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张舜民在谏垣,荐之,得荆州教授。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
李纲之罢,太学生伏阙上书,乞留纲,军民集者数十万,朝廷欲防禁之。吴敏乞用时以靖太学,时得召对,言:“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钦宗曰:“无逾于卿。”遂以时兼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陛对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除兼侍读。连章丐外,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已而告老,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卒年八十三,谥文靖。
时在东郡,所交皆天下士,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晚居谏省,仅九十日,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凡绍兴初崇尚元祐学术,而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
【注】①南剑:今属福建省。②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程深服之推:推行
B.门不仕者十年杜:阻塞,关闭
C.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时事:侍奉
D.凡所论列皆于世道切:切合
【小题2】下列各句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而书赴告同学者②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B.①民思不忘②汉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
C.①军民集数十万②骑能属百余人耳
D.①时在东郡,所交皆天下士②今某之业就孰与仲多
【小题3】文中画线句子“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可概括为哪一个成语?请从文中另找两处能表明杨时尊重老师或求学真诚的文字。
答: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
译文: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汝德。
译文:  
(3)愈以才高难容,累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
译文:  
(4)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24 11:50: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淮阴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于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B.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D.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小题2】下列对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是周代即有的五等爵位之首,其余四等依次是公、伯、子、男。
B.拜指古时授予官职,类似的词语还有“除”,例如“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C.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D.《史记》是由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因家里贫穷,吃不上饭。在亭长家寄食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不给他饭吃,他一怒之下,最终离去。
B.韩信身材高大,并带有刀剑,面对别人的侮辱,没有奋起反抗,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C.韩信在犯法当斩时,滕公见他出语不凡,相貌堂堂,没有斩他。滕公同他交谈后,更是高兴,把他推荐给汉王刘邦,汉王看出他有超众之才,任命他为治粟都尉。
D.萧何劝说汉王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他就会走掉。汉王开头说看在萧何的情面上让韩信做将领,萧何认为不妥,最终汉王让韩信做了大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2)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第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种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禼上疏曰:“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边臣虽擅纳,实无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苏立、景询辈尔。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如其蔽而不遣,则我留横山之众,未为失也。”又徙逵帅鄜延,为逵移书执政,请存绥州以张兵势,先规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画稼穑之地三十里,以处降者。若弃绥不守,则无以安新附之众。援种世衡招蕃兵部敌屯青涧城故事。朝廷从之,活降人数万,为东路捍蔽。夏人屡欲款塞,每以虚声摇边。诏问方略,禼审计形势,为破敌之策以献。遣裨将曲珍、吕真以兵千人分巡东西路。夏人方以四万众自间道欲取绥,道遇珍,皇骇亟战,真继至,夏众败走。交趾叛,诏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总九将军讨之。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逵为宣抚使,禼副之。逵至,辄与禼异,固争不能得。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元祐初,梁乙埋数扰边,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既而以重兵压境,诸将亟请益戍兵为备,禼因遣人诘夏,夏兵遂去。乙埋终不悛。使间以善意问乙埋:“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遗之战袍、锦彩,自是乙埋不复窥塞。禼乃纵间,国中疑而杀之。五年,拜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赵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B.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C.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D.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书,古代指传递书信,在文中,赵禼替郭逵给执政大臣写信,提出多条建议。
B.款塞即叩塞门,指外族前来通好或到边界表示归顺,与“窥塞”“寇边”相对。
C.交趾原指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盘腿而坐的姿势,后与“安南”都指越南北部。
D.学士原指读书人或学者,文中是一种官职名称,主要从事掌管典礼、撰述等工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禼精于谋略,为国屡立功勋。他能审时度势,为朝廷献破敌之策;梁乙埋多次侵扰边关,他以武胜之,以文劝之,最后用离间计将其除去。
B.赵禼深晓边事,治理卓有成效。他向朝廷建言,应做好绥州的规划,建设堡寨,分析了放弃绥州的后果并援引了种世衡治边旧例,得到朝廷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C.赵禼富有才华,处事很有见地。他考中进士,在郭逵手下任文职;在种谔擅自纳降一事上,他支持诛杀种谔、并建议立即将土地和归降人还给夏国。
D.赵禼一心平叛,不计个人名利。交趾叛乱时,朝廷让赵禼统兵平叛,他推荐自己以前的上级郭逵为主将,自己甘愿任副职,赵禼设伏兵击贼,取得大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
(2)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

同类题3

顾宪之二三事

《梁书》

齐高帝即位,除衡阳内史。先是,郡境连岁疾疫,死者太半,棺木尤贵,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宪之下车,分告属县,求其亲党,悉令殡葬。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纪纲营护之。又土俗,山民有病,辄云先人为祸,皆开冢剖棺,水洗枯骨,名为除祟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事不想民俗遂改。时剌史王奂新至,唯衡阳独无讼者,乃叹曰:“顾衡阳之化矣。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还为太尉从事中郎。出为东中郎长吏、行会稽郡事。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除之。文度后还家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四十六)

(简注)①纪纲:仆从。②祟(suì):鬼神制造的灾祸。
(阅读指要)

顾宪之是南朝名医,为官清廉节俭,拒绝请托,处事公正,从不偏袒和放纵,深受百姓的拥护。本文选取的二三事即可看出他的人品。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衡阳内史(________)    (2)死者半(________)
(3)顾衡阳之化矣(________) (4)即除之(________)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共有四个分句,把它们依次写出来。
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民俗遂改。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与“悉裹以苇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此世所以不传也D.大王来何操
【小题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
(2)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
【小题5】上文主要记叙了顾宪之的三件事,请简述这三件事各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荣定,扶风平陵人也。荣定沈深有器局,容貌瑰伟。周太祖见而奇之,授平东将军, 赐爵宜君县子,邑三百户。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 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以功拜上仪同。后从武元皇帝引突厥木杆侵齐之并州,赐物三 百段。袭爵永富县公,邑千户,进位开府,除忠州刺史。从武帝平齐,加上开府,拜前将军。
其妻则高祖姊安成长公主也。高祖少小与之情契甚厚,荣定亦知高祖有人君之表,尤相 推结。
高祖受禅,来朝京师。上顾谓群臣曰:“朕少恶轻薄,性相近者,唯窦荣定而已。”赐 马三百匹。坐事除名,高祖以长公主之故,寻拜右武候大将军。上数幸其第,恩赐甚厚。以 佐命功,拜上柱国、宁州刺史。突厥沙钵略寇边,以为行军元帅,率九总管,步骑三万,出凉州。与虏战于高越原,两军相持,其地无水,士卒渴甚,至刺马血而饮,死者十有二三。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 增邑千六百户岁余,拜右武卫大将军,俄转左武卫大将军。上欲以为三公,荣定上书曰:“臣每观西朝卫、霍,东都梁、邓,幸托葭莩,位极台铉,宠积骄盈,必致倾覆。向使前 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臣每览前修,实为畏 惧。”上于是乃止。
开皇六年卒,时年五十七。上为之废朝,令左卫大将军元旻监护丧事,赙缣三千匹。上谓侍臣曰:“吾每欲致荣定于三事,其人固让不可。今欲赠之,重违其志。”于是赠冀州刺 史、陈国公,谥曰懿。
(节选自《隋书·窦荣定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B.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C.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D.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葭莩,本意是芦苇杆内的薄膜,常常用作为亲戚的代称;如文中的“幸托葭莩”就是有幸依赖妻女姊妹等有关的亲戚关系。
B.谥,古代加给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C.文中的“子”“公”“长公主”均为爵位。所谓“爵位”,也称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按国之大小待遇不同,权限也不同
D.受禅,也叫禅让,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种方式,即部落依次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如东汉献帝刘 协禅位给魏文帝曹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周太祖一见沉着稳健、气概不凡的窦荣定就感到奇异,授予他平东将军的官职,赐给他宜君县子爵位,食邑三百户,其被重视可见一斑。
B.窦荣定因为妻子的关系和功绩卓越,屡被封赐。当高祖还想封赐他三公的爵位时,窦荣定援引先例,担心自己重蹈先贤覆辙,高祖才作罢。
C.窦荣定跟随武元皇帝率领突厥木杆占领北齐的并州,得赐绢三百段,世袭永富县公爵,食邑千户,升官为开府,授职忠州刺史,又并加升为上开府,授官前将军。
D.窦荣定逝世,高祖很悲痛,为此不上朝,令左卫大将军元旻监护丧事,并追封窦荣定为冀州刺史、陈国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
(2)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②贺少为骑士,从军数有功。自武帝为太子时,贺为舍人,及武帝即位,迁至太仆。贺夫人君孺,卫皇后姊也,贺由是有宠。元光中为轻车将军,军马邑。后四岁,出云中。后八岁,遂代石庆为丞相,封葛绎侯。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自公孙弘后,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三人比坐事死。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谴。
③初,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顿首涕泣,曰:“臣本边鄙,以鞍马骑射为官,材诚不任宰相。”上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起,上乃起去,贺不得已拜。出,左右问其故,贺曰:“主上贤明,臣不足以称,恐负重责,从是殆矣。”
④贺子敬声,代贺为太仆,父子并居公卿位。敬声以皇后姊子,骄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安世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有私,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节选自《汉书·公孙贺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元光中为轻车将军,马邑
(2)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父子并公卿位
A.官任职 B.岁月不
C.后来上 D.安乐业
(2)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三人坐事死
A.权量力 B.肩接踵
C.无与伦 D.屋连甍
【小题3】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B.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C.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D.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小题4】把第④段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小题5】根据第③段判断公孙贺不接受丞相之职的直接原因是
A.公孙贺担心自己出生边远地,见识浅陋,不利管理国家。
B.公孙贺担心自己靠军功做官,没有全面治理国家的才能。
C.公孙贺担心自己像前面三位丞相一样被责罚,处危险中。
D.公孙贺担心自己在英明君主的监管之下,难以施展才能。
【小题6】第③段“诏命丞相之职不受”反映了公孙贺____的性格特点,第④段“以朱安世赎敬声罪”反映了公孙贺____ 的处事方式。(用四字短语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