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小题。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之陶。以为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朱公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选自《史记·货殖列传》,有删改)
【注】①二者形:懂得了这两点。 ②食:通“蚀”,腐烂、腐蚀。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翻译不正确的一向是(    )
A.旱则资舟,水则车。资:蓄积
B.国富,厚战士。赂:赠与钱物
C.齐为鸱夷子皮。适:到
D.子孙修业而之。息:停止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间行以去,陶。
A.修十年,国富。
B.如姬资三年
C.优孟曰:“若无远有所”。
D.久,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②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③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小题4】请简要概括范蠡将治国的思想用于治家的具体做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05 08:07: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谭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己。”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王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B.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C.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D.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望。
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身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侠幼而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州主簿,举秀才。元颢入洛,侠执其使人,焚其赦书。魏孝庄嘉之,授轻车将军、东郡太守,带防城别将。

②大统三年,领乡兵从战沙苑,先锋陷阵。侠本名协,至是,太祖嘉其勇决,乃曰:“仁者必有勇”,因命改焉。

③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入私,并收庸直,为官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

④侠又撰九世伯祖贞侯潜传,以为裴氏清公,自此始也,欲使后生而行之,宗室中知名者,咸付一通。从弟伯凤、世彦,时并为丞相府佐,笑曰:“人生仕进,须身名并裕。清苦若此,欲何为?”侠曰:“夫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况我大宗,世其美,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今吾幸以凡庸,滥蒙殊遇,固其穷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惧辱先也。翻被嗤笑,知复何言。”伯凤等惭而退。

⑤武成元年,卒于位。

(选自《周书•裴侠传》)

(注):元颢,北魏宗室,叛魏,投靠南朝梁,带兵打回洛阳,自立为王,后被杀。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州主簿   (2)欲何为   (3)世其美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使后生而行之(   )
A.进献B.尊崇C.供给D.迎合
【小题3】第④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B.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C.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D.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小题4】把第③段落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
【小题5】第③段画线句“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反映了众臣怎样的心理?
【小题6】依据文章相关事迹,概括裴侠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相关事迹
裴侠的品质
执使焚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罢渔猎役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马不取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导从弟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在见好就收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成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

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立,而其箕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李疑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B.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C.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D.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遺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巷,小的街道,借指民间。二十五家为一闾,后来称居民的区域为闾里、闾巷。泛指乡里民间。
B.吏部,曾被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其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吏”指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
C.邸,犹旅馆,古代为旅客提供膳宿的建筑。官办的旅邸在都城有馆、驿、邸、舍名称,供公出的官员差吏使用。
D.京师,中国古代,国家首都通常称为京师,是帝王与朝廷所在地。后也用来称首都周边地区。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2)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澳,字子裴,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温曰:“元裕端士,若轻之邪?”澳曰:“然恐无呈身御史。”竟不诣元裕之门。周墀节度郑滑,表署幕府。会墀入相,私谓曰:“何以教我?”澳曰:“愿公无权。”墀愕然,不喻其旨。澳曰:“爵赏刑罚,人主之柄,公无以喜怒行之,俾庶官各举其职,则公敛衽庙堂上,天下治矣,乌用权?”墀叹曰:“吾先居此,得无愧乎!”擢考功员外郎,进学士称旨,改京兆尹。帝舅郑光主墅吏豪肆,积年不输官赋,澳逮系之。帝问其故,澳具道奸状,且言必置以法。帝曰:“可贷否?”答曰:“陛下自内署擢臣尹京邑,安可使画一法独行于贫下乎?”太后为输租,乃免。由是豪右敛迹。会户部阙判使,帝以问澳。曰:“臣老矣,力疲气耗,烦剧非所任者。”帝默不乐。出谓其甥柳玭曰:“吾不为时相所信,忽自宸旨委以使务,必以吾他歧得之,何以自明?今时事浸恶,皆吾辈贪爵位致然。”未几,授河阳节度使。懿宗立,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坐吏部时史盗簿书为奸,贬秘书监,分司东都。就迁河南尹,辞疾不拜,逾年卒,赠户部尚书,谥曰贞。澳在河阳累年,宣宗遣使以簿纸手作诏赐澳曰:“密饬装,秋当见卿。”盖将以为相也。因问辅养术,澳具言金石非可御,方士怪妄,宜斥远之。其八月,帝崩,不果相。为学士时,帝尝曰:“朕每遣方镇刺史,欲各悉州郡风俗者,卿为朕撰一书。”澳乃为《处分语》。后邓州刺史薛弘宗中谢,帝敕戒州事,人人惊服。

(摘编自《新唐书·韦澳传》《旧唐书·韦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
B.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
C.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
D.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幕府,指节度使幕府,其编制是法定的,幕府官员一般由节度使辟举,然后上报朝廷批准。
B.敛衽,本指整理衣襟,表示恭敬。在文中意思接近于“垂拱”,指不需亲自处理事务。
C.内署,皇帝的近侍机构,唐代也称内侍省,参用宦官和士人,是掌管宫廷内部事务的部门。
D.宸旨,宸,北极星所在,后借指帝王所居,引申为帝王的代称,故称皇帝的旨意为宸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澳洁身自好,不汲汲于职位。高元裕想推荐他,他却不愿因此登门拜访高元裕;皇帝想任命他担任户部判使,他却因担心影响官场风气而婉言拒绝。
B.韦澳为人正直,执法不避权贵。皇帝舅舅的属官横行不法,不缴朝廷赋税,韦澳秉公执法,直到太后代缴赋税,韦澳才将其释放,使京城豪强敬畏收敛。
C.韦澳明晓政体,熟知法度风俗。他建议周墀不要滥用权力,而应让百官各行其职;认为执法应一视同仁;撰写关于各地风俗的书籍,其内容让时人惊叹。
D.韦澳能力卓异,才干为人所重。周墀认为韦澳见识高明,能胜任宰相之职;宣宗打算秋天去见他,任用他为相,可惜因为宣宗突然去世,他未能担任宰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问其故,澳具道奸状,且言必置以法。帝曰:“可贷否?”
(2)因问辅养术,澳具言金石非可御,方士怪妄,宜斥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