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时亮,字工甫,南昌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兵科给事中。
隆庆元年正月七日,有诏免朝,越三日,复传免。时亮以新政不宜遽怠,上疏切谏。寻以左给事中副检讨许国使朝鲜。故事,王北面听诏,使者西面。时亮争之,乃南面宣诏。还,进户科给事中,因列上辽东事宜。已,请慎起居,罢游宴,日御便殿省章奏,召大臣裁决。报闻。兴都庄地八千三百顷,中官夺民田,复增八百顷,立三十六庄。帝从抚按奏,属有司征租,还兼并者于民。中官张尧为请,又许之。时亮极谏,不纳。
穆宗每临朝,拱默未尝发一言。及石州陷,有请帝诘问大臣者。越二日,讲罢,帝果问石州破状。中官王本辄从旁诟诸臣欺蔽。帝愠,目慑之,本犹刺刺语。帝不悦而罢。时亮劾本无人臣礼,大不敬,且数其不法数事。疏虽不行,士论壮之。十月初,诏停日讲。时亮率同列言天未冱寒,不宜遽辍。俄请以薛瑄、陈献章、王守仁从祀文庙,章下所司……明年冬复疏言:“天下可忧在民穷,能为民纾忧者,知府而已。宜慎重其选治行卓越即擢京卿若巡抚则人自激劝督学者天下名教所系当择学行兼懋者毋限以时。教行望峻,则召为祭酒或入翰林,以示风励。”下部议,卒不行。
三年擢太仆少卿。初,徐阶、高拱相构,时亮与朝臣攻去拱。已而拱复入,考察言官,排异己者;时亮及陈瓒、张槚已擢京卿,皆被斥。时亮坐不谨,落职。
万历十二年,用丘橓、余懋学等荐,起南京大理丞。寻请以水利、义仓、生养、赋役、清狱、弭盗、善俗七条课守令,岁终报部院及科,计吏时以修废定殿最。历刑部左、右侍郎,拜南京刑部尚书。逾年卒官。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零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宜慎重/其选治行卓越/即擢京卿/若巡抚则人自激/劝督学者/天下名教所系/当择学行兼懋者/毋限以时/
B.宜慎重其选/治行卓越/即擢京卿若巡抚/则人自激劝/督学者/天下名教所系/当择学行兼懋者/毋限以时/
C.宜慎重其选/治行卓越即擢/京卿若巡抚/则人自激/劝督学者/天下名教所系/当择学行兼懋者/毋限以时/
D.宜慎重/其选治行/卓越即擢京卿若巡抚/则人自激劝/督学者/天下名教/所系当择学行兼懋者/毋限以时/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因为我国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文庙,又被称为文宣王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政治家周文王的祠庙建筑。
D.不谨,不敬慎,不小心。是古代考核官吏的条款之一,谓所作之事不合为官体统。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隆庆元年正月初七,明穆宗下诏免去朝见,过了三天又传旨免予朝见。当时,魏时亮认为新主不能马上就懈怠了,上奏直言极谏。
B.晋升为户科给事中后,魏时亮奏请穆宗谨慎起居,停止游玩宴乐,每天要亲临便殿审理奏章,召集大臣进行裁决。皇帝同意了他的奏请。
C.魏时亮不畏权贵,敢于进谏。曾经以大不敬的罪名弹劾中官王本。后来皇帝下诏停止每天的讲授,魏时亮又率领同僚上奏称天气还没有寒冻,不应该停止讲授。
D.万历十二年,因丘木舜、余懋学等人的推荐,曾得罪高拱而被免官的魏时亮重新被起用。他在政治上颇有作为,历任刑部侍郎,南京刑部尚书。最后死于任上。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亮劾本无人臣礼,大不敬,且数其不法数事。疏虽不行,士论壮之。
(2)初,徐阶、高拱相构,时亮与朝臣攻去拱。已而拱复入,考察言官,排异己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3-25 10:07: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建封,字本立。少善属文,以功名为己任。宝应中,李光弼镇河南,时草贼寇掠郡邑,代宗遣中使马日新与光弼将兵马同征讨之。建封乃见日新,自请说喻贼徒。日新从之,遂入贼营,以利害祸福喻之。一夕,贼党数千人并诣日新请降。大历初裴虬荐于韦之晋奏授兵曹不乐吏役而去投刺刘晏自述其志晏奏试大理评事勾当军务岁余复罢归。建封素与马燧友善。大历十年,燧为河阳三城镇遏使,辟为判官,奏授监察御史,赐绯鱼袋。李灵曜反于梁、宋间,燧讨平之,军务多咨于建封。淮南陈少游潜通希烈,寻烈称伪号,遣将杨丰赍伪赦书送建封。至寿州,建封缚杨丰徇于军中,适会中使自江南回者至。建封集众对中使斩丰于通衢,封伪赦书送行在,远近震骇。兴元元年,充濠寿庐三州都团练观察使,大修缉城池,悉心绥抚,远近悦附。初,建中间,徐州为贼侵削,贫困不能自存,又咽喉要地,据江淮运路。朝廷思择重臣以镇者久之。贞元四年,以建封为徐州刺史。既创置军伍,建封触事躬亲,按据纲纪,州制大治,人皆畏悦。十三年冬,入觐京师,德宗礼遇加等,赐名马如意珍玩颇厚。时宦者主宫中市买,但称宫市,率用直百钱物买人直数千物,仍索脚价银。建封入觐,具奏免之,德宗颇深嘉纳。建封将还镇,特赐诗,又令高品中使赍常所执鞭赐之。建封在彭城十年,军州称理。复又礼贤下士,天下名士向风延颈,其往如归。贞元时,文人如许孟容、韩愈诸公,皆为之从事。十六年,遇疾,连上表请速除代。未至而建封卒,年六十六。

(节选自《新唐书·张建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历初/裴虬荐于韦之晋/奏授兵曹/不乐吏役而去/投刺刘晏/自述其志/晏奏试大理评事/勾当军务/岁余/复罢归/
B.大历初/裴虬荐于韦/之晋/奏授兵曹/不乐吏役而去/投刺刘晏/自述其志/晏奏试大理评事/勾当军务岁余/复罢归/
C.大历初/裴虬荐于韦之晋/奏授兵曹/不乐/吏役而去/投刺刘晏/自述其志/晏奏试大理评事/勾当军务/岁余/复罢归/
D.大历初/裴虬荐于韦之晋/奏授兵曹不乐/吏役而去/投刺刘晏/自述其志/晏奏试/大理评事/勾当军务/岁余/复罢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使,皇城侍卫首领,一般由皇帝亲信担任,有时代表皇帝出外担任监军。
B.绯鱼袋,绯衣和鱼符袋,以别身份。分别指红色官服和装鱼形符信的袋子。
C.元年,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如大唐贞观元年。
D.如意,最早因搔痒可如人意而得名,有吉祥驱邪涵义,多用以祝贺或赏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建封有勇敢断。宝应间讨伐河南草寇时,他毛遂自荐,勇入贼营,劝降数千贼人,既避免了刀兵之祸,也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B.张建封能于吏职。做三州都团练观察使,修葺城池,安抚百姓;任徐州刺史,亲力亲为,依法行事,治理有方,受到百姓的爱戴。
C.张建封守正直言。知道宦官们的不法事后,入朝觐见皇帝,详尽禀奏了这些事,并请求免除这样的事情,得到德宗的赞许和采纳。
D.张建封权倾朝野。他要返回藩镇时,皇上赏赐诗篇以示荣宠,又赏赐日用的马鞭给他;张建封在彭城镇守十年,名士也争相投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寿州,建封缚杨丰徇于军中。适会中使自江南回者至。
(2)徐州为贼侵削,贫困不能自存。又咽喉要地,据江淮运路。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朝廷不听。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
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魏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
B.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
C.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
D.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因特殊原因朝廷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而官员守丧期满之后,朝廷就可以起用。
B.伍,是古代民户编制单位,五家编为一伍。也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士兵五名编为一伍。文中用来代指军队,今天也有“参军入伍”之说。
C.朔望,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朔”,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或十七日)称为“望”,望日的第二天,叫既望,农历的每月第一天称为“晦”。
D.疏,疏通、分条陈述,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战国前臣僚向君主进呈文字统称上书,秦朝始称为奏。汉代臣僚分析问题的奏章别称为疏。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多数称为奏疏。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源办案精明,体察民情,安抚灾民,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有作为。魏源深得朝廷重用,两次遭遇父母丧事,都在守丧期间被重新任用。
B.魏源本来被委以重任去平定大盘山的乱民,但他还未到达,官军已抓获夏九旭。皇帝又命令他去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
C.陕西佥事计资提出,武官犯其他罪的等同专类罪名,给予俸禄减半的惩罚,并贬黜到最边远的地方,魏源认为此建议很好,上奏请求朝廷施行。
D.魏源整治边镇有方,但因推荐兵部侍郎于谦等事被谏官以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为罪名,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并没有追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
(2)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旅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小题1】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厚其葬,高大其垄——垄:田埂。
B.据以其所有共我——共:同“供”。
C.暮夜求,必存吾——存:问候。
D.今四封之民——封:疆界。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丘据这个人是受齐景公宠爱的近臣,是个曲意逢迎的小人。他死后,齐景公想厚葬他,遭到晏子的反对。
B.晏婴认为梁丘据对君王不是真正的忠和爱,反而是蒙蔽了齐景公,阻塞了言路,使齐景公成了孤家寡人。
C.晏子犯颜直谏,指出齐景公宠信梁丘据是不对的,而且阐述了自己对于忠和孝的看法;他才是真正的忠臣。
D.齐景公是个开明的君主,他听从了晏婴的谏言,放弃了厚葬梁丘据的作法,而且广开言路,使朝政一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之。”项王许诺。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二)

项羽在戏下①,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提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

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

(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注)①戏下,戏水之下,戏水在陕西临潼东,源出骊山,北流经古戏亭东,又北入谓。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籍:登记
B.不如因善之。 遇:遇见
C.师霸上,以待大王。   暴:指(军队)露宿
D.臣恐天下,心疑大王也。 解:涣散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
B.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
C.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
D.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
【小题3】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沛公对项伯表现出十分尊重和信任,实则希望项伯能够替自己解围。
B.樊哙心急如焚闯军门,奋不顾身救主人,充分显示了他与刘邦的君臣之谊。
C.文段二中不仅写出樊哙的忠诚和勇敢,更突出了他的足智多谋。
D.刘邦能够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樊哙功不可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遺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3)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彦约,字简甫,都昌人。淳熙八年进士。尝从朱熹讲学,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知澧州,未上,薛叔似宣抚京湖,辟主管机宜文字。汉阳阙守,檄摄军事。时金人大入,彦约以守御功进秩二等,知汉阳。
嘉定元年,诏求言,彦约上封事,迁湖南转运判官。时盗罗世传、李元砺、李新等相继窃发,桂阳、荼陵、安仁三县皆破,环地千里,莽为盗区。彦约至攸督运,人心始定。世传素与元砺有隙,至是密请图元砺以自效,彦约录赏格报之,且告于朝,又予万缗钱犒其师。世传连禽元砺。彦约还长沙,未几,复出督战,余党悉平
世传既自以为功,迟留以邀重赂,彦约谕以不宜格外邀求。时池州副都统许俊驻兵吉之龙泉,厚赂以结世传,超格许转官资,世传递以元砺解江西。胡矩为右司,欲以世传尽统诸峒而为之帅,悉彻江西、湖南戍兵,彦约固争之,矩不悦,然世传终桀骜不肯出峒。彦约密遣罗九迁为间,诱胡友睦,许以重赏,友睦遂杀世传。江西来争功,不与校。擢侍右郎官,以右正言郑昭先言,寝其命。
久之,以为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关外乏食,彦约悉发本司所储减价遣粜,通商蠲税,民赖以济。时沔州都统制王大才骄横,制置使董居谊既不得其柄,反曲意奉之。彦约以蜀之边面诸司并列,兵权不一,微有小警,纷然奏议,理财者归怨于兵弱,握兵者归咎于财寡,乃作《病夫议》,献之庙堂,时朝论未以为然。
理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兼国史院同修撰。宝庆元年入对,劝帝讲学,防近习。会下诏求言,彦约上封事,又荐隆州布衣李心传素精史学,乞官以初品,置之史馆,从之。授兵部尚书,力辞不拜。以华文阁学士转通议大夫致仕,赠宣奉大夫。嘉熙初,赐谥文简。
(选自《宋史·曹彦约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彦约以守御功进秩二等 秩:官阶、品级
B.环地千里,莽为盗区 莽:茂密
C.以右正言郑昭先言,寝其命   寝:搁置
D.握兵者归咎于财寡   咎:罪过、过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事,密封的奏章。古代臣下奏事,用袋封缄以防泄漏。
B.正言,职官名,宋初有左右正言,主掌规谏。
C.奏议,“奏”意为“陈奏”,指臣子向朝廷反省自己工作中的重大失误。
D.致仕,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彦约以军功任汉阳知军。他本是文官,因汉阳缺少守城的军官,朝廷让他代管军事,当时金人大举入侵,他凭守卫汉阳的功劳担任汉阳知军。
B.曹彦约用计谋平定盗贼叛乱。他担任湖南转运判官时,盗贼罗世传、李元砺等相继起事,曹彦约秘密请求罗世传消灭李元砺,最终此地动乱被平定。
C.曹彦约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他在消灭罗世传这个盗贼时功劳不小,但当时江西官员来争抢消灭罗世传的功劳,曹彦约没有与他们计较。
D.曹彦约后期不愿担任较高官职。理宗即位后,曹彦约被提拔为兵部侍郎兼国史院同修撰,后来朝廷任命他为兵部尚书时,他极力推辞,不接受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约还长沙,未几,复出督战,余党悉平。
(2)彦约悉发本司所储减价遣粜,通商蠲税,民赖以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