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无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翼、杨修等为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 ,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三国志·魏书十九·陈思王传》)
【注】①驰道:也称御道,专供天子行车之道。②司马门:即宫门,每门有司马主管。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加横线词义作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文。 属:属于。
B.每进见问难:诘难。
C.饮酒不节:节制。
D.公车令坐死坐:判罪。
【小题2】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B.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C.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D.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小题3】对曹植未能被立为太子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性简易,不治威仪。
B.文帝暗用权术对付曹植,矫情自饰。
C.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说曹植的坏话。
D.曹植饮酒不节,终因醉不能受救援曹仁之命。
【小题4】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2)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09 11:11: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12分)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节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读本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通五经通:通晓B.自蜀至长安,道未振振:振作
C.白益傲放益:更加D.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辟:征召,被…聘用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以命之衡因上疏陈事B.以所业投贺知章何面目以归汉
C.遂荐于玄宗而君幸于赵王D.白长笑而去天苍苍而高也
【小题3】(小题3)能体现李白“傲放”个性的一组是()
①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②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③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④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⑤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A.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小题5】(小题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3分)译文:   
(2)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3分)译文: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吴时,字伸道,邛州人。初举进士,得学究出身;再试,中甲科。知华州郑县,转运使檄州运米五万输长安,郑独当三万。时贻书使者曰:“会三万之费,以车则千五百乘,以卒则五万夫,县民可役者才二百五十八户耳。 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食,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华、雍相去百六十里,一旦欲用,朝发而夕至矣。”使者从其言。

陆师闵干秦、蜀茶马,辟为属。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为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华州诸生有触忌讳者,教授欲上之,曰:“是间言语,皆臣子所不忍闻。”时即火其书,曰:“臣子不忍闻,而令君父闻乎?”

张商英罢相,言者指时为党,出知耀州,又降通判鼎州;未赴,提举河东常平。岁饥,发公粟以振民。童贯经略北方,每访以边事,辄不答。还为大晟典乐,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内侍何谪监衡州酒,犹领节度使,时奏夺之。

召为工部员外郎,改礼部,兼辟雍司业。大观兴算学,议以黄帝为先师。时言:“今祠祀圣祖,祝板书臣名,而释奠孔子,但列中祀。数学,六艺之一耳,当以何礼事之?”乃止。迁太仆少卿。 又因进对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干,渝之必速乱。”蔡攸闻之,以告王黼,黼怒,斥为腐儒。时求去,以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俄提举上清太平宫。西归,遇其里人赵雍,为言:“取燕必召祸。吾老,得不遭其变,幸矣。”累岁而卒,年七十八。

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节选自《宋史•吴时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B.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C.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D.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究,古代是读书人的泛称,文中指吴时第一次应举进士,考取了学究。“学究”是科举中的科目名,后来一般指迂腐浅陋的读书人。
B.斛,原是古代量器,后指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C.文中的“六艺”和韩愈的《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中的“六艺”意思相同。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基本技能。
D.教授,文中的“教授”是学官名,在宋代是指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时宽宏大量,大力提倡言论自由。他担任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时,华州有的诸生写文章触犯了忌讳,吴时对当地教授写信举报此事非常恼火。
B.吴时办事灵活,所提建议利国利民。他进士及第后任职华州郑县,接到运送粮食到长安的指示,他建议“移兵于华”以节省运费,转运使听从了他的建议。
C.吴时狷介耿直,不惧怕跟权势结怨。童贯经略北方时常以边防事务问他,他总是不回答;宦官何谪监衡州酒税仍兼任节度使,吴时上奏取消了他节度使之职。
D.吴时学识渊博,撰写文章倚马可待。他写文章很敏捷,从来不打草稿,下笔就能写成,京师两个学府里的人称他为“立地书橱”。“立地书橱”这个成语即源于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食,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
(2)又因进对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干,渝之必速乱。”

同类题3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千山记
程启充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南抱辽阳,蓊郁而时有佳气。予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晡时,往香岩寺,乱溪而东,岩壑窈窕。
明晨,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自龙泉至此,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
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乃自中会反祖越。
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有删改)
【注】①程启充,明代正德进士,曾任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人诬告,贬戍抚顺、盖州等处十六年。②瓯脱:泛指边界。③浮白:满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阁在山半,缘崖旋转   缘:边缘
B.值饥,食之厌 厌:满足
C.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  殚:尽
D.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克:能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乃登万佛阁 寺僧设斋,乃行
B.自一览亭迤西而北 健者匍匐而上
C.有遗世之想 余亦倚声和之
D.北隅以木梯登望之 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千山毗邻辽阳城,地处边界,山中草木繁盛,作者携下属徐、刘二人从盖州出发上山。
B.位于龙泉寺的万佛阁,从半山腾空而出,气势磅礴,游人凭栏远望,顿觉寒风四起。
C.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述游览千山的全过程,突出了千山“险峻秀丽”的特点。
D.作者运用平实质朴的笔法,细致地描绘了千山的自然之美,抒发了个人的豪情壮志。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②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
【小题5】文中的“千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叹,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中两点。

同类题4

(一)文言文阅读
高继勋字绍先,仪状颀伟,太宗见而异之,召问其家世,以琼子对。擢寄班祗候,累迁内殿崇班。咸平初,王均据益州。招安使雷有终以兵五百授继勋,守东郭二门,会贼攻弥牟砦,继勋引兵转斗至嘉州,败之。会日暮,有终欲少休,继勋曰:“贼窘矣,急击之,无失也。”率十数骑鏖战,身被数创,血濡甲,贼退保子城,不敢出。迁洛苑使、并代州钤辖。契丹聚兵五万屯草城川,继勋登高望之,谓军使贾宗曰:“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诱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转战至寒光岭,伏发,契丹果败,相蹂躏死者万余人,获马、牛、橐驼甚众。时屯兵河外,馈运不属。继勋扼兔毛川,援送军食,师乃济。徙知环州,又徙瀛州。时岁饥,募富人出粟以给贫者。明年大稔,郡人上治状请留。迁内藏库使,以宫苑使奉使契丹。还,知定州,徙鄜延路钤辖,坐市马亏价失官。已而复为西上閤门使。仁宗即位,改东上閤门使,真授陇州团练使、知雄州。其冬,契丹猎燕蓟,候卒报有兵入抄,边州皆警。继勋曰:“契丹岁赖汉金缯,何敢损盟好邪?”居自若,已,乃知渤海人叛契丹,行剽两界也。边州以定。入宿卫,出为天雄军都总管,愿复护边,既而留不遣。以老病乞骸骨。召见便殿,许一子扶掖,俾勿拜。授建雄军节度使、知滑州。河水暴溢,啮堤岸,继勋虽老,躬自督役,露坐河上,暮夜犹不辍,水乃杀怒,滑人德之。卒,年七十八,辍视朝一日,赠太尉。继勋性谦,有机略,善抚御士卒,临战辄胜。在蜀有威名,号“神将”。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诱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
B.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诱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
C.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诱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
D.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诱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指铠甲,古代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备。先秦时,主要用皮革制造;战国后期,出现了用铁制造而成的铠甲。
B.钤辖,宋代武官名,官高资深的称都钤辖、都钤辖使和副都钤辖,官低资浅的称钤辖和副钤辖。
C.候卒,守卫巡逻的士卒,在军中一般担任夜间巡查、监督敌军等任务。类似的还有“候骑”等。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家安度晚年。它和致仕、致政、释褐等词语意思一致。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继勋为名将之后,受皇上赏识。他是名将高琼的儿子,身材魁梧伟岸,宋太宗见了他,认为他与众不同,于是得以提拔。
初次见面时被皇上赏识,后来得以提拔。
B.高继勋富有军事才能,勇敢善战。如他率领五百兵士击败王均叛匪,在主将提出休息时坚持主张把握机会追击,最终消灭叛军。
C.高继勋做事冷静,善于分析形势。面对北方边境的警报,边境州县都警戒起来,他做出客观分析,不为所动,稳定了边疆形势。
D.高继勋年老仍任职,亲自督劳役。他担任滑州知州时遭遇水灾,他不顾年老日夜坚守堤上,大水退去,当地百姓对他十分感激。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屯兵河外,馈运不属。继勋扼兔毛川,援送军食,师乃济。
(2)继勋曰:“契丹岁赖汉金缯,何敢损盟好邪?” 居自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时司空盛允有疾,琼遣琬候问,会江夏上蛮贼事副府,允发书视毕,微戏琬曰:“江夏大邦,而蛮多士少。”琬奉手对曰:“蛮夷猾夏,责在司空。”因拂衣辞去,允甚奇之。稍迁五官中郎将。时陈蕃为光禄勋,深相敬待,数与议事。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以穷退见遗。于是琬、蕃同心,显用志士,平原刘醇、河东朱山、蜀郡殷参等并以才行蒙举。蕃、琬遂为权富郎所见中伤,事下御史中丞王畅、侍御史刁韪。韪、畅素重蕃、琬,不举其事,而左右复陷以朋党,畅坐左转议郎而免蕃官,琬、韪俱禁锢。琬被废弃几二十年。至光和末,大尉杨赐上书荐琬有拨乱之才,由是征拜议郎。中平初,出为右扶风,又为豫州牧。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为司徒,更封阳泉乡侯。卓议迁都长安,琬与司徒杨彪同谏不从。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琬竟坐免。卓犹敬其名德旧族,不敢害。后与杨彪同拜光禄大夫,及徙西都,转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同谋诛卓。及卓将李榷、郭汜攻破长安,遂收琬下狱死,时年五十二。

(选自《后汉书·黄琉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B.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C.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D.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蛮夷,旧时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
B.茂才即秀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的讳,将“秀才”改为“茂才”。
C.左转,升官、升职的含义。古代表示官员升职的词语有“擢”“拔”等。
D.中平,年号,旧时用来纪年的名号,常与干支纪年法并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琬少年聪慧。建和元年,太后下诏询问日食状况,他的祖父黄琼正考虑怎样回答,正在一旁才七岁的黄琬马上说,就说日食所剩,如新月一般。
B.黄琬任人唯贤。当时权势富豪之家多以人事请托而入选,而清贫简约守志之人总是因穷困而被拒之门外,黄琬和陈蕃公开大张旗鼓地选用有志之人。
C.黄琬遭人陷害。黄琬因选拔人才遭到中伤,平时就看重黄琬的官员没有向上汇报此事,而左右近臣又捏造黄琬朋党之罪,黄琬因此被禁锢。
D.黄琬不惧权势。董卓当权时主张迁都长安,黄琬坚决反对,当时许多人认为黄琬肯定要遇祸,结果因黄琬出身于有社会名望的家族,董卓竟没有加罪于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允发书视毕,微戏琬曰:“江夏大邦,而蛮多士少。”
(2)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为司徒,更封阳泉乡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