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定之,字主静,永新人。幼有异禀。父授之书,日诵数千言。不令作文,一日偶见所为《祀灶文》。大异之。举正统元年会试第一,殿试及第,授编修。
京城大水,应诏陈十事,言:“号令宜出大公,裁以至正,不可苟且数易。公卿侍从,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降人散处京畿者,宜渐移之南方。郡县职以京朝官补,使迭相出入,内外无畸重。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守令牧养为先务,毋徒取干办。群臣遭丧,乞永罢起复以教孝。僧尼蠹国当严绝。富民输粟授官者,有犯宜追夺。”疏入留中。十三年,弟寅之与乡人相讦,辞连定之。下狱,得白。秩满,进侍讲。
景帝即位,复上言十事。书奏,帝优诏答之。三年迁洗马。也先使者乞遣报使,帝坚不许。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久之,迁右庶子。天顺改元,调通政司左参议,仍兼侍讲。寻进翰林学士。宪宗立,进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直经筵。
成化二年十二月,以本官入直文渊阁,进工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江西、湖广灾,有司方征民赋。定之言国储充积,仓庾至不能容。而此张口待哺之氓,乃责其租课,非圣主恤下意。帝感其言,即命停征。四年进礼部左侍郎。万贵妃专宠,皇后希得见,储嗣未兆。郕王女及笄未下嫁。定之因久旱,并论及之。且请经筵兼讲太祖御制诸书,斥异端邪教,勿令害政耗财。帝留其疏不下。五年卒官。赠礼部尚书,谥文安。
定之谦恭质直,以文学名一时。尝有中旨命制元宵诗,内使却立以俟。据案伸纸,立成七言绝句百首。又尝一日草九制,笔不停书。有质宋人名字者,就列其世次,若谱系然,人服其敏博。
(节选自《明史·刘定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B.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C.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D.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汉代潘勖《册魏公九锡文》中有“遂建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
C.秩满,指古代官员服刑期满。唐代诗人钱起有“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赠东邻郑少府》)的诗句。
D.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定之天赋极高,科考顺遂。幼年读书, 每天能通数千言,做文章让父亲感到惊异;参加会试获第一名,殿试及第,被授予编修。
B.刘定之忧心国事,敢于谏言。京城水灾他应诏陈事,从号令颁布、公卿侍从升降、归降之人的处置、朝臣晋升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C.刘定之体恤灾民,为民请命。江西、湖广受灾,有关官员还在征收老百姓的赋税,刘定之向皇帝提出减轻赋税的建议,被皇帝采纳。
D.刘定之敏捷博学,文采斐然。他曾经一天起草九份诏书,笔不停地写;有人问他宋人的名字,他就列出所问的人的世次,像谱系一样。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卿侍从,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
(2)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7 10:15: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B.攒蹙累积,莫得遁隐攒蹙:聚集收拢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边际
D.故为之文以志: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知日入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B.则施施行侣鱼虾友麋鹿
C.高下之势,岈然洼然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D.相与枕藉舟中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小题3】下列句子中出现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其徒上高山顺流而
B.望西山,始指幽壑之潜蛟
C.自而至圣人之所以为
D.入深林,回溪非能也,而绝江河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始得”为线索,将作者情绪与自然景象相融合,使文章形神具备。
B.西山之游使作者获得精神慰藉,懂得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
C.选用精当词语将西山所见的幽泉怪石、浩然气韵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来。
D.作者先写游众山时的感受,意在衬托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共6分)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3分)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以上文字选自《阿房宫赋》,赋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文体。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立远视(_______)   (2)秦人不自哀(_______)
【小题3】下列加点词用法与“辇来于秦”的“辇”相同的一项是……( )
A.西望武昌诸山B.吾家读书久不
C.后人哀之而不D.亦足以称快世俗
【小题4】与“戍卒叫,函谷举。”的特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快哉此风!B.白首不见招。
C.其制稍异于前。D.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小题6】文中划线句“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就此写一段鉴赏文字。(不超过60字)

同类题5

课内语段阅读: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下面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
B.兵: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
C.或: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小题2】选出与“王道之始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小题3】对上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小题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梁惠王采用移民移粟措施而民不加多的忡忡忧心开篇,提出问题。
B.孟子借题发挥阐述了自己的仁政思想。
C.孟子首先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没有本质区别,“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继而孟子具体阐述要“天下之民至焉”,必须养生丧死尊老重教、赈灾救民,使黎民不受饥寒。
D.全文围绕使“民加多”的话题,巧妙设喻,先正后反,排比铺张,气势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