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竞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文端。

(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B.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C.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D.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马,古代官职名,即太子洗马。汉时亦作“先马”,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唐代沿称,掌管东宫经史子集四库图书的刊缉贮藏。
B.户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地官,亦称民部,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改称户部。
C.谥,古人死后,为褒扬其生前事迹、品德政绩等而给予的封号。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D.太子太师,古代官职名,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多为虚衔无实职,主要用来追赠死去的重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以勤为人庄重,不畏权势。严世蕃向高拱、陈以勤询问裕王如何评说皇帝时,高拱用戏谑的语言应付严世蕃,而陈以勤以严肃的态度反问严世蕃。
B.陈以勤热心王储,但不得重用。虽然陈以勤对裕王十分忠心,但是明世宗对于陈氏父子的情谊一向十分淡薄,因此,裕王一年内也都不能召见陈以勤一次。
C.陈以勤忠勇坚贞,不矜不伐。虽然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保护裕王的功劳,裕王也曾书写“忠贞”二字相赠,但他却深藏晦匿,不曾夸耀。
D.陈以勤聪明睿智,洞察局势。高拱和赵贞吉相互倾轧,张居正又从中构陷,陈以勤自知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以致于不会被三人所容,于是辞官归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
(2)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竞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9 04:01: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何刚,字悫人,上海人。崇祯三年举于乡。见海内大乱,慨然有济世之志。交天下豪俊,与东阳许都善,语之曰:“子所居天下精兵处,盍练一旅以待用。”都诺而去。

十七年正月,入都上书,言:“今日救生民,匡君国,莫急于治兵。陛下诚简强壮英敏之士,命教习之,学成优其秩,寄以兵柄,必能建奇功。臣读戚继光书,继光数言义乌、东阳兵可用。诚得召募数千,加之训练,准继光遗法,分布河南郡县,大寇可平。”帝壮其言,即擢刚职方主事,募兵金华。

刚出都,都城陷,驰还南京。先是,贼逼京师,刚友陈子龙、夏允彝将联海舟达天津,备缓急,募卒二千人,至是令刚统之。子龙入为兵科,更乞广行召募,委刚训练,从之。刚乃上疏言:“臣请陛下三年之内,宫室不必修,百官礼乐不必备。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优游岁月,润色偏安,锢豪杰于草间,迫枭雄为盗贼,是株守以待尽也。惟庙堂不以浮文取士,而以实绩课人,则真才皆为国用,而议论亦省矣。分遣使者罗草泽英豪,得才多者受上赏,则枭杰皆毕命封疆,而盗魁亦少矣。”时不能用。

寻进本司员外郎,以其兵隶史可法。可法大喜得刚,刚亦自喜遇可法知已。士英恶之,出刚遵义知府。可法垂涕曰:“子去,吾谁仗?”刚亦泣,愿死生无相背。逾月,扬州被围,佐可法拒守。城破,投井死。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
B.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
C.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
D.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崇祯三年”是年号纪年法,古代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纪年,并同时改变年号。
B.“书”“疏”在这里都是指奏章,奏章是封建时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
C.“擢”与“拔”“超迁”相同,都是提拔的意思,用于官职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
D.“庙堂”指太庙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也可指朝廷或帝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刚有济世之志。时天下大乱,他认为东阳是出精兵之地,建议许都训练一支军队待用,许都允诺。
B.何刚颇有谋略。他认为拯救人民和国家,治兵最为重要,应训练精兵,部署在河南各郡县,敌寇就可平定。
C.何刚勇猛果敢。都城沦陷后,临危受命,率领自己招募的两千士卒疾驰返回南京,进行救援。
D.何刚忠烈节义。与史可法意气相投,愿死不背弃;后帮助史可法据守扬州城,城池被攻破后,投井而死。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诚简强壮英敏之士,命教习之,学成优其秩,寄以兵柄,必能建奇功。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真予之钞,命具汤镬,趋烹奴,号于众曰:“奴叛主者视此。”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①故事者,不听。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曰:“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曰:“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大军征云南,命真偕其子兵马指挥贵往,规画军饷,置邮驿。寻命真为浙江布政使,改湖广。二十年复致仕,封东莞伯,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卒。
(选自《明史何真传》,有删改)
(注)①尉佗:赵佗,曾任秦南海郡尉,《三国志·吴书·陆瑁传》中有“昔尉佗叛逆,僭号称帝”的记载。②世券:又称铁券,是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B.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C.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D.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在古代官职任命制度中表示“提拔”的意思,与“贬”意思相反。
B.“洪武”为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是明代的第一个年号。
C.“顿首”中的“顿”是稍停的意思。“顿首”指行礼时,头轻轻低下,稍停一会儿,然后抬起。
D.“邮驿”也称“驿传”,是从早期专人送信演变而来的机构,主要负责递送文书,“步递曰邮,马递曰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何真富有正义感。元末盗贼四起,他聚集民众保护乡里;十四年,同县之人王成、陈仲玉发动叛乱,他到元帅府状告他们。
B.何真战功卓著。在海寇邵宗愚攻陷广州后,他带兵击退他们,夺回了广州城;在反击熊天瑞的进攻时大胜,广东人依赖何真得以保全。
C.何真识大体,顾大局。廖永忠奉太祖之命率领水军攻取广东时,何真到军门献上印章,并登记好所辖郡县的具体情况,奉上书表投降。
D.何真归顺后受到了重用。大军征伐云南时,皇帝命令何真与其子何贵一同前往,不久又任命何真担任浙江布政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
(2)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主事。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①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天启初,谥贞肃。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节)

(注)①宪:属吏称上司为“宪”,如宪台(御史官职的通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B.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C.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D.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部,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法律、刑狱等,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分别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B.社学,是元、明、清三代由民间岀资兴办的地方小学,择通晓经书者为师,以教劝农桑为主要内容,子弟于农闲时入学。
C.秩满,官吏任期满届,古代官员任期多一任三年,此处“九年秩满”实为“九年考满”,意即他通过了多个任上的官员考核。
D.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于省城举行,因其时正值秋天的八月,故又叫“秋闱”,考中者被称作举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显著。任嘉兴知府时,他重视教育,要求八岁的孩子一律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竟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申诉,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杖死多位里老,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之后,他又入朝状告孔儒越职行事,这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与住所都很简朴,宦官路过其辖区,他只赠送普通物品;面对宦官索要钱财,他要求其岀具收据,巧妙拒绝。
D.杨继宗慧眼识才,卓有远见。他在监察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便断定这两位考生都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对此佩服不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岀之。
(2)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日本陷朝鲜,石星惑沈惟敬言,力主封贡。国祚面诘星:“此我乡曲无赖,因缘为奸利耳,公独不计辱国乎?"星不能用。二十六年,超擢礼部右侍郎。湖广税监陈奉横甚。国祚贻书巡按御史曹楷,令发其状。帝怒,几逮楷,奉亦因此撤去。尚书余继登卒,国祚摄部事。时皇长子储位未定,冠婚逾期,国祚屡疏谏。戚臣郑国泰请先冠婚,后册立。国祚抗疏言:“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况先册立,后冠婚,其仪仗冠服之制,祝醮敕戒之辞,升降、坐立之位,朝贺拜舞之节,因名制分,因分制礼,甚严且辨。一失其序,名分大乖。违累朝祖制,背皇上明伦,犯天下清议,皆此言也。”国祚摄尚书近二年,争国本至数十疏,储位卒定。陕西狄道山崩,其南涌小山五,国祚请修省。社稷坛枯树生烟,复陈安人心、收人望、通下情、清滥狱四事。云南巡抚陈用宾进土物,国祚劾之。寻转左侍郎,改吏部。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
光宗即位,以囯祚尝侍潜邸,特旨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机务。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国祚素行清慎,事持大体,称长者。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国祚既竣事,即求罢,优诏不允。刑部尚书王纪为魏忠贤所逐,国祚合疏救,复具私揭争之。纪为礼部侍郎时,尝以事忤国祚者也。三年,进少保、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改武英殿。十三疏乞休,诏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乘传归。明年卒。太傅,谥文恪。
(节选自《明史·朱国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
B.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
C.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
D.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婚,指行加冠、结婚礼。加冠是古代成人的标志,表明可以结婚成家。
B.外戚,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如其父母、兄弟,与皇族宗亲相对。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用以代指国家。
D.赠太傅,“赠”与前文的“进”“改”“加”,在封建时代都指授予在世的官员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国祚敢于直言。对被沈惟敬的言论迷感力主封贡的石星,他当面诘责;对干预朝政的外戚郑国泰,他上疏直言批评。
B.朱国祚关心国本。针对皇长子储位未定,婚期过了期限,在担任尚书的近两年间,他上疏数十次,最终确定了储位。
C.朱国祚深受优待。御史汤兆京弹劾他纵酒超越礼制,因为皇帝还未即位时,他曾经侍奉皇帝,因此皇帝对此并不过问。
D.朱国祚顾全大局。参与主持会试,对别人讽刺他是因为迎合皇上才受到特别任用,他在完成工作后才主动请求辞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湖广税监陈奉横甚。国祚贻书巡按御史曹楷,令发其状。
(2)刑部尚书王纪为魏忠贤所逐,国祚合疏救,复具私揭争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載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庸,指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是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极为险要。
B.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中试者称为“举人”,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C.擢,本义为“抽引,拉拔”,文中引申为“选拔、提升官职”之义,李密《陈情表》中有“过蒙拔擢”的句子。
D.壬辰,干支之一,中国古代常如文中这样用干支法来纪日,“壬”在十天干中排第七,“辰在十二地支中排第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王守仁聪颖好学,文武兼修。他不仅能在科场取胜,还曾远赴居庸关、山海关等地游学考察,喜欢谈论军事。
B.王守仁不畏强权,正直敢言。他曾因上奏章营救戴铣等人,得罪权贵刘瑾,被责打后贬到边远蛮荒之地。
C.王守仁因势利导,深得民心。他被贬到贵州龙场任驿丞期间,根据当地的风俗对百姓加以引导,深受百姓爱戴。
D.王守仁精通军事,善于谋划。他设计使朱宸濠杀掉了自己的宰相李士实、刘养正,为短期内平定叛乱奠定了基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2)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