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故绕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刖。弥子瑕母病,人闻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圃,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馀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暮而果大其财:丢失
B.弥子驾君车以出:假托
C.可狎而骑也:柔软
D.若人有之者:触动
【小题2】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B.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C.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D.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小题3】下列关于文意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列举郑武公戮关其思和宋人疑邻的故事说明“处知之难”。
B.韩非子用绕朝和弥子瑕有宠于卫君胡故事说明“爱憎之变也”。
C.韩非子把君主变幻莫测的心理形象比作龙之“逆鳞”,只要不冒犯“逆鳞”,就一定不会有事。
D.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可以推断以上故事中所指“逆鳞”分别是郑武公的女儿、宋人的儿子和卫君的憎。
【小题4】翻译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②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26 02:33: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子曰:“无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也,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选自《孔子家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厄于陈蔡   厄:穷困,灾难。
B.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 赍:携带。
C.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悦:高兴。
D.其未得也,患弗得之 患:担忧,忧虑。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B.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C.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D.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回在做饭的时候,见到灰尘落入饭中,便把粘着灰尘的米粒捡出来吃了。
B.子贡嫉妒颜回的贤能,便把颜回偷吃米饭的事报告给孔子,并讲了颜回的坏话。
C.孔子不偏信子贡的一面之词,用巧妙的方法做了调查研究,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D.颜回实事求是地向孔子做了汇报,孔子对颜回更加信任,孔子的弟子们对颜回更加敬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
(2)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
(3)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也,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

同类题2

阅读《荆轲刺秦王》(节选),完成小题。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至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打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陛下 陛:殿前的台阶
B.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引:举起
D.乃欲以生劫之 劫:抢劫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秦王)乃朝服B.群臣怪之
C.轲既取图奉之D.(荆轲)箕踞以骂曰
【小题3】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B.前谢曰
击破沛公军
C.左手把泰王之袖
人之力而敝之
D.卒惶急无以击轲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右手持匕首
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
B.自引而起,绝袖
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
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完全不像原来的估计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受了八处剑伤
【小题5】将下列6句话编为4组,都反衬出荆轲形象特点的一组是
①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②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③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④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⑥秦王目眩良久
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⑤⑥
【小题6】简析选文第二段中加点的“顾”“笑”“前”三个动词的整体作用。

同类题3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小题1】下列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令将军与臣有郤:隔阂,嫌怨B.刑人如恐不胜:全、尽
C.其怒,不敢献会:遇上,恰逢D.遣将守关者故:所以
【小题2】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秋毫不敢有所近。 ⑤张良出,要项伯。 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A.①②⑤⑥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①④⑤⑧
【小题3】加点的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劳苦而功高如此
【小题4】下列句中虚词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倚柱笑 ②今急求子   ③劳苦功高如此  ④项王按剑跽 ⑤荆轲和歌 
⑥因人之力蔽之  ⑦拔剑撞破之    ⑧未有诸侯之赏,听细说 
A.①⑤/④⑥/②⑦/③⑧B.③⑤/②⑥/①⑦/④⑧
C.②④⑦/③⑤/①/⑥⑧D.①④⑤/②⑦/③/⑥⑧
【小题5】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②因击沛公于坐   ③群臣侍殿上者   ④何厌之有 ⑤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⑧大王来何操 ⑨具告以事  ⑩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②⑤/④⑥⑩/③⑦/⑧⑨B.①⑤⑩/②⑥⑨/③⑦/④⑧
C.②⑥⑦/③⑨⑤/①⑩/④⑧D.③⑥⑧/⑤⑦/⑨②④/⑩①
【小题6】翻译下面句子(每小题12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赤壁之战》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及含义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可烧而走也活用作使动词,使……走
B.瑜等率轻锐继其后活用作名词,轻装、精锐的部队
C.引军北还名词活用作动词,背对
D.天又大风名词活用作动词,刮大风
【小题2】(小题2)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裹以帷幕(“以”为介词,解释为“拿”、“用”)
B.去北军二里余(“去”的含义是离开)
C.初一交战(“初一”是古今异义词,解释为刚一开始)
D.雷鼓大震(“雷”是通假字,通擂)
【小题3】(小题3)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难与持久秦王购之金千斤
B.裹以帷幕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羸兵为人马所蹈藉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小题4】(小题4)文言翻译(11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3)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