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笔阵图
卫铄
夫三端①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暗于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
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其砚取煎涸③新石,润涩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
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一 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 如陆断犀象。
乚 如百钧弩发。
丨 如万岁枯藤。
如崩浪雷奔。
1 如劲弩筋节。
右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又有六种用笔:结构圆备如篆法,飘扬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郁拔纵横如古隶。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
永和四年,上虞制记。
【注释】①三端:指文士的笔端、武士的锋端、辩士的舌端。②该赡:渊博丰赡。③煎涸:指浅黑干涸。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润色:修饰文字
B.贻诸子孙,永为模范漠范:榜样
C.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消息:情况
D.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委曲:曲意迁就
【小题2】要成为优秀的书家,应具备怎样的个人修养?请根据第一段内容作答。
我国古代“文房四宝”在文章第二段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结尾处,“斯造妙矣,书道毕矣”中的“书道”指“书法之道”,请概括第三段至结尾处所 介绍的“书法之道”。
【小题4】用“/”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卫其书盔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犹不可而况书乎吾观颜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凛乎若见其诮卢杞而叱希烈,何也?其理与韩非窃斧之说无异然人之字画工拙之外盖皆有趣亦有以见其为人邪正之粗云
(苏轼《题鲁公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25 04:57: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善果,郑州荥泽人也。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父诚,周大将军、开封县公。大象初,讨尉迟迥,力战遇害。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爵。家人以其婴孺,弗之告也。隋开皇初,改封武德郡公,拜沂州刺史。大业中,累转鲁郡太守。善果笃慎,事亲至孝。母崔氏,贤明晓于政道,每善果理务,崔氏尝于阁内听之。若处事不允,母则不与之言,善果伏于床前,终日不敢食。崔氏谓之曰:“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继父之心。自童子承袭茅土,今位至方伯,岂汝身能致之耶?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善果由此遂励己为清吏,所在有政绩,百姓怀之。
及朝京师,炀帝以其居官俭约,莅政严明,与武威太守樊子盖者为天下第一。从幸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为民部尚书,随化及至辽城。淮安王神通围化及,善果为化及守御督战,为流矢所中。及神通退还,窦建德进军克之。建德将王琮获善果,诮之曰:“公隋室大臣也,奈何为弑君之贼殉命苦战而伤痍若此?”善果深愧赧,欲自杀,伪中书令宋正本驰往救止之。乃奔相州。
神通送于京师,高祖遇之甚厚,拜太子左庶子。善果在东宫,数进忠言,多所匡谏。未几,检校大理卿。正身奉法,甚有善绩。寻坐事免。及山东平,持节为招抚大使,坐选举不平除名。后历礼部、刑部二尚书。贞观元年,出为岐州刺史,复以公事免。三年,起为江州刺史,卒。
(摘自《旧唐书》六十二卷)
【小题1】下列文言实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果笃慎 笃:忠诚
B.从幸江都 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
C.多所匡谏 匡:辅助,帮助
D.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  嗔怒:发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炀第: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给予的带有评判性的称号,可褒扬可批评,按照古代谥法,去礼远众称“炀”,“炀”表示批评。
B.公:爵位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位,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各王朝都有封爵制度,并且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以世袭。
C.拜、转、出:表示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拜沂州刺史”指授予沂州刺史一职,“转鲁郡太守”指调动到鲁郡担任太守。“出为岐州刺史”,指从京官外调到岐州担任刺史。
D.弑:杀。古代专指子杀父、下杀上为“弑”。宇文化及本为隋炀帝近臣,他杀死隋炀帝自立为帝,故文中称其为“弑君之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善果为名门之后。郑善果的祖父郑孝穆和父亲郑诚都曾担任重要官职,父亲郑诚在大象初年攻打尉迟迥时,奋力作战阵亡殉国。
B.郑善果知错能改。郑善果的母亲精通治家治国的道理,她因郑善果处事不合情理而教导他为官之道,郑善果自此励己成为百姓拥戴的好官。
C.郑善果仕途多有起伏。郑善果一生经历多个王朝,担任检校大理卿时因选举不公被除名,担任岐州刺史,也因公事被免职。
D.郑善果为官清廉。他秉承清忠的家训,清廉为政,任职时多有政绩,得到百姓和皇帝的肯定,隋炀帝称他和樊子盖为官“天下第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隋室大臣也,奈何为弑君之贼殉命苦战而伤痍若此?
(2)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

以选为魏孝文帝挽郎,奉朝请。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②选:量才授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
B. 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
C. 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
D. 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表示官职升迁有很多专门的术语,如文中的除、迁、拜、转、出等,都是表示寇隽在不同时期因为功勋被皇帝提拔升职,受到重用。
B. 母忧,全称是“丁母忧”,指的是因为母亲年老多病或去世而需要其子女从外地回家或去官回家侍奉、守孝。它体现了古代中国以孝为先的治国理念。
C. 司马是古代官职名,一般是个闲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诉说自己到九江郡任司马这闲职。文中加点的“司马”与此意思相同。
D. 秩,可以指官吏的俸禄,如秩俸;也可指官吏的职位,如秩位。文中“秩满”,指官员任期届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寇隽重于行孝。他的父亲去世时间很久了,他还坚持在自己居住的厅堂里按时节依次陈献祭品拜祭,如同祭祀宗庙一样,有事情还要经常禀报。
B. 寇隽不重财利。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知道后,想方设法寻找到买主,归还给他,这就是他平时的意愿。
C. 寇隽坚守正道。永安初年处理讼田案时,不依附权贵,不随大流,敢于坚持己见,秉公执法,得到孝庄帝的肯定。
D. 寇隽有军事领导才能。担任左将军、梁州少刺史时,派长史克魏兴城,擒其将;抚励将士,众心抗敌,让对方不敢越雷池半步。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2)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顺治三年,以安庆巡抚李犹龙荐,授国史院庶吉士。五年,改礼科给事中。六年,疏请“敕抚、按、道恩诏清理刑狱,勿任有司玩。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又请重定会试下第举人选用例,以广任使。又请敕各省督抚勿滥委私人州县官。诸疏皆下部议行。寻转工科。
八年,世祖亲政,疏请令都察院甄别各省巡按,下部院会议,以六等考核,黜陟有差。是岁,江南、浙江被水,文然请灾地漕米改折,视灾重轻定折多寡。既,又言:“折漕例新定,民未周知。官吏或折外重征耗银,或先已征米而又收折,或折重运轻,其弊不一。请敕漕臣密察严劾。”上并采纳。十年,疏言大臣得罪不当锁禁,得旨允行。迁兵科都给事中,乞归养
康熙五年,起补户科给事中。九年,考满内升,命以正四品顶带食俸任事。故事,给事中内升,还籍候补。留任自文然始。文然与魏象枢皆以给事中敢言清望,号“姚魏”。十年,两江总督麻勒吉坐事逮诣京师,仍用锁例。文然复上疏论之,上谕:“自后命官赴质,概免锁系,著为令。”
寻迁副都御史,再迁刑部侍郎。十二年,调兵部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劾将军柯永蓁徇私纵恣,令文然往按,永蓁坐罢。迁左都御史。十三年,疏言:“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叛应吴三桂,中间阻隔,赖有广东。精忠将士旧驻其地,熟习山川形势,倘与延龄合谋相犄角,则广东势危。江西境与福建、广东接,倘侵据赣州南安,驿道中断,饷阻邮梗。宜驻重兵通声援。”上嘉纳之。陕西提督王辅臣叛,河南巡抚佟凤彩引疾,上已许之: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流言方甚,凤彩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上为留凤彩。
文然屡有论列,尤推本君身,请节慎起居。孝诚皇后崩权攒巩华城上数临视文然密疏谏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征谏毁台事相拟上亦受之不怫也。十五年,授刑部尚书。时方更定条例,文然曰:“刃杀人一时,例杀人万世,可无慎乎?”乃推明律意,钩稽揅讨,必剂于宽平,决狱有所平反,归辄色喜。尝疑狱有枉,争之不得,退,长跪自责。又以明季用刑惨酷,奏除廷杖及镇抚司诸非刑。十七年,卒,赐祭葬,谥端恪。
(选自《清史稿》)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诚皇后崩/权攒巩华城上/数临视/文然密疏谏/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征谏毁台事相拟/上亦受之不怫也
B.孝诚皇后崩/权攒巩华城/上数临视文/然密疏谏/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征谏毁台事相拟/上亦受之/不怫也
C.孝诚皇后崩/权攒巩华城/上数临视文/然密疏谏/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征谏毁台事相拟/上亦受之不怫也
D.孝诚皇后崩/权攒巩华城/上数临视/文然密疏谏/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征谏毁台事相拟/上亦受之/不怫也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B.“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C.“乞归养”请求辞职回家。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文然直言敢谏。他上疏请求朝廷清理刑狱,请求重定会试时落第举人的选用标准,用六个等次考核各省巡抚,大臣获罪不应用枷锁等,多被皇帝采纳。
B.姚文然关爱百姓。江南、浙江遭遇水灾时,他请求根据灾情的轻重将漕米赋税削减并折换成银两,以减轻灾区负担。决狱有所平反,他就面带喜色;如果有冤案,他就争辩,不得时就很自责。
C.姚文然重视法律。当朝廷要更定条例时,他认为条例能杀人万世应慎而又慎,务求刑律宽平,以明末酷刑为戒,上奏废除廷杖。
D.姚文然通晓军务。在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间,查究柯永蓁徇私纵恣案件,上奏耿精忠和孙延龄合谋将危及广东,应在江西驻扎重兵对广东予以声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守信,开封浚仪人。事周祖,得隶帐下。广顺初,累迁亲卫都虞候。从世宗征晋,遇敌高平,力战,迁亲卫左第一军都校。师还,迁铁骑左右都校。从征淮南,为先锋,下六合,入涡口,克扬州,遂领嘉州防御使,充铁骑、控鹤四厢都指挥使。从征关南,为陆路副都部署,以功迁殿前都虞候,转都指挥使、领洪州防御使。恭帝即位,加领义成军节度。
太祖即位,迁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改领归德军节度。李筠叛,守信与高怀德率前军进讨,破筠众于长平,斩首三千级。又败其众三万于泽州,获伪河阳节度范守图,降太原援军数千,皆杀之。泽、潞平,以功加同平章事。李重进反扬州,以守信为行营都部署兼知扬州行府事。帝亲征至大仪顿,守信驰奏:“城破在朝夕,大驾亲临,一可平。”帝亟赴之,果克其城。建隆二年,移镇郓州,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诏赐本州宅一区。
乾德初,帝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可得乎!”守信等谢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之。”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病,乞解兵权,帝从之,皆散官就第,赏甚厚。
开宝六年秋,加守信兼侍中。太平兴国初,加兼中书令。二年,拜中书令,河南尹,充西京留守。三年,加检校太师。四年,从征范阳,督前军失律,责授崇信军节度、兼中书令,俄进封卫国公。七年,徙镇陈州,复守中书令。九年,卒,年五十七,赠尚书令,追封威武郡王,谥武烈。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驾亲临,一可平    鼓:一次击鼓,快速
B.赏甚厚 赍:赐给。
C.惟陛下哀之  矜:夸耀
D.拜中书令,河南尹    行:兼任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帝晚朝与守信等饮酒
不如而厚遇之。
B.一旦有以黄袍加汝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虽欲不为,可得乎!
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D.皆散官就第
十五城请易璧。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
A.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
B.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
C.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
D.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世宗征晋,遇敌高平,力战,迁亲卫左第一军都校。
(2)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3)守信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①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 冠军②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 ,罪三。 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③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  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 ①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②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③新安:秦县,故地在今河南渑池东。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B.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 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C.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D.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B.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
C.项羽“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现在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年多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合称“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与项羽共同接受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在关中 称王,但项羽违背了盟约。
B.汉王历数项羽暴掠、弑主、杀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
C.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却摸着脚谎称只是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
D.汉王虽然受了重伤,但痊愈之后在彭越、韩信的配合下,迫使项羽主动立约休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
(2)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