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
【小题1】下列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人以无细谨,之薄:瞧不起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感谢
C.太宗问何怪:认为……奇怪
D.周善奏敷:陈述
【小题2】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B.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C.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D.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周年轻时喜爱学习,性格旷达,豪迈,曾任补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因为得到了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李世民只要一时看不见他就会思念他。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前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3 04:34: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B.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C.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D.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先秦就有,汉以后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察弹劾。
B.籍田是古代帝王亲自耕种的小块农田,明朝时日常管理归属教坊。
C.经筵是宋代为皇帝讲解经传史鉴特设的讲席,元明清三代仍之。
D.中官既是古官名,也可以指宫内、朝内之官,还可以指宦官,文中指宦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同类题2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 奇:认为……不一般
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宵:在夜里
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 过:指出过错
D.自棹舟迎甫而还   棹:用桨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    )
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2)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也。王莽末,为弟报仇,亡命江夏。与成丹、张卬别入南郡蓝 口,号下江兵。
是时,汉兵与新市、平林众俱败于小长安,各欲解去。伯升闻下江军在宜秋,即与光武及李通俱造.常壁,见常,说以合从之利。常大悟曰:“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 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伯升遂与常深相结而去。 常还,丹、卬负其众,常心独归汉,乃稍晓说其将帅,下江诸将虽屈强少识,然素敬常,即 引兵与汉军及新市、平林合。
及诸将议立宗室,唯常与南阳士大夫同意欲立伯升。及更始立,以常为廷尉、大将军, 封知命侯。别徇汝南、沛郡,还入昆阳,与光武共击破王寻、王邑。更始西都长安,以常行 南阳太守事,令专命诛赏,封为邓王。常性恭俭,遵法度,南方称之。
更始败,建武二年夏,常将.妻子诣洛阳,肉袒自归。光武见常甚欢,劳之曰:“王廷尉良苦。每念往时,共更艰厄,何日忘之。莫往莫来,岂违平生之言乎?”常顿首谢曰:“更始不量愚臣, 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帝笑曰:“吾与廷尉戏耳。”乃召公卿将军以下大会,具为群臣言:“常以匹夫兴义兵,明于知天命,故更始封为知命侯。与吾相遇兵中,尤相厚善。”特加赏赐,拜为左曹,封山桑侯。 后帝于大会中指常谓群臣曰:“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是日迁常为汉忠将军,遣南击邓奉、董,令诸将皆属.焉。五年秋,攻拔湖陵。六年春,征还洛阳。七年,拜为横野大将军,位次与诸将绝席。常别击破隗嚣将高峻于朝那。嚣遣将过乌 氏,常要击破之。转降保塞羌诸营壁,皆平之。九年,击内黄贼,破降之。后北屯故安,拒卢芳。十二年,薨于屯所,谥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卷十五·李王邓来列传第五》)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与光武及李通俱造.常壁|造:到
B.诚.思出身为用|诚:真诚
C.常将.妻子诣洛阳|将:携带
D.令诸将皆属.焉|属:跟随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常早年为弟报仇,起兵于江夏郡。与成丹、张卬率下江兵活动于宜秋。刘伯升听说 后就邀约光武帝刘秀、李通一同前去和王常等联络。
B.王常听从刘伯升劝说,决定归顺汉室。回去后,慢慢劝导义军将帅。义军将帅虽然个性倔强、见识不多,但敬重王常,就带领军队与汉军会合。
C.更始政权败亡后,王常归降光武帝,光武帝见王常归降非常高兴,加以安慰,还大加赏赐,拜为左曹尚书,封山桑侯。
D.王常讨伐邓奉、董訢,攻克湖陵,打败隗嚣将,降服西羌,攻打内黄贼,击退卢芳。后病故在屯军的地方。死后谥为节侯。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念往时,共更艰厄,何日忘之。莫往莫来,岂违平生之言乎?
(2)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
【小题4】概括光武帝接纳并重用王常的主要原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岳,字汝华,莆田人。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改刑部主事。董天锡偕锦衣千户张福决囚,福坐天锡上,岳言其非体。且言:“纠劾非镇监职,而董让行之。太常本礼部属,而崔志端专之。内外效尤,益无忌惮。”忤旨,系狱。尚书周经、侍郎许进等救,不听。赎杖还职。寻进员外郎。许进督师大同,贵近恶其刚方,议代之。罢职总兵官赵袴谋起用,京军屡出无功。岳言进不可代,袴不可用,京军不可出。朝论韪之。

迁湖广佥事,归宗籓侵地于民。施州夷民相仇杀者,有司以叛告。岳擒治其魁,余悉纵遣。荆、岳饥,劝富民出粟,驰河泊禁。属县输粮远卫,率二石致一石。岳以其直给卫,而留粟备振,民乃获济。

正德初,擢广西副使。土官岑猛当徙福建,据田州不肯徙。岳许为奏改近地,猛乃请自效。迁江西按察使,就迁左布政使。宸濠夺民田亿万计,民立砦自保。宸濠欲兵之,岳持不可。会提学副使李梦阳与巡按御史江万实相讦岳承檄按之梦阳执岳亲信吏言岳子澐受贿欲因以胁岳。宸濠因助梦阳奏其事,囚掠澐。巡抚任汉顾虑不能决,帝遣大理卿燕忠会给事中黎奭按问。忠等奏勘岳子私有迹,而梦阳挟制抚、按,俱宜斥。岳遂夺官为民。宸濠败,中外交荐,起四川布政使。不赴。

世宗初,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甫两月,召为大理卿。嘉靖元年冬,上言内臣有犯,宜听部院问理,毋从中决,不能从。寻迁兵部右侍郎。时大礼未定。岳言若以两考为嫌,第称孝宗庙号,毋称伯考,以稍存正统。大学士石珤请从之。帝切责珤,夺岳俸两月。转左侍郎。请罢山海关税,弗许。中官崔文欲用其兄子为副将,岳持不可。宁夏总兵官行贿京师,御史聂豹以风闻论岳。岳自白,因乞休。归十五年而卒。

(节选自《明史•郑岳传》)

注:①大礼:即世宗入继后如何处理其与孝宗、武宗以及生身父兴献王的关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提学副使李梦阳与巡按御史江万实/相讦岳承檄按之/梦阳执岳/亲信吏言岳子澐受贿/欲因以胁岳。
B.会提学副使李梦阳与巡按御史江万实相讦/岳承檄按之/梦阳执岳/亲信吏言岳子澐受贿/欲因以胁岳。
C.会提学副使李梦阳与巡按御史江万实/相讦岳承檄按之/梦阳执岳亲信吏/言岳子澐受贿/欲因以胁岳。
D.会提学副使李梦阳与巡按御史江万实相讦/岳承檄按之/梦阳执岳亲信吏/言岳子澐受贿/欲因以胁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有司”用来代称朝廷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B.忧是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任官者须离职,服满后起复。
C.伯考,伯即长,兄弟排行第一;考指去世的父亲。伯考是对已故伯父的称呼,在文中指孝宗。
D.尚书是朝廷各部的主官,侍郎是其僚佐。左侍郎和右侍郎在位次上有尊卑之别,但在官阶上没有高低之分。
【小题3】下列对郑岳行事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注民生,关心百姓。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了施州夷民相互仇杀一事;荆、岳两地发生饥荒时,想办法解决了卫所盗粮徇私的问题,从而保证留足粮食救济了受灾百姓。
B.刚正不阿,敢于奏议国事。郑岳曾向嘉靖皇帝进言说宦官犯法者,不能由宫中判决;任兵部左侍郎时,又请求罢免山海关税等。
C.忠厚本分,常遭同僚欺负。郑岳任江西左布政使时,因其子被污受贿而受牵连,他被罢官为民;任兵部左侍郎时,又被御史聂豹用子虚乌有的事情查究,郑岳无奈请求退休。
D.正直,不偏私。在皇亲国戚都谋议找人替代刚正方直的许进,同时被罢职的赵袴谋求重新被起用时,郑岳均表示反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忤旨,系狱。尚书周经、侍郎许进等救,不听。
(2)岳遂夺官为民。宸濠败,中外交荐,起四川布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