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区区不能废B.猥以微贱
C.旧时栏楯,亦遂增D.安能以皓皓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5-26 03:02: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 ① ,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 ② 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用以代指死者受祭,②号为文王:追望西伯吕的尊号为周文王.③徂:通殂,死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让:责备
B.武王已平股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C.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易:取代
D.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与:赞助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B.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小题3】下列对据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常以“伯仲叔季”作为兄弟长幼排行的次序,据此可知,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长子和三子。孤竹君死后,伯夷、叔齐兄弟俩都不肯继承君位并相继逃走,国人因此另立中子。
B.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父死不葬”,却兴师伐纣是不孝不仁的行为,为此,他们叩马进谏武王;而进谏的遇挫,让兄弟俩深以为耻,遁世隐居首阳山中,宁可采薇充饥也不食周粟。
C.伯夷、叔齐、颜渊这类善人不得善终,而为非作歹、暴戾恣睢的盗贼祏这类恶棍却往往寿终正寝或终身逸乐,如此反常的社会现象,让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而不偏私。
D.在作者伯夷、叔齐、颜渊都是身处混浊乱世却始终进从自己的意愿行事的品行高洁之士;对他们宁可穷饿无聊而死也要坚守自己的迫徳主张的高风亮节,作者在交中予以了充分肯定。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 ”
(2)然回也屡空,槽糠不厌,而卒蚤夭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①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②,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③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④去留。环堵萧然⑤,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⑥,箪瓢⑦屡空,晏如⑧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⑨。

赞⑩曰:黔娄之妻⑪有言,不戚戚⑫于贫贱,不汲汲⑬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⑭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⑮?

(注)①何许:何处。②会意:心得体会。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此同义。③造:来到。④吝情:感情上计较。⑤环堵:四周墙壁。萧然:空空无物。⑥褐:粗麻布。穿结:衣服穿孔补绽。⑦箪(dān单):竹制食器。瓢:饮器。⑧晏如:安然。⑨自终:自己过完一辈子。⑩赞:史传体例,是史官评论传主的结语。⑪黔娄之妻:黔娄:春秋时鲁国的高士,不求仕进,独善其身。下引两句,各本都作黔娄的话,无“之妻”二字。按此二句见《列女传》,是黔娄妻所说,应作“黔娄之妻”。 ⑫戚戚:忧愁。⑬汲汲:竭力求取。⑭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⑮无怀氏、葛天氏:传说是上古帝王,当为原始氏族部落首领。这里指上古原始纯朴社会阶段,是作者的社会理想寄托。

乙文:种树郭橐驼传(节选)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莩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欣然忘   食:
(2)以乐其   志:
(3)驼种树   业:
(4)早以蕃   实: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非有能硕茂之也。
【小题3】甲文中的“赞曰”明确归结出五柳先生的两个主要特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4】乙文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是①_________________;文中“他植者则不然”而“莫能如”的根本原因是②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就“传”而言,甲、乙两文有什么不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辛庆忌字子真,少以父任为右校丞,随长罗候常惠屯田乌孙赤谷城,与歙候战,陷陈却敌,惠奏其功,拜为侍郎,迁校尉,将吏士屯焉耆国。元帝初,补金城长史,举茂材,迁郎中车骑将,朝廷多重之者。转为校尉,迁张掖太守,徙酒泉,所在著名。

成帝初,征为光禄大夫,迁左曹中郎将,至执金吾。坐子杀赵氏,左迁酒泉太守。岁余,大将军王风荐庆忌:“前在两郡著功迹,历位朝廷,莫不信乡。质行正直,仁勇得众心,通于兵事,明略威重,任国柱石。臣凤不宜久处庆忌之右。”乃复征为光禄大夫、执金吾。数年,坐小法左迁云中太守,复征为光禄勋。

时数有灾异,丞相司直何武上封事曰:“虞有宫之奇,晋献不寐;卫青在位,淮南寝谋。故贤人立朝,折冲厌难,胜于亡形。《司马法》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夫将不预设,则亡以应卒:士不素厉,则难使死敌。是以先帝建列将之官近戚主内异姓距外故奸轨不得萌动而破灭诚万世之长册也。光禄勋庆忌行义修正,柔毅敦厚,谋虑深远。前在边郡,数破敌获虏,外夷莫不闻。乃者大异并见,未有其应。加以兵革久寝。《春秋》,大灾未至而预御之,庆忌宜在爪牙官以备不虞。”其后拜为右将军诸吏散骑给事中,岁余徙为左将军。

庆忌居处恭俭,食饮被服尤节约,然性好舆马,号为鲜明,唯是为奢。为国虎臣,遭世承平,匈奴、西域亲附,敬其威信。年老卒官。长子通为护羌校尉,中子遵函谷关都尉,少子茂水衡都尉,出为郡守,皆有将帅之风。宗族支属至二千石者十余人。

(节选自《汉书·辛庆忌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以先帝建列将之官/近戚主内/异姓距外/故奸轨不得萌动而破灭/诚万世之长册也
B.是以先帝建列将/之官近戚主内/异姓距外/故奸轨不得萌动/而破灭诚万世之长册也
C.是以先帝建列将之官/近戚主内异姓距外故/奸轨不得萌动而破灭/诚万世之长册也
D.是以先帝建列将/之官近戚主内/异姓距外故/奸轨不得萌动/而破灭诚万世之长册也
【小题2】下列省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屯田,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由政府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都曾在西域屯田。
B.侍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清代为大都长官之首。
C.茂材,又作“茂才”,西汉时原作“秀才”,为汉代的一种察举科目,是对有特异才能品行和突出贡献的官更进行升迁和提拔。
D.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案之一。古代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庆忌富有军事才能,军功卓越。他跟随长罗侯常惠驻兵守边,开垦屯田。在与歙候作战的过程中,陷阵却敌,建立卓越的功绩,被朝廷授予侍郎的职位。
B.辛庆忌富有政治才能,治理有方。他深受朝征重用,曾先后担任过张掖太守、酒泉太守。他励精图治,所治境内的人民都能够得以安居乐业,为当时的人所称颂。
C.辛庆忌品质行为正直,深受喜爱。大将军王凤、丞相司直何武上书推荐褒扬辛庆忌,都认为他威望很大,可以担任国家柱石,不想自己挡在前面,阻碍他成功。
D.辛庆忌举止恭敬谦逊,生活简朴。作为国家勇武之臣,他获得了匈奴、西域的敬重。他饮食穿戴尤其节俭朴素,但性喜车马,标识很醒目,这算是他唯一的奢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将不预设,则亡以应卒;士不素厉,则难使死敌。
(2)《春秋》,大灾未至而预御之,庆忌宜在爪牙官以备不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椽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椽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三国志·魏书》卷十二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芝节客王同等为兵 差:派遣
B.而宾客每不役与:参加
C.因令督邮以军兴诡县 责:责问
D.芝不其书,一皆如法 报:报告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横线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此孝子,杀之不义是说,人常疑之
B.芝不报书,一皆如法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
C.芝妻伯父董昭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昭犹惮芝,不通非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意义和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少为书生,避乱荆州
B.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
C.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D.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 )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⑤昭犹惮芝,不为通⑥卒于官,家无余财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④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义节操。
B.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
C.征虏将军刘勋,恃宠骄横,多次写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一概依法处理。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和他有关联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马芝却受到称赞。
D.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他死后家无余财,从魏建国以来,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
【小题6】翻译文中画线的两句话
(1)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
(2)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徽①举进士,累擢吏部员外郎。乾符中选滥,吏多奸,岁调四千员,徽治以刚明,柅②杜干请,法度复振。父蔚避地于梁,道病,徽与子扶篮舆,历阁路,盗击其首,血流面,持舆不息。盗迫之,徽拜曰:“人皆有父,今亲老而疾,幸无骇惊。”盗感之,乃止。及前谷,又逢盗,辄相语曰:“此孝子也!”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饘饮奉蔚,留信宿去。抵梁,徽趋蜀谒行在,丐归侍亲疾。会拜谏议大夫,固辞,见宰相杜让能曰:“上迁幸当从,亲有疾当侍,而徽兄在朝廷,身乞还营医药。”父丧,客梁、汉。终丧,以中书舍人召,辞疾,改给事中。张浚伐太原,引为判官,敕在所敦遣。徽太息曰:“王室方复,廥③藏殚耗,当协和诸侯以为藩屏,而又济以兵,诸侯离心,必有后忧。”不肯起。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茂贞亟请,帝召群臣议,无敢言。徽曰:“王室多难,茂贞诚有功。今复恭阻兵而讨之,罪在不俟命尔。臣闻两镇兵多杀伤,不早有所制,则梁、汉之人尽矣。请假以节,明约束,则军有所畏。”帝曰:“然。”乃以招讨使授茂贞,果有功,然益偃蹇,帝使宰相杜让能将兵诛讨,徼谏曰:“岐,国西门。茂贞凭其众而暴,若令万分一不利,屈威重奈何?愿徐制之。”不听。师出,帝复召徽曰:“今伐茂贞,彼众乌合,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对曰:“臣职谏争,所言者军国大体,如索贼平之期,愿陛下考蓍龟,责将帅,非臣职也。”既而师果败。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九》)
【注】徽:指牛徽。②柅(nǐ):止,遏制。③廥(kuài):仓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B.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C.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D.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在是“行在所”的简称,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行幸所到之地。
B.敕,此处指敕令,是我国占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等。
C.诸侯,古代帝王的兄弟子侄的统称,文中“诸侯”指拥兵一方的割据势力。
D.蓍龟,古人以蓍草、龟甲占卜吉凶,因此合称“蓍龟” 来指代占卜,此词也可以比喻德高望重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徽匡正时弊。他担任吏部员外郎时,处事刚直严明,杜绝官员选拔中的求取请托现象,使国家的法令制度得以重新振兴。
B.牛徽恪守孝道。他护送父亲去梁地途中被强盗打伤,但仍然抬着轿子;为了照顾父亲,他谢绝了朝廷的任命,直至送父下葬后才赴任。
C.牛徽心忧国事。张濬讨伐太原时,牛徽认为王室正处于恢复时期,国库亏空,此时不宜用兵,应与各方诸侯和睦相处,以巩固边防。
D.牛徽洞察情势。在多事之秋,他建议皇上把招讨使符节授予李茂贞,让其平定叛乱,又劝谏皇上不要急于讨伐居功自傲的李茂贞,而应慢慢制约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饘饮奉蔚,留信宿去。
②今伐茂贞,彼众乌合,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