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薛存诚,字资明,河东人。父胜能文,尝作《拔河赋》,词致浏亮,为时所称。存诚进士擢第,累辟使府,入朝为监察御史,知馆驿。元和初,王师讨刘辟,邮传多事,上特令中官为馆驿使。存诚密表论奏,以为有伤公体。会谏官亦论奏,上乃罢之。转殿中侍御史,迁度支员外郎。裴垍作相,用为起居郎,转司勋员外、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改兵部郎中、给事中。琼林库使奏占工徒太广,存诚以为此皆奸人窜名,以避征役,不可许。咸阳县尉袁儋与军镇相竞,军人无理,遂肆侵诬,儋反受罚。二敕继至,存诚皆执之。上闻甚悦,命中使嘉慰之,由是擢拜御史中丞。
僧鉴虚者,自贞元中交结权倖,招怀赂遗,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会于頔、杜黄裳家私事发,连逮鉴虚下狱。存诚案鞫得奸赃数十万,狱成,当大辟。中外权要,更于上前保救,上宣令释放,存诚不奉诏。明日,又令中使诣台宣旨曰:“朕要此僧面诘之,非赦之也。”存诚附中使奏曰:“鉴虚罪款已具,陛下若召而赦之,请先杀臣,然后可取。不然,臣期不奉诏。”上嘉其有守,从之,鉴虚竟笞死。洪州监军高重昌诬奏信州刺史李位谋大逆,追赴京师。上令付仗内鞫问。存诚一日三表,请付位于御史台。及推案无状,位竟得雪。
未几,再授给事中。数月,中丞阙,上思存诚前效,谓宰相持宪无以易存诚,遂复为御史中丞。未视事,暴卒。宪宗深惜之,赠刑部侍郎。存诚性和易,于人无所不容,及当官御事,即确乎不拔,士友以是称重之。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三》,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初,五师刘辟讨:征讨
B.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约束,制裁
C.鉴虚罪款已具:具体
D.不然,臣不奉诏期:要求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以“铺采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它起于战国,盛于两汉。我们学过的《阿房宫赋》则为佳作之一。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时也有时叫左、右拾遗或左、右补阙,杜甫曾做过此官。
C.贞元是纯正的意思,古代以元亨利贞喻春夏秋冬,故贞元也借指时令的周而复始和天道人事的转换。本文中的贞元是指唐德宗的年号。
D.进士科,隋唐科举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始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进士科”“明经科”都算是考试科别。明经科考经学和时务策;进士科除考经学和时务策以外,还要加考诗赋。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存诚是河东人,出身文化家庭,父亲薛胜很会写文章,曾作了篇《拔河赋》,文辞清楚明朗,为当时的人所称颂。
B.因讨伐刘辟,转运官务和传送文书的事务繁重,皇帝特意命令宦官出任馆驿使。薛存诚秘密上表议论此事,认为不妥。谏官知道后也上表赞同,皇帝这才收回命令。
C.有个叫鉴虚的和尚曾受贿数十万,薛存诚审问后认为罪状成立,当处以极刑。皇帝却宣旨将其释放,薛存诚不执行皇帝的旨意。
D.薛存诚性情平易温和,对人无所不容,深受皇帝信任,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可惜薛诚还未上任治事便突然去世。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琼林库使奏占工徒太广,存诚以为此皆奸人窜名,以避征役,不可许。
⑵存诚一日三表,请付位于御史台。及推案无状,位竟得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02 11:00: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时,字宗易,任丘人。时举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正德中,历侍读、右谕德。世宗嗣位,为讲官,寻迁侍读学士。嘉靖三年,擢礼部右侍郎。俄以忧归。服除,为户部右侍郎。复改礼部,寻代方献夫为尚书。帝既定尊亲礼,慨然有狭小前人之志,欲裁定旧章,成一朝制作。张孚敬、夏言用事,咸好更张。所建诸典礼,咸他人发端,而时傅会成之。或廷议不合,率具两端,待帝自择,终未尝显争。以故帝爱其恭顺。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十年七月,四郊成,加太子太保。雷震午门,彗星见东井,时请敕臣工修省,令言官指陈利害兴革。帝以建言乃科道专责,寝不行。其秋,桂萼卒,命时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时张孚敬已罢,翟銮独相。时后入,以宫保官尊,反居銮上。两人皆谦逊,无龃龉。帝御无逸殿,召时坐讲《无逸篇》,銮讲《豳风·七月》诗,武定侯郭勋及九卿翰林俱入侍。讲毕,帝退御豳风亭赐宴。自是,数召见,谘谋政务。十二年,孚敬复入,銮以忧去,献夫致仕。时随孚敬后,拱手唯诺而已,以故孚敬安之。孚敬谢政,费宏再入,未几卒,时遂独相。时素宽平,至是益镇以安静。帝亦恒召对便殿,接膝咨询。时虽无大匡救,而议论恒本忠厚,廷论咸以时为贤。屡加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会夏言入辅,时不与抗,每事推让言,言亦安之。帝待时不如孚敬、言,然少责辱,始终不替。孚敬、言亦不敢望也。十七年十二月卒官,太傅,谥文康。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三》,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B.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C.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D.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因皇帝只一个年号,故常以年号称皇帝,弘治、正德、世宗、嘉靖等都是年号。
B.服除的意思是守丧期满、去掉孝服,而服丧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戴孝对死者表示哀悼。
C.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地位逐渐升高,明代亦称殿阁大学士、内阁首辅等。
D.“赠”指赐给死者的官爵或荣誉称号,跟“谥”连用,符合“生曰封,死曰赠”的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颇有才学。他考中进士后,历任编修、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多次升迁官职。
B.李时顾全大局。他在朝中帮助别人完成遗留事务,尊重论者意见,为臣的态度恭敬和顺。
C.李时学识渊博。他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并为皇帝讲解《无逸篇》,受到皇帝礼遇。
D.李时有声望。他任少傅、太子太师等职务时,声望超过张孚敬、夏言,赢得大臣们尊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数召见,谘谋政务。
(2)孚敬复入,銮以忧去,献夫致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屈原既,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厚币委质事楚 厚币:丰厚的礼物
B.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明年:第二年
C.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治国:治理得好的国家
D.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反:违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绌,通“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罢免官职的词语还有“迁”、“免”、“夺”、“废”。
B.从亲,合纵相亲。合纵,战国时,秦最强大,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秦在西,六国地连南北,南北为纵,故六国联合谓之合纵。
C.上官大夫,“上官”是复姓,“大夫”是诸侯宗族的称谓。“上官大夫”是姓“上官”的重臣。
D.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百官之首——相。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张仪采取连横之策,用商、於的土地为诱饵,欺骗楚国断绝与齐国的关系。
B.楚王听从了屈原的建议,出兵讨伐出尔反尔的秦国,结果大败而归。
C.屈原劝楚怀王应该杀掉张仪,等怀王醒悟,已经来不及了。
D.怀王听信子兰等人而不听屈原的劝告,终于导致身死他乡的悲剧。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
(2)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二)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 ①握齱:同“龌龊”,指器量狭小,拘泥于小节。②里中:同乡。③传舍:古时供往来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④竖儒: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竖,竖子,小子。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高祖为亭长,素诸吏   吾闻沛公慢而
B.臣少相人,相人多矣   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
C.单父人吕公沛令 臣其令,请得使之
D.因重敬之,入坐 沛公兵随之
【小题2】下列对文段(二)有关内容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郦食其虽然只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但是陈留高阳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主要因为他放荡不羁,是一位出了名的“狂生”。
B.郦生虽然穷困潦倒,很不得意,但是他胸怀大志,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在遇到开明的君主沛公后,就自然地得以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C.郦生去见沛公的时候,沛公叉开双腿坐着,以这种姿势见宾客,是一种不礼貌的态度,这个细节体现出沛公的“慢而易人”,也和下文礼遇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郦生出语不凡,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迅速转变了傲慢的态度,不但道歉,而且主动问计,并立即采纳了夺取陈留郡的意见,由此也可见刘邦确实是一个“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项羽本纪》)
(3)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太史公自序》)
【小题4】结合选文(二),用自己的话概括郦食其“狂”的具体表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镒,苏州人,朔方节度使齐丘之子也。以门荫授左卫兵曹参军。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以尝伏事齐丘,镒为判官。乾元初华原令卢枞以公事呵责邑人内侍齐令诜令诜衔之构诬外发镒按验枞当降官及下有司枞当杖死。镒其公服白其母曰:“上疏理枞,枞必免死,镒必坐贬。若以私则镒负于当官,贬则以太夫人为忧,敢问所安?”母曰:尔无累于道,吾所安也。”遂执奏正罪,枞获配流,镒贬抚州司户。大历五年,除濠州刺史,为政清净,州事大理。乃招经术之士,讲训生徒,比去郡,升明经者四十余人。李灵曜反于汴州,镒训练乡兵,严守御之备,诏书褒异,加侍御史、沿淮镇守使。建中三年正月,太仆卿赵纵为奴当千发其阴事,纵下御史台,贬循州司马,留当千于内侍省。上深纳之,纵于是左贬而已,当千杖杀之。镒乃令召子仪家僮数百人,以死奴示之。卢杞忌镒名重道直,无以陷之,以方用兵西边,杞乃伪请行,上固以不可,因荐镒以中书侍郎为凤翔陇右节度使代硃泚。德宗将幸奉天,镒窃知之,将迎銮驾,具财货服用献行在。李楚琳者,尝事硃泚,得其心。军司马齐映等密谋曰:“楚琳不去,必为乱。”乃遣楚琳屯于陇州。楚琳知其谋,乃托故不时发。镒始以迎驾心忧惑,以楚琳承命去矣,殊不促其行。是夜,楚琳遂与其党王汾、李卓、牛僧伽等作乱。镒夜缒而走,判官齐映自水窦出,齐抗为佣保负荷而逃,皆获免。镒出凤翔三十里,及二子皆为候骑所得,楚琳俱杀之。寻太子太傅,葬事官给。
(节选自《旧唐书·张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乾元初/华原令卢枞以公事呵责/邑人内侍齐令诜/令诜衔之构诬/外发镒按验/枞当降官/及下有司/枞当杖死
B.乾元初/华原令卢枞以公事呵责/邑人内侍齐令诜/令诜衔之/构诬/外发镒按验枞/当降官/及下有司/枞当杖死
C.乾元初/华原令卢枞以公事呵责/邑人内侍齐令诜/令诜衔之/构诬/外发镒按验/枞当降官/及下有司/枞当杖死
D.乾元初/华原令卢枞以公事呵责邑人内侍齐令诜/令诜衔之/构诬/外发镒按验/枞当降官/及下有司/枞当杖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古代征召布衣出来做官,在汉代由官府聘请人来任职称作“辟”,由皇帝直接聘请人来做官称作“征”。
B.明经,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帖经和墨义,主要考察考生诗赋的写作水平。
C.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隋唐时多以刺史为太守。
D.赠,又叫“追赠”,之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员或其亲属追封官爵或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镒不计得失,坚持公正,在处理卢枞案件时,得到母亲深明大义的支持,他坚持上奏,秉公论罪,最后自己被贬谪到外地任职。
B.张镒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在地方担任官职时,他召集经学人士,教授学生,等到他离开该地时,由四十多人通过了国家的有关考试。
C.张镒重视军备,受到褒奖。在李灵曜占据汴州反叛朝廷后,他训练当地士兵,严加防备,并且受到朝廷的赞扬,被晋升官职。
D.张镒处事不密,最终失败。在明知道李楚琳将要作乱的情况下,没有催促他上路,最终在晚上悄悄逃出城,终于免除被害的命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仆卿赵纵为奴当千发其阴事,纵下御史台,贬循州司马,留当千于内侍省。
(2)德宗将幸奉天,镒窃知之,将迎銮驾,具财货服用献行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虞策,字经臣,杭州钱塘人。登进士第,调台州推官、知乌程县、通判蕲州。蒋之奇以江、淮发运上计,神宗访东南人才,以策对。王安礼、李常成荐之,擢提举利州路常平、湖南转运判官。元祐五年,召为监察御史,进右正言。数上书论事,谓人主纳谏乃有福,治道以清静为本。西夏未顺命,策言:“今边备解弛,戎备不修。古之人,善镇静者警备甚密,务持重者谋在其中,未有卤莽阔疏,而曰吾镇静、吾持重者。”又乞诏内而省曹、寺监,外而监司、守令,各得以其职陈朝政阙失、百姓疾苦。星文有变,乞顺天爱民,警戒万事,思治心修身之道,勿以宴安为乐。哲宗纳后,上《正始要言》。迁左司谏。曾肇以议北郊事,与朝论不合,免礼部侍郎,为徐州。策时权给事中,还其命,以为肇礼官也,不当以议礼得罪,不从。帝亲政,条所当先者五十六事,后多施行。迁侍御史、起居郎、给事中,以龙图阁待制知青州,改杭州。过阙,留为户部侍郎。历刑部、户部尚书,拜枢密直学士,知永兴军、成都府。入为吏部尚书,奏疏徽宗,请均节财用,曰:“臣比在户部,见中都经费岁六百万,与天下上供之数略相当。尝以祖宗故实考之,皇祐所入总三千九百万,而费才三之一;治平四千四百万,而费五之一;熙宁五千六十万,而费尽之。今诸道随一月所须,旋为裒会,汲汲然不能终日。愿深裁浮冗,以宽用度。”属疾祈外,加龙图阁学士、知润州,卒于道,年六十六。赠左正议大夫。策在元祜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节选自《宋史·虞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B.策在元祜/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C.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D.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计即由地方官员定期向朝廷呈递计簿,报告地方人口、钱粮等治理状况。
B.戎备又称为武备、军备,它包括军队编制、军事装备等;边备则特指边防。
C.星文为星象,多指星体位置、明暗等现象,古人据以占测人事的吉凶祸福。
D.属疾有两个意思,一是托病,二是生病;属疾祈外,当是生病致请求外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策具有才干,颇得朝廷赏识。他登进士第,连任地方官,经多人举荐入朝为官,在党争中一路官运亨通。
B.虞策关注国事,能够进献忠言。他见西夏不从诏命,认为当时军备松弛未能整治,进言朝廷加以警备谋划。
C.虞策知晓治道,历任各类官职。他曾经给皇帝列举了五十六件应当先办的事项,这些后来大多都得以施行。
D.虞策忠于职守,提出节约财政。先后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他力陈中都开支过大,望朝廷裁减浮官冗员。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策时权给事中,还其命,以为肇礼官也,不当以议礼得罪,不从。
(2)臣比在户部,见中都经费岁六百万,与天下上供之数略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