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子滇①字正之,燕王五世孙。父令铄,官至宝文阁待制。子滇以荫补补承务郎,累迁少府监主簿,改河南少尹。
时治西内,子滇有干才,清漕宋昇器之。或事有未便,子滇辄力争,昇每改容谢之。除蔡河拨发纲运官。会夏旱河水涸转饷后期贬秩一级提举三门白波辇运事除直秘阁丁内艰起复累进龙图阁、秘阁修撰,除陕西转运副使。
初,蔡京铸夹锡钱,民病壅滞,子滇请铸小铁钱以权之,因范格以进。徽宗大说,御书“宣和通宝”四字为钱文。既成,子滇奏令民以旧铜钱入官,易新铁钱。旬日,易得百余万缗。帝手札以新钱百万缗付五路,均籴②细麦,命子滇领其事。民苦限迫,诣子滇诉者日数百人,子滇奏请宽其期,民便之。会蔡京再相,言者希京意,论子滇乱钱法,落职奉祠。
靖康初,复秘阁修撰。金人侵洛,子滇奔荆南。溃兵祝靖、盛德破荆南城,子滇匿民家,靖等知之,来谒,言京城已破。子滇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滇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绍兴元年,召见,复徽猷阁直学士、知西外宗正司,改江西都转运使。时建督府,军须浩繁,子滇运饷不绝,以功进宝文阁直学士,再知西外宗正司。三京新复,除京畿都转运使,以疾辞。卒于家,年六十七。
子滇幼警悟,苏轼过其家,抱置膝上,谓其父曰:“此公家千里驹也。”及长,善谈论,工诗。然崇宁、大观间土木繁兴,子滇每董其役,识者鄙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
【注】 ①【子滇】姓赵,是宋王朝的宗室。②【籴】买米,引申为买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滇有干才,清漕宋昇之器:器重。
B.蔡京铸夹锡钱,民壅滞病:苦。
C.民苦限迫,子滇诉者日数百人 诣:往,到
D.子滇每其役,识者鄙之董: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荫,在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勋而推恩得赐官爵。
B.路,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明清的省,宋代地方行政区划实行路、府、县三级制。
C.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指代国家。
D.知是指“拜官授职”,即封建王朝任命某人担任某一官职这一行为的指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滇能体察民意,积极进行钱币改革。百姓苦于夹锡钱流通不畅,他就请求皇帝铸造小铁钱来暂时替代,同时进献模型。为此,他还得罪了蔡京。
B.子滇忠于朝廷,心系国家。祝靖、盛德带领溃败的将士攻破了荆南城后,他立即前去劝他们迅速赶回都城为进行效力,得到了祝靖等人的积极回应。
C.子滇有干才,积极建功立业。绍兴元年建造督府时他不断运送军粮,凭着功劳升任宝文阁直学士。后来,朝廷要授予他京畿都转运使,因病推辞。
D.子滇为人机敏聪慧,一生忠于职守。他善于谈论,精于作诗。但在崇宁、大观年间皇帝经常大兴土木,而子滇常督察这些事,因此有识之士都鄙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事有未便,子滇辄力争,昇每改容谢之。
译文:
(2)子滇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05 03:17: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以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駮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议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于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雷绍,字道宗,武川镇人也。九岁而。有膂力,善骑射。年十八,给事镇府。尝使洛阳,见京都礼义之美,还谓同僚曰:“徒知边备尚式,以图富贵;不谓文学,身之宝也。生世不学,其犹穴处,何所见焉?”遂逃归,辞母求师,经年,通《孝经》、《论语》。尝读书,至人行莫大于孝,乃投卷叹曰:“吾离违侍养,非人子之道。”即还乡里,躬耕奉养。遭母忧,哀毁骨立,由是知名。镇将召补镇佐。

后随贺拔岳征讨,为岳长史。岳有大事,常访而后行。及齐神武起兵,岳耻居其下。绍乃劝岳迎孝武西都长安,以顺讨逆。岳曰:“吾本意也。”后岳信诸将言,欲保关中,坐观成败。绍知计不用,请为边州,建功效。岳曰:“君有毗佐之力,当总大州。”遂以绍为京兆太守。清平理物,甚得人和。

在郡逾年,岳被害。初,绍见岳数与候莫陈悦宴语,尝谓岳曰:“公其慎之!”岳不从,果及于难。绍乃弃郡,驰赴岳军,与寇洛等迎周文帝。悦平,以功授大都督、凉州刺史。绍请留所领兵以助东讨,请单骑赴州。刺史李叔仁拥州逆命,绍遂归。永熙三年,以绍为渭州刺史,进爵昌国。初,绍为岳长史,周文为岳左丞,及居相,常以恩旧接之。卒于州。

绍性好施,禄赐皆分赡亲故,及死日,无以送终。兼敬信佛道遗敕其子曰吾本乡葬法必杀大马于亡者无益汝宜断之敛以时服事从约俭。还葬长安,天子素服临吊,赠太尉,赐东园秘器。

(节选自《北史·雷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兼敬信佛/道遗敕/其子曰吾本乡葬法/必杀大马/于亡者无益/汝宜断之/敛以时服/事从约俭
B.兼敬信佛道/遗敕其子曰/吾本乡葬法/必杀大马于亡者/无益/汝宜断之/敛以时服/事从约俭
C.兼敬信佛道/遗敕/其子曰/吾本乡葬法/必杀大马/于亡者无益/汝宜断之/敛以时/服事从约俭
D.兼敬信佛道/遗敕其子曰/吾本乡葬法/必杀大马/于亡者无益/汝宜断之/敛以时服/事从约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孤”和“独”有时也连用,指幼而无父、老而无子的人。
B.“骑射”属于我国古代“六艺”的内容,“六艺”包括礼、乐、骑、射、书、数六种基本技能。
C.“长史”是中国历史上职官名,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魏晋南北朝时州郡官员底下多设长史。
D.“伯”位居中国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三位,有时也指管理一方的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雷绍颇有识见。他出使洛阳,见京都礼义盛美,认识到学识才是立身之本,他反对用尚武的手段来追求功名富贵。
B.雷绍事母至孝。他曾亲自耕种以奉养母亲,后来母亲去世,在为母亲守丧期间,他因为极度悲伤损毁了自己的身体。
C.雷绍有谋略。他献计贺拔岳,建议在西都长安迎接孝武帝,以正义的名义讨伐神武帝,但他的建议最终仍没被采纳。
D.雷绍为官清正,深受器重。他担任京兆太守期间,处事清廉公平,深得百姓拥戴。他死后,皇帝着丧服前往吊唁。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读书,至人行莫大于孝,乃投卷叹曰:“吾离违侍养,非人子之道。”
(2)初,绍见岳数与侯莫陈悦宴语,尝谓岳曰:“公其慎之!”

同类题3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王竑,字公度。正统四年进士。英宗北狩,郕王摄朝午门,群臣劾王振误国罪,请族振。锦衣指挥马顺者,振党也,厉声叱言者去。竑愤怒,捽顺发呼曰:“若曹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且骂且啮其面,众共击之,立毙。王恐,遽起入,竑率群臣随王后。王使中官金英问所欲言,曰:“内官毛贵、王长随亦振党,请置诸法。”王命出二人。众又捶杀之。当是时,竑名震天下,王亦以是深重竑。
王即帝位也先犯京师命竑与王通杨善守御京城擢右佥都御史督毛福寿高礼军寇退诏偕都指挥夏忠等镇守居庸。竑至,简士马,缮厄塞;劾将帅不职者,壁垒一新。景泰元年八月,竑以疾还朝。寻命同都督佥事徐恭督漕运,治通州至徐州运河。明年冬,敕竑兼巡抚淮、扬、庐三府,徐、和二州,又命兼理两淮盐课。
四年正月以灾伤叠见,方春盛寒,上言:“请敕责诸臣痛自修省,省刑薄敛,罢无益之工,严无功之赏。”且引罪乞罢。帝纳其言,遂下诏修省,求直言。
先是,凤阳、淮安、徐州大水,道莩相望。竑上疏奏,不待报,开仓振之。至是山东、河南饥民就食者坌至,廪不能给。惟徐州广运仓有余积,竑欲尽发之,典守中官不可。竑往告曰:“民旦夕且为盗。若不吾从,脱有变,当先斩若,然后自请死耳。”中官惮竑威名,不得已从之。竑乃自劾专擅罪,因言:“广运所储仅支三月,请令死罪以下,得于被灾所入粟自赎。”帝复命侍郎邹干赍帑金驰赴,听便宜。竑乃躬自巡行散振,不足,则令沿淮上下商舟,量大小出米。全活百八五万余人。
给事中萧斌、御史吕洪等,共荐竑堪大用。帝曰:“古人君梦卜求贤,今独不能从舆论所与乎?”即召竑为兵部尚书,命竑简阅十二营军士。竑以择兵不若择将,共奏罢营职八十余人 ,而慎简材武补之。
后引疾求退 ,居家二十年,弘治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明史》)
注①狩:巡行、巡视 ②捽:揪,抓。 ③坌:聚积,合。
【小题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即帝位/也先犯京师/命竑与王通杨善守御京城/擢右佥都御史/督毛福寿高礼军/寇退/诏偕都指挥夏忠等镇守居庸/
B.王即帝位也/先犯京师/命竑与王通/杨善守御京城/擢右佥都御史/督毛福寿高礼军/寇退/诏偕都指挥夏忠等镇守居庸/
C.王即帝位也/先犯京师/命竑与王通杨善守御京城/擢右佥都御史/督毛福寿/高礼军寇退/诏偕都指挥夏忠等镇守居庸/
D.王即帝位也/先犯京师命/竑与王通杨善守御京城/擢右佥都御史督/毛福寿高礼军寇退/诏偕都指挥夏忠等镇守居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漕运是我国古代利用水道(河道、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
C.“授”“迁”“补”“擢”等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拜”“除”是授予官职,“升”“陟”“右迁”是提升职务的,而“调”“转”“徙”是关于调动官职的。
D.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上非常信赖王竑,时时委以重任,有时让其身兼多职。对王竑的工作,皇上常给予较大自主权,让其自行处理。对王竑的意见,皇上也总是乐于采纳。
B.王竑正直无畏,对邪恶势力毫不惧怕。郕王执掌了政权以后,王振的同党马顺、毛贵等非常嚣张,飞扬跋扈,毫无收敛,王竑就与群臣一起将其打死了。此事在当时造成很大影响。
C.王竑很有胆略,办事干练。凤阳等地出现了灾情,他冲破阻力,挽救老百姓生命,不单是当地人受益,邻近地区的一些灾民也得到了救助。
D.王竑十分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他见灾害频发,就主动向皇上进言,请求下令责成众大臣自我反省,减轻百姓负担,不做那些无益于百姓的事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凤阳、淮安、徐州大水,道莩相望。竑上疏奏,不待报,开仓振之。
(2)帝复命侍郎邹干赍帑金驰赴,听便宜。竑乃躬自巡行散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B.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C.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D.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些诸侯国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B.“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主国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迎上殿。
C.“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称,文中的“陛下”指对秦王的敬称。
D.“郎中”本是官名,始置于战国,职掌侍卫,秦汉沿置,为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宋代以后称中医医生为“郎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计划周密。荆轲为了刺杀秦王,到秦国后首先贿赂蒙嘉,得以见到秦王;然后献地图,得以接近秦王;最后实施刺杀计划。
B.荆轲富有谋略。荆轲到秦国见到秦王,和秦王说燕国愿举国为内臣,并愿献上樊於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取悦秦王。
C.荆轲善于随机应变。荆轲等人到殿上后,秦武阳感到害怕,露出破绽,荆轲上前谢罪,解释原因,消除了秦王的猜疑。
D.荆轲视死如归。荆轲刺杀秦王,身受多处剑伤,见事情不能成功,还是倚柱而笑,箕踞大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摩诃元胤,兰陵人也。祖靓,梁右将军,父谅,梁始兴郡丞。摩诃随父之郡,年数岁而父卒,其姑夫蔡路养时在南康,乃收养之。稍长,果毅有勇力。侯景之乱,高祖赴援京师,路养起兵拒高祖,摩诃时年十三,单骑出战,军中莫有当者。及路养败,摩诃归于侯安都,安都遇之甚厚,自此常隶安都征讨。及任约、徐嗣徽引齐兵为寇,高祖遣安都北拒齐军于钟山龙尾及北郊坛。安都谓摩诃曰:“卿骁勇有名,千闻不如一见。”摩诃对曰:“今日令公见矣。”及战,安都坠马被围,摩诃独骑大呼,直冲齐军,齐军披靡,因稍解去,安都乃免。天嘉初,除本县令,以平留异、欧阳纥之功,累迁巴山太守。

太建五年,众军北伐,摩诃随都督吴明彻济江攻秦郡。时齐遣大将尉破胡等率众十万来援,又有西域胡,妙于弓矢,弦无虚发,众军尤惮之。及将战,明彻谓摩诃曰:“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摩诃曰:“愿示其形状,当为公取之。”明彻乃召降人有识胡者,遣人觇伺,知胡在阵,乃自酌酒以饮摩诃。摩诃饮讫,驰马冲齐军,胡挺身出阵前十余步,彀弓未发,摩诃遥掷铣鋧,正中其额,应手而仆。齐军前队十余人出战,摩诃又斩之,于是齐军退走。以功封廉平县伯,邑五百户。

及周武帝灭齐,遣其将宇文忻率众争吕梁,战于龙晦。时忻有精骑数千,摩诃领十二骑深入周军,纵横奋击,斩馘甚众。及周遣大将军王轨来赴,结长围连锁于吕梁下流,断大军还路。摩诃谓明彻曰:“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头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则吾属且为虏矣。”明彻乃奋髯曰:“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摩诃失色而退。一旬之间,周兵益至,摩诃又请于明彻曰:“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愿公率步卒,乘马舆徐行,摩诃领铁骑数千,驱驰前后,必当使公安达京邑。”摩诃因率马军夜发。周军下伏数重,摩诃选精骑八十,率先冲突,自后众骑继焉,比旦达淮南。高宗诏征还,授右卫将军。

(节选自《陈书·萧摩诃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头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则吾属且为虏矣
B.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头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则吾属且为虏矣
C.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头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则吾属且为虏矣
D.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头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则吾属且为虏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一般在二十岁时取字。
B.天嘉,年号。我国封建王朝有用年号来纪年的传统,后世也用来作为皇帝的称呼。
C.廉平县伯,爵位名。三国以后,基本上是同姓封王,异性则一般封为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D.铁骑,古代军事战争中骑兵的一种,属重型兵种,是古代战争中威力巨大的力量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摩诃年幼失怙。他是兰陵人,祖父和父亲都有官职,跟随父亲在任上,几岁时父亲去世,被姑父蔡路养收养。
B.萧摩诃骁勇善战。蔡路养战败后,他归顺侯安都,在于齐军交战时,侯安都坠马被围,他单骑冲入敌阵救了安都。
C.萧摩诃武力超群。与齐军作战,齐军中有西域胡精于射箭,令众人害怕,他在阵前投掷铣鋧,击中西域胡额头。
D.萧摩诃心怀忠义。面对周将王轨的围困,他向吴明彻提出建议,吴明彻反将他赶出军营,而他仍忠心护卫吴明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彻乃召降人有识胡者,遣人觇伺,知胡在阵,乃自酌酒以饮摩诃。
(2)周军下伏数重,摩诃选精骑八十,率先冲突,自后众骑继焉,比旦达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