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周法尚,字德迈,汝南安成人也。法尚少果劲有风概,好读兵书。
高祖受禅,拜巴州刺史,破三叛蛮于铁山,复从柱国王谊击走陈寇。迁衡州总管四州诸军事,改封谯郡公,邑二千户。后上幸洛阳,召之,及引见,赐金钿酒钟一双,彩五百段,良马十五匹,奴婢三百口,给鼓吹一部。法尚固辞,上曰:“公有大功于国,特给鼓吹者,欲令公乡人知朕之宠公也。”固与之。岁馀,转黄州总管。上降密诏,使经略江南,伺候动静。及伐陈之役,以行军总管隶秦孝王,率舟师三万出于樊口。陈城州刺史熊门超出师拒战,击破之,擒超于阵。转鄂州刺史,寻迁永州总管,安集岭南,赐缣五百段,良马五匹,仍给黄州兵三千五百人为帐内。陈定州刺史吕子廓据山洞反,法尚引兵逾岭,子廓兵众日散,与千馀人走保岩险,其左右斩之而降。
炀帝嗣位,转云州刺史。后三岁,转定襄太守,进位金紫光禄大夫。明年,黔安夷向思多反,杀将军鹿愿,围太守萧造,法尚与将军李景分路讨之。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辽东之役,以舟师指朝鲜道,会杨玄感反,与将军宇文述,来护兄等破之。以功进右光禄大夫,赐物九百段。时有齐郡人王薄、孟让等举兵为盗,众十馀万,保长白山。频战,每挫其锐。明年,复临沧海,在军疾甚,谓长史崔君肃曰: “吾再临沧海,未能利涉,时不我与,将辞人世。立志不果,命也如何!”言毕而终,时年五十九。赠武卫大将军,谥曰僖。
(节选自《隋书·周法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A.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B.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C.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D.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
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谥,在此处是大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法尚小时就果敢勇毅,有气概,自幼就好读兵书,这为后来他的征战中,运用兵法屡立战功奠定了基础。
B.皇上巡幸洛阳时赐给周法尚财宝、马匹和奴婢,他坚决推辞,皇上认为他对国家有大功,坚持要奖赏给他。
C.周法尚跟随隋文帝和隋炀帝两朝皇帝,南征北战,遇到发生叛乱,皇帝就委以重任,出征平叛,都能取胜。
D.隋征讨辽东时,周法尚率水军直指朝鲜道。可是退上杨玄感造反,回兵平定,第二年又到沧海,却因病重去世。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降密诏,使经略江南,伺候动静。
(2)吾再临沧海,未能利涉,时不我与,将辞人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02 11:06: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后面题。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韶拜定州,除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 又与业别,执手曰:“令 我 出 都【注】 君 便 失 援 恐 君 在 后 不 自 保 全 唯 正 与 真 愿 君 自 勉。”业唯有一马,因瘦而死。韶以业家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对曰:“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后高祖书与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韶,高祖之婿也,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崔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答曰:“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寻以病卒。(节选自《北齐书·循使传》)
注:出都:六朝时人谓出至京城为出都。
【小题1】对文段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彭城王韶定州    拜:授予官职
B.典签 除:革除官职
C.同心戮力,庶有乎  济:成功 
D.以病卒    寻:不久
【小题2】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业出身贫寒低微,年轻时在州府任官吏,他秉性廉谨,不接受同僚分给的不义之财,长史刘仁之表示要与他同心戮力,并希望会取得成功。
B.长史刘仁之对孟业颇为信赖,后征召入朝为官,临行向彭城王极力举荐孟业。虑及孟业日后孤立无援的处境,勉励他恪守正直的人格。
C.孟业唯一的马死后,彭城王为帮助家贫的孟业,想让官吏们同吃马肉,再加倍还给他钱,孟业坚决推辞。彭城王戏说那些名人是孟业请来的,孟业仍婉言谢绝。
D.孟业后来任司州长官的法曹官,因形貌短小,遭到鄙视。但后来孟业的断决之明折服了司州长官,不久,孟业升迁东郡守,为政以宽和仁厚而著称。
【小题3】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
(2)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小题4】“/”为文段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令 我 出 都 君 便 失 援 恐 君 在 后 不 自 保 全 唯 正 与 真 愿 君 自 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英烈夫人祠记

去扬州西北三十里有得胜山,故韩蕲王讳世忠破金兵处也,有英烈夫人祠,土人谓之异娼庙。内供英烈夫人戎装像、旌旗、剑印,其位曰“英烈杨国夫人五军都督梁”。

英烈夫人者,韩蕲王妾梁氏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流寓京口为伎,有侠气,以角抵技闻。

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梁氏异之,询左右,知是独擒方腊之韩校尉也。梁氏乃自赎以妾之。

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囚高宗,改元明受。时世忠在秀州,以兵少不得进,乃修器械,以疑叛逆。傅等恐惧。梁氏与子亮时在临安,为傅所质,防守严密。太后用平章事朱胜非计欲召四方勤王。胜非谓傅曰:“秀州方疑惧不前,为未得明诏,无封赏故今白太后,遣梁氏慰抚世忠。”于是太后召梁氏入,封安国夫人,速其勤王。即领命,梁氏疾驱一日夜会世忠于秀州。面陈临安虚实利害,固言必勤王者三。世忠挥军急进,乱乃平。高宗复辟,梁氏以殊勋进护国夫人。

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铁浮图①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

梁氏既死,金人曝其胴于淮市三日,函其首以报北国,金帝命悬于都门。兀术闻之,感其忠勇,敛梁氏遗体,遗世忠。拼合之际,验梁氏全尸,创伤数十,致命者七,皆在身前也。世忠大恸。朝廷闻讯大加吊唁,诏赐银帛五百匹两,追封“英烈杨国夫人”。立祠。

(选自《英烈夫人祠记》,有删改)

注①铁浮图:铁浮屠又称为铁浮图,浮屠是佛语中铁塔的意思。根据记载,属于具装重骑兵,即人马俱披重型盔甲,对敌阵发起冲击的骑兵。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B.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C.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D.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尉,古代武官官职名称,汉朝时已有此官,其职位仅次于将军。后世其地位降低,成为低级武官的称号。文中即为此意。
B.改元,古代新君即位第二年起开始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有些帝王在位而多次改用新年号的,亦称改元。
C.勤王,既指为王事尽力;也可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本文中取的是第二个意思。
D.丁卯,在文中属于干支纪日;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古人拿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共配成六十组,如丁卯年、甲丑年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京口的酒席上,韩世忠在众人中显得格外威武,不同于其他参加宴会的官员,后来韩世忠为梁氏赎身并娶她为妾。
B.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谋反,囚禁了宋高宗,改年号为明受。当时韩世忠在秀州,认为兵力不够而没有进攻临安叛军。
C.太后为了能够安抚韩世忠,让他出兵救驾,封梁氏为安国夫人;宋高宗在韩世忠平定叛乱后重新恢复了帝位,因梁氏勤王有功,封她为护国夫人。
D.梁氏在山阳、宿迁两地多次与金兵交战,全部取得胜利,思想上有些松懈轻敌,在一次率轻骑攻取金兵粮道时,遭遇埋伏遇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
(2)秀州方疑惧不前,为未得明诏,无封赏故。今白太后,遣梁氏慰抚世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小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鹏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鹏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置门下,甚爱 幸:宠幸
B.更秦之旧法     悉:全部   
C.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   国:国都  
D.逮系长安狱治,亡事 卒:最终
【小题2】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能直接说明贾谊才学优异的一组是
①(贾谊)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③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④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⑤文帝思谊,征之
⑥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与李斯是同乡,贾谊曾经向李斯学习并侍奉他。
B.读书人认为贾谊很有才能,而绛侯、灌侯等人却认为贾谊学识浅薄。
C.因为文帝的谦让,贾谊的许多想法未能变为现实。
D.文帝向贾谊问及鬼神的事,被贾谊的回答所折服,认为自己的见识不如贾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传

萧 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黄昏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要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着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原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归,自请解职辞官归家,古代官职升降调动有一些专用词语,官职升迁有拔、擢;官职调任有迁、徙、调;官职降职有罢、黜、免、谪。
B.黄昏,十二时辰之一。十二时辰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C.绶,官印;解绶去职指辞职归隐。
D.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民间在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博学多识,他擅长文章写作,《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渊明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渊明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馈赠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五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