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规八岁,以丁所生母忧,居丧有至性,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之流涕,称曰孝童。叔父暕亦深器重之,常曰:“此儿吾家千里驹也。”年十二,《五经》大义,并略能通。既长,好学有口辩。州举秀才,郡迎主簿。
起家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安右南康王主簿、太子洗马。天监十二年,改构太极殿,功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晋安王纲出为南徐州高选僚属引为云麾谘议参军久之出为新安太守父忧去职。服阕,袭封南昌县侯,除中书黄门侍郎。敕与陈郡殷钧、琅邪王锡、范阳张缅同侍东宫,俱为昭明太子所礼。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特进萧琛、金紫傅昭在坐,并谓为知言。普通初,陈庆之北伐,克复洛阳,百僚称贺,规退曰:“非为功难,成功难也。羯寇游魂,为日已久,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我孤军无援,深入寇境,威势不接,馈运难继,将是役也,为祸阶矣。”俄而王师覆没,其识达事机多如此类。
六年,高祖于文德殿饯广州刺史元景隆,诏群臣赋诗,同用五十韵,规援笔立奏,其文又美,高祖嘉焉。即日诏为侍中。中大通二年,出为贞威将军骠骑晋安王长史。其年,王立为皇太子,仍为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家在吴,前守宰皆倾意附之,是时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俄征为左民尚书,郡吏民千余人诣阙请留,表三奏,上不许。寻以本官领右军将军,未拜,复为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规辞疾不拜,于钟山宋熙寺筑室居焉。大同二年,卒,时年四十五。规集《后汉》众家异同,注《续汉书》二百卷,文集二十卷。
(节选自《梁书·王规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安王纲出为南徐州/高选僚属/引为云麾谘议参军/久之/出为新安太守/父忧去职
B.晋安王纲出为南徐州/高选僚属引为云麾谘议参军/久之/出为新安太守/父忧去职
C.晋安王纲出为南徐州/高选僚属/引为云麾谘议参军/久之出为新安太守/父忧去职
D.晋安王纲出为南徐州/高选僚属/引为云麾谘议参军/久之/出为新安太守父忧去职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忧”即遭逢父母丧事,“丁”是“遭逢”的意思,“忧”是“居丧”的意思,多指居父母丧。
B.“东宫”既指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太子,文中指太子,古代设三少、三公等侍奉太子。
C.“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中庸》《春秋》,其实本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亡于秦末战火。
D.“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一般指江东,即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规有预见性。陈庆之北伐时收复了洛阳,朝中官员都在祝贺,他却认为这场战役会成为祸端,后来果然应验。
B.王规好学才高。他十二岁时便大致通晓《五经》的大义,长大后郡里举荐他为秀才;天监十二年,他向朝廷呈献《新殿赋》,文辞十分精巧。
C.王规有胆有识。湘东王任京尹时,和朝士集会宴饮,席间让王规行酒令,王规以“自从晋迁至江左以来,没有过这种做法”为由从容拒绝。
D.王规寄情山水,不留恋官场。当朝廷任命他为右军将军、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步兵校尉时,他称病不任职,在钟山宋熙寺筑室居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为功难,成功难也。羯寇游魂,为日已久,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
(2)是时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4 05:16: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神道碑
【宋】韩维
公姓曾氏,讳巩,字子固。其先鲁人,后世迁豫章,因家江南。其四世祖延铎,始为建昌军南丰人。
公生而警敏,自幼读书为文,卓然有大过人者。嘉祐二年登进士第,调太平州司法参军。岁余,召编校史馆书籍,历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又为英宗实录院检讨官。
出通判越州,属岁饥,公兴积藏,通有无。老稚怡怡,不出里闾,鼓腹而嬉。擢知齐州,齐俗悍强,群行剽劫,光火冢,吏不敢正视。公属民为伍,谨几察,且捕且诱。盗发辄得,市无攫金,室无冗坏,犬不夜吠。
徙知襄州,州有大狱,久不决,公一阅,知其冤,尽释去,一郡多其神明。又徙洪州,岁大疫,公储药物饮食,在授病者,民以不夭死。师出安南道江西者,且万人,公阴计逆具。师至如归,既而市里有不知者。
召判太常寺,未至,改知明州,有诏完州城,公程工赋,裁省费十六,民不知役而城具。数月,徙亳州。元丰三年,知沧州,道由京师,召对,神宗察公贤,留勾当三班院。数对便殿,其言皆安危大计,天子嘉纳之。
四年手诏中书门下曰:“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遂以为史馆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公入谢曰:“此大事,非臣敢独当。”上谕:“以此特用卿之渐耳,毋重辞。”五年,擢拜中书舍人,赐三品服。九月,以母丧罢。六年,卒于江宁府。敕在所给其丧事。
公刚毅直方,外谨严而内和裕。与人交,不苟合。朋友有不善,必尽言其过,有善必推扬其长。奖诱后进,汲汲惟恐不逮。其为政,严而不扰,必去民疾苦而与所欲者。未尝按劾官吏,所莅至于今思之。天子且欲大用,而公不幸死矣。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群行剽劫,光火冢发:发现
B.公一,知其冤阅:审查
C.一郡其神明多:称赞
D.既而市里有不知者去:离开
【小题2】下列“所”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在授病者
B.其言皆安危大计
C.非臣敢独当
D.有善必推扬其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通判越州,属岁饥,公兴积藏,通有无。
(2)师出安南道江西者,且万人,公阴计逆具。
【小题4】结合全文,请分析天子欣赏和重用曾巩的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篇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良弼,字师说,新建人,嘉靖二年进士。授松阳知县,召拜刑科给事中。采木侍郎黄衷事竣归家,乞致仕,事者奏衷潜入京师。帝怒,夺衷职。良弻言衷大臣,入都岂能隐,乞正方者欺罔罪,不报。

桂萼初罢相,诏察其党。给事中刘世扬等议及良弼。以吏部言,得留。寻命巡视京营,勒罢提督五军梁永福、太仆卿曾直,罪武定候事郭勋家奴,论团营兵政之弊,又请发银米振京师饥,直声大著。会南京等以劾吏部尚书王琼被逮,良弼请释之。帝怒,并下诏狱。论赎还职,仍夺俸一年。三迁至礼科都给事年八月,彗星见东并,芒长丈余。良弼引占书言:“彗星晨见东方。孚敬专横窃威福,致奸星示异,亟宜罢黜。”孚敬奏良弼挟私。帝已疑孚敬,两疏皆报闻。给事中秦鳌孚敬竟罢去。逾月,良弼复偕同官劾吏部尚书汪鋐。帝方向鋐,夺良弼俸。鋐孚敬俱恨良弼。

元日,副都御史王应鹏坐事下诏狱。良弼言履端之始,不宣以微过系大臣。帝怒,再下诏狀。狱卒讶来耶!”为垂涕。寻复职,夺俸,时孚敬复起柄政,与鋐修前郤,以考察后命科道官互纠,奏上十一人,孚敬益怒,拟旨切责,令吏部再考。鋐乃别纠二十六人,而良弼及秦鳌、叶洪皆前劾孚敬、鋐者,中良弼竟坐不谨割籍。隆庆初,诏起废藉。以年老即家拜太常少卿,致仕,卒。天启初,追谥忠简。

甚矣佞人之可是也夫反成案似于明出死罪似于仁而不知其借端报复刑罚失中。佞良之辨,可弗审欤?

注:履端:年历的推算始于正月初一,谓之“履端”。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甚矣/佞人之可畏也/夫反成案似于明出/死罪似于仁而不知/其借端报复/刑罚失中
B.甚矣/佞人之可畏也/夫反成案似于明出/死罪似于仁而不知其借端报复刑罚/失中
C.甚矣/佞人之可畏也/夫反成案似于明/出死罪似于仁/而不知其借端/报复刑罚失中
D.甚矣/佞人之可畏也/夫反成案似于明/出死罪似于仁/而不知其借端报复/刑罚失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可泛指关押犯人的牢狱:也可特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的。
B.占书,即占卜的书。占卜,常指一种用龟壳、蓍草、铜钱、竹签或根据星象等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的活动,含有见微知著的原理,带有迷信色彩。
C.元日,即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有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习俗。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描绘的就是元宵节的情景。
D.赞:纪传体史书中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常用来表达编损者对传主或事件的看法,不一定都是赞扬褒奖之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良弼宦海沉浮,几起几落,他历任松阳知县、刑科给事中、礼科都给事中、太常少卿等职,其间又伴随着被关押、夺俸、削籍,一生起起落落。
B.魏良弼为官正直,名声显著。他在视察京城军营期间,劾罢梁永福、曾直使其被罢,判处郭勛家奴有罪批评团营兵政的弊端,又奏请发放钱粮来赈救京城的饥荒,由此名声大震。
C.魏良弼巧借星象,奏罢奸臣。十一年八月,东井座出现彗星,光芒一丈多长,他利用占卜知识,进言好臣犯君,引起了皇上对张孚敬的怀疑,加上秦鳌的协助,张孚敬最终被罢官离职。
D.魏良弻是非分明,频遭打击。他为黄衷辩护,替马歇请释,给王应鹏开脱,又极力弹劾张孚敬、汪鋐,曾两次被关进监狱,遭到张、汪二人的忌恨报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良弼言衷大臣,入都岂能隐,乞正言者欺罔罪,不报。
(2)逾月,良弼复偕同官劾吏部尚书汪鋐。帝方向鋐,夺良弼俸。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杜夷字行齐,庐江灊人也。世以儒学称,为郡著姓。夷少而恬泊,操尚贞素,居甚贫窘,不营产业,博览经籍百家之书,算历图纬靡不毕究。寓居汝颍之间,十载足不出门。年四十余, 始还乡里,闭门教授,生徒千人。
永嘉初,公车征拜博士,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辟,并不就。怀帝诏王公举贤良方正, 刺史王敦以夷为方正,乃上疏曰:“伏见处士卢江杜夷履道弥高,清操绝俗,思学融通,才经王务。夷清虛冲淡,与俗异轨。盖经国之良宝,聘命之所急。若得待诏公车,必有忠谠良谟,弘益政道矣。”敦于是逼夷赴洛。夷遁于寿阳。镇东将军周馥,倾心礼接,引为参军, 夷辞之以疾。馥知不可屈,乃自诣夷,为起宅宇,供其医药。
馥败,夷归旧居,道遇兵寇,刺史刘陶告庐江郡曰:“征士杜君德懋行洁,高尚其志,顷流离道路,闻其顿踬,刺史忝任,不能崇饰有道,而使高操之士有此艰屯。今遣吏宣慰,郡可遣一吏,县五吏,恒营恤之,常以市租供给家人粮廪,勿令阙乏。”元帝为丞相,教曰:“今大义颓替,礼典无宗,朝廷滞义莫能攸正,宜特立儒林祭酒官,以弘其事。处士杜夷栖情遗远,确然绝俗,才学精博,道行优备,其以夷为祭酒。”夷辞疾,未尝朝会。帝常欲诣夷,夷陈万乘之主不宜往庶人之家。 帝乃与夷书曰:“吾与足下虽情在忘言,然虚心历载。正以足下羸疾,故欲相省,宁论常仪也!”又除国子祭酒。建武中,令曰圆子祭酒杜夷安贫乐道静志衡门日不暇给虽原宪无以加也其赐谷二百斛皇太子三至夷第执经问义。夷虽逼时命,亦未尝朝谒,国有大政,恒就夷谘访焉。明帝即位,夷自表请退。
太宁元年卒,年六十六。夷临终,遗命子晏曰:“吾少不出身,顷虽见羁录,冠舄①之饰,未尝加体,其角巾素衣,敛以时服,殡葬之事,务从简俭,亦不须苟取矫异也。”夷所著《幽求子》二十篇行于世。
(选自《晋书卷九十一》,有删节)
【注】①冠舄:即帽子和鞋子,这里借指官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令曰/国子祭酒杜夷安贫乐道/静志衡门日/不暇给/虽原宪无以加也/其赐谷二百斛/皇太子三至/夷第执经问义/
B.令曰/国子祭酒杜夷安贫乐道/静志衡门/日不暇给/虽原宪无以加也/其赐谷二百斛/皇太子三至夷第/执经问义/
C.令曰/国子祭酒杜夷安贫乐道/静志衡门日/不暇给/虽原宪无以加也/其赐谷二百斛/皇太子三至夷第/执经问义/
D.令曰/国子祭酒杜夷安贫乐道/静志衡门/日不暇给/虽原宪无以加也/其赐谷二百斛/皇太子三至/夷第执经问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车,指古时政府用来征召或任命官员的专用车辆。文中即为此义。
B.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C.万乘,即万辆兵车。周制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
D.出身,科举日时代为考中录选者所规定的身份、资格,也指取得学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夷博览群书,为人恬静淡泊。他对经史百家都进行深入研究,不经营产业,客居汝州颍州时,十年没有迈出家门,闭门教书。
B.杜夷不愿为官,多次谢绝任命。官府征召他为博士,东海王司马越起用他做官,他都没上任;晋元帝任命他为祭酒,他也没上朝。
C.杜夷品德高尚,很受看重。皇太子多次手持经书上门请教,晋元帝经常希望到他家拜访,并表示和他心交已久,一心向往已有多年。
D.杜夷穿着朴素,崇尚节俭。他虽然不得已做了官,但始终没穿过官服。临终前还嘱咐儿子一定要节俭办丧事,不要刻意与众不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夷清虚冲淡,与俗异轨。盖经国之良宝,聘命之所急。
(2)正以足下羸疾,故欲相省,宁论常仪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 )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勛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瓏。文瓘以疑请,勣日:“子无为嫌。 若某,忧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 )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戴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盾①宴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  )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 )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②,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③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 “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帑盾: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 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③佗:他。
【小题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中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①兄( )孝友闻 ②( )极推引  ③逸( )富以康   ④无使劳( )生怨
A.①以 ②故 ③而 ④而
B.①因 ②因 ③则 ④于
C.①以 ②因 ③则 ④而
D.①以 ②则 ③而 ④于
【小题2】对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
B.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
C.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
D.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
【小题3】“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这个复句的类型是
A.因果关系
B.假设关系
C.转折关系
D.递进关系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遭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小题5】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
(2)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孙无忌,字辅机。性通悟,博涉书史。始,高祖兵度河,进谒长春宫,授渭北道行军典签。从秦王①征讨有功,累擢比部郎中、上党县公。

皇太子建成毒王,王病,举府危骇。乃遣无忌阴召房玄龄、杜如晦定计。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平之。王为皇太子,授左庶子。即位,迁吏部尚书,以功第一,进封齐国公。

突厥颉利可汗已盟而政乱,诸将请遂讨之。无忌曰;“今我务戢兵,待夷狄至,乃可击。使遂弱,且不能来,我又何求?臣谓按甲存信便。”帝曰:“善。”然卒取突厥。

太子承乾废,帝欲立晋王,未决,坐两仪殿,群臣已罢,独留无忌、玄龄、绩言东宫事。帝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异议者斩!”于是遂定。以无忌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三品”自此始。

二十三年,帝疾甚,召入卧内,帝引手扪无忌颐,无忌哭,帝感塞,不得有所言。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因秘不发丧,请还宫。

太子即位,是为高宗。帝欲立武昭仪为后,无忌固言不可。帝密以宝器锦帛十余车赐之,又幸其第,擢三子皆朝散大夫,昭仪母复诣其家申请。许敬宗数劝之,无忌厉色折拒。帝后召无忌、遂良及于志宁言后无息,昭仪有子,必欲立之者。无忌已数谏,即曰:“先帝付托遂良,愿陛下访之。”遂良极道不可,帝不听。

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敬宗揣后指,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与侍中辛茂将临按,傅致反状。帝惊曰:“将妄人构间,殆不其然。”敬宗具言:“反迹已露,陛下不忍,非社稷之福。”帝终不质问。遂下诏削官爵封户,以扬州都督一品俸置于黔州。后数月,无忌投缳卒。自是政归武氏,几至亡国。

上元元年,追复官爵,以孙元翼袭封。文宗开成三年,诏曰:“每览国史至太尉无忌事,未尝不废卷而叹。”

(选自《新唐书•长孙无忌传》,有删改)

(注)①秦王,即唐太宗李世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擢比部郎中、上党县公   擢:提拔,提升
B.乃遣无忌阴召房玄龄、杜如晦定计   阴:暗地里
C.然卒取突厥 卒:士卒
D.上元元年,追复官爵 复:恢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
B.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
C.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
D.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无忌做事果断,敢作敢为。皇太子建成加害秦王李世民,他就和尉迟敬德、侯君集一起平定了太子,李世民登上帝位后,他权力支持,晋王得以成为太子。
B.长孙无忌辅佐皇帝,备受重用。他辅佐李世民做太子,李世民登上帝位后,授予他左庶子,进封齐国公。李世民病危,他和褚遂良一起受诏。
C.长孙无忌坚持己见,结局悲惨。对于立武昭仪为皇后,他始终反对,即使皇帝示以恩宠,他也不让步;最终被许敬宗构陷,以致上吊自尽。
D.长孙无忌有功于朝廷,终被昭雪。上元元年时,追复长孙无忌官爵,让其孙元翼袭封;文宗也曾说他每读国史,谈到无忌事就废卷而叹。
【小题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兵度河,进谒长春宫,授渭北道行军典签。
(2)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