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徐绩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绩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绩杖之,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①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亶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勃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帝谓绩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绩不肯与京联职,固辞。迁翰林学士。国史久不成,绩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绩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绩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 
大观三年,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绩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绩亦终不复用。
以疾卒,年七十九。绩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节选自《宋史·徐绩传》)
注释:①涅:刺字涂墨。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宜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勃/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B.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宜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勃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C.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宜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勃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D.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宜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勃/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则是“贬官,降职”的意思。
B.秦王赢政称帝前,普通人都自称“联”,赢政称帝后,“联”成为帝王一人的专称。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古人对“死”一般都用讳称,因级别不同,“死”的说法也不一样,从文中“卒”可以推断徐绩的等级应该是诸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发兵讨伐交趾时,转运使发布官文,徐绩应命从军。由于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应当服役的人大多躲避藏匿。徐绩同情他们,为使一千多个被捉来的人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
B.针对《神宗正史》久未编成的状况,徐绩认为原因在于史臣好恶不同,取材各有偏向,意见难以一致,所以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的国史。他的见解和主张得到皇帝肯定。
C.皇帝曾命令徐绩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徐绩一再推迟,不肯与蔡京共事。后来在徐绩回乡看望生病的亲人时,蔡京便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京城的先例为由提出异议,但皇帝并不同意蔡京的看法。
D.大观三年,因茶盐法已成为百姓苦痛,徐绩建议皇上诏令有关部门研究商议,勉力行事就可解决。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诸。
(1)绩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2)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26 02:39: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干字直卿,福州闵县人。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因命受业朱熹。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后遂以其子妻干。
宁宗即位,熹命干奉表,补将仕郎。丁母忧,学者从之讲学于墓庐甚众。熹病革,以深衣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
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知抚州高商老辟为临川令,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改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
所至重庠序,先教养。其在汉阳,即郡治后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立周、程、游、朱四先生祠。以病乞祠,主管武夷冲祐观。
寻起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扶老携幼,往来不绝。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孙从,至府致谢。干礼之,命具酒炙,且劳以金帛。妪曰:“老妇之来,为一郡生灵谢耳,太守之赐非所冀也。”不受而去。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如故。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后同僚忌之,干遂归里,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来,编礼著书,日不暇给,夜与之讲论经理,亹亹不倦,借邻寺以处之,朝夕往来,质疑请益如熹时。既没后数年,以门人请谥,又特赠朝奉郎,谥文肃。
(选自《宋史是·黄干传》)
【注】①深衣:指古代诸侯、士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这种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名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B.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C.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D.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庠序”,指学校。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相当于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建议,在京都长安设立的太学。
B.“乞祠”,指大臣因故自请充任祠禄官。也称“请祠”。“祠”,指祠禄官。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或罢职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C.“观”,指道教的庙宇,也称“道观”。宫内、宫外皆可设道观。宋代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者或因故自请者,会被朝廷安排在宫外的道观里享受其俸禄。
D.“上元日”,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民间有人们携亲伴友“赏花灯”“猜灯谜”的习俗,故又称“灯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干在学术上师承朱说,致思刻苦。黄干禀告母亲后当天就出发去找朱熹。等待朱熹归来的两个月期间,他没脱过衣服。见到朱熹后,晚上抓紧时间地学习。
B.黄干为官期间颇有政绩,政声极佳。黄干任新淦县知县时,官吏百姓都知道他在临川县的政绩,非常高兴。这一年天旱,黄干劝勉百姓卖粮和捕捉蝗虫。
C.黄干兴办学校,以教养百姓为先务。在汉阳时,他依傍着郡邑治所后的凤栖山修造房屋,来给四方之士提供住所,修立周敦颐、程颐、游酢、朱熹的祠庙。
D.黄干一生讲经学义理,著书立说。黄干回乡里,巴蜀、江浙、荆湖之士都有来投他的,他孜孜不倦,借邻寺为弟子住地,质疑请教之风像朱熹在世时一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孙从,至府致谢。干礼之,命具酒炙。
(2)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民德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梅询,字昌言,宣州宣城人。少好学,有辞辨。进士及第,为利丰监判官。后以秘书省著作佐郎、御史台推勘官,预考进士于崇政殿,真宗过殿庐,奇其占对详敏,召试中书,除集贤院。
李继迁攻灵州急,吴淑上书请遣使谕秦、陇以西诸戎,使攻继迁。询亦请以朔方授潘罗支,使自攻取。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时契丹数侵河北,询请遣大臣临边督战,募游手击贼。又论曹玮、马知节才可用,傅潜、杨琼败当诛,田绍斌、王荣等可责其效以赎过,凡数十事,其言甚壮。
帝欲命知制诰,李沆力言其险薄望轻,不可用。后断田讼失实,降通判杭州,知苏州,就徙两浙转运副使,判三司开拆司。坐议天书,出知濠州。为湖北转运使,擅假驿马与邵晔子省亲疾而马死,夺官一级,降通判襄州,知鄂州,徙苏州,为陕西转运使。坐荐举朱能,贬怀州团练副使。又以善寇准,徙池州。复直集贤院,改直昭文馆、知荆南,擢龙图阁待制,纠察在京刑狱。历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判流内铨,为翰林侍读学士、群牧使。累迁给事中、知审官院。
仁宗御迩英阁,读《正说养民篇》,览历代户口登耗之数,顾谓侍臣曰“今天下民籍几何?”询对曰:“先帝所作,盖述前代帝王恭俭有节,则户口充羡;赋敛无艺,则版图衰减。炳然在目,作鉴后王。自五代之季,生齿凋耗,太宗、真宗休养百姓,天下户口之数,盖倍于前矣。”因诏三司及编修院检阅以闻。病足,出知许州卒,故事侍读学士无出外者。天禧中,张知白罢参知政事,领此职,始出知大名府,非历二府而出者,自询始。
询性卞急好进,而侈于奉养,至老不衰。在濠州,梦人告曰:“吕丞相至矣。”既而吕夷简通判州事,故待之甚厚。其后,援询于废斥中,以至贵显,夷简力也。
(选自《宋史·梅询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B.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C.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D.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任命官职可叫“除”,给官员升职可叫“擢”,给官员降职可叫“贬”,给官员调职可叫“徙”。
B.古代对各方的少数名族有着不同的称呼,常常称呼西方的少数民族为“戎”,而称东方的少数民族为“夷”。
C.古代“坐”是会意字,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文中“坐议”的“坐”是席地而坐的意思。
D.古代与帝王相关的事物都有专称,帝王的食物可叫“御膳”,帝王的诏书可称“御旨”,帝王亲自到某处可谓“御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询聪慧,善于辞令,在崇政殿参加进士考,他的出众的表现,引起了皇上的关注,受到了皇上的好评。
B.梅询可称得上忠臣,边事危急,梅询上书献策,使“蛮夷攻蛮夷”; 在用人上,梅询积极进言,主张唯才是用等。
C.梅询在官任上并非一帆风顺,这其中既有自身原因——“险薄望轻”,也有外在因素——李沆的力阻、寇准的善变。
D.梅询性格急躁,一生都讲究生活的奢华;梅询同吕夷简关系很好,能得到要职,得益于危难中吕夷简的救助。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夺官一级,降通判襄州。知鄂州,徙苏州,为陕西转运使。
(2)自五代之季,生齿凋耗,太宗、真宗休养百姓,天下户口之数,盖倍于前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元行钦,幽州人。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B.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C.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D.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神古代君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此处“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
B.“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处从后文评价看,元行钦想保全生命。
C.“刺史”是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有检核问事之意,主要负责对地方政府进行监察。
D.“先皇帝”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经去世的父亲,这里用“先”表示对已经亡故君主的尊敬,也用来区别现任皇帝。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贾岛传
岛,字阆仙,范阳人也。初,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旋往京,居青龙寺。元和中,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
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后复乘闲策蹇访李凝幽居,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皆讶。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到马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韩驻久之,曰:“敲字佳。”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自此名著。
时新及第,寓居法乾无可精舍。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于岛案上取卷览之,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取之曰:“郎君鲜自足,何会此耶?”帝下楼去。既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他日,乃授遂州长江主簿。后稍迁普州司仓。临死之日,家无一钱,惟病驴、古琴而已。当时谁不爱其才,而惜其命薄。
岛貌清意雅,谈玄抱佛,所交悉尘外之人。况味萧条,生计岨峿。自题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痛饮长谣而罢。(选自《唐才子传·贾岛》,有改动)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东都,旋往京,居青龙寺旋:不久
B.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衢:大道
C.喜不自胜 胜:能承受
D.后稍迁普州司仓迁:贬职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岛沉醉于诗歌创作的一组是( )
①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
②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
③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
④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⑤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
⑥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取之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岛一开始因为科举连连失利,加上生活贫困,就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得到韩愈的赏识并结为布衣之交。还俗后,中了进士,但萧条的家境始终没有改变。
B.贾岛两次冲撞了京兆尹的车队,但结果迥然不同,由此可见刘栖楚心胸狭窄,而相比之下,韩愈不仅心胸豁达,而且还是个爱才惜才的伯乐。
C.宣宗微服出行到法乾寺时,遭到了贾岛的侮辱。当时贾岛没有认出是宣宗,宣宗也不知道楼上的人是贾岛,贾岛凭外貌断定对方是富贵之人而报以轻蔑的态度。
D.贾岛以苦吟著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正是苦吟的表现。每到除夕之夜,取出一年所作,焚香再拜,酹酒祝之,痛饮长谣都表现出他对诗歌创作的痴心。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
(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芾字子礼,常州宜兴人,之奇曾孙。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二人。孝宗即位,累迁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签书枢密院事,首奏加意边防,又奏:“拔将才行伍间识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又料简归正人仍以北人将之或令深入山东或令自荆襄深入。
除权参知政事、同知国用事。芾奏:“方今财最费于养兵,艺祖取天下,不过十五万人。绍兴初,外有大敌,内有巨寇,然兵数亦不若今日之多。近见陈敏勇汰三千人,戚方汰四千人,然多是有官人,与以外任,请券钱、添借给如故,是减于内而添于外,何益?又招兵耗蠹愈甚,臣考核在内诸军,每月逃亡事故,常不下四百人。若权停招兵一年有半,俟财用稍足,招丁壮,不惟省费,又得兵精。”上悟。
一日,因进呈边报,上顾芾曰:“将来都督非卿不可。”芾奏:“臣未尝经历兵间。”又奏:“方今钱谷不足,兵士不练,将帅与臣不相识,愿陛下更审思其人。”南郊礼毕,宰相叶颙、魏杞罢。芾采众论,参己见,为《筹边志》上之。
明年,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会母疾卒,诏起复,拜左仆射,芾力辞。有密旨欲今岁大举,手诏廷臣议,或主和,或主恢复,使芾决之。芾奏:“天时人事未至。”拂上意。服阕,除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提举洞霄宫。寻以言者论,落职,建昌军居住。期年,有旨自便。再提举洞霄宫,卒。
芾始以言边事结上知,不十年间致相位,终以不能任兵事受责,岂优于论议而劣于事功欤?
(节选自《宋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拔将才行伍/间识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又料简/归正人仍以北人将之/或令深入山东/或令自荆襄深入
B.拔将才行伍间/识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又料简归正人/仍以北人将之/或令深入山东/或令自荆襄深入
C.拔将才行伍/间识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又料简归正人/仍以北人将之/或令深入山东/或令自荆襄深入
D.拔将才行伍间/识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又料简/归正人仍以北人将之/或令深入山东/或令自荆襄深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孙,第三代孙,即儿子的孙子,其辈分顺序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B.除,本为台阶,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登,故除可用来表示改变旧职,授予新职。
C.都督,最初是地方政府的监察官,后演变为处理地方政事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D.服阕,即守丧期满除服。古代礼制,父母去世,儿子应守丧三年,着丧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芾熟知国情,关注军事。他认为,当今军队过于庞大,耗费财用极多,有些地方对军队进行了削减,效果显著,他对此极为赞叹。
B.蒋芾虽有才干,但更自知。当皇帝准备给他施展军事才华的机会时,他颇有自知之明,因没有真正率兵征战的经验,而打消了皇帝的这个念头。
C.蒋芾临事镇定,颇有主见。面对外敌,皇帝准备有所行动,便把群臣或主和或恢复的议论交给他裁决,但他没有顺从皇帝的心意,而是自有见解。
D.蒋芾长于论议,短于事功。他曾因上言边防事务受到皇帝重视,不到十年就做了宰相,但后来又因为不能承担军事重任而受到责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权停招兵一年有半,俟财用稍足,招丁壮,不惟省费,又得兵精。
(2)寻以言者论,落职,建昌军居住。期年,有旨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