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根据课内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课内诗歌内容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
A.杜甫的《阁夜》,抒写了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B.《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与称颂之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抒情诗,重在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后者是咏史怀古诗,重在肯定诸葛亮积极进取的北伐精神。
C.《夜归鹿门歌》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前者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我”却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后者侧重写“我”夜归之后的隐居生活,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者的形象。
D.鲍照《拟行路难》其四,采用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比喻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诗人借此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
【小题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技盖至此乎B.善刀而藏之
C.骑皆伏曰:“如大王言”D.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小题3】下列四组划线词中,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盘盘焉,囷囷   缦立远视,而望幸
B.刀刃若新发硎   赵尝五战
C.不赂者赂者丧   乃分其骑为四队
D.诸侯所亡 此天亡我
【小题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几项在句式上不同的一项是
A.所当者破,所击者
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8-02-27 06:04: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滕王阁序(节选)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舸舰弥,青雀黄龙之舳 津:渡口
B.遥襟畅,逸兴遄飞    甫:顿时
C.所赖君子见,达人知命 机:机会
D.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小题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B.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C.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D.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运用虚写的手法,不仅点明了时令,而且想象出了水光山色的微妙变化。
B.“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借助视角的变化,使天上和地下,相映成趣,构成整齐统一的和谐之美。
C.“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写出了南昌一带人口众多、富庶繁华的特点,营造出富饶祥和的气氛。
D.“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情怀。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选出下列句中“西”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东犬西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D.骊山北构而西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世,先妣抚之甚厚。乳:喂养
B.某所,母立于兹。而:你
C.吾家读书久不效:仿效
D.如在昨日,令人长不自禁。号:哭泣
【小题3】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余为此志始皇没,余威震于殊俗。
B.闻姊家有阁子,何谓阁子也年九十。
C.鸡栖厅室西连中闺
D.余久卧病无聊,使人复葺南阁子家祭无忘告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3分)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3分)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4分)
【小题5】分析“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氏梅亭记
文天祥
庐陵贡生萧元亨,江西帅平林公之孙,赣州龙南县丞之子。早孤,有立,克肖世。于其读书游息之暇,有自得焉,乃作亭于屋之西偏,周之一径,径一梅。亭后有廊,有诗画壁间,前方池,广五尺,饲鱼而观之。邻墙古树,蔽亏映带,清风徐来,明月时至。君领客于此,上下谈笑。客多乃祖父旧游,而君乐从之,称其家儿也。君名亭日“梅”,而属其客请记于予。
予昔者登平林公之门,入其园台,观沼渚卉木竹石。曲折靡曼,登览幽远。公缓步徐行,杯酒流行,古君子也;退从赞府①,与其次子江陵支使,昂然野鹤,粲然华星,南金荆玉②,应接不暇,佳公子也。今是园也,亭馆日以完美,草木日以茂密,元亨兄弟又从而增大之。夫高台曲池,百岁倏然,此孟尝君之所以感慨于雍门周者也。
予于君不十年间,俯仰三世。昔也念其门之遭,今也贺斯园之幸,则告于元亨日:天地闭塞而成冬,万物棣通而为春。方其闭塞也,阴风觱篥⑧,寒气赑屃④,众芳景灭,万木僵立,何其微也。及其棣通也,木石所压,霜露所濡,土膏坟起,芽甲怒长,何其盛也。天地生意,无间容息。当其已闭塞之后,未棣通之前,于是而梅出焉。天地生物之心,是之谓仁,则夫天地之仁者,盖自梅始。今君之乐斯亭而赏斯梅也,其何以哉?天地莫不有初,万物莫不有初,人事莫不有初,人心莫不有初。君从其初心而充之,无非仁者,梅有知,吾知其为君欣然矣。昔东坡记灵璧张氏园亭,推本其先人之泽,而拳拳然望其子孙,且将买田泗上,以与张氏游焉。予里人,辱君好旧矣,宜甚于坡之爱张氏也。
(有删改)
(注释)①赞府:古代对县丞的别称。②南金荆玉:南方的金石和荆山产的璞玉。③觱篥( bìlì):古代乐器,声似大风触物。④赑屃( bìxì):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龟,常做奋力昂首状。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克肖世 厥:他的
B.径一梅 被:覆盖
C.则夫天地之仁者 倡:倡议
D.梅有知 而:如果
【小题2】下列诗句中所咏之梅与文中所赞之梅的品格最接近的一项是( )
A.东风才了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李公明《早梅》)
B.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萧德藻《古梅》)
C.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
D.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小题3】作者盛赞萧元亨的先辈为“古君子”“佳公子”。请根据文意,分别概括“古君子…‘佳公子”的特点。
【小题4】文中说“天地闭塞而成冬,万物棣通而为春”,请根据文中相关语句,描绘“天地闭塞”或“万物棣通”的景象。要求:内容具体,特点突出,语言生动。60字左右。
【小题5】请根据文意,解释文中画线句“君从其初心而充之”中“初心”的含义。
【小题6】文中“此孟尝君之所以感慨于雍门周者也”一句,使用了“雍门周见孟尝君”的典故。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用“/”给画线部分断句。
雍门周以琴见乎孟尝君。孟尝君日:“先生鼓琴亦能令吾悲乎?”雍门周日:“臣何独能令足下悲哉?……然臣之所为足下悲者一事也千秋万岁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高台既已坏曲池既已渐坟墓既已平婴儿竖子樵采薪荛者踯躅其足而歌其上。众人见之,无不愀焉,为足下悲之日:‘夫以孟尝君尊贵,乃可使若此乎!”’于是,孟尝君泫然泣涕。
(选自《说苑》,有删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①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②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③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④李渤之陋也。     
(苏轼《石钟山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鼓:振动。
B.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腾:传播。
C.汝识之乎识:知道。
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殆:几乎。
【小题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周景王之无射也
B.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C.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D.今以钟磬置水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小题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写绝壁下的景观,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文中极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
C.文中标明了四处“笑”,其中①④的“笑”都是针对李渤观点的,有否定、嘲笑之意;而③处的“笑”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笑,表现了作者探明真相后的得意、兴奋。
D.作者以探究石钟山命名为由来提出自己不迷信旧说,大胆质疑,敢于探索的主张。作者指出石钟山命名的正确说法不能流传的原因在于“士大夫”和“渔工水师”不能合作考察。
【小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其父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谓其母曰:“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后廉颇与秦相持,秦应侯行千金为反间于赵,曰:“秦之所畏,独赵括耳。”赵王以括代颇将。蔺相如谏,王不听。括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又不听。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起代王龁,遂胜赵
(1)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3分)
▲▲▲
(2)秦应侯行千金为反间于赵,曰:“秦之所畏,独赵括耳。”(4分)
    ▲▲▲
(3)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起代王龁,遂胜赵。(3分)
    ▲▲▲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有趣
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C.攒蹙累积,莫得遁隐攒蹙:聚集收拢
D.故为之文以志: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B.则施施行侣鱼虾友麋鹿
C.高下之势,岈然洼然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D.相与枕藉舟中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小题3】下列句子中出现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与其徒上高山顺流而
B.望西山,始指幽壑之潜蛟
C.自而至圣人之所以为
D.入深林,回溪非能也,而绝江河
【小题4】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说明“西山之怪特”的一组是( )(2分)
①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②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③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④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⑤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小题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先写游览众山,是以众山作铺垫,突出下文写西山的怪特和游玩的独得之乐。
B.作者陶醉于西山风景的“怪特”之中,不觉“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作者醉倒山中,无法行走,以致天黑了还没有能够回去。
C.作者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是因为西山之游第一次给作者带来心灵的启迪,能让作者感到超脱旷达,忘却了自我,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
D.文章中“怪特”的西山与作者高傲的志趣相互映照,象征了柳完元特立不屈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