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赞传
刘赞,魏州人也。父玭为县令,赞始就学,衣以青布衫襦,每食则玭自肉食,而别以蔬食食赞于床下,谓之曰:“肉食,君之禄也,尔欲之,则勤学问以禄;吾肉非尔之食也。”由是赞益力学,举进士,为罗绍威判官;去为租庸使赵岩巡官,又为孔谦盐铁判官。明宗时,累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守官以法,权豪不可干以私。
是时,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秦王所请王府元帅官属十余人,类多浮薄倾险之徒,日献谀谄以骄王,独赞从容讽谏,率以正道。秦王尝命宾客作文于坐中赞自以师傅耻与群小比伍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秦王恶之,后戒左右赞来不得通,赞亦不往,月一至府而已,退则杜门不交人事。
已而秦王果败死,唐大臣议王属官当者,冯道曰:“元帅判官刘赞与秦王非素好,而在职不逾月,詹事王居敏及刘赞皆以正直为王所恶,河南府判官司徒诩病告家居久,皆宜不与其谋。而谘议参军高辇与王最厚,辇法当死,其余可次第原减。”朱弘昭曰:“诸公不知其意尔,使秦王得入光政门,当待赞等如何?吾徒复有家族邪!且法有首从,今秦王夫妇男女皆死,而赞等止其一身幸矣!”道等难之。而冯赟亦争不可,赞等乃免死。于是高辇死,而刘赞等十七人皆长流。
初,赞闻秦王败,即白衣驾驴以,人有告赞夺官而已,赞曰:“岂有天子冢嗣见杀,而宾僚夺官者乎?不死幸矣!”已而赞长流岚州。清泰二年,诏归田里,行至石会关,病卒。
(摘自《新五代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尝命宾客作文//于坐中赞自以师傅//耻与群小比//伍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
B.秦王尝命宾客作文于坐中//赞自以师傅//耻与群小比伍//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
C.秦王尝命宾客作文//于坐中赞自//以师傅耻与群小比伍//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
D.秦王尝命宾客作文于坐中//赞自以师傅耻//与群小比伍//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勤学问以禄干:追求
B.唐大臣议王属官当者坐:治罪受罚
C.于是高辇死论:讨论
D.即白衣驾驴以俟:等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道认为,刘赞和秦王向来不和,在职不过一月,詹事王居敏和刘赞都因为正直而被秦王厌恶,河南府判官司徒诩告病在家很久了,(这些人)都应当没有参与秦王所谋划的事。
B.当时朝廷中虽然有秦王君臣这样祸害国家的人,但也有很多直言敢谏的大臣,冯道、朱弘昭、冯赟都站出来为刘赞说话,希望能免他一死。
C.吃饭的时候刘赞的父亲刘玭自己吃肉,却让刘赞在一边吃蔬菜,是想以此激发刘赞的勤学上进之心,教导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相应的俸禄,后来刘赞果然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做官以后奉公守法。
D.刘赞听说秦王失败后,就穿上白衣服骑着驴等待判刑,有人告诉他只是夺官罢了,刘赞并不认可这种看法。不久,他就被流放到岚州做百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赞始就学,衣以青布衫襦,每食则玭自肉食,而别以蔬食食赞于床下。
(2)秦王恶之,后戒左右赞来不得通,赞亦不往,月一至府而已,退则杜门不交人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0 02:43: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弱冠举乡试,学大进,好言兵,且善射。正德元年冬,权阉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弟子盈天下,世遂有“阳明学”云。十一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命勘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 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守仁计取南昌,宸濠惧,尽发南康、九江兵。丙辰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明日, 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初,京师闻变,诸大臣震惧。王琼大言曰:“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至是,果奏捷。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反,乃诏守仁以原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乱平,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行至南安卒,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隆庆初,廷臣多颂其功。诏新建侯,谥文成。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B.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C.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D.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勤王多指君王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B.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故称弱冠。
C.阳明学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故其学说被称为阳明学。
D.赠指在官员生前或死后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彰对朝廷的贡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天资聪明,潜心向学。十七岁和上饶娄谅谈论朱熹格物致知的大意,后来在阳明洞中苦思潜修,乡试之后,学业大进。
B.王守仁刚正不阿,不惧权贵。他反对当权太监刘瑾滥捕上疏救戴铣等人,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C.王守仁善于用兵,精于奇谋。巡抚南、赣,他亲率精锐士兵,出其不意直捣贼巢;计取南昌,纵火烧船,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
D.王守仁文武全才:他创立“阳明学”,弟子遍布天下;屡次剿贼平乱,战功赫赫,朝廷颂功,时人称赞他为神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2)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

同类题2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明年充采访使。巡福建,所过郡邑,核吏治,咨民隐。人皆悦服。久之,移驻蕲州。
亡何,郁新卒,召还,理户部事。凡中外户口、府库、田赋赢缩之数,各以小简书置怀中,时检阅之。一日,帝问:“天下钱、谷几何?”对甚悉,以是益重之。当是时,兵革初定,论“靖难”功臣封赏,分封诸藩,增设武卫百司。又发卒八十万问罪安南、中官造巨舰通海外诸国、大起北都宫阙,供亿转输以钜万万计,皆取给户曹。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绌。
永乐八年,帝北征,辅太孙留守北京,总行在九卿事。时诸司草创,每旦,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朝退,诸曹郎御史环请事。原吉口答手书,不动声色。北达行在,南启监国,京师肃然。帝还,赐钞币、鞍马、牢醴,慰劳有加。寻从还南京,命侍太孙周行乡落,观民间疾苦。原吉取齑黍以进,曰:“愿殿下食此,知民艰。”九载满,与蹇义皆宴便殿,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自是屡侍太孙,往来两京,在道随事纳忠,多所裨益。
十八年,北京宫室成,使原吉南召太子、太孙。既还,原吉言:“连岁营建,今告成。宜抚流亡,蠲逋负以宽民力。”明年,三殿灾,原吉复申前请,亟命所司行之。初以殿灾诏求直言,群臣多言都北京非便。帝怒,杀主事萧仪,曰:“方迁都时,与大臣密议,久而后定,非轻举也。”言者因劾大臣。帝命跪午门外质辨。大臣争詈言者,原吉独奏曰:“彼应诏无罪。臣等备员大臣,不能协赞大计,罪在臣等。”帝意解,两宥之。或尤原吉背初议。曰:“吾辈历事久,言虽失,幸上怜之。若言官得罪,所损不细矣。”众始叹服。
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左右莫得闻。退则恂恂若无预者。交阯平,帝问:“迁官与赏孰便?”对曰:“赏费于一时,有限;迁官为后日费,无穷也。”从之。西域法王来朝帝欲郊劳原吉不可及法王入原吉见不拜帝笑曰卿欲效韩愈耶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㭎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改)
(注)①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蠲:免除。③移时:一会,一段时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过郡邑,核吏治,民隐  咨:询问
B.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  绌:不足,不够
C.或原吉背初议   尤:怨恨,归咎
D.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    寝:睡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九载满,蹇义皆宴便殿   ②嬴而不助五国也
B.①久,移驻蕲州 ②顷,烟炎张天
C.①退则恂恂无预者 ②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①言者劾大臣    ②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西域法王来朝/帝欲郊劳/原吉不可/及法王入/原吉见/不拜/帝笑曰/卿欲效韩愈耶
B.西域法王来/朝帝欲郊劳/原吉不可及/法王入/原吉见/不拜/帝笑曰/卿欲效韩愈耶
C.西域法王来朝帝/欲郊劳原吉/不可及/法王入/原吉见不拜/帝笑曰/卿欲效韩愈耶
D.西域法王来朝帝/欲郊劳/原吉不可/及法王入/原吉见不拜帝/笑曰/卿欲效韩愈耶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夏原吉勤于国事的一组是( )
①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 ②各以小简书置怀中,时检阅之
③每旦,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 ④在道随事纳忠,多所裨益
⑤原吉复申前请,亟命所司行之 ⑥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
A.①④⑥B.①②⑤C.③④⑥D.②③⑤
【小题5】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学问赡养母亲,通过乡荐进入太学,后被提拔任采访使。在福建巡视,得到了人们的爱戴。
B.夏原吉辅佐太孙留守北京时,既辅佐太孙处理了各项事务,又回答批示了各曹郎御史的请示,京城的人们对他肃然起敬。
C.夏原吉代理户部的时候,因为他用小本子记很多事务,随时带在身上,这种行为得到皇上的口头表扬,皇帝更加器重他。
D.北京的宫室建成后,夏原吉请求皇上,安抚流亡在外的人,免除百姓负担。在第二次请求后,皇上安排有关部门实行。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
(2)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左右莫得闻。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1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2,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1未遑(huáng):没有闲暇。2釐(xī):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B.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C.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D.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秀才”。文中是指优异的才能。
B.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公卿:“三公九卿”的省称,泛指高官。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D.太傅:官名。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才学出众,深得赞誉。他十几岁时就因能“诵诗属书”而闻名乡里。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才干突出,招致诽谤。他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遇事伤怀,留下名作。他到长沙赴任,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加之被贬谪而离开,心里很不自在,在渡湘江时写下一篇名作《吊屈原赋》。
D.贾谊为国事上书直谏,未被采纳。他多次上书皇帝,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可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之事,但孝文帝不肯听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种谔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夏酋令祾内附,诜恐生事,欲弗纳,谔请纳之。夏人来索,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祾,当以景询来易。”乃止。询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谔即以闻,诏转运使薛向及陆诜委谔招纳。谔不待报,悉起所部兵长驱而前,围其帐。名山惊,援枪欲斗,夷山呼曰:“兄已约降,何为如是?”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得酋领三百、户万五千、兵万人。从李宪出塞,收洮州,下东宜诸城,掩击至大河,斩首七千级。迁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徒鄜延副总管。上言:“夏主秉常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官捣其巢穴。”遂入对,大言曰:“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耳。”帝壮之,决意西讨,以为经略安抚副使,诸将悉听节制。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捷书闻,帝大喜,群臣称贺。迁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敌亦畏其敢战,故数有功。尝渡河,猝遇敌,绐门下客曰:“事急矣,可衣我衣,乘我马,从旗鼓千骑,亟趋大军。”客信之,敌以为谔,追之,几不免。自熙宁首开绥州,后再举西征,皆其兆谋,卒致永乐之祸。议者谓谔不死,边事不已。
(选自《宋史•种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B.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C.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D.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加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B.“夏”指西夏,是历史上党项人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曾与北宋对峙,苏轼词“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即喻指西夏国。
C.“畿”指我国古代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后又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畿内””畿辅””京畿”一般是指京城及其附近地区。
D.门下客又名门客、食客,指依附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多有一技之长,如“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曾有食客数千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谔富有智谋。西夏人前来索要归附宋朝的首长令祾,种谔巧妙回应,让敌人无言以对;后来他又巧施计谋,迫降了西夏将领嵬名山。
B.种谔屡立战功。他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失地,攻占城池,斩首七千;攻打米脂时,面对增援的八万西夏军队,他巧设伏兵,大破敌军。
C.种谔备受重用。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就委以重任,让他节制众将;他的官积一路升迁,一直做到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D.种谔为人狡诈,他曾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为使自己脱险,就欺骗门下客,让他扮成自己去追赶大军,门下客差点儿丢掉性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夏人来索,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祾,当以景询来易。”乃止。
(2)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已,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正统五年正月卒,年七十八。成化初,赠谥忠宣。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节选自《明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之奇:认为……奇特
B.郡县其地郡县:设置郡县
C.皆可报:禀报
D.召父老宣谕德意数:屡次、多次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B.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C.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D.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福经历六朝,颇受皇帝器重。太祖越级提拔他;成祖虽把他列入奸党名列,但仍重用他;英宗时,他开起了留都的文臣参预机务的先河。
B.黄福为政有方,处理政事有条不紊。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因事制宜,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向父老宣讲皇帝的恩德和旨意。
C.黄福为官清廉, 不事家产。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所得的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罢了。
D.黄福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他对被贬到交阯的官员加以拯救和周济,并且和他们共事。而对侍宠欺压百姓的马骐,黄福则多次压制他。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2)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