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 )
A.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士皆瞋目,发尽指冠
B.范增数项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C.顷之未发,太子之倚柱而笑,踞以骂曰
D.使使以大王素留侯张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4-29 03:13: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安国,建宁崇安人。三试于礼部,绍圣四年中进士第。初,廷试考官定其策第一,宰职以无诋元祐语,遂以何昌言冠,方天若次之,又欲以宰相章惇子次天若。哲宗命再读之,注听称善者数四,亲擢为第三。提举湖南学事,有诏举遗逸,安国以永州布衣王绘、邓璋应诏。二人老不行,安国请命之官,以劝为学者。零陵簿称二人党人范纯仁客,而流人邹浩所请托也。蔡京素恶安国与己异,得簿言,大喜。命湖南提刑置狱推治,又移湖北再鞫,卒无验,安国竟除名。未几,簿以他罪抵法,台臣直前事,复安国原官。政和元年,张商英相,除提举成都学事。二年,丁内艰,移江东,父没终丧,谓子弟曰:“吾昔为亲而仕,今虽有禄万钟,将何所施?”遂称疾不仕,筑室墓傍,耕种取给,盖将终身焉。靖康元年,除太常少卿,辞;除起居郎,又辞。朝旨屡趣行,至京师,以疾再告。金人薄都城。子寅为郎在城中,客或忧之,安国愀然曰:“主上在重围中,号令不出,卿大夫恨效忠无路,敢念子乎!”高宗即位,以给事中召。初颐浩都督江上还朝欲去异己者未得其策或教之指为朋党且曰党魁在琐闱当先去之颐浩大喜。乃上奏曰:“胡安国屡召,偃蹇不至,今始造朝,又数有请。”落职。五年,除徽猷阁待制、知永州,安国辞。复提举太平观,进宝文阁直学士,卒,年六十五。诏赠四官,又降诏加赙,赐田十顷恤其孤,谥曰文定,盖非常格也。

(选自《宋史·胡安国传》,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颐浩都督江上还朝/欲去异己者/未得其策/或教之/指为朋党/且曰/党魁在/琐闱当先去之/
B.初/颐浩都督江上/还朝欲去/异己者未得其策/或教之指为朋党/且曰/党魁在琐闱/当先去之/
C.初/颐浩都督江上还朝/欲去异己者/未得其策/或教之指为朋党/且曰/党魁在琐闱/当先去之/
D.初/颐浩都督江上/还朝欲去/异己者未得其策/或教之/指为朋党/且曰/党魁在/琐闱当先去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进士第”指古代参加科考殿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进士分为三甲,其中一甲三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B.“提举”原意是管理,宋代以后设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即以“提举”命名,如文中“提举湖南学事”“提举成都学事”等。
C.“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我国古代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黔首、黎民、庶民、苍生、黎元、氓等。
D.丁艰,即丁忧,亦称丁家艰,指遭逢父母丧事,特指官员的父母死了官员回家守制。文中的“丁内艰”即丁父忧,指遭遇父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安国三考进士,哲宗钦点。第三次应试时,考官初定为第一。宰职认为他的策论中没有诋毁元祐之政的言语,便另定前三名。后被哲宗升选为第三名。
B.胡安国举荐人才,反被诬陷。提举湖南学事时,向朝廷推荐王绘、邓璋。蔡京指使主簿说此二人为范纯仁之客,又为流放之人邹浩所请托。因此受牵连。
C.胡安国为亲守孝,为君担忧。双亲去世,安国称病不再为官,并在双亲墓旁筑屋而居,屡召不就;金兵逼近都城,其子胡寅尚在城中,他却为皇帝担忧。
D.胡安国生得重用,死获哀荣。胡安国在世时,几位皇帝都屡屡召用他;胡安国去世之后,皇帝下诏赠官加赙,赐田恤孤,赠谥文定,礼遇规格不同寻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湖南提刑置狱推治,又移湖北再鞫,卒无验,安国竟除名。
(2)胡安国屡召,偃蹇不至,今始造朝,又数有请。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节选自《苦斋记》)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黄寇犯龙泉,溢从子存仁被执,溢挺身告贼曰:“吾兄止一子,宁我代。”贼素闻其名,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至夜绐守者脱归,集里民为义兵,击破贼。俄府官以兵来,欲尽诛诖误者。溢走说石抹宜孙曰:“贫民迫冻馁,诛之何为?”宜孙然其言,檄止兵,留溢幕下。从平庆元、浦城贼。授龙泉主簿,不受归。宜孙守台州,为贼所围。溢以乡兵赴援,却贼。已而贼陷龙泉,监县宝忽丁遁去,溢与其师王毅帅壮士击走贼。宝忽丁还。内惭,杀毅以反。溢时在宜孙幕府,闻之驰归,偕胡孙执戮首恶,因引兵平松阳、丽水诸寇。论功,累授淅东都元帅府佥事。溢曰:“吾所将皆乡里子弟,肝脑涂地,而吾独取功名,弗忍也。”辞不受。以义兵属其子存道,退隐匡山。
明兵克处州,避入闽。太祖聘之,与刘基、叶琛、宋濂同至应天。太祖劳之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溢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太祖伟其言,授佥营田司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十六》)
(注)①诖误:贻误,连累:②石抹宜孙:人名:③宝忽丁:人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B.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C.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D.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昏晨,昏指天刚黑,晨指太阳升起时,古人一般是晨时劳作昏时归家,后来也用昏晨代称劳作的一天。
B.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即起草一些文件、管理档案及各种印章等。
C.幕府,指古代的时候将帅办公的地方,亦指运筹帷幕之大将,后世将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也称作幕府。
D.太祖,开国帝王的庙号,后继者给祖先评定功绩,加以美誉,庙号逐渐为后世称呼,如汉景帝“景”就是庙号。
【小题3】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溢性喜苦味,苦中为乐。他在多北风的山巅建造书斋,所用食品皆有苦味,居住之地距离世间甚远,往来艰辛且生活清苦,但他反而以之为乐。
B.章溢谋略过人,骁勇善战。他替下侄子甘为人质又机智逃脱,两度击破侵犯龙泉的贼兵;除解救困守台州的宜孙外,他还偕同胡孙擒杀贼首平定松阳等地。
C.章溢体恤百姓,不事功利。他曾替百姓向官府求情,使一些与贼兵有牵连的百姓兔于诛杀,虽提升官至元帅府佥事,他念及乡土子弟,不就职而退隐匡山。
D.章溢避祸退隐,关心国运。明军攻克处州,太祖聘请章溢出任佥营田司事,他退入闽地,但又时刻关注国家命运,他建议太祖“施行仁德、不滥杀无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
(2)贼素闻其名,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表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遗逊及亲成还吴,进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孙权为将军,始仕幕府。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栈,为作内应,权遗逊讨栈。栈支党多而主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黄龙元年,权东巡建业,征逊辅太子,时建昌候虑于堂前作斗鸭栏,进正色曰:“君侯宜勤览经典以自新益,用此何为?”虑即时毁彻之。射声校尉松于公子中最亲,戏兵不整,逊对之其职吏,南阳谢景善刘虞先刑后礼之论,逊呵景曰:“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皆非也。君今侍东宫,宜遵仁义以彰德音、若彼之谈,不须讲也。”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若其不佳,终为取祸。且闻二宫势敌,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琮子寄,果阿附鲁王,轻为交构,逊书与琮曰:“卿宿留阿寄。终为足下门户致祸矣。”琮既不纳,更以致隙,及太子有不安之议,逊上疏陈:“太子正统,宜有盘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適庶之分,以匡得失。既不听许,而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开以亲附太于,枉见流徙。太子太傳吾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志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余财。

(节选自《三国志·陆逊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宣私出以要荣利
B.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
C.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
D.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
B.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也借指官爵。
C.髡,古代一种刑罚,指剃掉头顶周围的头发,是对人的侮辱性的惩罚。
D.藩臣,无论宗室外姓,有封国的亲王郡王都可称藩王,藩王的臣子称为藩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逊少负才干,为政体恤百姓、他少年时因年长堂叔几岁便能帮助堂祖治家;兼任海昌县令期间,开仓放粮,救济旱灾贫民,勉励并督促耕织生产,百姓得利。
B.陆逊智勇兼备,刚正不避权贵。讨伐费栈,因敌设计,他多树旗鼓,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终使匪兵溃散;孙松治军不严,他当看孙松的面对其职吏处以髡刑。
C.陆逊耿直务实,为人坦荡真诚。建昌侯孙虑在住所堂前修造斗鸭栏,他直言斥责,孙虑即刻撤除;全寄阿附鲁王,他写信劝全琮不要纵容儿子,全琮全不在意。
D.陆逊正谏不讳,为臣结局凄凉,他认为太子与藩王势均力敌是国家大忌,两者恩宠地位有差别方能相安无事:终因受太子太傅的牵连招致孙权的斥责愤恨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皆非也。
(2)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適庶之分,以匡得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傅青主善书画

清徐珂

傅青主以书画著,不轻为人作。尝有友求画,傅谓:“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今重违君意,约以中秋夕为期,如天气晴爽,风定月明,当准备纸笔。”

至日,果晴爽,友大喜,知其嗜酒,乃与痛饮,自晡至昳,始罢席。命侍者为研浓墨,骈两几,铺丈长玉版纸于上,又取铁界尺镇纸四角,谓俟月上东向,秉烛为之。少焉,月出,乐甚,命侍者取所研浓墨一巨钵,置旁几,屏退诸人,独自命笔。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友径趋至背后,力抱其腰。傅狂叫,叹曰:“孺子败吾兴,奈何!”遂掷笔搓纸辍。友见其满头皆墨,汗下如雨,急取水之浣濯,遣人送归。

京师打钟庵落成,僧慕傳名,丐书庵额,僧无行,不许,僧谂某与傅善,啖以重金,令转乞。甲不敢遽达,又虑无以报僧,既思得一法,乃沽佳酝招饮,又预作五绝诗一首,以打钟庵三字嵌诗中,乘微醺,自握笔书此诗,屡书,屡自拉弃之。傅睨之而笑,甲:“家有屏,欲书此诗刻其上,顾不善涂鸦。”时傅醉矣,曰:“我为汝代笔如何?”甲喜曰:“幸甚。”遽索纸,纵笔为之,甲请曰:“既赐书,即求署款。”傅笑而许之。甲刓三字授僧,榜于门。

一日,傅偶过庵前,讶额署己款,笔意确是,注视之,沉思良久,忽忆前为甲书屏中有此三字,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节选自《清稗类钞·艺术类》)

注①重违:难违,②昳;太阳偏西。③谂:通“审”,详细了解。④刓:剜,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
B.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
C.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
D.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命侍者为研浓墨 今其智反不能及
B.遂掷笔搓纸辍 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急取水之浣濯 宁越、苏尚、苏秦、杜赫之属之谋
D.僧无行 斧斤时入山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青主对创作有严格的要求,每次创作都必须先选择时机,遇到了良辰才肯下笔。
B.友人为了求得傅青主的画,置酒与之痛饮,因此败坏了傅青主的清兴而没能如愿。
C.甲为了回报和尚,设计骗取了傅青主的真迹,最后却因此断送了与傅青主的交情。
D.本文通过对傅青主的动作和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富有鲜明个性的书画家形象。
【小题4】把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友径趋至背后,力抱其腰。
(2)啖以重金,令转乞。甲不敢遽达,又虑无以报僧。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襄,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扁,难责效矣。”
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平三年,母丧,丁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注)和:秦和,古代名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B.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C.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D.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
B.丁口,即男子人口,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
C.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为规劝之意。
D.丁忧,按懦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君王选用谏官并非难事,难的是听谏和用谏;君王的过失应在出现之前就要得到补救,这样,天下才能安定太平。
B.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和高若讷的恩怨,以及后来余靖、欧阳修和王素的升官,他均作诗表明了自己鲜明的褒贬态度。
C.蔡襄体恤民情。他在福州为官期间,开塘灌田,奏减赋税;在泉州立石为桥,植松庇路,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
D.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知府以及转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赐谥号“忠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2)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