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①余阙,字廷心。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转中书刑部主事。以不阿权贵,弃官归。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日:“受天子命为方岳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右丞当往。”沙班曰:“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丁母忧,归庐州。
②盗起河南,陷郡县。至正十二年,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请于中书,得钞三万锭以赈民。
③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阙尝病不视事,将士皆吁天求以身代,阙闻,强衣冠而出。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
④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或欲挽阙入翰林阙以国步危蹙辞不往其忠国之心盖素定也卒时年五十六事闻追封豳国公谥忠宣。
⑤阙留意经术,《五经》皆有传注。为文有气魄,能达其所欲言。时体尚江左,高视鲍、谢。徐、庾以下不论也。篆隶亦古雅可传。初,阙既死,贼义之,求尸塘中,具棺敛葬于西门外。及安庆内附,大明皇帝嘉阙之忠,诏立庙于忠节坊,命有司岁时致祭云。
(选自《元史·列传三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或欲挽阙入翰林/阙以国步危蹙/辞不往其忠国之/心盖素定也/卒时年五十六/事闻/追封豳国公/谥忠宣/
B.或欲挽阙入翰林/阙以国步危蹙/辞不往/其忠国之心/盖素定也/卒/时年五十六/事闻追封/豳国公谥忠宣/
C.或欲挽阙入翰林/阙以国步危蹙/辞不往/其忠国之心/盖素定也/卒时年五十六/事闻/追封豳国公/谥忠宣/
D.或欲挽阙/入翰林/阙以国步危蹙/辞不往/其忠国之心/盖素定也/卒时年五十六/事闻/追封豳国公/谥忠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枢密院主官称知枢密院事,佐官则称同知枢密院事,元朝廷一些部门属官延有同知,到明清时,同知为知府的副职。
B.丁母忧,是说传主的母亲去世了,按照规定,三年内不为官,在家守孝。丁,是壮年男丁。
C.传注,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而由此写出的书,便是“传注”,文中是解说《五经》的书。
D.江左,古人在地理上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长江以东下游南岸地区在左手一边,故称江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阙是一个有孝心的人。父亲去世后,他靠自己教授学生养活自己的母亲;他还教育自己的将领士兵们懂得孝亲的道理。
B.余阙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余阙守安庆,刚到任十天敌兵就到了,后击退敌兵。于是采用屯田战守计,使很多灾民存活下来。
C.余阙深得下属的爱戴。他虽然号令严明,但因能与下属同甘共苦,所以在他出战时,面对乱箭和石块,士兵们拿盾牌为他遮挡。
D.余阙因忠诚而受敬重。余阙忠于自己的国家和国君,去世后受到封赏;也因为忠诚连明朝皇帝都要为他修庙祭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沙班曰:“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
(2)初,阙既死,贼义之,求尸塘中,具棺敛葬于西门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4-22 03:57: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郎中,再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B.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C.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D.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回家乡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B.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通五经,贯六艺,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
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太常传

全祖望

庄太常元辰,字起贞,鄞人也。公严气正性,不肯随人唯阿,下笔千言,亦倔强睥睨一切。释褐南太常博士,八载不迁,冷曹清望,泊如也。

甲申之变,公一日七至中枢史公之门,促以勤王。赧王即位,议选科臣,总宪刘公、掌科章公皆举公为首。而马士英势方张,欲尽朝臣出其门下,遣私人来致意曰:“博士持门下刺一谒相公,掌科必无他属也。”公峻拒之。是时虽东林宿老亦俯首称门下于马、阮之门,而考选诸臣能之者,则公一人而已。

钱忠介之起事也,诸乡老最同心者莫如公,破家输饷。初,降臣谢三宾欲梗师,而为王之仁所胁。及忠介与王之仁将赴江上,三宾潜招兵于翠山,众人疑之。王明经家勤谓忠介曰:“公等竟欲西行乎?何其疏也!”忠介惊曰:“计将安出?”家勤曰:“浙东沿海,皆可以舟师达盐官,倘彼乘风而渡,北来捣巢,列城且立溃矣,非分兵留守不可。”忠介曰:“是无以易吾庄公者。”于是共推公任城守事,分兵千人以属公,以四明驿为幕府。忠介乃西行。公日耀兵巡诸堞,里人呼为城门之军。是役也,危城人岌岌,赖公镇之,而三宾不敢动。

王召公入朝,晋公吏科都给事中,寻迁太常少卿,仍兼吏科如故。公言:“中旨用人之非,乃赧王之秕政。”王不能用,公累有封驳。马士英又至,公言:“士英不斩,国事必不可为。”于是公贻书同官林公时对,言:“区区忧愤,无事不痛心疾首,以致形容骨立,愿得以微罪成其山野。”举朝共留之,而公决意去。

未几,大兵东下,公狂走诸深山中,朝夕野哭。公故美须眉,顾落落,至是失其面目,巾服似头陀。一日数徙,莫知所止,山中人亦不复识。忽有老妇识之曰:“是非廿四郎耶?”叹日:“吾晦迹尚未深。”丁亥,疽发于背,勿药,谓侍者曰:“吾死已晚,然及今死,犹未迟。”遂卒。

(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尽朝臣出其门下 致:招引
B.博士曷持门下刺一相公 谒:进见
C.而考选诸臣能之者 抗:相当
D.公故美须眉,顾落落   盼:观看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意为脱出平民衣服,常喻始任官职。文中指庄公起初担任南京太常博士一职。
B.冷曹,指在京城僻静的衙门做官。“冷曹清望”即指庄元辰官居闲职,声望清白。
C.秕政,意为不良的政治措施。“乃赧王之秕政”可译为这就是赧王的不良政治措施。
D.区区,少的意思,如区区之数不必计较。“区区忧愤”即为小小的忧愁和愤怒。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严气正性,不肯随人唯阿,下笔千言,亦倔强睥睨一切。
(2)是役也,危城人岌岌,赖公镇之,而三宾不敢动。
【小题4】请根据全文简要概括庄太常“严气正性”的具体表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阉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贷 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之 当:承担。
C.至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之籍     著:彰显。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是时青宫旧阉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阉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阉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阉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小题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C.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D.“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D.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太宗览奏不怿,曰:“古羌戎尚杂处伊、洛,彼蕃夷易动难安,一有调发,将重困吾关中矣。”准言:“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疆场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帝因命准使渭北,安抚族帐,而徙仲舒凤翔。

真宗即位,迁尚书工部侍郎。六年,迁兵部,为三司使。时合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命准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简始适中。景德元年,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因请帝幸澶州。高琼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天禧三年,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降准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贬道州司马。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帝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列传四十》)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B.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C.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D.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传”,即传记。
B.“进士”是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也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C.“淳化二年春”,采用的是中国古代的年号纪年法,历代帝王只有在新君王即位时才更改年号。
D.“崩”是指古代帝王去世,王后去世为“薨”,诸侯去世为“卒”,大夫去世为“不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准年少有才,19岁就考中进士,且精通《春秋》三传;他为人诚实,不欺不瞒;讨论国事时,他极力陈说利害,深得皇上器重。
B.寇准性情耿直而执着,曾经议事时与皇上意见不合,皇上十分生气想要离开,可是,寇准毫不退让,牵住皇上衣服不放,直到皇上让步,寇准才退下。
C.淳化二年天大旱,皇上问时政所失,大臣们认为是天数,于是,寇准借机说案,认为与朝政得失有关,指出法度有不公平之处,于是说出祖吉、王淮枉法受贿之事。
D.寇准在与契丹军队交战中展示了指挥才能,他仔细观察和分析敌情,及时调遣军队进行防御,并请皇上驾临澶州以鼓舞士气,结果大败契丹军队。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2)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