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③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④见之欤?
注释:
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
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③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④傥:或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之宗:尊奉
B.节读书 折:改变
C.方山子亦矍然矍然:欣喜的样子
D.往往狂垢污阳:通“佯”,假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欲此驰骋当世请战喻
B.晚乃遁光、黄间犹见眉间
C.而家在洛阳余嘉能行古道
D.妻子奴婢皆有自得意蚓无爪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出身微贱,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终不得意;晚年放弃了富贵生活,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记主人公少年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可见作者对“异人”的仰慕,也隐含有对方山子超脱世俗、淡泊自守的赞扬之意。
D.结合苏轼被贬黄州的处境可知,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己之“不遇”,本文可以视为作者当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小题4】翻译
⑴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⑵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30 02:35: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日:“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日:“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即是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蒙精于治理。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找茬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奉公无私。郊祭大事先期完成,皇帝向侯蒙透露有意提拔他的意思,被侯蒙拒绝了,为财利向君王请求而上位,非他所为。
C.侯蒙直言评鉴。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受冤屈。他建议改革大钱流通的弊病,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装作不知故意斥责府库主管,结果被皇上误会遭到贬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2)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之。”沛公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B.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C.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D.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入关者之 称王
B.稍徵关中兵以自益,之。    抗拒
C.沛公其计 于是、就
D.驱之鸿门,见项羽 谢罪
【小题3】下列解释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创作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它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记述历史的先河。“本纪”是按年代顺序记叙帝王的言行和政绩的。
B.古人一般有名有字,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对方其名是出于尊敬,称自己之字是出于自谦。“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羽称自己的字,表示自谦。
C.刘邦宽容爱人,善于笼络人心。反对将领们主张杀死秦王子婴,认为他已经投降,杀之不祥。召集年老有德望及豪杰之人宣传他的政策,不受百姓进献的牛羊酒食。
D.项羽优柔寡断、凶残暴戾。鸿门宴前后的反复无常可见其犹豫不决、胸无城府;攻破函谷之关后一路烧杀抢掠,逐渐丧失民心,这也暗示了后来项羽的失败与刘邦的成功。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2)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高祖陵,汉光禄大夫。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时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乡党亲族莫不称之。郡命主簿,州辟从事,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王母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 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家富于财,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曰:“非尔所及也。”诫其女曰:“刘殷至孝,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骏于是表之,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伦篡位,孙秀重殷名,以散骑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门。及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既至,谓殷曰:“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曰:“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残反政,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
属永嘉之乱,没于刘聪。聪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竟以寿终。
《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注)①颓然:恭顺的样子。  ②王母:曾祖母王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而不介:孤高
B.州从事辟:征召
C.优诏其高志遂:于是
D.明刑善旌:表扬
【小题2】(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刘殷至孝”的一组是(3分)()
A.①服丧三年,未曾见齿②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
B.①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②事王母以孝闻
C.①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
D.①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②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谘祭酒,刘殷应召到任,后又调任新兴太守,政绩突出。
A.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期间悲哀超于常人,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从不露齿而笑。为奉养曾祖母王氏,放弃了多次做官的机会,他的孝顺也为当时的人所赞赏。
B.刘殷刚成年,就广泛地学习。阅读文诗赋,精通经史。他性情洒脱,有济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
C.征南将军羊祜征召刘殷任参军事,他称病推辞。同郡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刘殷是庸人的见识,但佩服刘殷的孝心和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
D.适逢乱世,刘殷多次放弃为官的机会,但齐王司马冏辅政时,征入刘殷任大司马军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5分)
答:    
(2)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5分)
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为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
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太史公曰:孔子称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义不忘贤,明主之美以救过。仁与余善,余故并论之。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B.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C.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D.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箕踞,指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形状像箕的一种不拘礼法的坐法,是一种表示对对方轻慢的姿态。
B.古代尚左,以左为尊,为贵,为高,为上,以右次之。如文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C.顿首,古时的一种拜礼,行礼时头触地时间很短,只是略作停顿,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
D.苑,放养禽兽种植林木的地方,后多指帝王的花园或其游乐打猎之所,也可用来指学术、文艺荟萃之处。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田叔才能卓著,忠诚事主。赵王获罪,田叔带上刑具,假称赵王家奴跟随;真相大白后,赵王被黜,田叔凭自己的才能获高祖赏识。
B.田叔善于识人,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他根据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以及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并受士兵爱戴这些事实,做出了中肯的判断。
C.田叔重视维护君王声望,并能使君王之美发扬光大。对控诉鲁王夺取财物的百姓,田叔处以笞五十,搏二十的处罚,后又劝说鲁王亲自归还百姓财物,让君王扬善弃恶。
D.田叔有为臣之贤,善于纠正君王的过失。鲁王围猎,他坐于露天等待鲁王,以委婉的方式让鲁王不再大举外出游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2)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征见。孝文帝受釐,上因惑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B.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C.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D.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秦汉至北齐主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B.“博士”在古代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也指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C.中国的“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D.“太傅”,中国古代职官,为辅导太子的东宫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因为吴廷尉的推荐,被文帝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B.贾谊二十多岁,在同僚中年纪最轻,每次皇帝下令让臣子们讨论问题,老先生们都无法应答,而贾谊就替他们一一应答。
C.贾谊从长沙被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向他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
D.文帝又打算封贾谊为列候的时候,他多次上疏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下面指定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