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景之乱,在京都。寓:寄居
B.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暗夕:昏暗的傍晚
C.随侯安都桃支岭岩下顿:驻扎
D.文帝不豫,入侍医药不豫:不高兴
【小题2】【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小题4】【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颈部左边,发髻也掉了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小题6】【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05 08:20: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恕,字宗贯,三原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授大理左评事。迁扬州知府,发粟振饥不待报,作资政书院以课士。天顺四年,以治行最,超迁江西右布政使。成化元年,南阳、荆、襄流民啸聚为乱,擢恕右副都御史抚治之。与尚书白圭共平大盗刘通,复讨破其党石龙。严束所部毋滥杀,流民复业。迁兵部尚书。考选官属,严拒请托,同事者咸不悦。帝亦衔恕数直言,遂命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所部水灾,奏免秋粮六十余万石。周行振贷,全活二百余万口。二十年,复改恕南京兵部尚书。先后应诏陈言者二十一,建白者三十九,皆力阻权幸。天下倾心慕之,遇朝事有不可,必曰“王公胡不言也”?则又曰“公疏且至矣”。已,恕疏果至。时为谣曰:“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孝宗即位,为吏部尚书。陕西缺巡抚,恕推河南布政使萧祯。诏别推,恕执奏曰:“陛下不以臣不肖,任臣铨部,倘所举不效,臣罪也。今陛下安知祯不才而拒之?且陛下既以祯为不可用,是臣不可用也,愿乞骸骨。”帝乃卒用祯。邱浚入阁,与恕不相太医院判刘文泰者,故往来浚家以求迁官,为恕所沮,衔恕甚。恕里居日,尝人作传,镂板以行。浚谓其沽直谤君,上闻罪且不小。文泰乃自为奏,讦恕传中自比伊、周,于奏疏留中者,概云不报,以彰先帝拒谏,无人臣礼。恕以奏出浚指,抗言:“文泰无赖小人,此必有老于文学多阴谋者主之。”帝下文泰锦衣狱,鞫之得实,囚请逮浚、恕对簿。帝心不悦恕,乃贬文泰御医,责恕沽名,焚所镂版,置浚不问。恕再疏请辨理,不从,遂力求去。驰驿归,不赐敕,月廪、岁隶亦颇减。武宗嗣位,遣行人敕存问。恕陈国家大政数事,帝优诏报之。正德三年卒,年九十三。谥端毅。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邱浚入阁,与恕不相   能:和睦。
B.恕里居日,尝人作传   属:嘱托。
C.驰驿归,不赐敕 听:听说。
D.遣行人敕存问 赍:携带。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王恕“端毅”(正直刚毅)的一组是
①考选官属,严拒请托 ②帝亦衔恕数直言
③皆力阻权幸     ④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
⑤传中自比伊、周 ⑥陈国家大政数事
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恕治盗不忘安民。王恕与尚书白圭共同平定南阳、荆、襄流民作乱时,严格约束所辖部下不得随意杀人,流民得以恢复旧业。
B.王恕关心民生疾苦。巡抚南畿时,所辖地区遭受水灾,他奏请免除了秋粮六十余万石,并四处巡察把粮食发放或借贷给灾民,保全存活了二百多万人。
C.王恕恪尽职守,直言敢谏。他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先后多次应诏陈说政事,提出建议。碰到朝廷上议事有不同意见时,人们总是希望听到他说话,他也果然不负众望。
D.王恕为官坚持原则。他推荐河南布政使萧祯补陕西巡抚之缺,遭到皇上否决,他认为自己无知人之明,不能胜任铨部之职,主动请求告老还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迁扬州知府,发粟振饥不待报,作资政书院以课士。
(2)太医院判刘文泰者,故往来浚家以求迁官,为恕所沮,衔恕甚。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绛,字深之,赵郡赞皇人也。拜监察御史,充翰林学士,迁本司郎中、知制诰。皆不离内职,孜孜以匡谏为已任。宪宗即位,叛臣李锜胆兵于浙右。锜既诛,朝廷将辇其所没家财。绛上言曰:“李锜凶狡叛戾,僭侈诛求,刻剥六州之人,积成一道之苦。今辇运钱帛,非所谓式遏乱略,惠绥困穷。伏望天慈,并赐本道,代贫下户今年租税。”宪宗嘉之。绛后因浴堂北廊奏对,极论中官纵恣、方镇进献之事。宪宗怒,绛前论不已曰:“中官威福太盛,上损圣朝,臣所以不敢不论耳。”宪宗见其诚切,改容慰喻之曰:“真忠正诚节之臣也。他日南面,亦须如此。”乃授中书舍人。帝亲为绛择良赐之。前后朝臣裴武、白居易等,或为奸人所排陷,特加贬黜;降每以密疏申论,皆获宽宥。其秋,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其子怀谏幼弱,军中立其大将田兴,使主军事,兴卒以六州之地归命。其经始营创,皆绛之谋也。宝历初,入为尚书左仆射。昭议节度使刘悟卒,遗表请以子从谏嗣袭将吏诣阙论请绛密奏请速除近泽潞四面将帅一人以充节度令倍程赴镇使从谏未及拒命新使已到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时宰相李逢吉已受从谏赂,请以从谏留后,不能用绛言。绛以直道进退,闻望倾于一时。然刚肠嫉恶,贤不肖太分,以此为非正之徒所忌。出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三年冬,南蛮寇西蜀,诏征赴援。绛于本募兵千人赴蜀;及中路,蛮军已退,所募皆还。四年二月十日,绛晨兴视事,召募卒,以诏旨喻而遣之,仍给以廪麦,皆怏怏而退。监军使杨叔元贪财怙宠,怨绛不奉己,乃因募卒赏薄,众辞之际,以言激之。募卒因监军之言,怒气益甚,乃噪聚趋府,劫库兵以入使衙。绛方与宾僚会宴,不及设备。闻乱北走登陴,衙将王景延力战以御之。兵折矢穷,景延死。绛乃为乱兵所害,时年六十七。绛初登陴,左右请绛缒城,可以避免,绛不从。

(节选自《旧唐书·李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遗表请以子从谏嗣袭/将吏诣阙论请/绛密奏请速除近泽潞四面将帅一人/以充节度令倍程赴镇使/从谏未及拒命/新使已到/所谓疾雷不及掩耳/
B.遗表请以子从谏嗣袭/将吏诣阙论请/绛密奏请速除近泽潞四面将帅一人/以充节度/令倍程赴镇/使从谏未及拒命/新使已到/所谓疾雷不及掩耳/
C.遗表请以子从谏嗣袭/将吏诣阙论请绛密奏/请速除近泽潞四面将帅一人/以充节度/令倍程赴镇/使从谏未及拒命/新使已到/所谓疾雷不及掩耳/
D.遗表请以子从谏嗣袭/将吏诣阙论请绛密奏/请速除近泽潞四面将帅一人/以充节度/令倍程赴镇使/从谏未及拒命/新使已到/所谓疾雷不及掩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制诰,官名,掌管草拟诏令;诰,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或帝王任命、封赠的文书。
B.南面,古代朝堂上君王坐北朝南,大臣位于南面跪拜奏事,故用“南面”指大臣上朝。
C.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按品级分别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D.道,古代行政区划名;唐代的道初为监察区,后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绛尽心国事,关注民生。李锜被诛后,朝廷打算运走其被没收的家财;李绛认为这不是遏制叛乱、安抚困穷的做法,主张将钱帛留下,代替贫苦民户的租税。
B.李绛忠诚刚直,尽心匡谏。他曾极力抨击中官放纵恣肆、方镇奉迎进献之事;有朝臣被奸人排挤、陷害而贬黜时,他每每秘密奏疏为之辩诉,都使其得到宽恕对待。
C.李绛善于谋略,颇有才干。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后,军中立大将田兴掌管军事,田兴最终以六州之地归顺朝廷而没有叛乱,这与李绛的经营谋划密不可分。
D.李绛遭遇兵变,以身殉职。西蜀遭南蛮入侵,他募兵前往增援,后蛮军退却,他奉诏遣散募兵,监军使杨叔元趁机挑动募兵作乱,他拒不答应乱兵要求而遇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刚肠嫉恶,贤不肖太分,以此为非正之徒所忌。
(2)募卒因监军之言,怒气益甚,乃噪聚趋府,劫库兵以入使衙。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弘为人恢奇多闻,常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隙者,虽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乃上书曰:“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今陛下躬行大孝,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今臣弘罢驾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君不幸罹霜露之病,恙不已,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朕之不德也。”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以为人主病不广大 称:称赞
B.食不肉    重:重叠、重复
C.虽与善    详:通“佯”,假装
D.是朕之不德也 章:显扬
【小题2】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而又缘饰儒术   ②初淅沥萧飒
B.①故人善宾客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C.①力行近仁     ②浩浩如冯虚御风
D.①赐告牛九杂帛   ②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弘小时候家里很穷,到中年才开始做学问,60岁还仕途不顺,属大器晚成之人。
B.公孙弘自己生活很节俭,但对门客却很大方,将自己的俸禄全都供给他们,家里没有什么余财。
C.公孙弘不敢在朝廷与皇上争辩,曾经因顺从皇上的意图而背弃与大臣们的约定而遭到汲黯得指责。
D.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时,公孙弘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做宰相的职分而主动请求辞官,但遭到皇上的拒绝,最后终于任上。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二岁中至左内史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陛下躬行大孝,建周道,厉贤予禄,量能授官。
(2)愿归侯印,乞骸骨,道贤者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仪望,望之,吉安永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吴县知县。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禁火葬,创子游祠,建书院,惠绩甚著,征授御史。劾大将军仇鸾挟寇自重,疏留中。已,陈时务十二策。巡盐河东,请开桑乾河通宣府、大同饷道,言:“河发源金龙池,下甕城驿古定桥,会众水,东流千余里,入卢沟桥。其间惟大同卜村有丛石,宣府黑龙湾石崖稍险,然不逾五十里,水浅者犹二三尺,疏凿甚易。曩大同巡抚侯钺尝乘小艇赴怀来,历卜 村、黑龙湾,安行无虞。又自怀来溯流,载米三十石达之古定河,足利漕可征。”时方行穵运〔注〕,率三十石,致一。仪望疏至,下廷议。兵部尚书聂豹言:“河成便漕,兼制敌骑。”工部尚书欧阳必进言:“道远役重。”遂报罢。
仪望寻省母归。还朝,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状,鹗被逮。二人皆严嵩私人,嵩由是不悦。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工竣,叙劳,擢大理右寺丞。世蕃以为德,仪望请急归,无所谢,世蕃益怒。会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破倭,因列海防善后事,诏从其请。隆庆二年,吏部尚书杨博欲黜仪望,考功郎刘一儒持之,乃镌二秩,补四川佥事。四迁大理少卿。
万历二年,张居正当国,雅知仪望才,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奏减属郡灾赋。海警稍定,将吏讳言兵,仪望与副使王叔果修战备。倭果至,御之黑水洋,斩获多,进右副都御史。先有诏雪建文诸臣,仪望创表忠祠祀之南京。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故太常卿袁洪愈、祭酒姜宝皆不为居正所喜,仪望荐之朝,渐失居正意。四年,稍迁南京大理卿。逾年改北,被劾罢归。
仪望少师聂豹,私淑王守仁,又从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游。守仁从祀,仪望有力焉。家居数年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一五》)
(注)穵(wā)运:明代差派平民为官府运输粮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
B.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
C.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
D.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时所取,与“名”有所关联。
B.“嘉靖”是明朝一位皇帝的年号,我国古代皇帝当政可有多个年号。
C.御史是古代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石”是古代计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十石为一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仪望弹劾仇鸾挟寇自重,但奏疏被皇帝压下。后来,他又写了十二条策略陈述自己对政务的看法。
B.在河东巡察盐务时,宋仪望请求开通桑乾河至宣府、大同府的军饷通道。皇帝让大臣们商议,最终未获批准。
C.宋仪望曾因得罪严嵩,被其借故贬官。但在严嵩倒台后,他屡屡得到提拔重用,在抗倭和加强海防方面做出了贡献。
D.宋仪望忠于职守,他根据皇帝的旨意,给大臣洗冤,创建了表忠祠;给忠臣杨邦乂加固坟墓,在宗祠祀典里记载其事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
(2)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韩维,字持国。以进士奏名礼部,方亿辅政,不肯试大廷,受荫入官。父没后,闭门不仕。宰相荐其好古嗜学,安于静退,召试学士院,辞不就。
富弼辟河东幕府,史馆修撰欧阳修荐为检讨、知太常礼院。礼官议祫享东向位,维请虚室以待太祖。温成后立庙用乐,维以为不如礼,请一切裁去。议陈执中谥,以为张贵妃治丧皇仪殿、追册位号,皆执中所建,宜曰荣灵。诏谥曰恭,维曰:“责难于君谓之恭,执中何以得此?”议讫不行,乞罢礼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泾州。
颍王为皇太子,兼右庶子。神宗即位,维进言:“百执事各有职位,当责任,若代之行事,最为失体。天下大事不可猝为,人君设施,自有先后。”因释滕文公问孟子居丧之礼,推后世礼文之变,以伸规讽,帝皆嘉纳。除龙图阁直学士。
初,僖祖主已迁,及英宗祔庙,中书以为僖祖与稷、契等,不应毁其庙。维言:“太祖戡定大乱,子孙遵业,为宋太祖,无可议者。僖祖虽为高祖,然仰迹功业,非有所因,若以所事稷、契事之,惧有未安,宜如故便。”王安石方主初议,持不行。
王安石罢会绛入相加端明殿学士知河阳复知许州帝幸旧邸进资政殿学士曾巩当制称其纯明亮直,帝令改命词。维知帝意,请提举嵩山崇福宫。帝崩,赴临阙庭。宣仁后手诏劳问。
维处东省逾年,有忌之者密为谗诉,诏分司南京。尚书右司王存抗声帘前曰:韩维得罪,莫知其端,臣窃为朝廷惜。”乃还大学士、知邓州。兄绛为之请,改汝州。久之,以太子少傅致仕,转少师。
绍圣中,坐元祐党,降左朝议大夫,再谪崇信军节度副使,均州安置。诸子乞纳官爵,听父里居。哲宗览奏恻然,许之。元符元年,以幸睿成宫,复左朝议大夫,是岁卒。年八十二。徽宗初,悉追复旧官。
(节选自《宋史·韩维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罢/会绛入相/加端明殿/学士知河阳/复知许州/帝幸旧邸/进资政殿学士/曾巩当制/称其纯明亮直
B.王安石罢/会绛入相/加端明殿学士/知河阳/复知许州/帝幸旧邸/进资政殿学士/曾巩当制/称其纯明亮直
C.王安石罢会/绛入相/加端明殿学士/知河阳复知许州/帝幸旧邸/进资政殿学士/曾巩当制/称其纯明亮直
D.王安石罢会绛/入相/加端明殿学士/知河阳/复知许州/帝幸旧邸/进资政殿学士/曾巩当制/称其纯明亮直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征召。如辟召、辟引、辟书、辟除。本文指帝王召见并授与官职。
B.袝,原指古代帝王在宗庙内将后死者神位附于先祖旁而祭祀。太庙。供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地方。
C.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D.致仕,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汉以后形成制度。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维博学多识,不慕名利。他起初凭借祖上的功德做官,后因为喜好学习和古礼,得到宰相的推荐,安心静退,不去朝廷任职。
B.韩维富于胆识,敢于进谏。他在得到欧阳修推荐做检讨、知太常礼院时,认为陈执中的谥号不应享受恭的称号,议论完后没能成行,被免去知礼院一职。
C.韩维深得大家认可,知恩图报。他在为资政殿学士时,曾得到曾巩的夸赞并深得神宗的器重。当神宗驾崩后,他为报知遇之恩,奔赴朝廷。
D.韩维仕途坎坷,死后尽享哀荣。绍圣年间因元祐党案,他被降职,后因儿子们的请求,哲宗回复左朝议大夫的官职。死后受徽宗追赠并恢复以前所任官职。
【小题4】(小题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因释滕文公问孟子居丧之礼,推后世礼文之变,以伸规讽,帝皆嘉纳。
(2)尚书右司王存抗声帘前曰:“韩维得罪,莫知其端,臣窃为朝廷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