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小题。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之陶。以为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朱公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选自《史记·货殖列传》,有删改)
【注】①二者形:懂得了这两点。 ②食:通“蚀”,腐烂、腐蚀。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翻译不正确的一向是(    )
A.旱则资舟,水则车。资:蓄积
B.国富,厚战士。赂:赠与钱物
C.齐为鸱夷子皮。适:到
D.子孙修业而之。息:停止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间行以去,陶。
A.修十年,国富。
B.如姬资三年
C.优孟曰:“若无远有所”。
D.久,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②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③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小题4】请简要概括范蠡将治国的思想用于治家的具体做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05 08:07: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榖,字惟珍,颍州汝阴人。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少勇力善射,以任侠为事,颇为乡人所困,发愤从学,所览如宿习。年二十七,举进士,连辟华、泰二州从事。晋天福中,擢监察御史,加给事中。为冯玉、李彦韬所排。
契丹入汴,少帝蒙尘而北,旧臣无敢候谒者, 榖独拜迎于路,君臣相对泣下。榖曰:“臣无状,负陛下。”因倾囊以献。会契丹主发使至州, 榖禽斩之,潜遣河朔酋豪梁晖入据安阳。契丹主患之,即议北旋。会有告契丹以城中虚弱者,契丹还攻安阳,陷其城。榖自郡候契丹,遂见获。契丹主先设刑具,谓之曰:“尔何背我归太原?” 榖曰:“无之。”契丹主因引手车中,似取所获文字,而榖知其诈,因请曰:“如实有此事,乞显示之。”契丹国制,人未伏者不即置死。自后凡诘榖者六次, 榖词不屈,气色不挠,卒宽之。
俄权判开封府。时京畿多盗,中牟尤甚, 榖诱邑人发其巢穴。有刘德舆者,梁时屡摄畿佐,居中牟,素有干材, 榖即署摄本邑主簿。榖请侍卫兵数千佐德舆,悉禽贼党,其魁一即县佐史,一御史台吏。搜其家,得金玉财货甚众,自是行者无患。俄迁工部侍郎。
又奏罢屯田务以民隶州县课役尽除宿弊既贵访得旧地建兰若又立垣屋凡族人之不可仕者分田居之
榖为人厚重刚毅,深沉有城府,雅善谈论,议政事能近取譬,言多诣理,辞气明畅,人主为之耸听。人有难必救,有恩必报。好汲引寒士,多至显位。与韩熙载善,熙载将南渡,密告榖曰:“若江东相我,我当长驱以定中原。”榖笑曰:“若中原相我,下江南探囊中物耳。”榖后果如其言。李昉尝为榖记室,在淮上被病求先归。榖视之曰:“子他日官禄当如我。”昉后至宰相、司空。世谓榖能知人。
(选自 《宋史 ▪ 列传第二十一》,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奏罢屯田/务以民隶州县课役/尽除宿弊/既贵访得旧/地建兰若/又立垣屋/凡族人之不可仕者/分田居之/
B.又奏罢屯田务/以民隶州县/课役尽/除宿弊/既贵/访得旧地/建兰若/又立垣屋/凡族人之不可仕者分田居之/
C.又奏罢屯田/务以民隶州县课役/尽除宿弊/既贵访得旧地/建兰若/又立垣屋/凡族人之不可仕者分田居之/
D.又奏罢屯田务/以民隶州县课役/尽除宿弊/既贵/访得旧地/建兰若/又立垣屋/凡族人之不可仕者分田居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人的表字,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男子行冠礼,然后有字;女子许嫁行笄礼,开始有字。
B.擢,意为选拔、提拔,在这个意义上,与“拔”略有区别,“擢”往往指提拔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拔”往往指提升官职。
C.畿,指古代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也泛指国都周围的地区。“京畿”即国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与此意义类似的还有“京圻”“畿甸”“畿辅”等。
D.御史台,管署名,专司弹劾之职。西汉时称御史府,东汉初改称御史台。明洪武十五年改都察院,清沿用,御史台之名遂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榖体貌魁梧,年轻力壮时,侠肝义胆,但得不到乡人的理解,于是发愤读书,步入仕途。
B.契丹主先是威逼,后是使诈,试图让李榖承认背离契丹归附中原一事,李榖巧妙周旋,始终不屈不挠,使契丹主一无所获。
C.李榖慧眼识人,不仅委任“素有才干”的刘德舆代理县主簿,还请求安排数千人帮助他,将“贼党”一网打尽,使刘被调任为工部侍郎。
D.李榖言谈善于就近取譬,明白晓畅且切近情理,皇帝都会认真听取。他与韩熙载对话时,就用了一个很通俗的比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契丹主发使至州,榖禽斩之,潜遣河朔酋豪梁晖入据安阳。
(2)若中原相我,下江南探囊中物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初名训,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

尝短皇甫惟明义北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

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诏追忠嗣赴河西。既下新城,忠嗣之功居多,因授左威卫郎将,专知行军兵马。是秋,吐蕃大下,报新城之役,晨压官军,众寡不敌,师人皆惧焉。忠嗣乃所部策马而前,左右驰突,当无不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吐蕃大败。

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于上以记之烟罢却纳若遭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

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天宝四年四月,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

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忌忠嗣,日求其过。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

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蓄马益少,而汉军益壮。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其军又壮。迄于天宝末,战马蓄息。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皇甫惟明义北王昱   短:说人坏话
B.希望即奏   闻:使……听到
C.当者无不辟易 辟易:因畏惧而退缩
D.战马蓄息   蓄息:繁殖生长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玄宗其兵家子 忠嗣乃所部策马而前
B.当无不辟易 者大半
C.让朔方、河东节度   知一死生为虚诞
D.林甫忌忠嗣 忍而攘诟
【小题3】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诏问以攻取之略
B.计之上者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客有吹洞箫者
【小题4】下列对又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
B.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
C.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
D.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
【小题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禁中,禁,指禁令,法规:也指宫禁,帝王的住处,宮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文中即是后一义。
B.三司,唐时指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三个部门,文中“三司推讯”即指三者协同审理案件,表明对此案的重视。
C.量移,唐宋时,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此处衣明王忠嗣遇赦后官职得到了提升。
D.兵部,官署名,是六部之一,主管中央及地方武官的选用、考核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兵部最高长官是尚书。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忠嗣深受皇恩。皇上因为王忠嗣父亲的缘故,曾将其养于禁中多年并是他姓名。
B.王忠嗣具有武略。玄宗和他谈论兵法,他能自由应付,玄宗认为他以后会成为良将。
C.王忠嗣治军有方。他把率军维护边疆稳定作为要务,他在军中一直享有很高的威望。
D.王忠嗣目光长远。他在攻占石堡城一事上做出准确的预判,又在购买战马上高瞻远瞩。
【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国家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

同类题3

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窃:偷偷地
B.秦王不,为一击击 怿:高兴
C.某年月日,秦王赵王击缶 为:替,给
D.相如召赵御史   顾:回头
【小题2】下列语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秦御史前书曰B.左右欲刃相如
C.赵亦盛设兵以待秦D.而相如廷叱之
【小题3】对“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是为了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结构完整。
B.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所起的作用。
C.交待了秦从此不敢再出兵赵国的原因。
D.指出廉颇负荆请罪的主要原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频,字简之,建州浦城人。与弟頔皆以进士试礼部预选,会诏兄弟毋并举,频即推其弟,弃去。后六年,乃擢第。自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南昌县,改大理寺丞、知九陇县,迁殿中丞。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辨,转运使使按治之。频视券墨浮朱上,曰:“是必先盗印然后书。”既引伏,狱未上,而其家人复诉于转运使,更命知华阳县黄梦松覆按,无所异。梦松用此入为监察御史,频坐不时具狱,降监庆州酒,徙知长洲县。天禧初,增置谏官、御史十二人,频以选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陈、亳间民讹言兵起,老幼皆奔,命安抚京西。还,为三司度支判官。青州麻士瑶杀从子温裕,并其财,遣往按治,士瑶伏诛。又诏鞫邛州牙校讼盐井事。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频雅善丁谓,谓贬,左迁尚书比部员外郎、监饶州酒。起知信州,进刑部员外郎、知福州。王氏时,赋民官田,岁输租税而已。至是,或谓鬻之可得缗钱二十余万,频疏以为不可。徙知潭州。改广西转运使,擿宜州守贪暴不法,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复入为度支判官,累迁刑部郎中。使契丹,至紫濛馆卒。契丹遣内侍就馆奠祭,命接伴副使吴克荷护其丧,以锦车驾橐驼载至中京,敛以银饰棺,又具鼓吹羽葆,吏士持甲兵卫送至白沟。诏遣其子访乘传扈其柩以归。访官三班奉职,即许也。

(节选自《宋史·章频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B.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C.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D.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禧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它不同于庙号、谥号和尊号。
B.召对是指臣下上朝时向君主进言、汇报有关情况,君主根据请示的问题逐一回复。
C.左迁指降低官职,亦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乘传是乘坐驿车。传,驿站的马车。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频知书达理,礼让兄弟。在与弟到礼部参加进士预选考试时,恰逢诏令兄弟不能同时参加,章频就让给弟弟,自己离开,六年后才考中进士。
B.章频明察秋毫,善于断案。审理孙延世案时,通过蛛丝马迹,查明事实真相,终于让孙延世伏罪,但他却因此案被降职。
C.章频安抚有方,深孚众望。陈、亳间百姓谣传要发生战争,老幼全部逃难,朝廷命章频安抚京西。他回京后,被任命为三司度支判官。
D.章频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王安石当政时,把官府的田地交给百姓经营,百姓只需每年缴纳租税,章频上疏认为这并不可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辨,转运使使按治之。
(2)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阮籍传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恆游府内,朝宴必与焉。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籍能属文,初不留思。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文多不录。
【小题1】对下列句子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 掾:属官
B.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 屏:隐居
C.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   赍:买
D.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 归宁:回娘家
【小题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正人围棋 嬴而不助五国也
B.朝宴必与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其外坦荡内淳至    吾恂恂
D.文帝初欲武帝求婚于籍 不足外人道也
【小题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2)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3)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小题4】根据文本,阮藉“任性不羁”,放浪形骸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