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9分)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②,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阴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一。有删节)
[注释]①成童:十五岁以上。②大渐:病重。③谅阴:居丧。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交阯道御史改:改任
B.趣言之趣:通“促”,赶快
C.比王指挥诣狱还比:等到
D.褒表忠节节:节约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①诏求直言    ②时勉言营建之非 ③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  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A.②③④B.②⑤⑥C.①②⑥D.①④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2)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1-18 05:09: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斛律金,字阿六敦,朔州敕勒部人也。金性敦直,善骑射,行兵用匈奴法,望尘识马步多少,嗅地知军度远近。初为军主,与怀朔镇将杨钧送茹茹主阿那瑰还北。瑰见金射猎,深叹其。后瑰入寇高陆,金拒击破之。正光末,破六韩拔陵构逆,金拥众属焉。金度陵终败灭,乃统所部万户诣云州请降。稍引南出黄瓜堆,为杜洛周所破,金与兄平二人脱身归尔朱荣。
及尔朱兆等逆乱,高祖密怀匡复之计,金等赞成大谋,仍从举义。高祖南攻邺,留金守信都,委以后事。别讨李修。破之。会高祖于邺,仍从平晋阳,追灭尔朱兆。太昌初,从高祖破纥豆陵于河西。天平初,迁邺,使金领步骑三万镇风陵以备西寇。从高祖战于沙苑,不利班师,因此东雍诸城复为西军所据,遣金等讨之。元象中,周文帝复大举向河阳。高祖率众讨之,使金径往太州,为掎角之势。金到晋州,以军退不行,仍与行台薛修义共围乔山之寇。俄而高祖至,共讨平之,攻下南绛、邵郡等数城。武定初,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据城西叛,周文帝入寇洛阳。高祖使金统刘丰等步骑数万守河阳城以拒之。高祖到,仍从破密。军还,除大司马。
显祖受禅,封成阳郡王。金病,帝幸其宅临视,赐以医药,中使不绝。三年,就除太师。
后以茹茹为突厥所破,种落分散,其犯塞,惊挠边民,乃诏金率骑二万屯白道以备之。而虏帅豆婆吐久备将三千余户密欲西过,候骑还告,金勒所部追击,尽俘其众。茹茹但钵将举国西徙,金获其候骑送之,并表陈虏可击取之势。显祖于是率众与金共讨之于吐赖。
肃宗践阼,诏金朝见,听步挽车至阶。世祖登极,礼弥重。天统三年薨,年八十。世祖举哀西堂,后主又举哀于晋阳宫。
(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九》,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犯塞,惊挠边民虑:担忧
B.世祖登极,礼弥重遇:对待
C.瑰见金射猎,深叹其工:功效
D.遣金等讨之复:收复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斛律金“战功卓著”的一组是(   )
①瑰入寇高陆,金拒击破之
②稍引南出黄瓜堆,为杜洛周所破
③别讨李修,破之
④使金径往太州,为掎角之势
⑤乃诏金率骑二万屯白道以备之
⑥金勒所部追击,尽俘其众
A.①④⑤B.②③⑤
C.②⑤⑥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斛律金投奔明主,忠心耿耿。斛律金是少数民族,他先投奔茹茹,后投奔尔朱荣,最后跟随高祖,消灭了叛贼尔朱兆,随后跟随高祖南征北战。
B.斛律金十分英勇,敢于作战。斛律金两次抗击周文帝:第一次是周文帝侵犯河阳,但没能当面对垒;第二次是周文帝进攻洛阳,他与高祖一起击败了投降西魏的高仲密。
C.斛律金听从命令,事事用心。高祖时,高祖向南攻打邺城,就让斛律金留守信都,料理后方事务;显祖时,茹茹被突厥打败,显祖担心茹茹部落侵犯边塞,命斛律金屯兵防备。
D.斛律金备受礼遇,深受宠爱。显祖时,斛律金生病,显祖亲自探视,赏赐医药;肃宗时,斛律金朝见肃宗可以坐车到宫殿台阶再下车;斛律金去世后,世祖、后主都哀悼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性敦直,善骑射,行兵用匈奴法,望尘识马步多少,嗅地知军度远近。
(2)茹茹但钵将举国西徙,金获其侯骑送之,并表陈虏可击取之势。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封君传
归有光
①周封君者,广东按察司副使周美济叔之父也。其先海虞人,后徒昆山之茆泾。
②济叔少时,封君口授以书。比数岁,遣从师学。暮归,辄燃膏,令从旁读诵,夜分乃寝,率以为常。及济叔入郡学,念已自能进取,遂不复闻省。日取医卜,地理、星命书观之,尤精小儿痘疹,决死生,晷到不爽。晨起,焚香拜神。忌日祭祀,皆感伤悲泣。其为人诚朴,子贵,犹淡食布衣,与人谆谆皆平生语,人尤以是敬之。自推命数,年七十九。适生日值其所生年甲子,喜曰:吾当增寿一纪,可得八十九。至期,设祭祠诀祖考,无疾而终。
③初,济叔为尚书秋官郎,封君就养在京师。秩满受封,父子相随奉天门谢恩,观者叹息。内侍引入禁苑,徧观玉堂、神明、渐台、泰液之胜,饷以内珍,曰:“封君谢恩者盖少,况年逾八十,健爽如此者乎!”按送出长安门而别。及济叔出佥湖宪,封君尚随居蕲、黄间也。比徙蜀藩,送至长桥,曰:“吾老矣,不能从儿行也,旦暮迟汝归耳。”济叔至官,奉敕督理黄籍。邅迥二载,及海南命下,即上疏归养,下陇坻,倍道行。至家逾月,而封君殁。
④归子曰:济叔尝为余言,在蜀时,按行所部,经邛郲九折阪,又登峩眉山,云霞飞涌其下,下视东吴,何啻万里。诗有之:“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夙夜无已”,“犹来无止”。余论周封君事,盖伤人子之志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不复阅省 省:检查
B.晷刻不爽  爽:差错
C.内侍引入禁苑 引:延请
D.按行所部  按:追究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子: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组成了干支纪元法。除了用于纪日,还可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B.祖考:“考”是对已过世的父母亲的尊称,文中的“祖考”,是周封君对已过世的父祖之辈的称呼。
C.秩满:“秩”是指古代朝廷官员的俸禄,“秩满”即官员任职期满。官员秩满,朝廷会对其进行考核,以定其升降。
D.疏:是朝廷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章、奏、议、表都是奏章,其名称不同,功能也不同。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暮归,辄燃膏,令从旁读诵,夜分乃寝。
(2)其为人诚朴,子贵,犹淡食布衣。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小题4】根据第②段,概括周封君具有哪些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对策:对付的策略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养活、抚养
C.吾深恨于此 深恨: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
【小题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方苞,灵皋,江南桐城人。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单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刻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言事,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
(节选自《清史稿·方苞列传》)
注:
①今安徽桐城人。
②给旗人做奴仆。
③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B.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C.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D.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B.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监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C.疏,是臣子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如唐代杜甫 《遣兴》诗之四:“上疏乞骸骨, 黄冠归故乡。”《新五代史·明宗纪论》:“当是时,大理少卿康澄上疏言时事。”
D.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部的总称,始于隋唐时期。其中吏部掌管各项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户部掌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官员俸禄、财政收支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苞本来要参加殿试的,可是因为母亲生病,便回家侍奉,后来因替戴名世的书作序而受到牵连下狱。
B.在“兴人才”方面,方苞提出,皇上应定时在朝廷上接见大臣,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就要奖赏。
C.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开仓卖米,然后再上报。
D.方苞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灾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实行。
【小题4】把下列句子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
⑵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刺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何害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兴,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B.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C.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D.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令,古代官名,指中书省的长官,掌管传宣诏命等事宜。中书省和尚书省、门下省并称“三省”,隋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额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奉入宗庙祭祀,都要给予相称的尊号。一般来说,开国皇帝称“祖”,第二代以后的多称“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不迎合皇上心理,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2)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