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府吏得闻之,堂上 阿母启:禀告,告诉。
B.女行无偏斜,何意 不厚致:招致,招来。
C.往昔初阳岁, 家来贵门谢:告别,辞别。
D.鸡鸣外欲曙,新妇起 妆严:严格、严肃。
【小题2】下列语句中划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非 织作迟/君家妇难
B.还必迎取/会不 从许
C.府吏得闻 /便可速遣
D.物物各异/举动 专由
【小题3】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B.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C.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D.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小题4】下列语句中都属于焦母驱遣刘兰芝的理由的一项是( )
①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②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③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④东家有贤女,可怜体无比
⑤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A.①③④B.②⑤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节选部分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无能、兰芝的软弱。
B.第二段写兰芝诉苦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反映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故事的悲剧性质蓄势,有利于激起读者对兰芝的同情。
C.第九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铺陈手法,表现了兰芝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突出兰芝的“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铺垫。
D.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E.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中间叙述焦、刘爱情悲剧,则多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法,这是一篇现实主义的杰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10 10:45: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焦德裕,字宽父,其远祖赞,从宋丞相富弼镇瓦桥关,遂为雄州人。父用,仕金,由束鹿令升千户,守雄州北门。太祖兵至,州人开南门降,用犹力战,遂生获之。帝以其忠壮,释不杀,复旧官。徇地山东,未尝妄杀一人。年六十二卒,后以德裕贵,追赠中书左丞,封恒山郡公,谥正毅。
德裕通《左氏春秋》,少拳勇善射,从其舅解昌军中。金将武仙杀真定守史天倪,仙既败走,其党赵贵、王显、齐福等保仙故垒,数侵掠太行。太宗择廷臣有才辩者往招之,杨惟中以德裕荐。遂使真定,降齐福,擒赵贵,王显亡走,德裕追射杀之,其地悉平。诏赐井陉北障城田。
中统三年,李璮平,世祖命德裕曲赦益都。宋臣夏贵围宣抚使张庭瑞于虎啸山,实薪土塞水源,人无从得饮。帅府檄德裕援之。德裕夜薄贵营,令卒各持三炬,贵惊走,追及鹅溪,馘千人,获马畜兵仗万计。升京畿漕运使。
十一年,从丞相伯颜南征,授佥行中书省事。遂从下安庆。至镇江,焦山寺主僧诱居民叛,丞相阿术既诛其魁,欲尽坑其徒,德裕谏止之。命德裕先入城抚定。宋平,赐予有加。奉旨求异人异书。平章阿合马谮丞相伯颜杀丁家洲降卒事,奏以德裕为中书参政,欲假一言证成之,德裕辞不拜。久之,得签行省事。十四年改淮东宣慰使淮西贼保司空山檄淮东四郡守为应元帅帖哥逻得其檄即械郡守许定国等四人使承反状将籍其家。德裕言:“四人者,皆新降将,天子既宠绥之,有地有民,盈所望矣,方誓报效,安有他觊。奈何以疑似杀四守,宁知非反间耶?”尽复其官。拜福建行省参知政事。二十五年卒,年六十九。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恒国公,谥中肃。
(节选自《元史·焦德裕传》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四年 / 改淮东宣慰使 / 淮西贼保司空山 / 檄淮东四郡守为应 / 元帅帖哥逻得其檄 / 即械郡守许定国等 / 四人使承反状 / 将籍其家
B.十四年 / 改淮东宣慰使 / 淮西贼保司空山 / 檄淮东四郡守为应 / 元帅帖哥逻得其檄 / 即械郡守许定国等四人 / 使承反状 /将籍其家
C.十四年 / 改淮东宣慰使淮西 / 贼保司空山 / 檄淮东四郡守为应 / 元帅帖哥逻得其檄 / 即械郡守许定国等四人 / 使承反状 / 将籍其家
D.十四年 / 改淮东宣慰使淮西 / 贼保司空山 / 檄淮东四郡守为应 / 元帅帖哥逻得其檄 / 即械郡守许定国等 / 四人使承反状 / 将籍其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称号,用以褒贬善恶,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B.曲赦,古代赦令的一种,属于特赦,是指独赦一地、两地或多地的赦令,而不是普赦天下。
C.《左氏春秋》,又称《左传》《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
D.行中书省,民间简称“行省”,是从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是现在“省”的雏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焦德裕出身官宦之家,勇猛善射,还通晓《左氏春秋》。其远祖焦赞曾镇守瓦桥关,父亲焦用曾任金朝千户,驻守雄州北门。
B.焦德裕为人正直,不为利诱。阿合马以丁家洲降卒被杀一事诬告丞相伯颜,并以举荐焦德裕为中书参政为条件,想得到焦德裕的证词以证实对伯颜的诬告,焦德裕推辞不受。
C.焦德裕善于用兵。张庭瑞被夏贵围困在虎啸山,焦德裕率军救援,夜间直逼敌军大营,让每位士兵手拿三个火把,惊走敌人,后趁势追杀,斩获极多。
D.焦德裕富有辩才,不辱使命。金将武仙败走后,其余党依旧作乱。经人举荐,朝廷派焦德裕前往,他先后击败齐福,生擒赵贵,射杀王显,使真定得到平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丞相阿术既诛其魁,欲尽坑其徒,德裕谏止之。 
(2)天子既宠绥之,有地有民,盈所望矣,方誓报效,安有他觊。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敬则,临淮射阳人也。性倜傥不羁,好刀剑。
元徽二年,随齐高帝拒桂阳贼于新亭,大破贼水军。事宁,带南泰山太守、右侠毂主,转越骑校尉、安成王车骑参军。苍梧王①狂虐,左右不自安。敬则以高帝有威名,归诚奉事,每下直辄往领军府。高帝令敬则于殿内伺机。及杨玉夫将首投敬则,敬则驰谒高帝乃戎服入宫门郎疑非苍梧还敬则虑人觇见以刀环塞洼孔呼开门甚急。卫尉丞颜灵宝窥见高帝乘马在外,窃谓亲人:“今若不开内领军,天下会是乱尔。”门开,敬则随帝入殿。
升明元年,迁辅国将军,领临淮太守。
建元二年,迁吴兴太守。郡旧多剽掠,录得一偷,召其亲属于前鞭之。令偷身长扫街路,久之,乃令偷举旧偷自代。诸偷恐为所识,皆逃走,境内以清。
建元中,与王俭俱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俭曰:“不意老子遂与韩非同传。”人以告敬则,敬则欣然曰:“我南沙县吏,侥幸得细铠左右,逮风云以至于此。遂与王卫军同日拜三公,王敬则复何恨。”了无恨色。朝士以此多之。
敬则虽不大识书,而性甚警黠,临郡令省事读辞,下教判决,皆不失理。
明帝辅政,密有废立意。隆昌元年,出敬则为会稽太守,加都督。明帝即位,为大司马。帝于旧臣既多杀害,敬则自以高、武旧臣,心怀忧惧。帝虽外厚其礼而内相疑备,数访问敬则饮食体干。闻其衰老,且以居内地,故得少安。
永泰元年,帝疾屡经危殆,以张瑰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置兵佐,密防敬则。敬则闻之,窃曰:“东今有谁,只是欲平我耳。东亦何易可平。
敬则以旧将举事,百姓担篙荷锸随逐之十余万众。至武进陵口遇兴盛、山阳二柴,尽力攻之,不敌,欲退而围不开,各死战。胡松领马军突其后,白丁无器仗,皆惊散。敬则大叫索马,再上不得上,兴盛军容袁文旷斩之传首。
敬则之来,声势甚盛,凡十日而败。时年六十四。朝廷漆其首藏在武库,至梁天监元年,其故吏夏侯亶表请收葬,许之。
(节选自《南史•齐书•王敬则传》)
注释:①苍梧王:刘旻,南朝宋第八任皇帝,后被杀,为齐高底追废为苍梧王,王敬则原为其侍卫。
【小题1】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敬则驰谒/高帝乃戎服入宫门/郎疑非苍梧还/敬则虑人觇见/以刀环塞洼孔/呼开门甚急
B.敬则驰谒高帝/乃戎服入宫/门郎疑非苍梧/还敬则虑人觇见/以刀环塞洼孔呼开门/甚急
C.敬则驰谒/高帝乃戎服入宫门/郎疑非苍梧/还敬则虑人/觇见以刀环塞洼孔/呼开门甚急
D.敬则驰谒高帝/乃戎服入宫/门郎疑非苍梧还/敬则虑人觇见/以刀环塞洼孔/呼开门甚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越骑校尉”“领临淮太守”“迁吴兴太守”的转、领、迁都是指官职的调任。
B.“永泰元年”中“永泰”是皇帝的年号,“元年”是指新年号开始使用的第一年。
C.三公,历朝所指具体职称各有不同,但都是朝廷最尊显的三个职衔,其下设九卿。
D.白丁、布衣、黔首、匹夫、黎庶、苍生、氓等,都是秦以后常见的对平民的称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敬则在高帝称帝前就归附高帝,每天值完班就到高帝府邸议事,并一马当先,冲入皇宫大殿,助高帝成事。
B.王敬则做吴兴太守时,罚小偷长期扫街道,还让他们找同是小偷的人替代自己,从而一扫郡中偷窃风气。
C.王敬则在为人处世上很有肚量,同行瞧不起他,以与他同列为羞时,并无记恨,得到了朝臣的普遍赞赏。
D.明帝对身为旧臣的王敬则多有疑虑,病重时十分防范。敬则意气难平,鲁莽起事,十日而败,身首异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虽外厚其礼而内相疑备,数访问敬则饮食体干。
(2)东今有谁,只是欲平我耳。东亦何易可平。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②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③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偿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④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太祖尝与语,之(____)
(2)读之竟日(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朕固不为迁官(____)
A.本来 B.坚固
C.确实 D.坚持、坚决
(2)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____)
A.心灵肮脏默默无闻
B.心灵肮脏因循守旧
C.心胸狭窄默默无闻
D.心胸狭窄因循守旧
【小题3】第③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B.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C.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D.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小题4】把第④段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小题5】第③段“太祖乃悟”,是推断太祖悟出了什么?
【小题6】第④段赵普“力荐太祖嫌臣”,反映了赵普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鸿门宴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臣郎中,寻蒙国恩,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毫毛不敢有所 近:接触,沾染B.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里
C.而刘夙疾病 婴:虚弱D.茕茕孑立,形影相  吊:安慰
【小题2】下面对文章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参乘:陪乘或陪乘的人。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称“参乘”或“车右。”
B.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 ,晋时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C.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相同。
D.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拜,授官。除,授予官职。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小题3】下面对文段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的笔下,樊哙不仅是一个勇猛豪爽、忠心不二的勇士,而且是一个粗中有细、能言善辩的智者。
B.“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泄露出项羽内心的惶恐而惊慌,同时也有力地反衬、烘托了樊哙的威猛。
C.《陈情表》第一段,作者的情感思路环环相扣:先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再概述幼年失去父母,赖祖母抚养,再概述现今祖母疾病缠身,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况,凄切感人。
D.《陈情表》第二段写朝廷对自己礼遇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士逊,字顺之,阴城人。淳化中举进士,为射洪令.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都,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笫一也。”改襄阳令,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旱,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旱,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一舍,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
迁侍御史,徙河北,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曹汭狱事起,宦者罗崇勋、江德明方用事,因谮利用【注】.帝疑之,问执政,众顾望未有对者,士逊徐曰:“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巨,宜不知状,”太后怒,将罢士逊。
明道初,复入相,明年,进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不许及帝自撾尊号逊又请隆官一以签天变帝慰勉之。宝元初,士逊与辅臣奏事,帝从容曰:“朕咋放宫人,不独闵幽闭,亦省浮费也。近复有献孪女者,朕却而弗受.”士逊曰:“此盛德事也,”帝曰;“君子小人各有党乎?”士逊曰:“有之,第公私不同尔。”
士逊累上章请老,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尝请买城南官园,帝以賜士逊,就第凡十年,卒,年八十六。
(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有删节)
【注】利用,指曹利用,曹汭是其侄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B.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C.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D.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的是古代科举制度下在最后一级考试殿试中及第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徼移”是檄文和移文两种文体的合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谕和责备。
C.“一舍”是古代路程长度单位,十里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主动退让,不争高下。
D.“致仕”之意是“还禄位于国君”,是古代官员退休的委婉说法,类似的词还有“乞骸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士逊宽厚爱民。他担任射洪县令时,为民求雨,深得百姓爱戴,转运使调任他去治理郯县时,射洪县百姓拦路相送。
B.张士逊处事知变。棣州遭受黄河水患,迁移州府至阳信时无法转运多余公粮,他果断将其放贷给贫困百姓,公私均获益。
C.张士逊正直敢言。曹利用受其侄子曹汭的牵连,被宦官诬陷,面对皇帝的询问,其他大臣都不敢说话,只有他仗义执言。
D.张士逊不计名利。他担任宰相时,碰上了旱灾和蝗灾,于是主动提出降低自己的官位一个等级来告慰上天,深得皇帝欣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逊徐曰:“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
(2)帝曰:“君子小人各有党乎?”士逊曰:“有之,第公私不同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