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26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今而求子急:急忙
B.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
C.且君尝为晋军矣赐:恩惠
D.又欲其西封肆:扩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用法和含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郑知亡矣东封郑
B.共乏困吾还也
C.人之力而敝之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乱易整,不武愿十五城请易璧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举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既充分考虑到郑国的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他杰出的外交才能。
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分)
(2)夫晋,何厌之有?(3分)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5-07 11:15: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夫子相:辅佐B.无乃尔是与过:过错
C.陈力列就:担任D.不患寡而不均患:忧虑,担忧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何以伐为:呢,助词B.危不持而:而且,连词
C.既来之,安之则:就,连词D.是谁过与之:的,助词
【小题3】请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2分)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小题5】本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

同类题2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节选,完成下面后面题。(14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之、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以其无礼于晋B.吾其还也
C.君知其难也D.又欲肆其西封
【小题2】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
【小题3】下面四个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2分)
例:夫晋,何厌之有
A.邻之厚,君之薄也B.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C.以其无礼于晋D.竖子不足与谋
【小题4】翻译语句(8分)
①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兄父,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梁惠王下·进也民心,退也民心》)

注:①云霓:霓,虹霓。虹霓在清晨出现于西方是下雨的征兆。②归市者:指做生意的人。③徯:等待。④后来其苏:君王来了就会有起色。苏:恢复,苏醒,复活。⑤系累:束缚,捆绑。⑥ 重器:指贵重的祭器。⑦ 旄(mào)倪:旄,通“耄”,八十、九十岁的人叫做耄,这里通指老年人。倪,指小孩子。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下信之,东面而征 东面:面向东
B.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 倍:动词,扩充一倍
C.诸侯多谋伐寡人者 伐:攻打
D.徯我后,后来其苏 后:后面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①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也?     ④王好战,请以战喻
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
【小题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
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作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
【小题4】将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2)若杀其兄父,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见颜斶

①齐宣王见颜斶,曰:“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日‘王前’,可乎?”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日:“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②颜斶辞日:“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颜斶(chù):齐国隐士。②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垄:坟墓。③虞:通“娱”,欢乐。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有敢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______)  (2)不若死士之垄也(_____)
(3)寡人自取耳   (______) (4)士生乎野   (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清静贞正自虞 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B.则再拜辞去也 人非生知之者
C.王者贵 叫嚣东西
D.王前趋士 若属皆且所虏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2)斶愿得归,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
【小题4】第①段在和齐宣王的论争中,颜斶所持的观点是“_________”,表现出颜斶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小题5】第②段颜斶怎样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请从“说话艺术”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肥乡之屯子堡,遵中丞于清端公令,建有义学,田百亩。学师郝子文灿以所入倡乡众,杨计亮、李荣玉等协力经营,益广斋舍,许侍郎三礼题曰:“漳南书院”。问学者日众,郝子遂谦不任事,别寻师者十有五年。
于康熙三十三年,郝子不远数百里,抵荒斋,延元主院事,元辞。去已又过,陈说百端,作十日留,元固辞。明年,又以币聘予,再辞。又明年,遣院中苗生尚信至,进聘仪,掖起复跪者十日。予不得已,告先祠行。距堡北十余里,漳水涨,堡人檥舟入,乃知其地苦水久矣。郝子率弟子拜迎,止其舍。卜吉,郝子及乡父老、子弟咸集,从予行释奠礼于孔子主前。谕之曰而地无文士乎而遂致予盖将以成人之道自勖也予不敏敢以成人之道告乃出予《习斋教条》。读讲讫,揖退。
时左斋建其一,余未定。乃进郝子曰:“请建正庭四楹,曰‘习讲堂’。习讲堂之东北隅为仓库、厨灶,西北隅积柴炭,后为厕。院前门东一斗室日‘更衣亭’,凡客至,通傧、拂洗、更衣,一茶乃入。西为‘步马射圃’,上构小亭。此矩模大略也。吾子谓何?”郝子拜手曰:“善。但此百世计,独无处灿地乎?”予曰:“念之矣。须院事竣,院前壑,启土必更深广,引水植莲,中建亭,窗棂四达,吾子居之。讲习暇,元偕诸子或履桥,或孥舟入,弦歌笑语,作山水乐,复何憾乎?”郝子大笑。刻日兴工,堡人好义云集,许许之声,遐尔宵闻。习讲堂成,高二丈有奇,架木覆苫,以肆望汪洋,莫购砖瓦也。
四阅月,颇咀学习乐味。而漳水五泛,初横二十里,继至七十里,赤泥封稻穗,屋倾侧不敢居,堡男妇各树席铺。予叹曰:“天也!”乃告归。父老弟子饯别泣送,予亦洒泪。郝子拜手宣于众曰:“是院也,定为颜子书院。颜子生为漳南书院师,殁为先师。灿以祖产赠宅一所,田五十亩,合院原田共百五十亩,生为颜子产,殁为颜子遗产。”复立图券为质。曰:“田少获,即延先生还。”又请记其事。别后屡札来促,问其水灾,岁益甚,而予老且病,亦未审遂否矣。然其兴学敦师,不可没也。
康熙四十年三月六日博陵颜氏元识。
(选自颜元《漳南书院记》,有删节)
注①檥( yǐ)撑船靠岸。②释奠礼:陈设酒食祭奠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主院事延:邀请B.院事竣须:必须
C.复立图券为质:信物D.然其兴学师敦:尊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问学日众客有吹洞箫B.知其地苦水久矣引其匕首提秦王
C.地无文士乎遂鸡豚D.郝子拜手宣众曰青出于蓝而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肥乡屯子堡本有义学,郝文灿拿出自己的收入,与他人合作,兴办教育,渐渐扩大了校舍规模;因求学的人日渐增多,他另访名师主持书院事务。
B.郝文灿曾经三次到颜元家中,请他主持漳南书院的事务,但是都被拒绝;后来他派了苗尚信来,献上聘礼,跪求十日,才使颜元感动并答应了请求。
C.颜元来漳南书院之后,制订了详细的校园建设计划;又因为郝文灿有隐居的想法,所以准备在流水莲花之中新建一座亭榭,用来让他颐养天年。
D.颜元在漳南书院期间,由于漳水持续泛滥成灾,被迫返乡;郝文灿在与其相别时,宣布将“漳南书院”更名为“颜子书院”,并将永以颜元为师。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谕 之 曰 而 地 无 文 士 乎 而 遂 致 予 盖 将 以 成 人 之 道 自 勖 也 予 不敏 敢 以 成 人 之 道 告 乃 出 予 《习 斋 教 条》
【小题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去已又过,陈说百端,作十日留,元固辞。( 3分)
(2)刻日兴工,堡人好义云集,许许之声,遐迩宵闻。(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