦益工 工:巧妙,精巧
C.皆圣哲之危言    危:危险
D.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     霁:晴朗,引申为脸色好看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士不知耻”的一组是(   )
①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②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
③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④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
⑤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
⑥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
A.④⑤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①②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指出,一个国家最大的耻辱就是士人不懂得廉耻,而在当时,像这样不懂得廉耻的人很多。
B.作者认为,大多数朝廷官员是不懂得廉耻的,只要通过必要的教育就能改变朝廷官员的知耻精神面貌。
C.作者指出,国家一旦有事,不要指望那些追求车马、卖弄花言巧语却又身居要职的官员们挺身而出。
D.作者认同贾谊的看法:君主不尊重臣子,也会造成臣子没有廉耻;如尊重臣子,他们也会按官吏的标准要求自己。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
(2)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
(3)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

同类题2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
B.于其也,则耻师焉身:身体
C.不相师耻:以……为耻
D.师焉,或不焉或:有的
【小题2】下列句中“师”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师”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从而师之
A.而耻学于师
B.孔子师郯子、苌弘
C.择师而教之
D.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小题3】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不传也久矣巫医乐师百工
B.今其智反不能及见其人大惊
C.或师,或不焉少,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爱子,择师而教之皆出于此乎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①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②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④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⑤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①度:勘测规划。②浏如:水清澈的样子。③纡余:曲折萦绕。④间厕:交错。
【小题1】第①段甲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哉B.耶C.也D.乎
【小题2】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
【小题3】下列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您因当地支持得太守位,难道不想颠覆着当地的风俗来实现教化?
B.您因当地支持得太守位,难道不会因为当地的风俗来成就教化?
C.您就着地势开辟出美景,难道不想顺着当地的风俗来实现教化?
D.您就着地势开辟出美景,难道不会因为当地的风俗来成就教化?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城郊营造穹谷、嵁岩、渊池,这不是靠人力所能完成的。
B.不费民力而能欣赏山水盛景,过去的难事却在永州却有了。
C.韦公来到永州有一个多月,在施政上没有值得称道的作为。
D.宾客们在欣赏了韦公的文章后,了解了韦公的志向和抱负。
【小题5】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曲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B.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C.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D.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一个月来说,有些日子在古代有特定的名称: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做晦,最后一天叫做朔。《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十五叫做望,十六叫做既望,苏轼《赤壁赋》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B.“木叶”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最早出现在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木叶”中“木”就是树的意思,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有暗示意义,可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落叶,给人以落寞之感,营造凄清的艺术格调。
C.赤壁之战的地点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苏轼游览的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之处。
D.冯夷一般指河伯。河伯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的黄河水神,原名冯夷。也作“冰夷”。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朋友捕到了鱼可是没有下酒菜,苏轼回去和妻子商量,妻子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酒。
B.本文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赤壁赋》中的“微风徐来,水波不兴”曾在初中的语文课本《核舟记》中出现过。《核舟记》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写自己在船上游览的见闻。
C.《赤壁赋》所写景色是秋季,水势浩大;《后赤壁赋》所写的是冬季景色,水资源比较枯竭,所以“江山不可复识矣”。
D.最后关于孤鹤和梦境的描绘,作者想象的成分较多,为整个文章蒙上了神秘和玄幻的色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待漏院记
(宋)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皋、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相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乃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銮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撤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色,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下死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禹偁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注]①待漏院:宰相等待早朝休息的在方,漏,古代计时器。②哕哕(huì):象声词,徐缓而有节奏的响声。③眚(shěng):原义为日食或月食,后引申为灾异。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其教矣  张:推广
B.金门未辟  辟:打开
C.何以弭之  弭:消除
D.旅进旅退  旅:军队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圣人不言而百姓亲 窃位而苟禄
B.以事一人 愿避位以禳之
C.是不独有其德 其或兆民未安
D.于焉以息     亦无所取焉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
天道不说话,而万物却能顺利生长,年年有所收成,这是为什么呢?
B.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在等候朝见之际,宰相大概会想些什么吧?
C.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
贤人尚未得以任用,我将推荐他们;奸人处于朝中,我将贬斥他们。
D.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
②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
【小题5】文章提及了贤相、奸相、庸相三类宰相,请各用一个成语概括奸相和庸相的特点。
奸相:________________;   庸相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请根据文意,分条概括贤相在待漏时思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