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上余青州书
苏洵
洵闻之,楚人高令尹子文①之行,日:“三以为令尹而不喜,三夺其今尹而不怒。”其为令尹也,楚人为之喜:而其去令尹也,楚人为之怒。己不期为令尹,而令尹自至。夫今尹子文岂独恶夫富贵哉?知其不可以求得,而安其自得,是以喜怒不及其心,而人为之嚣嚣。嗟夫!岂亦不足以见己大而人小邪?脱然为弃于人,而不知弃之为悲:纷然为取于人,而不知取之为乐。
昔者,明公②之初自奋于南海之滨,而为天下之名卿。当其盛时,激昂慷慨,论得失,定可否,左摩西羌,右揣契丹,奉使千里,弹压强悍不屈之虏,其辩如决河流而东注诸海,名声四溢于中原而磅礴于戎狄之国,可谓至盛矣!及至中废而为海滨之匹夫,盖其间十有余年,明公无求于人,而人亦无求于明公者。其后.适会南蛮纵横放肆,而莫之或救。明公乃起于民伍之中,折尺篝而笞之,不旋踵而南方义安。夫明公岂有求而为之哉?适会事变以成大功,功成而爵禄至。明公之于进退之事,盖亦绰绰乎有余裕矣。
悲夫!世俗之人纷纷于富贵之间.而不知自止!达者安于逸乐,而习为高岸之节,硕视四海饥寒穷困之士,莫不颦蹙呕哕而不乐。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此二人者,皆不可与语于轻富贵而安贫贱。何者?彼不知贫富贵贱之正味也。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而狃于贫贱之辱者,而后可与语此。
洵,西蜀之匹夫,尝有志于当世,因循不遇,遂至于老。然其尝所欲见者,天下之士,盖有五六人。五六人者.已略见矣:而独明公之未尝见.每以为恨。今明公来朝,而洵适在此,是以不得不见。
伏惟加察,幸甚!
(选自苏洵《嘉佑集》,有删改)
(注)①令尹子文:令尹,春秋时期楚国官名,位同国相。子文,姓斗,名谷於菟,字子文。楚国内乱,子文自毁其家,以纾国难。三次被免去相位,毫无愠色。②明公:对于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的尊称,此处指余靖,时仃青州知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人令尹子文之行高:高尚。
B.明公之初自于南海之滨奋:振作。
C.不旋踵而南方安义:安定。
D.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丽于贫贱之辱者狃:习惯。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为之嚣嚣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脱然为弃人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
C.明公起于民伍之中今其智反不能及
D.然其尝所欲见者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B.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C.穷者黎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D.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先写古代贤士令尹子文在令尹职位上三起三落,楚人为他喜悦,替他愤怒,而他本人却心态平和,意在引出下文对余靖的赞颂。
B.苏洵写出了余靖出使戎狄之国时的慷慨无畏和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时的机智勇武,也借此讽刺了当政者的软弱无能,表现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C.苏洵刻画了世俗之人骄于富贵、耻于贫贱的丑陋之态,与余靖面对功成名就和失意落魄时的淡然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余靖的高尚人格。
D.苏洵在文中表达了对余靖胸襟豁达、宠辱不惊的君子之风的推崇之情和拜谒对方的急迫心情,同时也含蓄透露了自己的心志。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后,适会南蛮纵横放肆,而莫之或救。 
②悲夫!世俗之人纷纷于富贵之间,而不知自止!
③五六人者,已略见矣:而独明公之未尝见,每以为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4-20 05:50: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好义,下邽人。祖师中,建炎间以白丁守华州,积官忠州团练使。父定一,兴州中军统制。好义弱冠从军,善骑射,西边第一。初以准备将讨文州蕃部有功。
开禧初,韩侂胄开边,吴曦主师,好义为兴州正将,数请出精兵袭金人,曦蓄异谋,不纳。会曦遣李贵追杀宣抚程松,贵语其徒曰:“程宣抚朝廷重臣,不可杀。”好义知其赤心,可以所谋告之。贵遂约李彪、张渊等,好义又密结亲卫军黄术、赵亮等。女弟夫杨君玉亦与知,好义戒言曰:“此事誓死报国,救四蜀生灵,慎毋泄。”留其母以质。
既而君玉与李坤辰者来,坤辰因言安丙亦与合江杨巨源阴结忠义欲图曦。好义遂遣君玉偕坤辰约巨源以报丙。丙遂与好义约二月晦举事。好义夜飨士,麾众受甲,与好古、好仁及子姓拜决于家庙,嘱妻马氏曰:“日出无耗,当自为计,死生从此决矣。”马氏叱之曰:“汝为朝廷诛贼,何以家为?我决不辱李家门户。”好义喜曰:“妇人女子尚念朝廷不爱性命,我辈当如何?”众皆踊跃。时伪宫门洞开,好义大呼而入曰:“奉朝廷密诏,安长史为宣抚,令我诛反贼,敢抗者夷其族。”曦护卫千兵皆弃梃而走。
曦闻外哄,仓皇而起。曦走贵追及手执其髻举刃中曦颊曦素勇有力扑贵仆于地不能起好义急呼王换斧其腰者二曦负痛手纵贵起遂斫其首引众拥曦首出伪宫,亟驰告丙宣诏,军民拜舞,欢声动天地,持曦首抚定城中,市不改肆。好义请乘时取关外四州,好义率众攻城,亲犯矢石,人人乐死,以少击众,前无留敌。金西和节使完颜钦奔遁,好义整众而入,军民欢呼迎拜,籍府库以归于官。
好义喜诵《孟子》及《左传》,以为终身行此足矣。诛曦时,惟幼子植留家。迄事,人争冒功赏,君玉欲注植名,好义指心曰:“惟此物不可欺。”
(选自《宋史•李好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曦走贵追/及手执其髻/举刃中曦颊/曦素勇有力/扑贵仆于地不能起/好义急呼王换斧其腰者二/曦负痛手纵/贵起遂斫其首/引众拥曦首出伪宫
B.曦走/贵追及/手执其髻/举刃中曦颊/曦素勇有力/扑贵仆于地不能起/好义急呼王换斧其腰者二/曦负痛手纵/贵起遂斫其首/引众拥曦首出伪宫
C.曦走/贵追及/手执其髻/举刃中曦颊/曦素勇有力扑贵/仆于地不能起/好义急呼王换斧其腰者二/曦负痛手纵贵/起遂斫其首/引众拥曦首出伪宫
D.曦走/贵追及手/执其髻举刃/中曦颊/曦素勇有力/扑贵仆于地不能起/好义急呼王换斧其腰者二/曦负痛手纵贵/起遂斫其首/引众拥曦首出伪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晦: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除“晦”“朔”外,“望”指农历十五日,“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C.宣抚: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称为“宣抚”。
D.《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纪传体春秋史,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好义年少有为,早年就建立功勋。他年纪轻轻就任兴州中军统制,擅长骑马射箭,在西部边境名列第一,并以准备将的身份讨伐文州的蕃部有功。
B.李好义嫉恶如仇,坚决诛杀奸贼。吴曦叛宋降金时,李好义和李贵、杨君玉等人冲进吴曦内宫,并宣称是奉密诏合力杀死吴曦。
C.李好义竭诚报国,忠义至诚感人。诛杀吴曦时,他带领同宗子弟义无反顾;诛杀吴曦后,他英勇无畏,乘机率众夺取关外四州。
D.李好义通晓大义,惯于正道直行。诛杀吴曦后,人人争功冒领奖赏,杨君玉想把并未参与的李植的名字也写上,李好义不同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君玉与李坤辰者来,坤辰因言安丙亦与合江杨巨源阴结忠义欲图曦。
(2)金西和节使完颜钦奔遁,好义整众而入,军民欢呼迎拜,籍府库以归于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谑庵先生传

张岱

山阴王谑庵先生,名思任,字季重。先生作县令,意轻五斗,儿视督邮,偃蹇宦途,三仕三黜。通籍五十年,强半林居,放浪山水,且以暇日闭户读书。自庚戌游天台、雁荡,另出手眼,乃作《游唤》。见者谓其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画,文誉鹊起。

盖先生聪明绝世,出言灵巧,与人谐谑,矢口放言,略无一喜惮。人有咎先生谑者。其客陆德先叹曰:“公毋咎先生谑。先生之莅官行政,摘伏发奸,以及论文赋诗,无不以谑用事。昔在当涂,以一言而解两郡之厄者,不可谓不得谑之力也。中书程守训春天请开矿,与大珰邢隆同出京,意欲开采,从当涂起,难先生。守训逗留瓜洲,而赚珰先生,且勒地方官行属吏礼。一邑骚动。先生曰‘无患’。驰至池黄,以绯袍投刺称眷生。珰怒诃,谓县官不素服。先生日:“非也,俗礼吊则服素,公此来庆也,故不服素而服绯。”珰意少解。复诃曰:‘今天刺称眷何也?”先生曰:‘我固安阳状元婿也,与公有瓜葛’。珰大笑,亦起更绯,揖先生坐上座,设饮极欢。因言及横山,先生曰:‘横山为高皇帝鼎湖龙首,樵苏且不敢,敢问开采乎?必须题请下部议方可’。珰曰:‘如此利害,我竟入徽矣。’先生耳语曰:‘公无轻言,入徽也,徽人大无状,恩甘心于公左右者甚众。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珰大惊曰:‘吾原不肯来,皆守训赚我’。 先生曰:‘徽人恨灶训切骨,思磔其肉,而以骨饲狗。渠是以观望瓜洲,而赚公先入虎穴也。’珰曰:‘公言是,我即回京,以公言复命矣。’当涂徽州,得以安诸如故,皆先生一谑之力。”

先生于癸丑、已未,两计两黜。一受创于李三才,再受创于彭瑞吾。人方眈眈虎视,将下石先生,两先生对之,调笑狎侮,谑浪如常,不肯少自贬损也。晚乃改号谑庵,刻悔庵以志已过,而逢人仍肆口诙谐,谑毒益甚。

(注)①通籍:做官。②珰:太监,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伏发奸   摘:揭发B.而珰先至 赚:盈利
C.亦起绯   更:换上D.一受于李三才 创:中伤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思任为官五十年,多半居于山林,或纵情山水,或闭门读书,生活自由洒脱。
B.王思任能文善谑,《游唤》显示出他笔锋犀利、笔意放纵等特点,是其成名作。
C.作者借陆德先之口,叙述王思任解除当涂采矿危机的往事,以赞扬他为官清正。
D.王思任一生虽累造排挤打压,屡经宦海沉浮,但谑浪之性不移,狂傲之气不损。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也,俗礼吊则服素,公此来庆也,故不服素而服绯。”珰意少解。
(2)公无轻言入徽也,微人大无状,思干心于公左右者甚众。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
【小题4】在当涂采矿事件中,王思任的言谈举止表现出哪些特点?请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吕惠卿,字吉甫,泉州晋江人。父琦习吏事,为漳浦令。通判宜州,侬智高入寇,转运使檄璹与兵会,或劝勿行,不听。将二千人蹑贼后以往,得首虏为多。
惠卿起进士,为真州推官。秩满入都,见王安石,论经义,意多合,遂定交。熙宁初,安石为政,惠卿方编校集贤书籍,安石言于帝曰:“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及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以为检详文字,事无大小必谋之,凡所建请章奏皆其笔。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判司农寺。
司马光谏帝曰:“惠卿俭巧非佳士使安石负谤于中外者皆其所为安石贤而愎不闲世务惠卿为之谋主而安石力行之故天下并指为奸邪。近者进擢不次,大不厌众心。”帝曰:“惠卿进对明辨,亦似美才。”光曰:“惠卿诚文学辨慧,然用心不正,愿陛下徐察之。江充、李训若无才,何以能动人主?”帝默然。光又贻书安石曰:“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安石不悦。
会惠卿以父丧去,服除,召为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判国子监,与王雱同修《三经新义》。又知谏院,为翰林学士。安石求去,惠卿使其党变姓名,日投匦【注】上书留之。安石力荐惠卿为参知政事,惠卿惧安石去,新法必摇,作书遍遗监司、郡守,使陈利害。又从容白帝下诏,言终不以吏违法之故,为之废法。故安石之政,守之益坚。
始,惠卿逢合安石,骤致执政,安石去位,遂极力排之,至发其私书于上。章悖、曾布、蔡京当国,咸畏恶其人,不敢引入朝。以是转徙外服,讫于死云。
(节选自《宋史·列传二百三十》)
【注】投匦:臣民向皇上上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惠卿俭巧非佳士/使安石负谤于中外者/皆其所为/安石贤/而愎不闲世务/惠卿为之谋主/而安石力行之故/天下并指为奸邪
B.惠卿俭巧非佳/士使安石负谤于中外者/皆其所为/安石贤而愎不闲/世务惠卿为之/谋主而安石力行之/故天下并指为奸邪
C.惠卿俭巧非佳士/使安石负谤于中外者/皆其所为/安石贤而愎/不闲世务/惠卿为之谋主/而安石力行之/故天下并指为奸邪
D.惠卿俭巧非佳/士使安石负谤于中外者/皆其所为/安石贤而愎不闲/世务惠卿为之/谋主而安石/力行之故/天下并指为奸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通判”为担任通判的意思,名词用作动词。宋朝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设“通判”一职。
B.古代官员任职期满谓“秩满”,经考核后,或调动任职,或降职,或升迁。
C.擢,在文中指“升任”的意思。李密在《陈情表》中提到“过蒙拔擢”,“拔擢”是破格提拔的意思。
D.古代父母死后,为人子者要服丧三年以报答养育之恩,守丧期满,谓“服除”。守丧期间的人没有做官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惠卿有文才。他与王安石讨论经义,意思大多相合,王安石在皇上面前极力称赞他;皇帝也曾说他进对是非分明,好像是个难得的人才。
B.吕惠卿与王安石志同道合。吕惠卿为检详文字,王安石大小事情都和他商议;吕惠卿也支持王安石,王安石建议请示的奏章都是他起草的。
C.吕惠卿受司马光贬讥。司马光对吕惠卿的评价与王安石截然相反,但是皇上不赞同;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信,挑拨他与吕惠卿的关系。
D.王安石请求离任时,吕惠卿极力挽留。吕惠卿担心王安石离开后,新法不能推行,就动员官员陈述利害,又请皇上下诏,因此,新法得到更坚决地推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
(2)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豆卢勣字定东,昌黎徒河人也。本姓慕容,燕北地王精之后也。中山败,归魏,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父宁,柱国、太保。勣初生时,周太祖亲幸宁家称庆,时遇新破齐师,太祖因字之曰定东。勣聪悟,有器局。少受业国子学,略涉文艺。魏大统十二年,太祖以勣勋臣子,封义安县侯。周闵帝受禅,改封丹阳郡公,邑千五百户。明帝时,为左武伯中大夫。勣自以经业未通,请解职游露门学。帝嘉之,敕以本官就学。会武帝嗣位,拜邛州刺史。未之官,渭源烧当因饥馑作乱,以勣有才略,转渭州刺史。甚有惠政,华夷悦服,德泽流行,大致祥瑞。鸟鼠山俗呼为高武陇,其下渭水所出。其山绝壁千寻,由来乏水,诸羌苦之。我民后丁父艰,毁瘁过礼。天和二年,授邵州刺史,袭爵楚国公。复征为天官府司会,历信、夏二州总管、相州刺史。以母忧还京。宣帝大象二年,拜利州总管,进位上大将军。月余,拜柱国。益州总管王谦作乱。勣婴城固守,谦遣其将达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众十万攻之,起土山,凿城为七十余穴,堰江水以灌之。勣时战士不过二千,昼夜相拒。经四旬,势渐迫。勣于是出奇兵击之,斩数千级,降二千人。开皇二年,突厥犯塞,以勣为北道行军元帅以备边。岁余,拜夏州总管。上以其家世贵盛,勋效克彰,甚重之。后为汉王谅纳勣女为,恩遇弥厚。十年,以疾征还京师,诏诸王并至勣第,中使顾问,道路不绝。其年卒,时年五十五。上悼惜者久之,特加赗赠,鸿胪监护丧事,谥曰襄。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勣马足所践/忽飞泉涌出/有白鸟翔止/厅前乳子而后去/民为之谣曰/我有丹阳/山出玉浆/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B.勣马足所践/忽飞泉涌出/有白鸟翔止厅前/乳子而后去/民为之谣曰/我有丹阳/山出玉浆/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C.勣马足所践/忽飞泉涌出/有白鸟翔止厅前/乳子而后去/民为之谣曰/我有丹阳山/出玉浆/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D.勣马足所践/忽飞泉涌出/有白鸟翔止/厅前乳子而后去/民为之谣曰/我有丹阳山/出玉浆/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学是隋以后历代王朝的教育管理机关,也是专门培养皇室子弟的最高学府。
B.羌指我国西部民族之一,古代诗歌经常提及的“羌笛”这一乐器就原出于古羌族。
C.爵此处指爵位,古代爵位分若干等,豆卢勣继承的“楚国公”属于高等级的爵位。
D.妃原意为“配偶”,后来专指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子,此处指汉王的妻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豆卢勣出身名门,爱好学习。他是燕北地王慕容精的后代,功臣豆卢宁的儿子,在任左武伯中大夫时,觉得自己五经未通而请求辞职继续求学。
B.豆卢勣遵守孝道,恪守礼制。父亲去世,他哀痛伤心,居丧守孝超过礼制要求;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他主动辞去地方上的职务,回到京城尽孝。
C.豆卢勣不畏强贼,出奇制胜。面对王谦叛军凿城为穴、引水灌城的紧迫形势,他率兵坚守城池数十天,后又勇敢地出奇兵袭击叛军,并以少胜多。
D.豆卢勣深得民心,极受恩遇。他担任渭州刺史,有关他施行仁政造福百姓的传说广为流传;他生前多次得到皇帝的封拜,病逝后受到特别恩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勣初生时,周太祖亲幸宁家称庆,时遇新破齐师,太祖因字之曰定东。
(2)十年,以疾征还京师,诏诸王并至勣第,中使顾问,道路不绝。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李峤传
李峤,赵州赞皇人,早孤,事母以孝闻。为儿童时,梦有神人遗之双笔,自是渐有学业。弱冠举进士,累转监察御史。时岭南邕、严二州首领反叛,发兵讨击,高宗令峤往监军事。峤乃宣朝旨,特赦其罪,亲入獠洞以招谕之,叛者尽降,因罢兵而还,高宗甚嘉之。累迁给事中,时酷吏来俊臣构陷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礼等三家,奏请诛之,则天使峤与大理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覆其狱。德裕等虽知其枉,惧罪,并从俊臣所奏。峤曰:“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诏入,转凤阁舍人。则天深加接待,朝廷每有大手笔,皆特令峤为之。
中宗即位,峤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睿宗即位,出为怀州刺史,寻以年老致仕。初,中宗崩,峤密表请处置相王诸子,勿令在京。及玄宗践祚,宫内获其表,以示侍臣。或请诛之,中书令张说曰:“峤虽不辩逆顺,然亦为当时之谋,吠非其主,不可追讨其罪。”上从其言,乃下制曰:“事君之节,危而不变,为臣则忠,贰乃无赦。赵国公李峤,不知逆顺,状陈诡计,朕亲览焉。以其早负辞学,累居台辅,忍而莫言,特掩其恶。”寻起为庐州别驾而卒。有文集五十卷。(节选自《旧唐书·李峤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梦有神人遗之双笔:赠送
B.出为怀州刺史:外放
C.寻以年老致仕:得到提拔
D.及玄宗践祚:即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1)因罢兵而还(2)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
B.(1)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2)虽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1)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1)峤以附会张易之兄弟(2)故为之文以志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峤“善于临机处事”和“正直守义”的一组是(  )
A.(1)峤乃宣朝旨,特赦其罪,亲入獠洞以招谕之。
(2)峤曰:“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B.(1)德裕等虽知其枉,惧罪,并从俊臣所奏。
(2)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
C.(1)中宗即位,峤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
(2)事君之节,危而不变,为臣则忠,贰乃无赦。
D.(1)初,中宗崩,峤密表请处置相王诸子,勿令在京。
(2)然亦为当时之谋,吠非其主,不可追讨其罪。
【小题4】翻译下面三句话。
(1)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3分)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3分)

【小题5】给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句子用“/”断句。(3分)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能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