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并回答问题。(11分)
(1)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3分)
(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3分)
(3)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3分)
(4)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4-08-27 06:05: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13分)下图是陕西省和陕北榆林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陕南地区适宜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并说明理由。(3分)
(2)分析榆林市天然气能源开发的优越条件。(4分)
(3)榆林市地区采掘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水土流失问题,试分析原因。(3分)
(4)简述榆林地区采掘业发展对当地人口的影响。(3分)
同类题2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长春市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及专用车园、光电产业园、生物医药园、新兴产业园等九大园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汽车零部件和专用车基地建在长春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东北地区,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原料充足
C.汽车工业起步早,基础好
D.科研院所集中,技术先进
【小题2】各类产业园区的建立,反映出产业发展的( )
①集聚现象②分散现象③产业升级现象④产业转移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小题3】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对长春市发展的影响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C.就业压力增加
D.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同类题3
下图中的甲、乙、丙为山东省三次产业值比值与就业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山东省三次产业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第二产业
B.乙是第一产业
C.丙是第三产业
D.甲是第二产业
【小题2】关于山东省1980~2006年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吸纳劳动力增多
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变化最大
C.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最大
D.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同类题4
经济产业的每次变动要求劳动力供应能迅速适应变动,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却与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不吻合而导致的失业,这就是“结构性失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结构性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资源不足
B.经济发展水平低
C.产业结构调整
D.劳动力资源过剩
【小题2】目前我国的结构性失业主要群体为
A.建筑工人
B.公务员
C.农民工
D.农民
【小题3】为缓解结构性失业,可行的是
A.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B.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C.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技术水平
D.高校扩招,增加人才战略储备
同类题5
读图,回答问题:
(1)该区正以
、
、
、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
(3)上图中在经济发展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有
。
(4)针对上题中的问题解决措施有
。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