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东京梦华录》序

(宋)孟元老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巿;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修造则创建明堂,冶铸则立成鼎鼐。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

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之曰《梦华录》。

然以京师之浩,及有未尝经从处,得之于人,不无遗阙。倘遇乡党宿德,补缀周备,不胜幸甚。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观者幸详焉。绍兴丁卯岁除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东京梦华录》跋

(明)胡震亨

《东京梦华录》多记崇宁以后所见,时方以逸豫临下,故若彩山灯火,水殿争标,宝津男女诸戏,走马角射,及天宁节女队归骑,年少争迎,虽事隔前载,犹令人想见其盛。至如都人探春,游娱池苑,京瓦奏技,茶酒坊肆,晓贩夜市,交易琐细,率皆依准方俗,无强藻润,自能详不尽杂,质不坠俚,可谓善记风土者。但大内所载殿阁楼观,仅仅十一,无论诸宫,只如政和新宫,自延福、穆清已下,尚有四十余殿,而艮岳于时最称雄丽,何可略也?

(注)①崇宁癸未:宋徽宗崇宁二年。②教池游苑:指金明池、琼林苑的游赏。③拜郊孟享:孟,首。指到郊外拜祭天帝。④梦游华胥之国:《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后用“梦华”为追忆往事恍如梦境之意。⑤艮(gèn)岳:北宋末年在汴京城内东北景龙山侧耗巨资人工修筑的一座小山,内有大量名花奇石、珍禽异兽。其正门名为阳华门,因而艮岳又名为阳华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白之老,不识干戈 识:了解,知道
B.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易:交易,买卖
C.目之曰《梦华录》 目:用眼睛看
D.然以京师之浩穰  穰:众多,兴盛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京师“当时之盛”的一组是(   )
①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
②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③出京南来,避地江左
④节物风流,人情和美
⑤天宁节女队归骑,年少争迎
⑥率皆依准方俗,无强藻润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序文前半部分文辞艳丽,全方位地描述了京师胜景,涵盖了当年汴梁城的众多领域,繁声竞响,光影满目,作者十分喜欢这些繁华的景象。
B.北宋末年,身居京师的百姓眼福不浅,他们有机会看到公主出嫁、皇子纳妃的盛大典礼,甚至在一些重要场合上可以亲睹皇上天颜。
C.孟元老创作《东京梦华录》的原因只是为了纠正后生们对往事的不以为然,他想还原历史真相,觉得自己的作品能让后世的读者了解到当时的盛况。
D.胡震亨认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再现了京师当年的盛况,并赞扬孟元老非常擅长记录地理风俗人情,但他对孟元老略过艮岳这一当时的代表性建筑不提表示不理解。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
(2)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
(3)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8-30 03:18: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黑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至(全) 少长集(都) 茂林竹(修整) 清流急(急流的水)
B.畅叙情(幽深内藏)  人之相(交好) 山峻岭(高)  得于己(短暂,一时)
C.感既之(附着) 修短随(变化) 终于尽(至,及) 之所欣(过去,从前)
D.之于怀(比喻) 其一也(情趣) 坐其次(排列) 叙时人(一个个地)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及其所之既倦 ④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同类题3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选择题每题3分,文字题6分,共18分)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主辱,臣死有余(同“戮”,罪)
B.以父母之遗体行(几乎)
C.鞠躬尽力,死而后 (语气词,了)
D.然微以自于君亲(文化)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生也幸盖当蓼洲周公被逮
B.请罪母,母不许列其姓名大堤之上
C.生无救国难是时大中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按剑前北躯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
【小题3】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以父母之遗体行殆B.宗庙之福
C.以为前驱D.所谓鞠躬尽力
【小题4】文中“修我戈矛”的出处,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B.《楚辞》C.《左传》D.《战国策》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3分)
(2)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段,完成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逍遥游》)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
B.《齐谐》者,怪者也 志:记载
C.而后乃今将南 图:计划
D.二虫又何知 之: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何年
B.①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则其负大翼无力
C.①之二虫又知 ②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D.①去六月息者也 ②云无心出岫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鲲鹏的形象以其大而逍遥,蜩与学鸠因其小而不逍遥。
B.齐谐中有鹏而无鲲,与第一段相比,相连而不显重复,显示庄子为文的变化多端。
C.第三段中议论紧扣前两段的叙述,读来言而有据,让人不得不叹服庄子的论辩能力。
D.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因其目标不同而准备有异,庄子并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②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③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方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攻下
B.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C.举匏尊以相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适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项是(   )
A.方破荆州  皆出于此乎
B.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不拘
C.耳得而为声 皆在衽席
D.盖将自其变者观之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
【小题3】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B.选文第一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借客之口来回答箫声呜呜然的原因,从而感慨人生短促无常。
C.选文第二段作者从“变”与“不变”两个角度,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宽慰客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D.文章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小题5】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蔺相如庭辱强秦之君而引车避廉颇廉颇以勇气闻诸侯而肉袒谢相如先公后私分弃前憾皆烈丈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