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陆续转
陆续字智初,会稽吴人也。世为族姓。祖父闳,字子春,建武中为尚书令。美姿貌,喜着越布单衣,光武见而好之,自是常就会稽郡献越布。
续幼孤,仕郡户曹史。时岁荒民饥,太守尹兴使续于都亭赋民饘粥① 。续悉简阅其民,讯以名氏。事毕,兴问所食几何,续因口说六百余人,皆分别姓字,无有差谬。兴异之。刺史行部,见续,辞为别驾从事。以病去,还为郡门下椽。
是时,楚王英谋反,阴疏天下善士。及楚事觉,显宗得其录,有尹兴名,乃征兴诣廷尉狱。续与主薄梁宏、功曹史驷勋及椽史五首 余人诣洛阳诏狱就考,诸吏不堪痛楚,死者大半。唯续、宏、勋掠考五毒② ,肌肉消烂,终无异辞。续母远至京师,觇候消息,狱事特急,无缘与续相闻,母但作馈食,付门卒以进之。续虽见考苦毒,而辞色慷慨,未尝易容,唯对食悲泣,不能自胜。使者怪而问其故。续曰:“母来,不得相见,故泣耳。”使者大怒,以为门卒通传意气,召将案之。续曰:“因食饷羹,识母所自调和,故知来耳。非人告也。”使者问:“何以知母所作乎?”续曰:“母尝截肉,未尝不方,断葱以寸为度,是以知之。”使者问诸谒舍,续母果来,于是阴嘉之,上书说续行状。帝即赦兴等事,还乡里,禁锢终身。续以老病卒。
长子稠,广陵太守,有理名。中子逢,乐安太守。少子褒力行好学不慕荣名连征不就褒子康已见前传。
《后汉书· 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注】 ①饘粥:稀饭。②五毒:鞭、捶、灼、徽、纆五种酷刑。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是常会稽郡献越布敕:命令
B.为别驾从事辟:征召
C.续虽考苦毒见:看见
D.断葱以寸为度:标准
【小题2】下列选项中,既表现了陆续性格中的“刚”,又展现了其“柔”的一组是(   )
①于都亭赋民饘粥  ②诸吏不堪痛楚,死者大半
③肌肉消烂,终无异辞 ④辞色慷慨,未尝易容
⑤唯对食悲泣,不能自胜    ⑥识母所自调和,故知来耳
A.③④⑤B.③④⑥C.①④⑤D.①②③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陆续祖父不仅英俊潇洒,喜欢穿越布衣服,而且品行高尚,陆续深受其影响。
B.文章第3自然段所记之事,既表现了陆续的忠贞不屈又展现了他的铁骨柔情。
C.太守尹兴因受陆续牵连入狱,又因陆续获赦,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D.楚王刘英图谋反叛,暗地里清除天下有才能的人,事发之后受到皇帝的严惩。
【小题4】断句和翻译
(1)用“/ ”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少子褒力行好学不慕荣名连征不就褒子康已见前传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者问诸谒舍,续母果来,于是阴嘉之,上书说续行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5 02:36: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1)刘章,汉高祖刘邦之孙,齐王刘肥次子,封朱虚侯。朱虚侯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入侍高后燕饮,高后令朱虚侯刘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酒酣,章进饮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歌。”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而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章曰:“深耕既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苴鉏而去之。”吕后默然。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法斩之。”太后左右皆大惊。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因罢。自是之后,诸吕惮朱虚侯,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刘氏为益强。

(2)其明年,高后崩。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王产为相国,皆居长安中,聚兵以威大臣,欲为乱。朱虚侯章以吕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朱虚侯﹑东牟侯为内应,以诛诸吕,因立齐王为帝。

(3)孝文帝二年,以齐之济北郡立兴居为济北王,与城阳王俱立。立二年,反。始大臣诛吕氏时,朱虚侯功尤大,许尽以赵地王朱虚侯,尽以梁地王东牟侯。及孝文帝立,闻朱虚东牟之初欲立齐王,故绌其功。及二年,王诸子,乃割齐二郡以王章兴居。章兴居自以失职夺功。章死,而兴居闻匈奴大入汉,汉多发兵,使丞相灌婴击之,文帝亲幸太原,以为天子自击胡,遂发兵反于济北。天子闻之,罢丞相及行兵,皆归长安。使棘蒲侯柴将军击破虏济北王,王自杀,地入于汉,为郡。

节选自《史记•齐悼王世家》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 乃使人出告其兄齐王 (__________)   ② 为我言田 (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尝入侍高后燕饮B.顾而父知田耳
C.文帝亲幸太原D.故绌其功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高后令朱虚侯刘章酒吏   太后曰:“试我言田。”
B.若生而为王子,知田乎?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C.无以罪也。罢  以诛诸吕,立齐王为帝
D.聚兵威大臣,欲为乱。   许尽赵地王朱虚侯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
②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
【小题5】第①段表现了刘章□□□□、□□□□的个性特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赐绯。刘继勋节制同州,辟为掌书记。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弗从,乃止。隐帝时,蝗,诏遍祈山川。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从之。周显德中,定滨州田赋,世宗嘉之,赐金紫。丁外艰,服阕,拜左司员外郎。
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思恭曰:“臣奉诏而往,必能治之。”帝壮之。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使还诉其主,复遣使赍牒诣灵州问故,思恭理屈不报。自是数年,回鹘不复朝贡。
久之,迁右谏议大夫、知扬州。朝廷方经略江表,命思恭兼沿江巡检。每出巡,委州事于通判,以牌印、鼓角、金钲自随。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雍熙元年,南郊毕,再为右谏议大夫。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B.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C.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D.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荫又称恩荫、荫补,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待遇的一种选官制度。
B.州,地方行政区划名,所辖地区大小历代不同。宋代诸州直辖于中央,长官为知州。
C.丁艰即遭逢父母丧事。外艰指父丧或长房长孙守祖父之丧,而内艰指的是遭妻丧。
D.南郊多指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有圆丘来祭天的地方,也可指帝王祭天的大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思恭孝顺明理。为了能够奉养亲人,他曾辞去镇国军节度使官一职;当军士们喧噪着想让他担任州帅时,他能够讲明祸福,并予以拒绝。
B.段思恭长于政事。他巧妙地将蝗灾与刑罚联系起来,提出了化解灾害的建议;他对滨州田赋的有关量定获得了周世宗的认可,并得到了相应奖赏。
C.段思恭果敢多智。他临危不乱,阻止了欲临阵脱逃的刺史;彭山一役,当军士观望时,他假托诏令,用上供钱帛厚赏军士,激发斗志,大败贼军。
D.段思恭妄为专权。他随意地扣押回鹘使臣,影响了宋与回鹘的正常交往;兼任沿江巡检出巡时,他将州事交给通判,自己却把牌印鼓角等随身带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
(2)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
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李翱《杨烈妇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侃率之以城乘:乘隙。B.长少,必周而均无:无论。
C.则人谁肯矣固:坚守。D.其徒将城而下超:越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中”是年号纪年法,“建中”是唐德宗年号,此外他还有兴元、贞元等年号。
B“若何”是固定的文言疑问词语,表“怎么样”“对……怎么办”,除此还有“如何、奈何”,有时拆开用,如“若……何”“如……何”。
C“胥吏”是官府中的小官吏,是基层的办事人员,与“掾吏”“里正”“里胥”“司马”等小官吏相当。
D绛州,贞观时属于河东道,与江州一样属唐朝的地方行政区,王勃、薛仁贵就是绛州龙门县人。李侃调任绛州太平县令,其事正应胜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职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
B.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进行训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
C.李侃带领召集的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战死决不投降。
D.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得以保全。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译: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允好切谏朝廷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常屏左右以待之或自朝至暮或连日不出群巨莫知其所言。语或痛切,帝所不忍闻,命左右扶出,然终善遇之。时有上书为激讦者,帝省之,谓群臣曰:“君、父一也。父有过,子何不作书于众中谏之?而于私宣屏处谏者,岂非不欲其父之恶彰于外邪!至于事君,何独不然!君有得失,不能面陈,而上表显谏,欲以彰君之短,明己之直,此岂忠臣所为乎!如高允者,乃忠臣也。朕有过,未尝不面言,至有朕所不堪闻者,允皆无所避。朕知其过而天下不知,可不谓忠乎!”
允所与同征者游雅等皆至大官,封侯,部下吏至刺史、二千石者亦数十百人,而允为郎,二十七年不徙官。帝谓群臣曰:“汝等虽执弓刀在朕左右,徒立耳,未尝有一言规正;唯伺朕喜悦之际,祈官乞爵,今皆无功而至王公。允执笔佐我国家数十年,为益不少,不过为郎,汝等不自愧乎!”乃拜允中书令。
时魏百官无禄,允常使诸子樵采以自给。司徒陆丽言于帝曰:“高允虽蒙宠待,而家贫,妻子不立。”帝曰:“公何不先言?今见朕用之,乃言其贫乎!”即日,至允第,惟草屋数间,布被縕袍,厨中盐菜而已。帝叹息,赐帛五百匹,粟千斛,拜长子悦为长乐太守。允固辞不受。帝重允,常呼为令公而不名。
(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允好切谏朝廷/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常屏左右以待之/或自朝至暮/或连日不出/群臣莫知其所言/
B.允好切谏/朝廷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常屏左右以待之/或自朝至暮/或连日不出/群臣莫知其所言/
C.允好切谏/朝廷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常屏左右以待之/或自朝至暮/或连日不出/群臣莫知其所言/
D.允好切谏朝廷/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常屏左右以待之/或自朝至暮/或连日不出/群臣莫知其所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朕”在先秦广泛用于自称,如“朕皇考日伯庸”,秦统一六国后,“朕”专为皇帝自称。
B.“二千石”是汉代的官轶,郡守的俸禄是一年二千石,因此,二千石也是郡守的代称。
C.“爵”即爵位,一般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常因时而异。
D.“斛”是中国旧时常用的衡器名,是一种重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宋朝改为五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对皇帝采取当面进谏的方式,即使有时言辞深痛悲切,皇帝听不下去,也只是命令左右侍从把高允搀扶出去,始终对高允很好。
B.皇帝用儿子对待父亲和臣子对待君主作比较,以高允为例,告诉群臣既能直陈政弊,又能注意维护君主形象,才是真正的忠臣。
C.高允对朝廷忠心耿耿,但二十多年没有升过官,而有些人在皇帝高兴时,要求官爵,而至王公,皇帝批评了他们并提拔高允至中书令。
D.虽然深受皇帝器重,但因北魏百官没有俸禄,高允生活非常困苦,常让他的儿子砍柴自给。皇帝知道后,感慨叹息,给他赏赐。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等虽执弓刀在朕左右,徒立耳,未尝有一言规正。
(2)即日,至允第,惟草屋数间,布被缊袍,厨中盐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