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元胄少英果,多武艺,美须眉,有不可犯之色。周齐王宇文宪见而壮之,引致左右,数从征伐,官至大将军。高祖初被召入,将受顾托。先呼胄,次命陶澄,并委以腹心,恒宿卧内。及为丞相,每典军在禁中,又引弟威俱入侍卫。周赵王宇文招知高祖将迁.周鼎,乃要.高祖就第。赵王引高祖入寝室,左右不得从,唯杨弘与胄兄弟坐于户侧。赵王谓其二子员、贯曰:“汝当进瓜,我因刺杀之。”及酒酣,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胄进曰:“相府有事,不可久留。”赵王诃之曰:“我与丞相言,汝何为者!”叱之使却。胄瞋目愤气,扣刀入卫。赵王问其姓名,胄以实对。赵王曰:“汝非昔事齐王者乎?诚壮士也!”因赐之酒,曰:“吾岂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赵王伪吐,将入后閤,胄恐其为变,扶令上坐,如此者再三。赵王称喉干,命胄就厨取饮,胄不动。会滕王宇文逌后至,高祖降阶迎之,胄与高祖耳语曰:“事势大异,可速去。”高祖犹不悟,谓曰:“彼无兵马,复何能为?”胄曰:“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高祖复入坐。胄闻屋后有被甲声,遽请曰:“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因扶高祖下床,趣而去。赵王将追之,胄以身蔽户,王不得出。高祖及门,胄自后而至。赵王恨不时发.,弹指出血。及诛赵王,赏赐不可胜计。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胄素有威名,拜灵州总管,北夷甚惮焉。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赐宴极欢。
(选自《隋书·列传第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B.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C.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D.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周赵王宇文招知高祖将迁周鼎 迁:变更,变易
B.乃要高祖就第    要:要求
C.赵王恨不时发    发:生,出
D.以佩刀刺瓜,连啖高祖     啖: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胄年少时英勇果敢,练就多种武艺,美髯虎须,威风凛凛,令人敬畏;北周齐王赞赏他,并招他到身边随自己出征打仗。
B.等到元胄当了丞相后,掌管宫廷中的禁卫军,又招引弟弟元威进入宫中担任侍卫。后来赵王将高祖引进卧室时,高祖的随从不得跟从,只有元胄兄弟坐在门边。
C.赵王让两个儿子向高祖献瓜,想趁机刺杀高祖。元胄警惕性很高,识破了赵王的诡计,三次提醒高祖离开是非之地。
D.元胄在高祖杀了赵王之后,得到的赏赐数也数不清。他还凭借一向的威名,被朝廷授予灵州总管的职务,让当时多次骚扰边境的突厥非常害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虽考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
(2)因赐之酒,曰:“吾岂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
(3)胄闻屋后有被甲声,遽请曰:“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因扶高祖下床,趣而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5 09:01: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光禄潭之族也。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亷,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怀帝即位,公车征拜博士,不就。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太宁中,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复下诏曰:“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临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静其操,岁寒不移,研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喜辞疾不赴。咸和末,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事,不行。咸康初,内史何充上疏曰:“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邈世,束修立德,皓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高枕柴门,怡然自足。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疏奏,诏曰:“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并以散骑常侍征之。”又不起。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

(选自《晋书·虞喜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
B.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
C.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
D.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秦始皇开始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博士,古代的一种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朝承袭下来。唐朝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教授官。
C.坟典,指三坟、五典的并称。三坟原指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则是指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
D.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纬是一种社会思潮,其中有大量古代神话民俗文化的记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喜不慕名利,安贫乐道。虞喜对名利看得比较淡薄,皇帝也认为他圣德钦明。他虽然高枕于柴门,却自得其乐。
B.虞喜屡被举荐,拒不应召。虞喜对出仕没有兴趣,屡次被推举为孝廉、秀才甚至是博士,但他一一推脱不就。
C.虞喜志行高洁,潜心研究。虞喜少年时期就有很好的操行,后来长期潜心于古典经学及天文历算的研究,受到肯定。
D.虞喜精通天文,敢于突破。虞喜的《安天论》对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和整个宇宙就像个鸡蛋壳层的浑天说进行了质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
(2)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亮传

(明)李贽

陈亮,字同甫,永康人。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尝著《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曰:“他日国士也!”及葵执政,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时豪俊。

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亮圜视钱塘,喟然叹曰:“城可灌耳!”盖以地下于西湖也。淳熙五年,孝宗即位,又十七年矣。亮更名同,复诣阙上书。书奏,孝宗赫然震动,欲榜朝堂,用种放故事,召令上殿,将擢用之。左右大臣恶其直言,遂有都堂审察之命。亮待命十日,再诣阙上书。帝欲官之,亮笑曰:“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遂渡江而归。日与邑之狂士饮,醉中戏为大言,有欲中亮者,以其事首刑部侍郎何澹。澹尝为考试官,黜亮,亮不平,数语侵澹,澹闻而之,即檄状以闻,事下大理,笞掠亮无完肤。孝宗知为亮,及奏入取旨,帝曰:“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划其牍于地。亮遂得免。

居无何,亮家僮杀人,适被杀者尝辱亮父,其家疑事繇亮,闻于官。乃囚亮父于州狱,而台官论亮,情重,下大理。时丞相王淮知帝欲生亮,而辛弃疾、罗点素高亮才,援之尤力,复得不死。

亮自以屡遭大狱,归家读书,所学益博。是时,熹与亮往复论王伯之辨。叶适曰:“同甫既修皇帝王伯之学,上下三千余年考其合散,发其秘藏,见圣贤之精微常流行于事物,儒者夫其指,故不足以开物成务。其说皆今人所未讲,朱元晦意有不与而不能夺也。”

未几,光宗策进士,问以礼乐政刑之要,亮以君道师道对。时光宗不朝重华宫,群臣更过 迭沐,皆不听。得亮策,乃大喜,以为善处父子之间。奏名第三,御笔攉第一。既知为亮,则大喜。孝宗在南内,宁宗在东宫,闻之皆喜。授佥书建康军判官斤公事。未至官,一夕卒。年五十五。

亮虽为布衣,家仅中产,畸人寒士,衣食之,久不衰。卒之后,叶适请于朝,命补一子官,非故典也。

 (有刪节)

(注)①种放:北宋隐士,曾多次谢绝朝廷的征召,后来被诏到京城。②伯,即“霸”。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奏入,不 报:回复
B.擔闻而之 嗛:怀恨
C.而台官论亮 属:叮嘱
D.群臣进迭谏 更:轮流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葵担任郡守时读了陈亮写的《酌古论》后,便断言陈亮日后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等到周葵执掌朝政,常指使朝中学子去拜见陈亮。
B.陈亮渡江而回,每天和县邑的狂士喝酒,因喝醉了乱说大话而被人中伤下狱,被拷打得体无完肤,幸亏皇帝干涉才得以幸免。
C.陈亮与朱熹就“王伯之辨”又多次激烈的争论,叶适认为陈亮的学说都是今人没有讲到的,朱熹对陈亮的观点虽不认同但也不想改变什么。
D.陈亮在光宗策选进士时状元及第,被朝廷授予佥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然而还没等到上任,在一天晚上突然去世了。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孝宗赫然震动,欲榜朝堂,用种放故事,召令上殿,将擢用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有都柱,傍行八道。 都:大
B.京师李者咸怪其无征 征:征兆
C.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D.视事主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B.课文中提到的“征” “辟”“举”反映了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其中“举” 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征” 是皇帝征聘人才到朝廷任职,“辟”是高级官府征召人才任属官。
C.“时国王骄奢”中的“国王”指的是汉代实行封国制下的河间王刘政。这种封国的国王是刘姓宗室成员,封国的行政地位与郡同级,历史上亦称为“郡国制”。
D.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 ,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侯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B.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通五经,贯六艺,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
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基,字子恭,婺州金华人,父伯熭为临川县丞,而黄干适知其县事,伯熭见二子而师事焉。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凡所读无不加标点,义显意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者。
朱熹门人杨与立一见推服。来学者众,尝谓:“为学立志贵坚,规模贵大,充践服行,死而后已。读《诗》之法,须扫荡胸次净尽,然后吟哦上下,讽咏从容,使人感发,方为有功。”谓:“以《洪范》参之《大学》《中庸》,有不约而符者。”谓:“读《易》者,当尽去其胶固支离之见,以洁净其心,玩精微之理,沉潜涵泳,得其根源,乃可渐观爻象。”盖其确守师训,故能精义造约。
王柏既执贽为弟子,基谦抑不以师道自尊。柏高明绝识,序正诸经,弘论英辨,质问难疑,或一事至十往返,基终不变以待其定,尝曰:“治经当谨守精玩,不必多起疑论。有欲为后学言者,谨之又谨可也。”基淳固笃实,绝类汉儒。虽一本于熹,然就其言发明,则精义新意愈出不穷。基文集三十卷,而与柏问辨者十八卷。
郡守赵汝腾守婺,延聘请讲,辞不就。复首荐于朝,又率名从官列荐。通判郑士懿、守蔡抗、杨栋相继以请,皆辞。景定五年,诏举贤,特荐基与建人徐几,同被命添差婺州学教授,兼丽泽书院山长,力辞未竟,理宗崩,咸淳初,授史馆校勘兼崇政殿说书,屡辞,改承务郎,主管西岳庙,终亦不受也。卒,年八十一。国子祭酒杨文仲请于朝,谥文定。
所著《大学发挥》《中庸发挥》《大传发挥》《易启蒙发挥》《通书发挥》《近思录发挥》。
(取材于《宋史》)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黄千适知其县事  适:恰好
B.于是随事诱掖 掖:扶持
C.王柏既执贽为弟子  贽:礼物
D.延聘请讲 延:延长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未尝参以已意  以《洪范》参之《大学》《中庸》
B.立异以为高   有欲为后学言者
C.来学者众 而与柏向辨者十八卷
D.虽一本于熹   国子祭酒杨文仲请于朝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悚惕受命
何基敬畏地接受了黄干的教诲
B.治经当谨守精玩,不必多起疑论
研习经书应当谨慎持守精心玩味,不必多发疑论
C.又率名从官列荐
又率领一名下属反复推荐
D.兼丽泽书院山长,力辞未竞,理宗崩
(何基被推荐)兼任丽泽书院山长,坚辞未成时,理宗去世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凡所读无不加标点,义显意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者。
②盖其确守师训,故能精义造约。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基拜临川知县黄干为师,遵从师命,刻苦努力,精研深思,深得儒家经典精髓。
B.杨与立是朱熹的弟子,见到何基后非常佩服他的才华;向何基求学的人也非常多。
C.王柏拜何基为师,质疑问难,有时一件事要往返十次,王柏总是等待何基来决定。
D.何基为人淳厚笃实,潜心研究学问,教授门生,不遗余力,赢得当时人的尊敬。
【小题6】何基治学有方,成果颇丰,从他身上可以学到哪些治学之道? 请你用自己的话予以概括。
【小题7】何基谈论读《诗》时,强调能感悟兴发才算有效果。《论语》中多处也谈论读《诗》,与之不一致的一项是
A.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B.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D.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娄机,字彦发,嘉兴人。乾道二年进士,授盐官尉。丁母忧,服除,调含山主簿。郡委治铜城圩八十有四,役夫三千有奇,设庐以处之,器用材植,一出于官,民乐劝趋,两旬告毕。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机曰:“设得金,将谁归?”迁宗正寺主簿,请宽恤淮、浙被旱州县。时皇太子始就外傅,遴选学官,以机兼资善堂小学教授。机日陈正言正道,又以累朝事亲、修身、治国、爱民四事,手书以献,太子置之坐右,朝夕观省。随事开明,多所裨益。都城大火,机应诏上封事,力言朝臣务为奉承,不能出己见以裨国论;外臣不称职,至苛刻以因民财;将帅偏裨务为变结,而不知训阅以强军律。时年七十,丐闭,不许。迁右正言兼侍讲,首论广蓄人才,乞诏侍从、台谏、学士、待制、三牙管军各举将帅边郡一二人,召问甄拔,优养以备缓急。召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言:“至公可以服天下,权臣以私意横生,败国殄民,今当行以至公。”又言:“两淮招集敢勇,不难于招而难于处。若非绳以纪律,课其勤惰,必为后害。”仍请检校权臣、内侍等没人家赀,专为养兵之助。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进参知政事。当干戈甫定,信使往来之始,疮痍方深,敝蠹纷然,机弥缝裨赞甚多。嘉定二年八月,行皇太子册命,机摄中书令读册。数上章告老,帝不许,皇太子遣官属勉留之。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加赠特进。机初登第其父寿戎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居乡以诚接物,是非枉直判于语下,不为后言,人惮而服之。称奖人才,不遗寸长,访问贤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以备采取,其所荐进,亦不欲人之知也。机深于书学,尺牍人多藏云。
(选自《宋史·娄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日/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来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B.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日/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C.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日/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D.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日/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道”为年号,汉代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
B.“进士”,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进士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C.“教授”是我国古代的学官名称,宋代除宗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均置教授。
D.“丐闲”文中是指请求辞官归家,类似的提法还有“乞休”“乞骸骨”等,而“致仕”是指出来做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娄机为政有方,体恤民情。他治理铜城堤岸时,为民工置建房屋,提供工具;升为宗正寺主簿,还请求朝廷恤淮、浙两路遭旱灾的州县。
B.娄机为人正直。关心国事。做皇太子老师时,向皇太子陈说正直道理,并上密奏章陈述将帅专权,对军纪的管理松懈,不训练检阅军队。
C.娄机重视人才,富有远见。他提出广泛储备人才,请求下诏从侍从、台谏、学士中分别选拔可担任边州将帅的一二人,以行危急之事。
D.娄机为人诚恳,做事严谨。对是非曲直,他当面判断,事后从不再说;赞人全面,不遗漏特长;造访贤能者,列出其可任用的事实,以供选拔之用。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
(2)居乡以诚接物,是非枉直判于语下,不为后言,人惮而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