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瓛字子硅,沛郡相人。年五岁,闻舅孔熙先读《管宁传》,欣然欲读,舅更为说之,精意听受,曰:“此可及也。”除奉朝请,不就,兄弟三人共处蓬室一间,为风所倒,无以葺之。怡然自乐,习业不废。聚徒教授,常有数十。
齐高帝践阼,召瓛入华林园谈语,问以政道。答曰:“政在《孝经》。宋氏所以亡,陛下所以得之是也。”帝咨嗟曰:“儒者之言,可宝万世。”又谓瓛曰:“吾应天革命,物议以为何如?”瓛曰:“陛下戒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及出,帝谓司徒褚彦回曰:“方直乃尔。学士故自过人。”
永明初,竟陵王子良请为征北司徒记室,瓛与张融、王思远书曰:“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量己审分,不敢期荣,夙婴贫困,加以疏懒,衣裳容发,有足骇者。吾庶欲从九九之遗迹,可得奉温清,展私计,志在此耳。”除步兵校尉,不拜。
瓛姿状纤小,儒业冠于当时,都下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当世推其大儒,以比古之曹、郑。性谦率,不以高名自居,之诣于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呼为青溪焉。
竟陵王子良亲往修谒。七年,表武帝为瓛立馆,以杨烈桥故主第给之,生徒皆贺。瓛曰:“此华宇岂吾宅邪?幸可诏作讲堂,犹恐见害也。”未及徙居,遇疾。及卒,门人受学者并吊服临送。
瓛有至性,祖母病疽经年,手持膏药,渍指为烂。母孔氏甚严明,谓亲戚曰:“阿称便是今世曾子。”称,瓛小名也。及居母,住墓下不出庐,足为之屈,杖不能起。
梁武帝少时尝经伏膺,及天监元年下诏为瓛立碑,曰贞简先生。
(节选《南史·列传第四十》,有删改)
【注】
①九九之遗迹:相传伏羲画八卦“作九九之教,以合六爻之变”,“九九之遗迹”即阴阳律数之学。
②曹、郑:曹褒、郑玄,东汉大儒。
③伏膺:从学,师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
B.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
C.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
D.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
【小题2】下列是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母忧”中的“忧”指父母之丧,比如“丁忧”就是指曹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此处的“丁”意为曹逢、碰到。
B.“践阼”亦作“践祚”,指即位、登基,其中“祚”指皇位;“祚”还有福分之意,如“门衰祚薄”中“祚”即为此义。
C.《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而“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等五部书的合称。
D.“谥曰”中的“谥”指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或大官进行评定而给予的称号,比如“东坡居士”即为苏轼的谥号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的概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瓛至诚至孝,异于常人。他经年为生病的祖母敷药,以至于手指溃烂;他为母亲守丧时,足不出庐,腿脚因而行动不便,扶杖都不能站起。
B.刘瓛学识渊博,谦逊低调。他儒学精深,冠绝当时,但从不以崇高的名声自居;有客来访时,他专门让一门生侍座其后;自己聚徒讲学时,则甘居陋室。
C.刘瓛方正直率,不求仕进。齐高帝向他咨询为政之道,他直言不讳,提出忠告,令齐高帝赞叹不已;他一生多次被征召做官,但多次拒绝就任。
D.刘瓛笃好学,安贫乐道。幼时听到舅舅读书,他兴趣盎然、聚精会神地聆听讲解;成年后虽身居陋室,仍能不改其乐,坚持钻研学问。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
(2)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11 05:54: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利。愿沛公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日:“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日:“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日:“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贾竖易动利 将军穷困来归丹
B.愿沛公留壁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C.以固项王 将军岂有
D.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一面。   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足智多谋。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胸有韬略。他计败峣下秦军,又劝说汉王授印于韩信,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谨慎低调。汉高祖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只愿受封留县,于是被封为留侯。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2)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会魏帅杨师厚卒,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明宗即位,秦王从荣表为记室。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三年,起为陕州司马。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开运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俄拜翰林学士。隐帝即位,崇谅以母老求就养,台州刺史,食郡奉。会举师讨三叛,节度使白文珂在军前,崇谅知后事。凡供军储、备调发,皆促期而办,近镇赖之。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周祖践祚,书诏繁委,皆崇谅为之。广顺初,加工部侍郎,充职。会兖州慕容彦超加封邑,彦超已怀反侧,遣崇谅充使赐官告,仍慰抚之。时多进策人,命崇谅就枢密院引试,考定升降。崇谅以母老思乡里,求解官归养。诏给长告,赐其母衣服、缗钱,假满百日,令本州月给钱、米面。俄拜礼部侍郎,复为学士。诏令侍母归阙,崇谅再表以母老病乞终养,优诏不允。世宗征高平,崇谅尚未至,陶谷乘间言曰:“鱼崇谅逗留不来,有顾望意。”世宗颇疑之。崇谅又表陈母病,诏许归陕州就养。讫太祖朝不起。太宗即位,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兵部侍郎致仕。岁余卒。

(选自《宋史·鱼崇谅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B.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C.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D.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事:职官名,汉刺史佐吏,如别驾、治中等皆称为“从事史”,历代因袭其制。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的时候,朝廷会赐以旌节,故称。
C.领,指在本职之外另兼较低职位,如有一些诸侯王兼任刺史,就可称为“领某州刺史”。
D.封邑:古代君主赐给诸侯王的封地,以此作为其势力范围,也叫“采地”“采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崇谅奉养母亲,尽心尽力。隐帝即位后,鱼崇谅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就近奉养;周祖时,他因为母亲思念故乡请求辞官回家奉养母亲。
B.鱼崇谅督办军事,快速完成。在讨伐三叛时,鱼崇谅主持后方的工作,有关军事储备、调度征发的事情,他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办理好。
C.鱼崇谅举荐贤能,量才适用。周祖登基后,鱼崇谅除起草各种制书诏令外,还积极举荐贤能之人,并通过考试来考定他们官职的升降。
D.鱼崇谅遭人离间,受到猜疑。世宗讨伐高平时,鱼崇谅没有及时到达,陶谷就趁机进谗言,说鱼崇谅逗留在家是在观望,皇帝对此颇有猜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令侍母归阙,崇谅再表以母老病乞终养,优诏不允。
(2)讫太祖朝不起。太宗即位,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兵部侍郎致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击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窃载与之齐 之:他(代指孙膑)
B.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再:两次
C.去韩而归 去:离开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约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击/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B.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击/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C.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击/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D.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击/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暗地里见到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信任和款待。。
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来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道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C.本文记叙的“围魏救赵”和“马陵道之役”的故事,充分表现出孙膑卓越的军事才能。其中“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更是由于他通过仔细研究,充分掌握敌我情况而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最后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2)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讼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佣儿为证    啖:唆使B.携出城四五里 可:大约
C.予族大之   德:感激D.不易辞,卒死狱中  竟:竟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诸匠伍 失其所,不知
B.诉于官 不然,籍何至此
C.廷福人伐木回  窃大王不取也
D.度廷福走 若属皆为所虏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①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②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③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④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
⑤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⑥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④⑤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

同类题5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范,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稍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迁尚书郎。

出参征西军事,南安太守。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

景元四年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B.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C.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D.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下划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文中“少孤”即指邓艾年幼时父亲就死了。
B.“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字供长辈呼唤。
C.“辟之为掾”中“掾”即掾吏,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分曹治事的属吏,官府里的办事员。
D.“迁南安太守”中“迁”与徙,都指调动官职。“迁”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在战乱时迁徙汝南,为农家牧养小牛。后在颍川看到一篇谈及如何作文、为人的碑文,便把名字改用碑文的文字,以励其志。
B.邓艾做过都尉学士,后来改任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最初没有很表示感谢。
C.邓艾和征西将军郭淮一道抵御蜀国的偏将姜维。姜维撤退,邓艾认为应该分兵把守,后又识破了姜维的计谋,得以不败。
D.邓艾率军从阴平进攻,他击败了马邈和诸葛瞻后,到达雒城。后主刘禅捧着皇帝大印,到邓艾面前请求投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
②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