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涉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于蜀,其木杮蔽江而下。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  
(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浚博涉坟,美姿貌典:典籍
B.皆望风自引而去:离开
C.郡边吴境,兵士役苦:艰苦
D.三者一,则难图也乖:违背,不一致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浚“恢廓有大志”的一组是(    )
①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
②吾欲使容长戟幡旗
③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
④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⑤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⑥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
A.①④⑤B.②③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浚就任益州刺史后,大造连舫大船,舟船规模很大,前所未有。王浚用木材建城,树起高台,有通向四方的大门,城上可以骑马往来。
B.王浚任巴郡太守,严明法令,对生育的人实行休整并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就任益州刺史后,将盗贼张弘绳之以法,深得百姓爱戴。
C.王浚后来变得开通豁达,州郡征召他为河东从事,官吏中那些不廉洁的人,听到消息后,都自行离去,刺史徐邈将自己女儿嫁给他。
D.武帝谋划伐吴,朝廷百官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皇帝非常同意其看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
(2)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20 11:26: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挺,字子政,宋城人。第进士,调虔州推官。秩满,以父希言当官蜀,乞代行,遂授陵州团练推官。范仲淹宣抚陕西、河东,奏挺通判泾州,徙鄜州。河北多盗,精择诸郡守,以挺知博州。申饬属县严保伍得居停奸盗者数人弛其宿负补为吏使之察警盗每发辄得均博平聊城二县税岁衍钜万。三司下其法于四方,然大抵增赋也。为开封府推官、提点府界公事,部修六漯河,用李仲昌议,塞北流,入于六漯。一夕复决,兵夫溺不可计。降知滁州,言者以为轻,乃贬秩停官。越数岁,稍起知南安军,提举虔州盐。江、闽盐贼率千百为州县害。挺谕所部与期,使首纳器甲,原罪,得兵械万计。官盐恶而价贵,盗盐善而价且下,故私贩日滋。挺简僚吏至淮转新盐,明殿赏,以官数之余畀之,于是贼党破散,宿弊遂绝,岁增卖盐四十万。谍告夏人集胡卢河,挺出奇兵迎击之。夏人溃,分诸将蹑而讨之,荡其七族。进右谏议大夫,赐金帛二千。夏人复犯诸寨,环庆兵不能御,挺遣张玉以万人往解其围。庆州军变,挺讨平之,进龙图阁直学士。熙五年,拜枢密副使。帝问挺泾原训兵之法,召部将按于崇政殿,善之,下以为诸郡法。河州景思立战死,帝开天章阁访执政,挺请行。帝曰:“此小事,不足烦猎卿。河朔有警,卿当行矣。”契丹议云中地,挺请罢沿边戍人,示以无事,因乞置三十七将,皆行其策。七年冬,奏事殿中,疾作而仆,帝亲临赐药,罢为资政殿学士、判南京留司御史台。元丰二年,薨,年六十六。赠工部尚书,曰敏肃。

(节选自《宋史·蔡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申饬属县严保伍/得居停奸盗者/数人弛其宿负/补为吏/使之察警/盗每发辄得/均博平/聊城二县税/岁衍钜万
B. 申饬属县严保伍/得居停奸盗者数人/弛其宿负/补为吏/使之察警/盗每发辄得/均博平/聊城二县税/岁衍万
C. 申饬属县严保伍/得居停奸盗者数人/弛其宿负/补为吏/使之察警盗/每发辄得/均博平/聊城二县税/岁衍钜万
D. 申饬属县严保伍/得居停奸盗者数人/弛其宿负补/为吏/使之察警盗/每发辄得/均博平/聊城二县税/岁衍钜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秩满,即官员任期满一年。“秩”本指官员的俸禄,也可指官吏的官阶、品级。
B. 熙宁、元丰,均为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C. 工部,我国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等。
D. 溢,指谥号,是古代帝王等有地位的人死后,给出的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蔡挺受命纠盗,效果显著。河北的盗贼极多,朝廷在各郡精心地选择太守,蔡挺最终被任命为博州知州,他纠察盗贼,成绩显著。
B. 蔡挺治水失误,导致被免。蔡挺主管修六漯河时,由于措施失当导致大坝决口,所有的兵士、役夫均被水冲走淹死,他最终被免去官职。
C. 蔡挺打击私盐,根除积习。蔡挺提举虔州盐政时,打击私盐,言明奖赏,使私自贩盐的贼党解散,根除了积习,每年增加售盐四干万。
D. 蔡挺善于练兵,颇有战功。皇上觉得蔡挺的练兵方法很好,将他的练兵之法传达给各郡;他出兵奇袭敌营,击溃夏人;他平息庆州兵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挺谕所部与期,使首纳器甲,原其罪,得兵械万计。
(2)夏人复犯诸寨,环庆兵不能御,挺遣张玉以万人往解其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忠嗣传(节选)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初名训,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起复拜朝散大夫、尚辇奉御,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肃宗在忠邸,与之处。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
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既下新城,忠嗣之功居多,因授左威卫郎将,专行军兵马。是秋,吐蕃大下,报新城之役,晨压官军,众寡不敌,师人皆惧焉。忠嗣乃以所部策马而前,左右驰突,当者无不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击之,吐蕃大败。
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但训练士马,缺补之。军中皆日夜思战,因多纵间谍以伺虏之隙,时以奇兵袭之,故士乐为用,师出必胜。
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过。六载,会董延光献策请下石堡城,诏忠嗣分兵应接之。忠嗣僶俯而从,延光不悦。及延光过期不克,诉忠嗣缓师,故师出无功。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称往任朔州刺史,忠嗣为河东节度,云“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会哥舒翰代忠嗣为陇右节度,特承恩顾,因奏忠嗣之枉,词甚恳切,请以己官爵赎罪。玄宗怒稍解。
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
(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肃宗在忠邸,与之处     游:游览
B.专行军兵马    知:掌管
C.为将者在其众而已 抚:安抚
D.移汉东郡太守  量:权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玄宗其兵家子,与之论兵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B.三军翼击之     夫列子御风
C.缺补之 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D.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过  吾还也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2)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
(3)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
【小题4】请简要概括王忠嗣作为将领具有哪些才干和品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洎,字思道,荆州江陵人也。隋末,仕萧铣为黄门侍郎。铣令略地岭表,得五十余城,未还而铣败,遂以所得城归国,授南康州都督府长史。贞观七年,累拜给事中,封清苑县男。
十三年,迁黄门侍郎。十七年,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寻除散骑常侍。洎性疏峻敢言。太宗工王羲之书,尤善飞白,尝宴三品已上于玄武门,帝操笔作飞白字赐群臣,或乘酒争取于帝手,洎登御座引手得之。皆奏曰:“洎登御床,罪当死,请付法。”帝笑而言曰:“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
太宗尝谓侍臣曰:“夫人臣之对帝王,多顺旨而不逆,甘言以取容。朕今发问,欲闻己过,卿等须言朕愆失。”长孙无忌、李勣、杨师道等咸云:“陛下圣化致太平,臣等不见其失。”洎对曰:“陛下化高万古,诚如无忌等言。然顷上书人不称旨者,或面加穷诘,无不惭退,恐非奖进言者之路。”太宗曰:“卿言是也,当为卿改之。”
太宗征辽,令洎与高士廉、马周留辅皇太子定州监国,仍兼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太宗谓洎曰:“我今远征,使卿辅翼太子,社稷安危之机,所寄尤重,卿宜深识我意。”洎进曰:“愿陛下无忧,大臣有愆失者,臣谨即行诛。”太宗以其妄发,颇怪之,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卿性疏而太健,恐以此取败,深宜诫慎,以保终吉。”十九年,太宗辽东还,发定州,在道不康,洎与中书令马周入谒。洎、周出,遂良传问起居,洎泣曰:“圣体患痈,极可忧惧。”遂良诬奏之曰:“洎云:‘国家之事不足虑,正当傅少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异志者诛之,自然定矣。’”太宗疾愈,诏问其故,洎以实对,又引马周以自明。太宗问周,周对与洎所陈不异。遂良又执证不已,乃赐洎自尽。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洎文集十卷,行于时。则天临朝,其子弘业上言洎被遂良谮而死,诏令复其官爵。
(选自《旧唐书》第七十四卷,有删节)
【小题1】给文中画双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B.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C.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D.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小题2】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最初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
B.“男”是爵位名,唐朝有“开国县男”之爵,位列“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开国县子”之前。
C.“玄武”“青龙”“白虎”“朱雀”本为中国古代的四种神兽,经道教演变为四方护卫神,而“玄武”对应北边,因此“玄武门”是唐代宫城的北正门。
D.“婕妤辞辇”,是说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认为天子出行应有贤臣在侧而不应有妃子形影相随,因此拒绝与皇帝同乘辇车,后世用“却辇之德”来形容女子贤德明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洎做过两次黄门侍郎,一次是在隋朝末年侍奉自称梁王的萧铣时被授予此职,一次是归唐后,被太宗授予此职。
B.唐太宗十分倚重刘洎,远征时令他辅佐太子,但又担心他粗疏直率的性格会使他遭遇不测,所以嘱咐他要谨慎小心。
C.褚遂良与马周诬陷刘洎在太宗重病时,想学伊尹、霍光独揽大权,甚至干涉新帝废立之事,诛杀意见不合的大臣,使得太宗赐洎自尽,他的冤屈一直到武则天当政时才得以洗雪。
D.刘洎文武双全,早在追随萧铣时就带兵攻城略地,取得岭外五十余城。他所著文集多达十卷,风行于当时。
【小题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操笔作飞白字赐群臣,或乘酒争取于帝手,洎登御座引手得之。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以致天下之士, 合从缔交, 相与为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代只有男子可以取字。
B.“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这一天有吃饺子和喝羊肉汤的习俗。
C.“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D.“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B.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
(2)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任昉传

①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人也。昉孝友纯至,每侍亲疾,衣不解带,言与泪并,汤药饮食必先经口。

②初为奉朝请,举兖州秀才,拜太学博士。永明初,卫将军王俭领丹阳尹,复为主簿。俭每见其文,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以父丧去官,泣血三年,杖后而起。齐武帝谓昉伯遐曰:“闻昉哀瘠过礼,使人忧之:非亡卿之宝,亦时才可惜,宜深全譬!”遐使进饮食,当时勉励,回即殴出。昉父遥本性重槟榔,以为常饵,临终尝求之,剖百许口,不得好者,昉亦所嗜好,深以为恨,遂终身不尝槟榔。遭继母忧,昉先以毁瘠,每一恸绝,良久苏。庐于墓侧,以终丧礼。哭泣之地,寸草不生。昉素强壮,腰带甚充,服阕后不复可识。齐明帝深加器异,欲大相擢引。为爱憎所白,乃除太子步兵校尉,掌东宫书记。昉奉世叔父母,不异严亲;事兄嫂恭谨。外氏贫阙,恒营奉供养。奉禄所收,四方饷遗,皆班之亲戚,即日便尽。

③性通脱,不事仪形,喜愠未尝形色,车服亦不鲜明。武帝践阼,历给事黄门侍郎,吏部郎。出为义兴太守,岁荒民散,以私米豆为粥,活三千余人。时产子者不举,昉严其制,罪同杀人。孕者供其资费,济者千室。在郡所得公田奉秩八百余石,昉五分督一,余者悉原,儿妾食麦而已。龙人彭城到溉、溉弟洽,从昉共为山泽游。及被代登舟,止有绢七匹、米五石。至都无衣,镇军将军沈约遗裙衫迎之。出为新安太守,在郡不事边幅,率然曳杖,徒行邑郭。人通辞讼者,就路决。为政清省,吏人便之。卒于官,唯有桃花米二十石,无于为敛,遗言不许以新安一物还都。杂木为棺,浣衣为敛。阖境痛惜,百姓共立祠堂于城南,岁时祠之。武帝闻问,方食西苑绿沈瓜,投之于盘,悲不自胜。即日举哀,哭之甚恸。追赠太常,谥曰敬子。

(节选自《南史·任昉传》,有删改)

(注)①举:养育,抚养。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复为主簿  (2)非亡卿之宝
(3)亦时才可惜,宜深    (4)为政清省,吏人便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庐于墓侧   不如而厚遇之
B.喜愠未尝形色 而君幸赵王
C.良久苏     臣敢上璧
D.就路决焉     复驾言兮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父丧去官,泣血三年,杖后而起。
(2)阖境痛惜,百姓共立祠堂于城南,岁时祠之。
【小题4】阅读第②段,具体说说齐明帝对任昉深加器异的原因。(用自己的话表述)
【小题5】依据全文,除了表现任昉“孝友纯至”之外,还表现了他怎样的人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