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旅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小题1】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厚其葬,高大其垄——垄:田埂。
B.据以其所有共我——共:同“供”。
C.暮夜求,必存吾——存:问候。
D.今四封之民——封:疆界。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丘据这个人是受齐景公宠爱的近臣,是个曲意逢迎的小人。他死后,齐景公想厚葬他,遭到晏子的反对。
B.晏婴认为梁丘据对君王不是真正的忠和爱,反而是蒙蔽了齐景公,阻塞了言路,使齐景公成了孤家寡人。
C.晏子犯颜直谏,指出齐景公宠信梁丘据是不对的,而且阐述了自己对于忠和孝的看法;他才是真正的忠臣。
D.齐景公是个开明的君主,他听从了晏婴的谏言,放弃了厚葬梁丘据的作法,而且广开言路,使朝政一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20 04:52: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李存勖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契丹入寇,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国号唐,拜崇韬兵部尚书。唐自失德胜,梁兵日掠澶、相,又闻梁欲大举,唐诸将皆忧惑。庄宗患之,以问诸将,崇韬曰:“陛下兴兵十余年矣。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愿陛下长驱捣梁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庄宗大喜,即日下令军中从郓州入袭汴,八日而灭梁。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今籓镇诸侯,多梁旧将。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同光四年征蜀,以魏王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唐军入蜀,所过迎降。崇韬素嫉宦官,尝谓继岌当尽去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闻此言,遂皆切齿,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其破蜀所得,皆籍没。明宗即位,诏许归葬,以其太原故宅赐其二孙。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B.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C.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D.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B.南郊,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也特指帝王祭天的大礼。
C.藩,“保卫”之意;藩镇,亦称方镇,朝廷设置的专管边境军事的军镇。
D.郊迎,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出郊迎宾,以示隆重、尊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崇韬才能突出,受到庄宗赏识。郭崇韬颇有军事谋略,庄宗在破契丹、灭梁等关键性战役中都采纳了郭崇韬的建议,获得了胜利。
B.郭崇韬处世明达,善于交际应对。郭崇韬素来廉洁,但进入洛阳后,为安抚后粱旧臣,才开始收受他人馈赠的财物,后将这些财物悉数上交。
C.郭崇韬厌恶宦官,在言行上都表现出了对宦官的不满和蔑视,李从袭和向延嗣等人怀恨在心,共同编造罪名诬陷他。
D.郭崇韬起初并不知道自己是郭子仪后人,经过他人考证点拨,他才相信,并在伐蜀路过时到郭子仪墓前哀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
(2)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其破蜀所得,皆籍没。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善明,平原人。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骤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年四十,刺史刘道隆辟为治中从事。父怀民谓善明曰:“我已知汝立身,复欲见汝立官也。”善明应辟,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秦始初,徐州刺史薛安都反,青州刺史沈文秀应之。时州治东阳城,善明家在内,不能自拔。伯父弥之起义背文秀。善明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斩关奔北海。文秀既降,除善明为电骑校尉,出为海陵太守。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槚杂果,遂获其利。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明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翔将军、巴西梓渡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许。朝廷多哀善明心事。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沈做之反,太祖深以为忧。善明献计曰:“沈做之暗于兵机,人情离怨。贼之根本既灭,枝叶岂久?”事平,太祖召善明还都,谓之曰:“卿策沈做之,虽复张良、陈平,适如此耳。”仍迁散骑常侍,领后军将军、太尉右司马。齐台建,为右卫将军,辞疾不拜。司空褚渊谓善明曰:“高尚之事,乃卿从来素意。今朝廷方相委待,证得便学松、乔邪?”善明曰:“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我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廊清朝盈济济部怀既中不敢昧于富责矣。”太祖践阼,以善明勤诚,封新途伯,邑五百户。善明身长七尺九寸,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床榻几案,不加划削。建元二年卒,年四十九,遗命薄殡。赠左将军、豫州刺史,谥烈伯。

(选自《南齐书·刘善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B.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C.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D.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原为中央对地方行使监督和控制的监察官员,后演变为地方军事和行政长官。
B.郭,本义是指在城市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中国古代把内城称为郭,外城称为城。
C.持丧,护丧;服丧。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是严格按照亲疏远近来制定的。
D.践阼,指走上阵阶主位,后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即位、登基。亦作“践昨”“践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善明少有才气,淡薄功名。刘善明年少时就有名气,但拒绝刺史见面的要求;后来又以生病为借口推辞右卫将军的职务。
B.刘善明熟谙敌情,分析准确。刘善明对沈攸之叛乱一事分析透彻,判断准确。在乱事平定后,太祖认为张良、陈平再世,也不过如此。
C.刘善明事母至孝,深得同情。刘善明因为母亲被北虏迁到桑乾很是悲哀,获得同僚理解,后来他流泪推荐田惠绍出使赎回母亲。
D.刘善明决策果断,生活简单。青州沈文秀叛乱时刘善明果断带领门宗三千人连夜出关;他对生活要求不高,住的屋舍很简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明应辟,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
(2)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槚杂果,遂获其利。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宪,字德章,幼聪敏。梁武帝修建庠序,其一在宪宅西,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同辈咸嗟服焉。
大同八年,宪时年十四,被召为国子正言生,谒祭酒到溉,溉目而送之,爱其神彩。在学一岁,父君正遣门下客岑文豪与宪候周弘正,会弘正将登讲坐,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授以麈尾,令宪树义。时学众满堂,观者重沓,而宪神色自若,辩论有馀。弘正请起数难,终不能屈,因告文豪曰:“卿还咨袁吴郡,此郎已堪见代为博士矣。”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脩,君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学司衔之。及宪试,争起剧难,宪随问抗答,剖析如流。
太建九年,除散骑常侍,兼吏部尚书。宪以久居清显,累表自求解任。高宗曰:“诸人在职,屡有谤书。卿处事已多,可谓清白,别相甄录,且勿致辞。”及高宗不豫,宪与吏部尚书毛喜俱受顾命。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宪曰:“群情喁喁,冀圣躬康复,后事之旨,未敢奉诏。”
至德元年,太子加元服,二年,行释奠之礼,宪于是表请解职,后主不许,给扶二人,进号云麾将军,置佐史。皇太子颇不率典训,宪手表陈谏凡十条,皆援引古今,言辞切直,太子虽外示容纳,而心无悛改。后主欲立始安王为嗣,尝从容言之,吏部尚书蔡徵顺旨称赏,宪厉色折之曰:“皇太子国家储嗣,亿兆宅心。卿是何人,轻言废立!”
祯明三年,隋军来伐,后主遑遽将避匿,宪正色曰:“北兵之入,必无所犯,大事如此,陛下安之。臣愿陛下正衣冠,御前殿。”后主不从,因下榻驰去。宪从后堂景阳殿入,后主投下井中,宪拜哭而出。
(节选自《陈书·袁宪传》,有删改)
注:①麈(chén)尾:简称麈,拂去尘埃、驱赶蚊蝇之具。魏晋六朝清谈家习用麈尾,善于清谈的大名士,方有执麈尾的资格,这是士族门阀身份的象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B.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C.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D.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宗,南朝陈第四代君主的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如刘彻的庙号是世宗,刘裕的庙号是高祖。
B.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束脩,捆成一束的十条干肉,是古代相馈赠的一种礼物,也指古代入学拜师的礼物,《论语·述而》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D.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时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其主要职能是掌管朝廷文官和武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宪聪慧过人。年少时有令人折服的言论;十五岁时,面对众人围观,能从容辩论;在策试中面对考官刁难,也能自如应对。
B.袁宪廉洁淡泊。袁宪为官多年,以担任要职日久为由,上书请求解除职务,但两次被高宗拒绝,反而被委以重任。
C.袁宪刚正不阿。皇太子不遵守典章制度,皇帝想要废太子,立始安王为继承人,吏部尚书蔡徵附议,袁宪严厉指责蔡徵。
D.袁宪忠心耿耿。在隋军来袭的危急情势下,他没有抛下皇帝自行逃命,而是建议皇帝整理仪容,在前殿接见敌军,保持君主威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弘正将登讲坐,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授以麈尾,令宪树义。
(2)宪手表陈谏凡十条,皆援引古今,言辞切直,太子虽外示容纳,而心无悛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注】①绝:临终诀别。②素:平素,这里指平素的为人。③附骥之尾:指跟随刘邦打天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物的敬辞,尊称男子。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B.舍人始于先秦,战国及汉初指王公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指官名。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六匹马拉的车。
D.禁中,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也说“禁内”“宫禁”。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了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的生动传神。
C.在最后的议论中,司马迁对原为普通平民的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与赞美。
D.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好读书,能《左氏春秋》《孙子兵法》。
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异从兄孝及同郡丁琳、吕晏,并从光武,因共荐异,得召见。异曰:“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光武曰:“善。”异归谓苗萌日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苗萌曰:“死生同命,敬从子计。”光武南还宛,更始诸将攻父城者前后十馀辈,异坚守不下。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经父城,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光武署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异因荐邑子铫期、叔寿、段建、左隆等,光武皆以为椽史,以至洛阳。
及王耶起,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明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光武引车入道傍空舍,异抱薪,邓禹热火,光武对灶燎衣。异复进麦饭兔肩。因复度欺河至信都,使异别收河间兵。还,偏将军。从破王郎,封应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青山胡率万馀人降异。异又击卢芳将贾览、匈奴奠鞑日逐王,破之。上郡、安定皆降,异复领安定太守事。
九年春,祭遵卒,诏异守征虏将军,并将其营。及隗嚣死,其将王元、周宗等复立嚣子纯,犹总兵据冀,公孙述遣将赵匡等救之,帝复令异行天水太守事。攻匡等且一年,皆斩之。诸将共攻冀,不能拔,欲且还休兵。异固持不动,常为众军锋。
明年夏,与诸将攻落门,未拔,病发,于军,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异归/谓苗萌日/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入也/可以归身/
B.异归/谓苗萌日/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入也/可以归身/
C.异归/谓苗萌日/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入也/可以归身/
D.异归/谓苗萌日/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指授予官职。与之意思相近的还有除、授等词语。
B.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C.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D.谥,专指古代高官大臣死后,朝廷依其身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异被汉军抓住后,由兄长和同乡一起向刘秀推荐他,而他也借机在刘秀面前表明自己归附的决心。
B.冯异给刘秀献豆粥,抱柴火,送麦饭和兔腿,都是因为他原本是王莽的部下,害怕刘秀不信任他,而做出的讨好之举。
C.诸位将领在军中评论功劳的时候,冯异总是不参与,这表现出他为人谦逊、淡泊名利的性格特征。
D.诸位将领一起攻打冀县时,久攻不下,都想暂时退兵休整,只有冯异坚持作战,并总是身先士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
(2)诸将共攻冀,不能拔,欲且还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