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瓛字子硅,沛郡相人。年五岁,闻舅孔熙先读《管宁传》,欣然欲读,舅更为说之,精意听受,曰:“此可及也。”除奉朝请,不就,兄弟三人共处蓬室一间,为风所倒,无以葺之。怡然自乐,习业不废。聚徒教授,常有数十。
齐高帝践阼,召瓛入华林园谈语,问以政道。答曰:“政在《孝经》。宋氏所以亡,陛下所以得之是也。”帝咨嗟曰:“儒者之言,可宝万世。”又谓瓛曰:“吾应天革命,物议以为何如?”瓛曰:“陛下戒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及出,帝谓司徒褚彦回曰:“方直乃尔。学士故自过人。”
永明初,竟陵王子良请为征北司徒记室,瓛与张融、王思远书曰:“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量己审分,不敢期荣,夙婴贫困,加以疏懒,衣裳容发,有足骇者。吾庶欲从九九之遗迹,可得奉温清,展私计,志在此耳。”除步兵校尉,不拜。
瓛姿状纤小,儒业冠于当时,都下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当世推其大儒,以比古之曹、郑。性谦率,不以高名自居,之诣于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呼为青溪焉。
竟陵王子良亲往修谒。七年,表武帝为瓛立馆,以杨烈桥故主第给之,生徒皆贺。瓛曰:“此华宇岂吾宅邪?幸可诏作讲堂,犹恐见害也。”未及徙居,遇疾。及卒,门人受学者并吊服临送。
瓛有至性,祖母病疽经年,手持膏药,渍指为烂。母孔氏甚严明,谓亲戚曰:“阿称便是今世曾子。”称,瓛小名也。及居母,住墓下不出庐,足为之屈,杖不能起。
梁武帝少时尝经伏膺,及天监元年下诏为瓛立碑,曰贞简先生。
(节选《南史·列传第四十》,有删改)
【注】
①九九之遗迹:相传伏羲画八卦“作九九之教,以合六爻之变”,“九九之遗迹”即阴阳律数之学。
②曹、郑:曹褒、郑玄,东汉大儒。
③伏膺:从学,师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
B.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
C.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
D.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
【小题2】下列是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母忧”中的“忧”指父母之丧,比如“丁忧”就是指曹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此处的“丁”意为曹逢、碰到。
B.“践阼”亦作“践祚”,指即位、登基,其中“祚”指皇位;“祚”还有福分之意,如“门衰祚薄”中“祚”即为此义。
C.《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而“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等五部书的合称。
D.“谥曰”中的“谥”指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或大官进行评定而给予的称号,比如“东坡居士”即为苏轼的谥号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的概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瓛至诚至孝,异于常人。他经年为生病的祖母敷药,以至于手指溃烂;他为母亲守丧时,足不出庐,腿脚因而行动不便,扶杖都不能站起。
B.刘瓛学识渊博,谦逊低调。他儒学精深,冠绝当时,但从不以崇高的名声自居;有客来访时,他专门让一门生侍座其后;自己聚徒讲学时,则甘居陋室。
C.刘瓛方正直率,不求仕进。齐高帝向他咨询为政之道,他直言不讳,提出忠告,令齐高帝赞叹不已;他一生多次被征召做官,但多次拒绝就任。
D.刘瓛笃好学,安贫乐道。幼时听到舅舅读书,他兴趣盎然、聚精会神地聆听讲解;成年后虽身居陋室,仍能不改其乐,坚持钻研学问。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
(2)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11 05:54: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文言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日:“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父协,以见远蹈义忤时,遂不仕进。梁元帝为湘东王,引协为其府记室参军 协不得已,乃应命。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日:“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 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在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 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 。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防、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中弗从。防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防等日:“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 方今贤戚之内,赵玉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各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防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日:“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以恩旧,每优容之 优容:宽容
B.奈何一但欲以神器假人   假:授,给予
C.梁武帝深恨之   恨:怨恨
D.命引出,将戮之 引: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世宗以为麟趾学士。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B.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C.乃代之仪署而行之。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而颜见远乃至于此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颜之仪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
①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②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
③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
④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⑤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
⑥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
A.①③⑥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帝去世后,刘防、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B.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
C.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诚之,字茂钦,婺州东阳人。庆元初,释褐为饶州教授。丁父母忧,庐墓至终。起为江西转运司干办。使称提会子,第其物力高下输钱以敛之,诚之以为扰。使者不悦曰:“商君之令,犹能必行,今乃龃龉如此。”诚之愀然曰:“使君儒者,而欲效商君之所为乎?”遂辞去。使者逊谢,罢令而后止。改通判常州,知郢州。知金人必败盟,大修边防战攻守御之具。移知蕲州,诚之曰:“蕲自南渡以来,未尝被兵,备御无素,长驱而来,将若之何?”相视城壁而增益之,备楼橹,筑羊马墙,教阅厢禁民兵,激之以赏,积粟四万。先是,酒库月解钱四百五十千以献守,诚之一无所受,寄诸公,以助兵食。嘉定十四年二月,金人犯淮南。时诚之已逾满,代者不至,欲先遣其孥归,闻难作而止。喟然谓其僚曰:“吾以书生再任边垒,当与同僚戮力以守,不济则以死继之。”乃选丁壮分布城守,募死士迎击,遇于横槎桥,大破之。居数日,金人拥众临沙河,欲渡,又破之。明日,金移兵要冲,为必渡计,诚之勒蕲兵直前奋击,杀其酋帅。金人虽屡挫,然谋益巧,攻益力。未几,傅城下,围之数重,遂燔木栅。诚之出兵御之,又杀其将卒数十人,夺所佩印。俄造望楼以窥城,诚之为疑兵以示之。又使持书来胁降,诚之戮之,而还其书。越二日,金人以攻具进,诚之设械御之,夜出捣其营。料敌应变若熟知兵者,金人卒不得志。会黄州失守,并兵为一,凡十余万。池阳、合肥援兵败走,朝命冯榯援二郡,榯至境迁延不进诚之激厉将士勉以忠义城陷率兵巷战杀伤相当子士允力战死诚之引剑将自刭呼其孥曰:“城已破,汝等宜速死,无辱!”妻许及妇若孙皆赴水死。事闻,赠朝散大夫、秘阁修撰,封正节候,立庙于蕲,赐名褒忠,赙银绢二百。

(节选自《宋史·忠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榯至境/迁延不进/诚之激厉将士/勉以忠义/城陷率兵/巷战/杀伤相当/子士允力战死/诚之引剑将自刭
B.榯至境/迁延不进/诚之激厉/将士勉以忠义/城陷/率兵巷战/杀伤相当/子士允力战死/诚之引剑将自刭
C.榯至境迁延/不进诚之/激厉将士/勉以忠义/城陷/率兵巷战/杀伤相当/子士允力战死/诚之引剑将自刭
D.榯至境/迁延不进/诚之激厉将士/勉以忠义/城陷/率兵巷战/杀伤相当/子士允力战死/诚之引剑将自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庆元,宋宁宗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与帝制相始终。
B.释褐,指任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从者“衣褐”,是说从者化装成百姓。
C.庐墓,结庐守葬。父母过世后,在墓旁筑茅屋守灵寄托哀思,期限通常是三年。
D.帑,府库或钱财,多指国库或国库所藏的金帛。“公带”“帑藏”皆指国库。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诚之为政有原则,敢抗争。任江西转运司干办时,认为使者所作所为扰民,批评使者效法商鞅;使者由“不悦”转而自责道歉,停止原来的政令。
B.李诚之能未雨绸缪,积极备战。任职常州、郢州时有远见,大修边防战攻守御之具;转任蕲州时,修城练兵,甚至放弃个人收益来供应军队伙食。
C.李诚之有勇有谋,多次挫败金人进攻。李诚之选丁壮、募死士,奋勇击敌,金人屡屡受挫;他善用兵法,建造望楼观察敌情,用疑兵之计迷惑敌人。
D.李诚之抗敌意志坚定,舍家为国。李诚之杀死劝降使者,归还书信,抗战到底;金军来犯,他改变送妻子和儿女先回去的计划,城破后全家以身殉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蕲自南渡以来,未尝被兵,备御无素,长驱而来,将若之何?
(2)吾以书生再任边垒,当与同僚戮力以守,不济则以死继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非及天下。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
【注释】: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
【小题1】关于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B.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C.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D.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刘禹锡与柳宗元因为王叔文的引荐参与朝政,提出了很多建议,均被采纳。
B.刘禹锡被贬播州,裴度以会对皇帝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有损害为由替他求情。
C.宪宗认为孝亲应谨慎,但刘禹锡指望别人来帮他奉养母亲,实在罪不可赦。
D.刘禹锡第一次被贬是受王叔文变法失败连累,第二次是因写诗得罪当政者。
【小题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是古代臣下向帝王进言的奏章的一种,用以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进行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与对经书作注解的注疏不同。
B.刺史是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不能称为太守。
C.唐朝时期,长史、司马、别驾称为“上佐”,一般情况下并无具体职任,因其品高俸厚,又不亲实务,故多用以优待宗亲或安置闲散官员等,所以白居易称这类官为“送老官”。
D.隋唐时期,乐籍成为统辖宫廷、王府、地方官府、军旅、寺庙乐人的一种专门户籍制度,在籍者的身份定位是“专业、贱民、乐人”,区别于平民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2)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彦仙字少严,初名孝忠,宁州彭原人。有大志,所交皆豪侠士。闲骑射。家极边,每出必阴察山川形势,或瞷敌人纵牧,取其善马以归。靖康元年,金人犯境,郡县募兵勤王,遂率士应募,补承节郎。李纲宣抚两河,上书言纲不知兵,恐误国。书闻,下有司追捕,乃亡去,易名彦仙。河东陷,彦仙拔归,道出陕,以兵事见守臣李弥大,弥大与语,壮之,留为裨将,戍淆、渑间。金人再犯汴。时彦仙为石壕尉,坚守三觜,民争依之。下令曰尉异县人非如汝室墓于是今尉为汝守若不悉力金人将尸汝于市众皆奋金人攻三觜,彦仙战佯北,金人追之,伏发,掩杀千计,分兵四出,下五十余壁。初,金人得陕,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彦仙阴遣士厕其间,金人不觉。乃引兵攻其南郭,夜潜师薄东北隅,所纳士内应,噪而入,复陕州。乘胜渡河,列栅中条诸山,旁郡邑皆响附,分遣邵云等下绛、解诸邑。事闻,上谓辅臣曰:“近知彦仙与金人战,再三获捷,朕喜而不寐。”即命知陕州兼安抚使,迁武节郎。彦仙搜军实,增陴浚湟,益为战守备,尽取家属以来,曰:“吾以家徇国,与城俱存亡。”闻者感服。三年,娄宿悉兵自蒲、解大入,彦仙伏兵中条山击之,金兵大溃,娄宿仅以身免。授右武大夫。娄宿率叛将折可求众号十万来攻,期以三旬必拔。彦仙意气如平常,登谯门,大作技乐,潜使人缒而出,焚其攻具,金人愕而却。食尽,煮豆以啖其下。彦仙日与金人战,将士未尝解甲。娄宿雅奇彦仙才,尝啖以河南兵马元帅,彦仙斩其使。曰:“吾宁为宋鬼,安用汝富贵为!”城陷,彦仙率众巷战,矢集身如猬,战愈力。金人惜其才,以重赏募人生致之。遂投河死,年三十六。乾道八年,易谥忠威。彦仙以信义治陕,犯令者虽贵不贷。与其下同甘苦,故士乐为用。有筹略,善应变。尝略地至青涧,猝遇金人,众愕眙,彦仙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金人疑有伏,引去,彦仙追袭于隘,躏死相枕。关以东皆下,陕独存。彦仙以孤城扼其冲再逾年,大小二百战,金人不得西。
(节选自《宋史·李彦仙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下令曰/尉异县人非如汝/室墓于是/今尉为汝守/若不悉力/金人将尸汝于市/众皆奋
B.下令曰/尉异县人/非如汝室墓于是/今尉为汝守/若不悉力金人/将尸汝于市/众皆奋
C.下令曰/尉异县人/非如汝室墓于是/今尉为汝守/若不悉力/金人将尸汝于市/众皆奋
D.下令曰/尉异县人非如汝/室墓于是/今尉为汝守/若不悉力金人/将尸汝于市/众皆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