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人。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秉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大昆弥以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愿遣子入侍。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匈奴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
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时焉耆、龟兹攻殁都护陈睦,北虏亦围关宠于柳中。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初,关宠上书求救,时肃宗新即位,乃诏公卿会议。乃遣秦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合七千余人,建初元年正月,会柳中击车师,北虏惊走,车师复降。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随王蒙军俱出塞。羌固请迎恭,诸将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北迎恭,遇大雪丈馀,军仅能至。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羌乃遥呼曰:“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皆称万岁。开门,共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随俱归。虏兵追之,且战且行。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殁,至玉门唯馀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邓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及恭至洛阳,鲍昱奏恭节过苏武,宜蒙爵赏。于是拜为骑都尉。
(《后汉书·耿恭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赍:赠送
B.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殁:杀死
C.恭乘城搏战乘:顺着
D.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固:坚守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
B.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
C 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
D.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师投降后,设置西域都护,耿恭被任命为戊己校尉,到任后,传檄乌孙国,宣示大汉威德,乌孙王派遣使者进献名马,并送儿子入侍汉朝。
B.匈奴攻破车师,杀死车师后王,耿恭凭借涧水据守疏勒城,用强弩发射毒箭杀死大量敌兵,又招募数千人直冲敌阵,匈奴骑兵被迫撤走。
C.车师背叛汉朝后,与匈奴一起进攻耿恭,耿恭处境艰难,粮食吃完后,就煮铠甲弓弩,吃皮革牛筋,他与吏士们上下齐心,同生共死。
D.耿恭在范羌救援下回归,路上遭到匈奴兵追击,他们且战且走,到达玉门关时,只剩下十三人。到达洛阳后,耿恭被授予骑都尉之职。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
(2)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邓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01 11:49: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邢德,泽州人,绿林之杰也,能挽强弩,发连矢,称一时绝技。而生平落拓,不利营谋,出门辄亏其资。两京大贾往往喜与邢俱,途中恃以无恐。会冬初,有二三估客薄假以资,邀同贩鬻(1),邢复自罄其囊,将并居货。有友善卜,因诣之,友占曰:“此爻为‘悔’,所操之业,即不母而子亦焉。”邢不乐,欲中止。而诸客强速之行。至都果符所占。
腊将半,匹马出都门,自念新岁无资,倍益怏闷。时晨雾蒙蒙,暂趋临店解装觅饮。见一颁白叟共两少年酌北牖下,一僮侍黄发蓬蓬然。邢于南座,对叟休止。僮行觞误翻柈(2)具,污叟衣。少年怒,立摘其耳。捧巾持帨,代叟揩试。既见僮手拇俱有铁箭镮(3),厚半寸,每一镮约重二两余。食已,叟命少年于革囊中探出镪物,堆累几上,称秤握算,可饮数杯时,始缄裹完好。少年于枥中牵一黑跛骡来,扶叟乘之,僮亦跨羸马相从,出门去。两少年各腰弓矢,捉马俱出。
邢窥多金,穷睛旁睨,馋焰若炙,辍饮,急尾之。视叟与僮犹款段于前,乃下道斜驰出叟前,紧衔关弓怒相向。叟俯脱左足靴,微笑云:“而不识得老饕(4)也?”邢满引一矢去。叟仰卧鞍上,伸其足,开两指如钳,夹矢住。笑曰:“技但止此,何须而翁手敌?”邢怒,出其绝技,一矢刚发,后矢继至。叟手掇一,似未防其连珠;后矢直贯其口,踣(5)然而堕,衔矢僵眠。僮亦下。邢喜,谓其已毙,近临之。叟吐矢跃起,鼓掌曰:“初会面,何便作此恶剧?”邢大惊,马亦骇逸。以此知叟异,不敢复返。
走三四十里,值方面纲纪,囊物赴都(6)。要取之,略可千金,意气始得扬。方疾骛(7)间,闻后有蹄声,回首则僮易跛骡来,驶若飞。叱曰:“男子勿行!猎取之货宜少瓜分。”邢曰:“汝识‘连珠箭邢某’否?”僮云:“适已承教矣。”邢以僮貌不扬,又无弓矢,易之。一发三矢连遱(8)不断,如群隼(9)飞翔。僮殊不忙迫,手接二,口衔一。笑曰:“如此技艺,辱莫煞人!乃翁偬遽(10),未暇寻得弓来,此物亦无用处,请即掷还。”遂于指上脱铁镮,穿矢其中,以手力掷,呜呜风鸣。邢急拨以弓,弦适触铁镮,铿然断绝,弓亦绽裂。邢惊绝,未及觑避,矢过贯耳,不觉翻坠。僮下骑便将搜括,邢以弓卧挞之。僮夺弓去,拗折为两,又折为四,抛置之。已,乃一手握邢两臂,一足踏邢两股,臂若缚,股若压,极力不能少动。腰中束带双叠可骈三指许,僮以一手捏之,随手断如灰烬。取金已,乃超乘,作一举手,致声“孟浪”,霍然径去。
邢归,卒为善士,每向人述往事不讳
(选自《聊斋志异·老饕》)
【注】
(1)鬻yù卖:~歌。~画。~文为生。卖儿~女。
(2)柈pán古同“盘”,盘子。【bàn】:〔~子〕方言,大块的木柴。
(3)镮huán,“环”,泛指圆圈形物,
(4)饕餮:读音tāo tiè,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在游戏、小说、漫画、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关形象。
(5)踣bó跌倒:屡~屡起。
(6)值方面纲纪,囊物赴都:(邢德)正碰上往京城押送财物的官差,便拦路抢劫了钱财。
(7)骛wù乱跑,奔驰:~望(放眼远望)。~骤(急速,急骤)。同“务”。
(8)遱lóu步行连续不断的样子,如“俄而尺许小人,~~而出,至不可数。”
(9)隼sǔn鸟类的一科,翅膀窄而尖,上嘴呈钩曲状,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黄色。
(10)偬遽zǒng jù仓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途中恃以无恐:害怕
B.见一白叟共两少年酌北牖下 颁:颁发
C.两少年各腰弓矢,捉马出俱:一同,一起
D.疾骛间,闻后有蹄声方:正在,正要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叟和小僮武艺高强的一组是( )
①仰卧鞍上,伸其足,开两指如钳,夹矢住
②邢大惊,马亦骇逸
③一发三矢连遱不断,如群隼飞翔
④遂于指上脱铁镮,穿矢其中,以手力掷,呜呜风鸣
⑤邢惊绝,未及觑避,矢过贯耳,不觉翻坠
⑥僮以一手捏之,随手断如灰烬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邢德是条绿林好汉,箭术高强。但是好箭术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气,出门做生意,常常遇上倒霉事,不但赚不到钱,反而赔了本。
B.邢德做生意赔了本没钱过年,心里很郁闷。到路边客店里喝酒时,发现餐厅北窗下有个白发老人与两个少年正在饮酒。其中一个少年因童子倒酒时失手打翻了酒具,弄脏了老翁的衣服,就残忍地揪住小僮的耳朵并让他拿手巾替老翁擦拭。
C.邢德打劫老人未成,落荒而逃,却遇到一支官府押送金银财宝的队伍,意外的得了一大笔银子。正在得意时,却被随后赶来的小僮打败,钱也被抢了个精光。
D.邢德后来成为善士,常常毫不隐瞒的向别人讲述往事,是因为他真正懂得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年于枥中牵一黑跛骡来,扶叟乘之,僮亦跨羸马相从,出门去。
(2)邢归,卒为善士,每向人述往事不讳。

同类题2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通“纳”。接纳)
B.瞋目视项王(睁开眼睛)
C.项王按剑而曰(长跪)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头发B.此亡秦之
C.拔剑撞而D.沛公今事有
【小题3】请翻译划线句子。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禧,东安州人。年十六,从大将军阿术鲁南攻徐州,复从元帅察罕攻寿春等州,皆有功。禧素峭直,为主将所忌,诬以他罪,欲置之法。时王鹗侍世祖于潜邸,禧密往依之,鹗请左丞阔阔荐禧与其子弘纲俱入见。岁己未,从世祖南伐。进攻鄂州,诸军穴城以入,宋树栅为夹城于内,入战者辄不利,乃命以厚赏募敢死士。禧与子弘纲俱应蔡,由城东南入战,将至城下,帝悯其父子俱入险地,遣阿里海牙谕禧父子,止一人进战。禧所执枪中弩矢而折,取弘纲枪以入,破城东南角。有逗留不进者十余人,立城下,弘纲复夺其枪入。转战良久,禧身中十八矢,一矢镞贯腹,闷绝复苏。世祖即位赐金符。至元元年,升唐邓等州卢氏保甲丁壮军总管。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翼水军进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攻樊城。行省集诸将问破襄阳之策,禧言:襄、樊夹汉江而城,敌人横铁锁、置木橛于水中,今断锁毁橛,以绝其援,则樊城必下。樊城下,则襄阳可图矣。”行省用其计,乃破樊城,而襄阳继降。时朝廷议征日本,禧请行,与右丞范文虎、左丞李庭同率舟师,泛海东征。至日本,禧即舍舟,筑垒平湖岛,各相去五十步止泊,以避风涛触击。飓风大作,文虎、庭战舰悉坏,禧所部独完。文虎等议还,禧曰:“士卒溺死者半,其脱死者,皆壮士也,曷若乘其无回顾心,因粮于敌以进战。”文虎等不从,曰:“还朝问罪,我辈当之,公不与也。”禧乃分船与之。时平湖岛屯兵四千,乏舟,禧曰:“我安忍弃之!”至京师,文虎等皆获罪,禧独免。

(选自《元史•张禧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翼水军进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
B.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翼水军进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
C.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翼水军/进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
D.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冀水军/进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己未,已未年。古代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
B.金符,文中指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一种信物。金符包括铜虎符、金鱼符、金符牌等等。
C.元年,可以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贞观元年、康熙元年。
D.保甲,旧时户籍编制制度,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甲设甲长,保设保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禧作战有功,因直遭忌。他年纪轻轻先后跟从大将军、元帅作战,都立下战功;他严厉刚直被主将忌恨,主将捏造罪名想把他治罪。
B.张禧父子上阵,不顾生死。他跟从皇帝南征,进攻鄂州时不利,他与儿子一起应征成为攻城勇士,他勇猛冲刺身上多处受伤,几乎死去。
C.张禧有勇有谋,积极献计。行省召集将领征询攻破襄阳的策略,张禧认为,应该截断汉江上的铁锁、木橛,阻断襄、樊之间的援助,可以取胜。
D.张禧奉命攻日,功败垂成。他和范文虎去讨伐日本,遭遇飓风他部属的战舰保存完好,范文虎等人的战舰被毁,范文虎害怕朝廷问罪,逼迫他撤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悯其父子俱入险地,遺阿里海牙谕禧父子,止一人进战。
(2)其脱死者,皆壮士也,曷若乘其无回顾心,因粮于敌以进战。

同类题4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谦溥,字德明,少通《左氏春秋》。世宗征刘崇,辽州刺史张乙坚壁不下,遣谦溥单骑说之,乙以城降,以功改闲厩使。
会隰州刺史孙义卒,时世宗亲征淮南,谦溥谓节帅杨廷璋曰:“大宁,咽喉要地,不可阙守。且车驾出征,若俟报,则孤城陷矣。”廷璋即署谦溥权隰州事。并人以数千骑来寇,谦溥单衣持扇,从二小吏登城,徐步按视战具,并人退舍。后旬余,大发冲车攻城。谦溥募敢死士,得百余人,短兵坚甲,衔枚夜缒出城。会廷璋兵至,合势夹攻,掩其不及,斩首千余级。明年,以功领衢州刺史。
建隆四年,移慈州,兼晋、隰缘边都巡检。冬,将有事于南郊。太祖命四路进兵,略地太原。郑州刺史孙延进、绛州刺史沈继深等师出阴地,以谦溥为先锋。谦溥因画攻取之策,继深等共沮之,延进不能用。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延进等仓皇走谷中,独谦溥麾兵拒之,并人引退。未几,移隰州刺史。
开宝元年,命李继勋等征太原,以谦溥为汾州路都监。谦溥在州十年,敌人不敢犯境。有招收将刘进者,勇力绝人,谦溥抚之厚,藉其死力,往来境上,以少击众。并人患之,为蜡丸书以间进,佯遗书道中,晋帅赵赞得之以闻。太祖令械进送阙下,谦溥诘其事,进伏请死。谦溥曰:“我以举宗四十口保汝矣。”即上言进为并人所恶,此乃反间也。奏至,帝悟,遽令释之。
开宝三年,召谦溥为济州团练使。复为晋、隰缘边巡检使,边民闻之喜,争相迎劳于道左。八年,以疾求归。至京师,疾笃,累上章辞禄,不许。明年春,卒,年六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
B.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
C.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
D.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取名。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或尊敬,如文中“李谦溥,字德明。”
B.兼,指在原有的官职之外兼任其他官职,本文表兼任的词语还有判、署、领等。
C.车驾,指帝王所乘的车,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车驾”代称皇帝。
D.元年,指封建皇帝即位或改年号的第一年,封建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称改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李谦溥才智超群,胆识过人。世宗征讨刘崇,李谦溥单骑前往游说辽州刺史张乙投降;并军几千骑兵入侵隰州,李谦溥带两小吏登城巡视,吓退并军。
B.李谦溥深谋远虑,颇有战功。他出奇计,与杨廷璋部队合力夹攻袭击并军,斩首千余人;部队出阴地而回,李谦溥准确预测敌军的追击并做好防范,击退敌军。
C.李谦溥威震三军,众望攸归。他在隰州、汾州、济州等地任职十年,敌人不敢冒犯边境,边民听说他又担任晋、隰缘边巡检使时,争相在道旁迎接他。
D.李谦溥重才爱才,情深义重。刘进勇力超群,常助李谦溥在边境往来,李谦溥厚爱他,识破敌方反间计后力保刘进,还说愿以全宗族四十口人担保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溥募敢死士,得百余人,短兵坚甲,衔枚夜缒出城。
(2) 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有隽材,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见而异之。以父崧卿荫,补番禺县尉。韩侂胄举恢复之谋,诸将偾军,边衅不已。朝廷寻悔,金人亦厌兵,乃遣韩元靓来使,而都督府亦再遣壮士遗敌书,然皆莫能得其要领。近臣荐信孺可使,自萧山丞召赴都,命以使事。信孺曰:“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侂胄矍然。至濠州,金帅纥石烈子仁止于狱中,露刃环守之,绝其薪水,要以五事。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至汴,见金左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宗浩叱之曰:“前日兴兵,今日求和,何也?”信孺曰:“前日兴兵复仇,为社稷也。今日屈己求和,为生灵也。”宗浩不能诘,授以报书曰:“和与战,俟再至决之。”信孺还,诏侍从、两省、台谏官议所以复命。众议还俘获,罪首谋,增岁币五万,遣信孺再往。金人见信孺忠恳,乃曰:“割地之议姑寝,但称藩不从,当以叔为伯,岁币外,别犒师可也。”信孺固执不许。复命,再差抵汴。宗浩变前说,别出事目。信孺曰:“岁币不可再增,故代以通谢钱。今得此求彼,吾有陨首而已。” 信孺还,言:“敌所欲者五事:割两淮一,增岁币二,犒军三,索归正等人四,其五不敢言。”侂胄再三问,至厉声诘之,信孺徐曰:“欲得太师头耳。”侂胄大怒,夺三秩。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信孺使北时,年财三十。既龃龉归,营居室岩窦,自放于诗酒。后赀用竭,宾客益落,信孺寻亦死矣。

(节选自《宋史·方信孺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B.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C.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D.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年,称“弱冠”,未成年称“未冠”。
B.荫:古代一种制度,子孙因先辈有勋劳或官职而依照往例受到封赏或免罪。
C.社稷:社,谷神;稷,土神。古代帝王祭祀他们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代称国家。
D.三秩: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引申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三秩,即三级或三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信孺才能出众。曾得到周必大和杨万里的赞赏。与金国交涉时,都督府派去的人不能领会敌方要领,而方信孺出使时能从容地与金国周旋。
B.方信孺临危不乱。他首次出使金国,遭到囚禁,被断绝柴火、饮用水,还受到威胁,但仍沉着冷静,坚决不答应金国提出的五个停战条件。
C.方信孺坚守气节。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同意金国提出的交出主谋的无理要求,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朝廷尊严。
D.方信孺勇于维护朝廷利益。他三次出使金国,先后拒绝了金国提出的增加岁币等有损国家利益的要求,使敌方的贪欲无法轻易得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孺曰:“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
(2)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