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子滇①字正之,燕王五世孙。父令铄,官至宝文阁待制。子滇以荫补补承务郎,累迁少府监主簿,改河南少尹。
时治西内,子滇有干才,清漕宋昇器之。或事有未便,子滇辄力争,昇每改容谢之。除蔡河拨发纲运官。会夏旱河水涸转饷后期贬秩一级提举三门白波辇运事除直秘阁丁内艰起复累进龙图阁、秘阁修撰,除陕西转运副使。
初,蔡京铸夹锡钱,民病壅滞,子滇请铸小铁钱以权之,因范格以进。徽宗大说,御书“宣和通宝”四字为钱文。既成,子滇奏令民以旧铜钱入官,易新铁钱。旬日,易得百余万缗。帝手札以新钱百万缗付五路,均籴②细麦,命子滇领其事。民苦限迫,诣子滇诉者日数百人,子滇奏请宽其期,民便之。会蔡京再相,言者希京意,论子滇乱钱法,落职奉祠。
靖康初,复秘阁修撰。金人侵洛,子滇奔荆南。溃兵祝靖、盛德破荆南城,子滇匿民家,靖等知之,来谒,言京城已破。子滇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滇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绍兴元年,召见,复徽猷阁直学士、知西外宗正司,改江西都转运使。时建督府,军须浩繁,子滇运饷不绝,以功进宝文阁直学士,再知西外宗正司。三京新复,除京畿都转运使,以疾辞。卒于家,年六十七。
子滇幼警悟,苏轼过其家,抱置膝上,谓其父曰:“此公家千里驹也。”及长,善谈论,工诗。然崇宁、大观间土木繁兴,子滇每董其役,识者鄙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
【注】 ①【子滇】姓赵,是宋王朝的宗室。②【籴】买米,引申为买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滇有干才,清漕宋昇之器:器重。
B.蔡京铸夹锡钱,民壅滞病:苦。
C.民苦限迫,子滇诉者日数百人 诣:往,到
D.子滇每其役,识者鄙之董: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荫,在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勋而推恩得赐官爵。
B.路,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明清的省,宋代地方行政区划实行路、府、县三级制。
C.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指代国家。
D.知是指“拜官授职”,即封建王朝任命某人担任某一官职这一行为的指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滇能体察民意,积极进行钱币改革。百姓苦于夹锡钱流通不畅,他就请求皇帝铸造小铁钱来暂时替代,同时进献模型。为此,他还得罪了蔡京。
B.子滇忠于朝廷,心系国家。祝靖、盛德带领溃败的将士攻破了荆南城后,他立即前去劝他们迅速赶回都城为进行效力,得到了祝靖等人的积极回应。
C.子滇有干才,积极建功立业。绍兴元年建造督府时他不断运送军粮,凭着功劳升任宝文阁直学士。后来,朝廷要授予他京畿都转运使,因病推辞。
D.子滇为人机敏聪慧,一生忠于职守。他善于谈论,精于作诗。但在崇宁、大观年间皇帝经常大兴土木,而子滇常督察这些事,因此有识之士都鄙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事有未便,子滇辄力争,昇每改容谢之。
译文:
(2)子滇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05 03:17: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及长,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入拜东台侍郎。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修短固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帝纳其言。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事遂沮。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子北叟固辞,未听。裴炎为白帝曰:“处俊阽死,委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膊物而已。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B.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C.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D.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唑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浮屠亦作“浮图”,对佛与佛教徒的称呼,古文中专指自西域来中土的佛教徒,文中卢伽逸多就等就是当时有名的浮屠。
C.“春秋”既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孔子修《春秋》所用的笔法是“笔”和“削”,文中用以指年龄。
D.以“牢”本指养牲备的圈,“少牢”指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各一头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时用牛、羊和猪各一头当祭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郝处俊不贪财物,很有家庭教养。他父亲去世时,父亲过去的属下送来了很多财物,他都推辞不接受;他对兄弟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B.郝处俊富有胆识,深得大家认可。高丽反叛时,他沉着应敌,将士多服其胆路;他反对皇帝让雍王和周王分率两队争胜取乐的诏令,谏言受到皇帝好评。
C.郝处俊生性俭素,尽享身后哀荣。他去世后,不仅高宗为他在光顺门举哀,并赐给众多绢布、米粟;而且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
D.郝处俊敢于进谏,甚得大臣之体。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天数,不认可僧人所炼长生药;反对高宗退位给天后;与皇上议论定引经据典,多有匡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
(2)委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咸报寝。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硃子格物大指。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 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宗时的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
B.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
C.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
D.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多在八月举行,故又称为秋试。乡试考中了后就称为解元。
B.刑部是明清时期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一。
C.乙卯为干支之一,古代常用干支来纪处月日,此处为纪日,乙卯日的后一天是丙辰日。
D.丁父忧指古代官员之父死去,官员须停职家居守制二十七个月的制度。母去世亦同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刚直不阿,不惧权贵。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不惧刘瑾,上奏章救人,惹怒刘瑾,被当廷杖打,又被贬龙场。
B.王守仁智勇双全,身先士卒。南州盗贼蜂拥而起,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佯装撤兵,出其不意,直捣敌巢,大获全胜。
C.王守仁通晓军事,指挥若定。朱宸濠叛乱,形势危急,王守仁调兵遣将,烧毁叛军的副舟,迫使朱宸濠的船搁浅,官军就在此船上活捉了朱宸濠。
D.王守仁聪明好学,勤于思考。他十七岁就与人谈论朱熹格物致知之学的大意,后在龙场悟到格物致知之学当从“心”,世间于是有阳明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2)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以沛公①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安侯。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高祖本纪》有删改
春,汉五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自以精兵三万人……大破汉军。汉军皆走……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②,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③。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④。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⑤。
——《项羽本纪》节选
(注)①沛公,汉高祖刘邦。②孝惠,刘邦的嫡子;鲁元,刘邦之女。③本段史料在《高祖本纪》中没有写双方军队的人数,第四处省略号后的故事在《高祖本纪》中没写。④太公,此指刘邦的父亲。⑤本段故事在《高祖本纪》中也没写。
【小题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能宽容    以:认为B.父老秦苛法久矣  苦:为……而苦
C.乃以秦王吏  属:嘱咐D.项王之  患:担忧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B.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C.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D.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杀秦王子婴,说明刘邦宽厚仁德容人;但他也有极端自私、薄情的阴暗一面,比如为了自己逃命,几次从车上推下自己的亲生儿女。
B.与项羽的屠烧做法形成对照,刘邦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秋毫无犯,赢得了秦地人民的拥护,人心所向为他日后打败项羽奠定了基础。
C.刘邦进入咸阳后,不杀降者子婴,与百姓约法三章,不接受百姓犒赏,丝毫不为重宝女色所动,直接封闭府库,还军霸上,这说明他的志向十分远大。
D.就节选部分而言,《高祖本纪》对刘邦多有赞美,凸显其从谏如流、宽政爱民的一面,而《项羽本纪》则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刘邦的冷酷无情与无赖形象。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2)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构字肯堂,东平人。少颖悟,风度凝厚。学问广博,文章典稚,弱冠以词赋中选,为东平行台掌书纪。参政贾居贞一见器重,俾其子受学焉。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时丞相伯颜伐宋,先下诏让之,命构属草以进,世祖大悦。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取三馆围籍太常天章礼仅仗归于京师凡所荇技皆时之名士还,入觐,迁应奉翰林文字升修撰。时丞相阿合马为查击死,世祖亦悟其奸,复相和礼霍孙,更张庶务,构之谋画居多。历吏部、礼部郎中,审四河南,多所平反。改太常少卿,定亲享太庙仪注。属桑哥为相,俾与平章卜忽木检核燕南钱谷,而督其逋负。以十一月行期岁终复命。明年春还,宿卢沟驿,度逾期,祸且不测,谓卜忽木曰:“设有罪,构当以身任之,不以累公也。”会桑哥死,乃免。有旨出铨选江西。入翰林,为侍讲学士。世祖崩,构撰谥册。成宗立,由侍讲为学士,纂修实录,书成,参议中书省事。时南士有陈利便请搜括田赋者,执政欲从之。构与平章何荣祖共言其不可,辨之甚力,得不行。以疾归东平。久之,起为济南路总管。诸王从者怙势行州县,民莫敢忤视,构闻诸朝,徙之北境。学田为牧地所侵者,理而归之。官贷民粟,岁饥而责偿不已,构请榆以明年。武宗即位,以翠修国史,趣召赴阔,拜翰林学士承旨,未几,以疾卒,年六十三。构历事三朝,练习台阁典故,凡祖宗谥册册文皆所撰定,朝廷每有大议,必咨访焉。舂荐引寒士,前后省台、翰苑所辟,无虑数十人,后居清要,皆有名于时。

(选自《元史·王构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幽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之名士
B.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名士
C.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之名士
D.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拨/皆时之名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后来“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B.太庙,古代呈帝祭奠祖先的家庙。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
C.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朔”;农历每月十五日可以称为“望”。
D.铨选,选官制度。吏部主选文武官员。官员有的由皇帝任命,有的由有关部门补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构富有文才获得赏识。他从小聪明,学问渊博,文章雅典,凭文章人仕;他被贾居贞器重,贾居贞让儿子跟他学习;他写的诏书得到皇帝的欢心。
B.王构恪尽职守,主动担当。他为朝廷积极谋划;平反了一些冤案;他和卜忽木去办事,因故可能获罪,他主动要求承担责任,最终被朝廷免职。
C.王构积极议政,不惧权贵。有人上书主张搜刮民众,他和何荣祖极力反对,予以阻止;有人倚仗权贵作恶,百姓侧目面视,他把此事上报朝廷。
D.王构富有威望,引荐后生。他是三朝元老,熟悉一些事务,朝廷碰到大事都会向他咨询他江欢推荐贫寒之士,所推荐的几十人后来都身居高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春还,宿卢沟驿,度逾期,祸且不测,谓卜忽木曰。
(2)官贷民粟,岁饥而责偿不已,构请输以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