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晨读检测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大小易,交换
B.而君寡人者逆,违背
C.长跪而之谢,感谢
D.以有先生也徒,只
【小题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跟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天子之怒
B.专诸之刺王僚也
C.此皆布衣之士
D.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文句,有误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你错误地理解了我的意思。)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D.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安陵国却凭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4-21 05:18: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请命儒巨日讲《大学衍义》,孝宗嘉纳之。
正德改元,刘瑾等乱政。谐请以瑾等误国罪告先帝,罪之勿赦。帝命中官崔杲等往江南、浙江织造,杲等复乞长芦盐引。谐再疏争,皆不听。谐当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又诬以巡视十库时缺布不奏,复械至阙下杖之,谪戍肃州。瑾诛,释还乡,其党犹用事,竟不获召。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迁参政,历左、右布政使,皆在河南。
久之,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军务。疏言:“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敭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又奏:“今天下差徭烦重。既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诸役,乃编审里甲,复征旷丁课及供亿诸费。乞皆罢免。”帝采纳之。
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海寇陈邦瑞、许折桂等突入波罗庙,欲犯广州,为指挥李筜所蹙。邦瑞投水死,折桂还所执指挥二人,乞就抚。谐居折桂等东莞,编为总甲,使约束其党五百人为新民。兵部以降贼群聚,恐乘隙为变,令解散其党。已,阳春贼赵林花等攻城,与德庆贼凤二全相倚为患,谐讨破百二十五砦。帝曰:“谐功足录,第前纵患者谁?”乃仅赉银币。琼山沙湾洞贼黎佛二等杀典史,谐复剿平。为总督三年,俘斩累万。母忧归。起兵部左侍郎。九庙灾,自陈致仕归。卒,赠兵部尚书。隆庆初,谥庄敏。
(节选自《明史陶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波浪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敭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
B.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敭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
C.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敭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
D.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敭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秋试”。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应试者为本省所有生员。中者称为“秀才”,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B.盐引,是商户从官府购得的取盐凭证,是一种有价证券。商人凭盐引到盐场支盐,又到指定销盐区卖盐.盐引是封建王朝财政的重要之一。
C.里甲,是萌代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一般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里之下再分为甲。里甲制度,最大的功能在于分配摇役及按丁纳税等。
D.九庙,指帝王的宗庙。古时帝王立庙祭祀祖先,有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共七庙。王莽增为祖庙五、亲庙四、共九庙。后历朝皆沿此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谐不畏权贵,正直敢言。他请求朝廷治刘瑾之罪,得罪了宦官集团,后被诬告,押至宫门外廷杖,贬谪肃州。刘瑾伏诛后,朝廷仍被刘瑾党羽把持,所以一直得不到朝廷征诏。
B.陶谐能力强.善于地方理政。他让人沿着河岸种植柳树,还在岸边种植芦苇,遇到水灾时可以利用这些草木筑成堤坝。后来这个方法推广出去,每年省下巨大的开支。
C.内谐爱惜民力.关心百姓疾苦。他认为原本已有多项徭役,编审里甲后又开征了许多新的课税,百姓负担太重,乞请一概免去。意见得到了皇帝采纳。
D.陶谐为官一任,安抚一方。阳春、德庆两处叛贼互为呼应,危害地方,陶谐一连攻破了他们一百二十五座寨垒,但由于他曾经放寇归山,所以仅得赏银.未得升迁。
 
【小题4】把文中西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
(2)“谐功足录,第前纵患者谁?”乃仅赍银币。

同类题3

   孙君小传

清秦湘业

孙君名慧良,自号纳琴,世居无锡,析县为金匮人。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幼颖悟,读书十数行下,于汉、魏以降诗学源流罔不探讨有得。其时吴江赵艮甫流寓于锡,以诗鸣当代。君窃慕效之几方驾,赵亦订为忘年交。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尤厌弃举子业。故年二十四始游于庠,亦不数数应秋闱试。故滑稽,好狎侮人,人畏其口,弗敢近。君乃慨然出游,依从叔文靖公于闽。文靖爱其才,厚资膏火,而颇束缚之,弗任以事。君忽忽不乐,竟返里。后乃游汴、游燕,以记室为诸侯上客。然修脯入手辄尽,贫如故。

道光末年,余尝遇之京师,旋别去,不相闻,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也。同治四年九月,忽挈妇航海归。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五年春,予浙江运使,因招君游杭。见其形容憔悴,意气败丧,诗亦渐颓唐,无复往时精诣矣。是秋,余丁母忧去官。君不欲他就,亦返。自此不再出,益穷困无聊。越五年而卒,年六十有八。

余齿少君十余岁,弱冠闻其名,以素册乞书,君为录《闽游草》数十首。写景言情辄与少陵、东坡颉颃,行楷亦得苏法。余藏诸箧笥数十年,乱中失去。君身后求遗稿,不可得。余友华君翼纶,其甥也,近始搜得君诗二首,曰《余生草》,晚年之作曰《簏中草》。早年之作皆不如中年之工,惜乎其胥付灰烬有若重厄之者。然古来诗人湮没何限?君有贤甥搜罗掇拾,将授之梓,以永其传,岂非厚幸也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季 季:排行最后
B.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    耗:消息
C.予权浙江运使 权:谋划
D.迨君身后求遗稿    迨:等到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君年少时聪慧过人,仰慕赵艮甫的诗才并仿效他的诗,水平与赵诗不相上下。
B.孙君的堂叔爱惜孙君的才华,资助他求学的费用,对他的管束也很严格。
C.孙君为作者抄录的《闽游草》中的诗,写景言情中流露出对杜甫、苏轼的轻慢。
D.孙君在离世以后还有人搜集他的诗作并付梓流传,作者认为这是非常幸运的。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
(2)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
【小题4】从少年到中年,孙慧良的性格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原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进士。巡按江西,捕诛剧盗,奸宄敛迹。复按顺天诸府。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开中盐引入米振饥。疏入,为部所格, 景帝卒从杰议, 超擢江西按察使。 发宁王奠培淫乱事, 革其护卫,治行闻, 赐诰旌异。
成化二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岁凶振救,民无流移。召为户部左侍郎。时黄河迁决不常,彼陷则此淤。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江西盗起,以杰尝再莅其地,得民,诏往治。捕戮六百余人,余悉解散。
荆、襄流民数十万,朝廷以为忧。祭酒周洪谟尝著《流民图说》,谓当增置府县,听附籍为编氓,可实襄、邓户口,俾数百年无患。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十二年,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其初至,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而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民大悦。因相地势,以襄阳所辖郧县,居竹、房、上津、商、洛诸县中,道路四达,去襄阳五百余里。山林阻深,将吏鲜至,猝有盗贼,府难遥制,乃拓其城,置郧阳府,以县附之。且置湖广行都司,增兵设戍,而析竹山置竹溪,析郧置郧西,析汉中之洵阳置白河,与竹山、上津、房咸隶新府。制既定,荐知邓州吴远为郧阳知府,诸县皆择邻境良吏为之。流人得所,四境重安。将还,以地界湖广、河南、陕西,事无统纪,因荐御史吴道宏自代。诏即擢道宏大理少卿,抚治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六府。郧阳之有抚治,自此始也。杰以功进右都御史。
杰数扬历于外,既居内台,不欲出。荆、襄之命,非其意也。事竣,急请还朝。会南京兵部缺尚书,以杰任之。杰疏辞,不许。遂卒于南阳,年六十一。郧、襄民为立祠,诏赠太子太保。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
B.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
C.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
D.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B.凶,本义指不吉利,本文中指庄稼收成不好,闹饥荒,歉收。
C.流民,是我国封建统治时期的一种历史现象,具体指因受灾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D.太子太保,是东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既有很大实权,又无比荣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原杰执法严格,治理盗贼从不手软。原杰在江西有两次严格治理盗贼的经历:第一次,原杰捕获诛杀了强悍的大盗,使违法作乱的人收敛了行迹;第二次,原杰逮捕并诛杀六百多盗贼。
B.原杰关爱百姓,任右副都御史时,遇到荒年他设法赈济救灾,使百姓没有流离迁徙;出朝廷巡视荆、襄地区,所推行的政策也让受到当地善良百姓的欢迎。
C.原杰为官深得民心,被百姓牢记。江西有强盗出现,因原杰曾有一次在这儿为官的经历并深得民心,朝廷就委派他去治理;郧、襄的百姓在他死后立祠祭祀。
D.原杰做事注重实地考察。原杰在察看地形走势时看到郧县位居竹、房等县之中,与襄阳相隔太远,官吏很少到达,一旦有盗贼出现,官府很难控制,就设置了郧阳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疏入,为部所格, 景帝卒从杰议, 超擢江西按察使。
(2)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金末从其父义徒居东平之寿张。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谋画。
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之。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宋平,焦友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行省从之。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宋附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比至,累章极论之。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B.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C.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D.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田,指古代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
B.从子,这一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意同于“侄”。
C.教授,指古时设置在中央学府主管学务的官员,是讲解经义、掌管学校课试的文职官。
D.榷茶,指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等措施,是我国唐以后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元世祖南征时,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担任寿昌府判官时,他布置得法,民众得以安定。
B.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使诬陷彭宏有谋反之心的金渊受到应有的惩罚。
C.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忙兀台要置弹劾他不守法纪的郄显等人于死地,致远不惧怕威胁,解开他们的刑具,让他们到军中立功赎罪。
D.申屠致远为人勇敢,敢于斗争。陈天祥被捕后,大家都不敢前往湖广巡视,致远慨然请行,和桑哥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2)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