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慈圣光献曹皇后,真定人,枢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孙也。明道二年,郭后废,诏聘入宫。景佑元年九月,册为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庆历八年闰正月,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后三日,卫卒数人作乱,夜越屋叩寝殿。后方侍帝,闻变遽起。帝欲出后闭阁拥持趣呼都知王守忠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欧小女子紿①奏后叱之曰贼在近杀人敢妄言耶后度贼必纵火,阴遣人挈水踵其后,果举炬焚帘,水随灭之。是夕,所遣宦侍,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故争尽死力,贼即禽灭。阁内妾与卒乱当诛,祈哀幸姬,姬言之帝,贷其死。后具衣冠见,请论如法,曰:“不如是,无以肃清禁掖。”帝命坐,后不可,立请,移数刻,卒诛之。
初,王安石当国,变乱旧章,后乘间语神宗,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熙宁宗祀前数日帝至后所,后曰:“吾昔闻民间疾苦,必以告仁宗,因赦行之,今亦当尔。”帝曰:“今无他事。”后曰:“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帝悚听,垂欲止,复为安石所持,遂不果。
苏轼以诗得罪,下御史狱,人以为必死。后闻之,谓帝曰:“尝忆仁宗以制科得轼兄弟,喜曰:‘吾为子孙得两宰相。’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捃②过至于诗,其过微矣。吾疾势已笃,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宜熟察之。”帝涕泣,轼由此得免。
晚得水疾,侍医莫能治。元丰二年冬,疾甚,帝视疾寝门,衣不解带。旬日崩。年六十四。及崩,帝哀慕毁瘠,殆不胜丧。有司上谥,葬于永昭陵。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改)
【注】
①绐:dài,欺骗。
:jùn,拾取,搜集。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欲出/后闭阁拥持/趣呼都知王守忠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欧小女子绐奏/后叱之曰/贼在近杀人/敢妄言耶/
B.帝欲出/后闭阁/拥持趣呼都知王守忠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欧小女子绐奏/后叱之曰/贼在近杀/人敢妄言耶/
C.帝欲出/后闭阁拥持/趣呼都知王守忠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欧小女子绐奏/后叱之曰/贼在近杀人/敢妄言耶/
D.帝欲出/后闭阁/拥持趣呼都知王守忠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欧小女子绐奏后/叱之曰/贼在近杀/人敢妄言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稼穑泛指农业劳动,初见于《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稼、穑两字分别指两种农作物。
B.赦的本义为宽免,在古代意思多为君主减免罪行或赋役,中国古代帝王以施恩为名,常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或者遭遇大天灾情况下,常颁布赦令,赦免一批罪犯,这种行为叫大赦天下。
C.科举考试是指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分为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文中苏轼参加的是殿试。
D.旬的意思是十日,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句,唐代永徽之年,古代官员的休假制度为“旬休”,官员每10天休息一天,分为上旬、中旬、下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彬的孙女因为仁慈、节俭,重视并经常亲自参与劳动而在郭后被废后应诏入宫,后被册封为皇后。
B.在面对作乱的贼子时,曹皇后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胆识和智慧,但在处理参与作乱的宫女时,也表现了她的阴险与毒辣。
C.曹皇后对人有亲疏有别的一面,同样是天下才士,曹皇后主张外放王安石,赦免苏东坡。
D.曹皇后在病中仍然关心苏轼一案,充分体现了她的仁慈。苏轼最终绝处逢生,与自己的才识也有关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
(2)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捃过至于诗,其过微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01 04:32: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书,一再辄成诵。初以族祖荫补官。绍兴五年廷试,言孝悌动上心,擢进士第二人,授保宁军节度推官。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中未尝与之狎,见则揖而退,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迁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武成庙,官吏请以闻,中不答,官吏阴画图以献。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中犹烈备边为言,又不听,递请补外,上不许,曰:“黄中恬退有守。”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饮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此国家大事,臣子至痛,一有失礼,谓天下后世何!”竟得如礼。中自使还,每进见辄言边事,又独陈御备方略,高宗称善。不数月,金亮已拥众渡淮。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众惭服。乾道改元,中年适七十,即告老。居六年,上御讲筵,顾侍臣曰:“黄中老儒,今居何许?年几许?筋力或未衰耶?”召引对内殿,问劳甚渥。除龙图阁学士,致仕。凡邑里后生上谒,必训以孝悌忠信。朱熹裁书以见,有曰:“今日之来,将再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也。”其为人敬慕如此。其后,上手书遣使访朝政阙失。属疲,手草遗表,深以人主之职不可假之左右为戒。淳熙七年八月庚寅卒,年八十有五。

(选自《宋史•黄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B.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C.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D.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谏官,对君主的错误进行规劝使其改正的官吏,与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监官”不同。
B.古代新君即位后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年号,亦称“改元”。
C.告老,文中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其他缘故而辞职的一种借口。
D.庚寅,干支之一。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中不攀附、迎合权贵。黄中面对龙大渊不卑不亢,而没有得到龙大渊的照顾;宰相因武成庙的事质问黄中和周绾,黄中予以反驳。
B.黄中受到赏识,获得优待。他在考试中提到孝悌而打动了皇帝的心而被提拔;他七十多岁还被皇帝记在心上,皇帝给他丰厚赏赐。
C.黄中富有远见,关注边防。他出使金国,觉察到金国人的意图,报告皇帝,后来证明他的预见是对的;他觐见皇帝多次捉到边防的事。
D.黄中受人尊敬,心系国家。他退休后,朱熹写信给他,谦恭地表达要做他的弟子;他上书皇帝,指出朝政的过失,生病后,写遗表劝诫皇帝。
【小题4】把下列所学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崔日用,滑州灵昌人,其先自博陵徙家焉。进士举,初为芮城。大足元年,则天幸长安,路次陕州。宗楚客时为刺史,日用支供顿事,广求珍味,称楚客之命,遍馈从官。楚客 知而大加赏叹,盛称荐之,由是擢为新丰尉。无几,拜监察御史。

神龙中,秘书监郑普思欲纳女后宫,潜谋左道,日用遽奏劾之。普思方承恩,中宗不之省。日用廷争恳至,词甚抗直,普思竟伏其罪。时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等递为朋党,日用潜皆附之,骤迁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中宗暴崩,韦庶人称制,日用恐祸及己。知玄宗将图义举,乃因沙门普润、道士王晔密诣籓邸,深自结纳,潜谋翼戴。玄宗尝谓曰:“今谋此举,直为亲,不为身。”日用曰:“此乃孝感动天,事必克捷。望速发,出其不意,若少迟延,或恐生变。”及讨平韦氏,其夜,令权知雍州长史事。以功授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封齐国公,食实封二百户。 为相月余,与中书侍郎薛稷不协,于中书忿竞,由是转雍州长史,停知政事。寻出为扬州长史,历婺、汴二州刺史、兗州都督、荆州长史。因入奏事,言:“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上曰:“诚如此,直恐惊动太上皇,卿宜更思之。”日用曰:“臣闻天子孝与庶人孝全别。庶人孝,谨身节用,承顺颜色;天子孝,安国家,定社稷。今若逆党窃发,即大业都弃,岂得成天子之孝乎!伏请先定北军,次收逆党,即不惊动太上皇。”玄宗从其议。及讨萧至忠、窦怀贞之际,又令权检校雍州长史,加实封通前满四百户。寻拜吏部尚书。

十年,转并州大都督长史。寻卒,时年五十,赠吏部尚书,谥曰昭。后又赠荆州大都督, 子宗之袭。日用才辩过人,见事敏速,每朝廷有事,转祸为福,以取富贵。及先天已后,复 求入相,竟亦不遂。

(选自《旧唐书•崔日用》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B.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C.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D.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如县尉、都尉、卫尉、太尉。文中的“芮城尉”和“新 丰尉”是指同一级别的官员。
B.雍州,历史上的九州之一,在秦汉隋唐时期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文中崔日用被暂时任命为雍州长史,说明了朝廷对他的倚重。
C.社稷,社稷本义是指土神和谷神,君主为了祈求安定和丰收,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 地神和五谷神,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D.检校,检校之衔始于晋朝,最初有审查、核实的职责,后来指在本官之外暂时兼任他 职,朝廷对宠信、敬重的大臣多加此名。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于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日用在负责调度行旅宴饮所用之物时打着陕州刺史宗楚客的名号为武则天的随行官 员送上山珍美食,因而得到宗楚客的推荐。
B.秘书监郑普思想把女儿送到后宫,暗中谋划,使用邪魔歪道,崔日用据理力争,极力 弹劾他,最终让郑普思认罪伏法,受到惩戒。
C.崔日用知道玄宗打算铲除韦氏及其党羽后,劝说鼓励玄宗尽早行动,免生变故。平定 成功后,他便被任命为雍州长史。
D.朝廷每有祸事,崔日用往往能准确迅速地预判,让朝事转危为安。为此朝廷再次请他 出任宰相之职,但他最终没有答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因沙门普润、道士王晔密诣籓邸,深自结纳, 潜谋翼戴。
(2)与中书侍郎薛稷不协,于中书忿竞,由是转雍州长史,停知政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潘季驯,字时良,乌程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九江推官。擢御史,巡抚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广人大便。临代去,疏请饬后至者守其法,帝从之。四十四年,由左少卿进右金都御史,总理河道。与朱衡共开新河,加右副都御史。寻以去。隆庆四年,河决邳州、睢宁。起故官,再理河道,塞决口。明年,工竣,坐驱运船入新溜漂没多,为勘河给事中雒遵劾罢。万历四年夏,再起官,巡抚江西。明年冬,召为刑部右侍郎。是时,河决崔镇,黄水北流,清河口淤淀,全淮南徙,高堰湖堤大坏,淮、扬、高邮、宝应间皆为巨浸。大学士张居正深以为忧。季驯以故道久湮,虽浚复,其深广必不能如今河。议筑崔镇以塞决口,筑遥堤以防溃决。又:“淮清河浊,淮弱河强,河水一斗,沙居其六,伏秋则居其八,非极湍急,必至停滞。当藉淮之清以刷河之浊,筑高堰束淮入清口,以敌河之强使二水并流,则海口自浚。”季驯之再起也,以张居正援。居正,家属尽幽系。季驯言:“居正母逾八,旦暮必殁,乞降特思宵释。”御史李植动季党居正,落职为民。十六年,给事中梅国楼复荐,遂起季驯右都御史,总督河道。明年,黄水暴涨,冲入夏镇坏田庐,居民多溺死。季驯复筑塞之。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三疏乞休,不允。二十年,泗州大水,城中水三尺,患及祖陵。季驯谓祖陵王气不宜轻泄,议不合。都给事中杨其休请允季去。归三年卒。
(节选自《明史·潘季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B.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C.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D.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指父母之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称为“丁忧”,也称“丁艰”
B.给事中,官职名。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纠弹官吏。
C.乞休,指自辞官职,类似的说法还有“乞身”“乞骸骨”等。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
D.殁,是死的委婉说法之一。古人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对死亡各有其称,如天子死曰“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季驯心系百姓,为政造福一方。他任广东巡按时,推行均平里甲法,给当地百姓带来便利:他还上奏请求告诫后来的人也遵守此法,得到允许。
B.潘季驯成功治河,却遭弹劾罢免。黄河邳州和睢宁决堤,他负责治理河道,堵塞决口;工程完成后,因驱使漕运船只进入新河沉没过多而被弹劾罢免。
C.潘季驯知恩图报,敢于仗义相助。他能复出,是因为张居正的支持:张居正死后,家属全部被幽禁,他请求免去张居正年迈母亲的死罪。
D.潘季驯独抒己见,最终被迫去职。泗发大水,城中积水达三尺高,威胁到祖陵的安全:他认为祖陵的王气不宜轻泄,因见不统一,最终离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驯以故道久湮,虽浚复,其深广必不能如今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最闻,擢提举河东常平、江东转运判官。大观中,牂牁内附,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恪以奉使称职,迁右司员外郎、起居舍人。言河北边备弛废,宜及今无事,以时治之。徽宗壮之,曰:“非卿谁宜为者。”命为都转运使,加集贤殿修撰。进龙图阁待制、知扬州,召拜户部侍郎。京师暴水至,汴且溢,付恪治之。或请决南堤以纾宫城之患,恪曰:“水涨堤坏,此亡可奈何,今决而浸之,是鱼鳖吾民也。”亟乘小舟,相水源委,求所以利导之,乃决金堤注之河。浃旬水平,入对,帝劳之曰:“宗庙社稷获安,卿之力也。”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时进见者多论宣和间事,恪言于钦宗曰:“革弊当以渐,宜择今日之所急者先之。而言者不顾大体,至毛举前事,以快一时之愤,岂不伤太上道君之心哉。京、攸、黼、贯之徒既从窜斥,姑可已矣,他日边事既定,然后白道君,请下一诏,与天下共弃之,谁曰不可。”帝曰:“卿论甚善,为朕作诏书,以此意布告在位。”因赐东宫旧书万卷,且用近比除子璟直秘阁,力辞之。以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兼侍读罢,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有删改)

(注)①牂牁(zāng  kē):古国名。②京、攸、黼、贯:指蔡京、蔡攸、王黼、童贯。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
B.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
C.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
D.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折节,指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文中的“折节”与“折节读书”(苏轼《方山子传》)中的意思是一样。
B.夷人,指少数民族的一种,引申为对中国境内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有“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之说。
C.户部,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大司徒、大司农等。
D.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类似的还有庙号、尊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恪为官有道。为官期间,豪绅子弟称霸乡里,后因其言省悟自悔,夷人亦因其行为放下兵器服从命令。
B.唐恪视民如伤。京城遭逢大水,反对决金堤,亲自寻找洪水的原因,最终将洪水引入黄河,受到皇上嘉奖。
C.唐恪得到重用。“大观”“靖康”两朝分别任“屯田员外郎”“中书侍郎”等职,两朝皇帝对其赞赏有加。
D.唐恪顾及大局。靖康初年,金兵攻入京城,许多人抓住宣和年间的旧事不放,唐恪却认为此时更应该解决当务之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河北边备弛废,宜及今无事,以时治之。
(2)水涨堤坏,此亡可奈何,今决而浸之,是鱼鳖吾民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⑴常以身蔽沛公 翼:   
帷西向立    披:   
⑶杀人如不能  举:   
【小题2】 写出出自该选文的三个成语。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⑵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