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
黄贞麟,字振侯,山东即墨人。顺治十二年进士。十八年,授安徽凤阳推官,严惩讼师,州郡懔然。大旱,祷雨未应,贞麟曰:“得无有沉冤未雪,上干天乎?”于祷雨坛下,立判诸大狱,三日果雨。江南逋赋案兴,蒙城、怀远各逮绅民百余人系狱候勘。狱不能容,人皆立,贞麟以彼逋赋皆未验实,不忍令死于狱,悉还其家。及讯,则或舞文吏妄为注名,或误报,悉原而释之,保全者五百家。
河南优人朱虎山,游食太和,发长数寸,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诬以藏匿故明宗室朱虎山谋不轨。事发,江宁推官不敢问,以委贞麟。贞麟力白其诬。逮至京师复勘,刑鞫无异,贞麟乃释昝姓而治之谏罪。颍州民吴月以邪教惑众,株连千余人,贞麟勘多愚民无知,徒月及为首者。捕人索财于水姓,不得,指为月党,追至新蔡杀之。乡人来救,并诬为月党。抚镇发兵围之,系其众至凤阳。贞麟廉得实,惩捕而尽释新蔡乡人。其理枉活人多如此。旋以他事解官,后得白。
康熙九年,授直隶盐山知县。地瘠而多盗,立法牌甲互相救护。有警,一村中半守半援,盗日以息。清里役,逃亡者悉与豁除,不期年,流民复业数百家。十二年,旱,谓父老曰:“勘灾者至,所需惟官是责,不费民一钱。”及秋征,吏仍以旧额进。贞麟曰:“下输上易,上反下难。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立令除之。又永革杂派陋例,民皆感其惠。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于家。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旱,祷雨未应值:遇到
B.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隔阂
C.徒月及为首者坐:犯罪
D.不期年,流民复业数百家期年:一整年
【小题2】【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于家
B.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于家
C.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于家
D.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于家
【小题4】【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贞麟疾恶如仇。在任安徽凤阳推官时,严惩了为非作歹的讼师,使州郡风气纯正。后来又惩治了诬陷他人的“土猾”范之谏。
B.黄贞麟善于断案。在吴月一案中,捕快因索要钱财不得而诬陷百姓为吴月同党,黄贞麟查得实情,惩治了捕快,释放了被诬陷的人。
C.黄贞麟爱护百姓。任直隶盐山知县时,因发生旱灾而下令免除部分赋税,又永远革除不合理的摊派,并请求减免山西闻喜邑的徭役。
D.黄贞麟处理政事有方。盐山多盗贼,黄贞麟就制定牌甲互相救护制度,一旦有警报,全村人就“半守半援”,使偷盗现象一天天减少。
【小题6】【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讯,则或舞文吏妄为注名,或误报,悉原而释之,保全者五百家。
(2)勘灾者至,所需惟官是责,不费民一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13 03:55: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霆字震仲。少有志节。以世泽奏补将仕郎,铨试第一,授修职郎、桂岭主簿,有能声。又五中漕举,改鄂州教授,迁复州司理参军,转常、澧观察推官,擢知监利县。县有疑狱,历年不决,霆未上,微服廉得其实,立决之,人称神明。辟荆湖制置司干官。吕文德为帅,素慢侮士,常试以难事,霆仓卒立办,皆合其意。一日谓曰:“朝廷有密旨,出师策应淮东,谁可往者?”即对曰某将可。又曰:“兵器粮草若何?”即对曰某营兵马、某库器甲、某处矢石、某处刍粮,口占授吏,顷刻案成。文德大惊曰:“吾平生轻文人,以其不事事也。公材干如此,何官不可为,吾何敢不敬。”密荐诸朝,除通判江陵府。江陵大府,雄据上流,表里襄、汉,西控巴蜀,南扼湖、广,兵民杂处,庶务丛集,霆随事裁决,处之泰然。暇日诣郡庠,与诸生讲学,又取隶官闲田,增益廪稍。选民之强壮,当农隙训练之,时付以器械,杂兵行肄习,亲阅试行赏以激劝之,未几,有能擐甲骑射者,遂皆获其用,而兵不复扰民。丁内艰,德祐初,起复奉议郎、湖南安抚司参议,与安抚使李芾协力战守。霆有心计,善出奇应变,帅府机务,芾一以委之。城初被围,日夜守御,数日西北隅破,霆麾兵巷战,抵暮增筑月城,比旦城复完,策厉将士,以死守之。城既破,霆赴水死,妻妾奔救无及,遂皆死。
(节选自《宋史•杨霆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服廉得其实,立决之    决:决断,决定
B.策厉将士,以死守之 厉:勉励,激励
C.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假:借用
D.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吾平生轻文人,以其不事事也  会其怒,不敢献
B.何官不可为,吾何敢不敬 杀一老卒,何甲也
C.选民之强壮,当农隙训练之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帅府机务,芾一以委之 公幸教晞以道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时付以器械,杂兵行肄习B.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为学官名,宋代设教授一职,用来教导诸生,并掌管考查、考核之事。
B.库指藏兵甲战车的屋舍,王勃《滕王阁序》中“武库”的“库”即指此意。
C.“竖子”是贱称,《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表示责骂轻蔑。
D.在宗法社会中,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功指关系远的亲属。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吕文德为帅,素慢侮士,常试以难事,霆仓卒立办,皆合其意。
(2)城既破,霆赴水死,妻妾奔救无及,遂皆死。
(3)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任昉,字彦升,乐安也。父遥,齐中散大夫。遥兄遐,字景远,少敦学业,家行甚谨,位御史中丞、金紫光禄大夫。永明中,遐以罪将徙荒,遥怀名请诉,言泪交下,齐武帝闻而哀之,竟得免。

昉年十二,叔晷有知人之量,见而称其小名曰:“阿堆,吾家千里驹也。”昉孝友纯至,每侍亲疾,衣不解带,言与泪并,汤药饮食必先经口。初为奉朝请,举兖州秀才,拜太学博士。永明初,卫将军王俭领丹阳尹,复引为主簿。俭每见其文,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曰:“自傅季友以来,始复见于任子。若孔门是用,其入室升堂。”于是令昉作一文,及见,曰:“正得吾腹中之欲。”乃出自作文,令昉点正,昉因定数字。俭拊几叹曰:“后世谁知子定吾文!”其见知如此

昉以父丧去官,泣血三年,杖而后起。齐武帝谓昉伯遐曰:“闻昉哀瘠过礼,使人忧之,非直亡卿之宝,亦时才可惜。宜深相全譬。”遐使进饮食,当时勉励,回即呕出。昉父遥本性重槟榔,以为常饵,临终尝求之,剖百许口,不得好者,昉亦所嗜好,深以为恨,遂终身不尝槟榔。遭继母忧,昉先以毁瘠,每一恸绝,良久乃苏。因庐于墓侧,以终丧礼。哭泣之地,草为不生。昉素强壮,腰带甚充,服阕后不复可识。

奉世叔父母不异严亲,事兄嫂恭谨。外氏贫阙,恒营奉供养。禄奉所收,四方饷遗,皆之亲戚,即日便尽。性通脱,不事仪形,喜愠未尝形于色,车服亦不鲜明。

武帝践阼,历给事黄门侍郎,吏部郎。出为义兴太守。岁荒民散,以私奉米豆为粥,活三千余人。时产子者不举,昉严其制,罪同杀人。孕者供其资费,济者千室。在郡所得公田奉秩八百余石,昉五分督一,余者悉原,儿妾食麦而已。

出为新安太守在郡不事边幅率然曳杖徒行邑郭人通辞讼者就路决焉。为政清省,吏人便之。卒于官,唯有桃花米二十石,无以为敛。遗言不许以新安一物还都,杂木为棺,浣衣为敛。阖境痛惜,百姓共立祠堂于城南,岁时祠之。

昉好交结,奖进士友,不附之者亦不称述,得其延誉者多见升擢,故衣冠贵游莫不多与交好,坐上客恒有数十。时人慕之,号曰任君,言如汉之三君也。在郡尤以清洁著名,百姓年八十以上者,遣户曹掾访其寒温。尝欲营佛斋,调枫香二石,始入三斗,便出教长断。郡有蜜岭及杨梅,旧为太守所采,昉以冒险多物故,即时停绝,吏人咸以百余年未之有也。昉曰:“与夺自己,不欲贻之后人。

 ——(《南史·列传第四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不事边幅 /率然曳杖 /徒行邑郭 /人通辞讼者 /就路决焉
B.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不事边 /幅率然曳杖徒行 /邑郭人通辞讼者 /就路决焉
C.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不事边幅 /率然曳杖徒行 /邑郭人通辞 /讼者就路决焉
D.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不事边 /幅率然曳杖 /徒行邑郭 /人通辞讼者就路决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B.“毁瘠”,亦作“毁胔”。 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文中以此表现任昉性至孝。
C.“服阕”,守丧期满除服。“除服”亦称“除丧”、“脱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功”有大功(五个月)、小功(九个月)之别。
D.“践阼”,“阼”,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古代宾客相见时,主人走东面的台阶;祭祀时,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武帝践阼”,意即武帝即位,登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昉秉性淳孝,敬事父母。文中通过三个事例予以描写:一是凡父亲生病,侍奉汤药饮食必先经口;二是任昉因其父去世前没能吃到可口的槟榔,深感遗憾,自己便终生不再食用。父死,泣血三年,杖而后起;三是为继母服丧期间,每一次恸哭,都会昏厥过去。
B.任昉爱民勤政,为官清廉。任义兴太守,严明律法,助当地人口蕃息。提供钱财用度,受到接济的人家有好几千。在新安任上卒,身后唯有桃花米二十石,连入殓的费用都没有。
C.隋人王通在《中说·礼乐篇》说:“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故君子不与也。”任昉在交游、奖掖后进方面存在着势交的局限性。
D.任昉率性任己,又深受齐梁时代佛学影响,但于礼法却又能恪守谨严,可见尽管任昉会通儒释道,但其思想体系中根深蒂固的仍是儒家思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出自作文,令昉点正,昉因定数字。俭拊几叹曰:“后世谁知子定吾文!”其见知如此。
(2)旧为太守所采,昉以冒险多物故,即时停绝,吏人咸以百余年未之有也。昉曰:“与夺自己,不欲贻之后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鼐,字万钟,宁晋人。少伉爽有大志,事继母以孝闻。宣德初,由乡举授代州训导,愿授别职,改泰和县典史。七年督工匠至京师,疏乞入试,复中顺天乡试。明年进士一甲第一,赐宴礼部。进士宴礼部,自鼐始。入翰林,为修撰。

正统元年,充经筵讲官。《宣宗实录》成,进侍讲,三品章服。五年,以杨荣、杨士奇荐,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荣既殁,士奇常病不视事,阁务多决于鼐。帝以为贤,进翰林学士。十年进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十四年七月,也先入寇,中官王振挟帝亲征。朝臣交章谏,不听。鼐与张益以阁臣扈从。未至大同,士卒已乏粮。宋瑛、硃冕全军没。诸臣请班师,振不许,趣诸军进。大将硃勇膝行听命,尚书邝埜、王佐跪草中,至暮不得请。钦天监正彭德清言天象示警,若前,恐危乘舆。振曰:“尔何知!若有此,亦天命也。”鼐曰:“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系天下安危,岂可轻进?”振终不从。前驱败报至,始惧,欲还。定襄侯郭登言于鼐、益曰:“自此趋紫荆,裁四十余里,驾宜从紫荆入。”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不听,复折而东,趋居庸。

八月辛酉次土木。地高,掘地二丈不及水。瓦剌大至,据南河。明日佯却,且遣使通和。帝召鼐草诏答之。振遽令移营就水,行乱。寇骑蹂阵入,帝突围不得出,拥以去。鼐、益等俱及于难。景帝立,赠鼐少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襄,官其子恩大理评事。英宗复位,加赠太傅,改谥文忠,复官其孙荣锦衣百户。鼐弟鼎进士,历吏科都给事中。

(选自《明史·曹鼐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进士一甲第一  举:考中
B.三品章服 锡:同“赐”,赏赐
C.振曰     詈:责骂
D.前驱败报至 踵:立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史是中国古代官名,设于州县,为县令的佐杂官,但不入品阶、“未入流”,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隋唐为六部之一,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明代翰林学士是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职官员选拨,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
D.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荣既殁,士奇常病不视事,阁务多决于鼐。
(2)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不听,复折而东,趋居庸。
【小题4】明军土木堡兵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馀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太祖征徐州,张邈举兖州叛迎吕布。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粮谷以继军。太祖讨邈、布于濮阳,布破走,遂据东阿,转击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十馀县,皆拔之。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扬武中郎将。天子都许,拜洪谏议大夫。别征刘表,破表别将于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位特进;后徙封都阳侯。

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洪先帝功臣,时人多为觖望。明帝即位,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选自《魏书•曹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B.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C.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D.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弟,同族的伯伯或叔叔的儿子中年纪比自己小的人,即堂弟。
B.迁,和文中的“拜”都与官职的变动、授予有关; “迁”意同“谪”。
C.文帝,后人写史,一般用谥号或庙号称帝王;“文帝”中的“文”即谥号。
D.薨,古代用来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用来称有封爵的大官之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洪识人且识大体。在曹操失去马的时候,他主动 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骑,自己步行跟随;预知曹操日后必定显达,自己就有了升迁机会;让马一事,极尽阿谀奉承之意。
B.曹洪善于利用人脉办事。他带着自己一千多家兵,在扬州刺史陈温那里以及丹杨招募到几千兵士,为曹操暂时解决了兵源不足的问题。
C.曹洪屡建奇功,多次升迁。他因征吕布等有功被授予鹰扬校尉,又升迁为扬武中郎将;迁都许昌,又被授予谏议大夫;征讨刘表有功,迁为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
D.曹洪家富裕却本性吝啬。文帝年少时向他借钱而不得,常常恨他,借曹洪门客犯法之事处他以死罪。群臣苦求但没有效果。多亏卞太后相救,曹洪才得以免死。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
(2)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