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牛仙客,泾州鹑觚人也。初为县小吏,县令傅文静甚重之。开元初,王君毚为河西节度使,以仙客为判官,甚委信之。时又有判官宋贞,与仙客俱为腹心之任。及君毚死,宋贞亦为回纥所杀,仙客以不从获免。俄而萧嵩代君毚为河西节度,又以军政委于仙客。 仙客清勤不倦,接待上下,必以诚信。及嵩入知政事,数称荐之。稍迁太仆少卿,判凉州别驾事,仍知节度留后事。竟代嵩为河西节度使,判凉州事。历太仆卿、殿中监,军使如故。
开元二十四年秋,代信安王祎为朔方行军大总管,右散骑常侍崔希逸代仙客知河西节度事。初,仙客在河西节度时,省用所积钜万,希逸以其事奏闻,上令刑部员外郎张利贞驰传往覆视之。仙客所积仓库盈满,器械精劲,皆如希逸之状。上大悦,以仙客为尚书。
仙客既居相位,独善其身,唯诺而已。所有锡赍,皆缄封不启。百司有所谘决,仙客曰:“但依令式可也。”不敢措手裁决。明年,特封豳国公,赠其父意为礼部尚书,祖会为泾州刺史。俄又进拜侍中兼兵部尚书天宝年改易官名拜左相尚书如故其年七月卒年六十八。内出绢一千匹、布五百端,遣中使送至宅以赙之,赠尚书左丞,曰贞简。
初,仙客为朔方军使,以姚崇孙闳为判官。及知政事,闳累迁侍御史,自云能通鬼道,预知休咎。仙客颇信惑之。及疾甚,闳请为仙客祈祷,在其门下,遂逼仙客令作遗表荐闳叔尚书右丞弈及兵部侍郎卢奂堪代己,闳为起草。仙客时既危殆,署字不成,其妻因中使来吊,以其表上。玄宗览而怒之,左迁弈为永阳太守,卢奂为临淄太守,赐闳死。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五十三》,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双实线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回纥是中国的少数民族部落,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甘肃、蒙古以及中亚的一些地区,曾助唐平定
安史之乱,和唐王朝保持着相当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
B.节度,意为调度、指挥,指的是总揽一个地方的军政大权,官职名为节度使,唐初在边境设置,后
遍设于内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C.谥即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
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谥号只有男性才有,女性没有资格封谥号。
D.左迁,降低官职。古人以右为尊,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又进拜侍中兼兵部尚书/天宝年改易/官名拜左相/尚书如故其年/七月/卒年六十八
B.俄又进拜侍中/兼兵部尚书/天宝年/改易官名/拜左相/尚书如故/其年七月卒/年六十八
C.俄又进拜侍中兼兵部尚书/天宝年改易官/名拜左相/尚书如故/其年七月/卒年六十八
D.俄又进拜侍中兼兵部/尚书天宝年改易/官名拜/左相尚书/如故其年七月卒/年六十八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仙客深受重用。王君毚担任河西节度使,牛仙客为他的心腹。而萧嵩接替王君毚担任河西节度使,萧嵩也将军政大事委托于他。
B.牛仙客治理有方。担任河西节度使时,善于经营,积蓄盈满仓库,器械精良,而节省的费用积蓄达到百万,皇帝对此非常赏识。
C.牛仙客淡泊名利。他担任宰相后,不张扬,独善其身。处理政事时,依照法令条文,从不擅作主张,对于朝廷赏赐,从不开封。
D.牛仙客晚节不保。姚崇的孙子姚闳自称通晓鬼道,预知吉凶,牛仙客对此深信不疑。牛仙客病重期间,姚闳为他祈祷,逼迫他为自己升官。
【小题4】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嵩入知政事,数称荐之。稍迁太仆少卿,判凉州别驾事,仍知节度留后事。
(2)仙客时既危殆,署字不成,其妻因中使来吊,以其表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06 12:07: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蒙,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③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日:“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日:“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日:“吾府之积若干?”日:“八千缗。”蒙叱日:“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日:“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日:“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日:“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B.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C.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D.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未成年。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人。文中“未冠”是指“不满二十岁”。
B.宾礼,最初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此处指“宾客的礼节”。
C.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仪制祀祭的机关,最高长官为户部尚书,副长官为户部侍郎。
D.郊祭,犹郊祀,古代与郊外祭祀天地,是传统礼节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袛、人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T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T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2)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成祖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洪武三年,封燕王。王貌奇伟,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二十三年,同晋王讨乃儿不花。晋王怯不敢进,王倍道趋迤都山,获其全部而还,太祖大喜,是后屡帅诸将出征,并令王节制沿边士马,王威名大振。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皇太孙即位,遗诏诸王留国中,毋得至京师。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惮燕王强,未发,乃先废周王橚,欲以牵引燕。于是告讦四起,湘、代、齐、岷皆以罪废。王内自危,佯狂称疾。泰、子澄密劝帝除王,帝未决。建文元年夏六月,燕山百户倪谅告变,逮官校于谅、周铎等伏诛。下诏让王,并遣中官逮王府僚,王遂称疾笃。都指挥使谢贵、布政使张昺以兵守王宫。秋七月癸酉,匿壮士端礼门,绐贵、昺入,杀之,遂夺九门。上书天子指泰、子澄为奸臣,并援《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书既发,遂举兵。自署官属,称其师曰“靖难”。拔居庸关,破怀来,取密云,克遵化,降永平。二旬众至数万。八月,天子以耿炳文为大将军,帅师致讨。己酉,师至真定,前锋抵雄县。壬子,王夜渡白沟河,围雄,拔其城,屠之。甲寅,都指挥潘忠、杨松自郑州来援,伏兵擒之,遂据郑州,还驻白沟。九月戊辰,江阴侯吴高以辽东兵围永平。戊寅,景隆合兵五十万,进营河间。王语诸将曰:“景隆色厉而中馁,闻我在必不敢遽来,不若往援永平以制其师。吴高怯不任战,我至必走,然后还击景隆,必成擒矣。”丙戌,燕师援永平。壬辰,吴高闻王至,果走,追击败之。遂北趋大宁。

(节选自《明史·明成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
B.王自北平人奔丧/闻诏乃止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
C.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
D.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古代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或称死去的君主、尊长的名字时,在名字前称讳,表示尊敬。
B.崩:君主时代称君主的死为崩,类似称君主死亡的词还有驾崩、崩殂、不禄等。
C.国,旧时可以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文中的“国”指的是各自的封国封地。
D.壬子,古代采用天干和地支进行组合来记录年月日,文中的“壬子”用来纪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棣勇猛有谋略。洪武二十三年,在讨伐乃儿不花的战役中大获金胜,明太祖十分高兴。此后,朱棣经常率军出征,并受令指挥管辖沿边兵马,使他威名大振。
B.建文帝即位后,针对众藩王中许多人不守法纪的情况,采纳谋臣的建议,希望大量削藩,但因害怕燕王强大,没敢动手,于是先废除周王朱橚,想以此牵制燕王。
C.建文帝大量削藩,湘王、代王、齐王、岷王先后因罪被废除,燕王内心感到危险;加上燕山百户倪谅宣告政变,部下于谅、周铎被杀,燕王更是病重了。
D.朱棣设计杀掉谢贵、张昺,上书指斥齐泰、黄子澄是奸臣,并援引《祖训》,发动军队,自设官吏,组成“靖难”军,接连攻克居庸关、怀来等地,二十日内拥兵数万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下诏让王,并遣中官逮王府僚,王遂称疾笃。
(2)景隆色厉而中馁,闻我在必不敢遽来,不若往援永平以制其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城王元云,年五岁,恭宗崩,号哭不绝声。世祖闻之而呼,抱之泣曰:“汝何知而有成人之意也!”显祖时拜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坐大官听理民讼甚收时誉延兴中显祖集群僚欲禅位于京兆王子推王公卿士,莫敢先言。云进曰:“陛下方隆太平,临覆四海,岂得上违宗庙,下弃兆民。父子相传,其来久矣。皇魏之兴,未之有革。皇储正统,圣德夙章。陛下必欲割捐尘务,颐神清旷者,冢副之寄,宜绍宝历。若欲舍储,轻移宸极,恐非先圣之意,骇动人情。又,天下是祖宗之天下,而陛下辄改神器,上乖七庙之灵,下长奸乱之道,此是祸福所由,愿深思慎之。”太尉源贺又进曰:“陛下今欲外选诸王而禅位于皇叔者,臣恐春秋蒸尝,昭穆有乱,脱万世之后,必有逆飨之讥,深愿思任城之言。”东阳公元丕等进曰:“皇太子虽圣德夙彰,然实冲幼。陛下富于春秋,始览机政,不以万物为意,其若宗庙何!其若亿兆何!”显祖曰:“储宫正统,受终文祖,群公相之,有何不可?”于是传位于高祖。

云以太妃盖氏,表求解任,显祖不许。云悲号动疾,乃许之。性善抚绥,得徐方之心,为百姓所追恋,送遗钱货,一无所受。显祖闻而嘉之。复拜侍中、中都大官,赐帛千匹、羊千口。云留心政事,甚得下情,于是合州请户输绢五尺、粟五升以报云恩。高祖嘉之,迁使持节、都督陕西诸军事、征南大将军、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云廉谨自修,留心庶狱,挫抑豪强,群盗息止,州民颂之者千有余人。文明太后嘉之,赐帛千匹。太和五年,薨于州。遗令薄葬,勿受賵禭。诸子奉遵其旨。丧至京师,车驾亲临,哭之哀恸,赠以本官,谥曰康。陪葬云中之金陵。

(选自《魏书·元云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显祖时/拜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坐大官/听理民讼/甚收时誉/延兴中/显祖集群僚/欲禅位于京兆王子推/
B.显祖时/拜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坐大官/听理民讼/甚收时誉/延兴中/显祖集群僚/欲禅位于京兆王子推/
C.显祖时/拜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坐大官/听理民讼/甚收时誉/延兴中/显祖集群僚/欲禅位于京兆王子推/
D.显祖时/拜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坐大官/听理民讼/甚收时誉/延兴中/显祖集/群僚欲禅位于京兆王子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帝王的宗庙,并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B.禅位,即禅让制,是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禅位分为“外禅”和“内禅”,本处是“外禅”。
C.蒸尝,本指秋冬二祭,在这里是指国家祭祀。后来也用来也泛指族人聚餐。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云历任多职,为官清廉。他曾担任中军大都督、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等多个重要职位,清正廉洁,临时留下遗言,要求实行薄葬。
B.元云勇于劝谏,忠心耿耿。在显祖集群臣想要传授帝位给京兆王子推的时候,元云陈述这样做的危害,直言劝谏显祖谨慎对待此事。
C.元云为官一方,深得民心。他为官期间受理民众诉讼,善于安抚百姓,做了很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深得百姓的赞誉和拥戴。
D.元云公私分明,特别注重感情。元云因太妃盖氏逝世,上奏请求解除职务,皇上刚开始不准许,在看到元云号哭引起疾病发作才答应其请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陛下富于春秋,始览机政,不以万物为意,其若宗庙何!其若亿兆何!
(2)丧至京师,车驾亲临,哭之哀恸,赠以本官,谥日康。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广陵陈琳字孔璋。琳前为何进主簿。进欲诛诸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四方猛将,并使引兵向京城,欲以劫恐太后。琳谏进曰:“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违经合道,天人顺之;而反释其利器,更征于他。大兵合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进不纳其言,竟以取祸。

琳避难冀州,袁绍使典文章。为袁绍檄豫州文曰:“……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慓狡锋协,好乱乐祸。……操边远州郡,过听给与,违众旅叛,举以丧名,为天下笑,则明哲不取也。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进。书到荆州,便勒现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州郡各整义兵,罗落境界,举武扬威,并匡社稷;则非常之功于是乎著。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如律令!”

袁氏败,琳归太祖。太祖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谢罪,太祖爱其才而不咎。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徙门下督。琳二十二年卒。文帝书与元城令吴质曰:“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惧逝。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一)

(注)①袁绍,字本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
B.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
C.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
D.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时期,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如杨修曾为曹操主簿。
B.辇,是指一种交通工具,古代用马拉着走的车子。后特指国君、帝王、皇后等王室乘坐的车子。也指乘车,载运,运送。
C.饕餮,传说中的一种贪吃的怪物。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可比喻贪婪、贪残,或比喻贪得无厌者。
D.《三国志》,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为前四史之一。前四史还包括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琳经国务实,见识深远。力谏何进,劝谏何进不可为了胁迫太后铲除宦官而引兵入京。何进不听劝谏,一意孤行,最后果然取祸。
B.陈琳善写书檄,笔力强劲。为袁绍檄豫州文中,历数曹操数代恶迹,言辞激烈。曹操爱其才华,最后也没有怪罪他。
C.陈琳文笔之才,冠绝一时,文帝通过给吴质写信来追念逝去的陈琳等人,对陈琳等友人的评价相当高,认为当世之人很难赶上他们。
D.陈琳淡泊名利,随遇而安。陈琳先后从属了何进、袁绍、曹操等人,几易其主,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然处事、淡泊名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
(2)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皮龙荣字起霖,一字季远,潭州醴陵人。淳祐四年进士。历官主管吏部架阁文字,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入对请‚以改过之实,易运化之名,一过改而一善著,百过改而百善融。‛升著作郎,入对,因及真德秀、崔与之廉,龙荣曰:“今天下岂无廉者,愿陛下崇奖之以风天下,执赏罚之公以示劝惩。”帝以为然。召赴阙,迁吏部员外郎兼直讲。入对,言:“忠王①之学,愿陛下身教之于内。”帝嘉纳。迁将作监兼尚右郎官,秘书少监兼吏部郎中,吏部侍郎兼赞读,封醴陵县男。迁集贤殿修撰、提举太平兴国宫。召见,进刑部侍郎,加宝章阁待制、荆湖南路转运使,权刑部尚书兼翊善。景定元年四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进封伯。权参知政事兼太子宾客。二年,拜参知政事,仍兼太子宾客,封寿沙郡公。三年,罢为湖南安抚使,判潭州。四年,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以右正言曹孝庆论罢。咸淳元年,以旧职奉祠。殿中侍御史陈宗礼、监察御史林拾先后论劾,削一官。它日,帝偶问龙荣安在,贾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劾之。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诏徙衡州居住,未及而殁。龙荣少有志略,精于《春秋》学,有文集三十卷。性伉直,似道当国,不肯降志。又以度宗旧学,卒为似道所摈。德祐元年,复其官致仕。二年,太府卿柳岳乞加赠谥,未及行而宋亡。
注:①忠王,赵禥。宋理宗无子,收其为养子,后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继位,即度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B.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 ∕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C.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D.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有时也指官员提前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亦称为致事、致政、休致等。
B.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
C.殁,表示死亡。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后,称呼也不同。如天子死称“崩”或“薨”,大夫死称卒。
D.男、伯,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则因朝代而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皮龙荣敢于直言上谏。他向皇上请求用改正过失的实际行动,取代运行教化的虚名,获得皇帝认可并晋升官职,其后也多次因谏言获得皇帝嘉许。
B.皮龙荣尽责于皇子教育。他先后担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太子宾客等教育皇子的官职,还劝谏皇帝要在宫中用自己的言行教导忠王。
C.皮龙荣屡次被同僚弹劾。景定四年,皮龙荣因被曹孝庆弹劾而罢官;咸淳元年,皮龙荣以旧职做负责祠庙祭祀的官,又先后被陈宗礼、林拾弹劾。
D.皮龙荣有才略且性格刚直。皮龙荣精通《春秋》,且著有三十卷文集,还曾任度宗的老师;他不肯屈从于贾似道,也不同意柳岳封赠谥号的请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下岂无廉者,愿陛下崇奖之以风天下,执赏罚之公以示劝惩。
(2)帝偶问龙荣安在,贾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