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击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窃载与之齐 之:他(代指孙膑)
B.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再:两次
C.去韩而归 去:离开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约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击/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B.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击/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C.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击/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D.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击/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暗地里见到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信任和款待。。
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来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道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C.本文记叙的“围魏救赵”和“马陵道之役”的故事,充分表现出孙膑卓越的军事才能。其中“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更是由于他通过仔细研究,充分掌握敌我情况而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最后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2)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28 09:02: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①,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陈平先事魏王咎,后归项羽,后降汉。汉三年,楚急攻汉,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汉王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怒而辞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其明年,用其奇计策,卒灭楚。汉六年,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其明年,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围以得开。孝惠帝六年,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孝文帝立,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为左丞相。居顷之,孝文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候,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孝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卒,为献侯。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①宰:主持分祭礼割肉的人。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怒而辞/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B.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怒而辞/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C.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怒而辞/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D.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怒而辞/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牢:古代祭祀,牛、羊、猪三牲皆用,称之为太牢。本文中指丰盛的食物。
B.侯:封建制度中爵位之一。中国周代爵位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
C.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符节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
D.谥: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而为其专立的称号,有权势者方能拥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足智多谋,能出奇计。楚军将汉王围困在荥阳城,他用计离间了楚方军心,狙杀范增;平城之围,也是因他的计策,使受困的刘邦得以脱险。
B.陈平治国有才,受到信任。汉六年,他被封为户牖侯;孝惠帝六年,他被任命为左丞相;孝文帝即位后,仍被任命为左丞相;后来又单独任丞相。
C.陈平处事善变,善度时势。孝惠帝时,太后专权,要立吕家人为王,陈平假装听从,等到吕太后去世,他与太尉周勃合谋,最终诛灭了吕氏一党。
D.陈平能言善辩,口才超人。孝文帝即位后,曾经咨询朝廷事务,当时位次第一的大臣周勃回答不了,而陈平应答自如,有理有据,孝文帝也称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2)外镇抚四夷诸候,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B.项羽既飨军土/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C.项羽既飨军土/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D.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指刘邦,因其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故称“沛公”。
B.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C.流涕,指流泪。古代的“涕”一般指鼻涕,而“泗”指眼泪。
D.赵高,指秦朝著名的宦官,“指鹿为马”这一成语与他有关。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责备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室,德泽惠及子孙表示惊异,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C.刘邦因患病躺在宫中,不见群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的故事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教材中的《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这一情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2)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眷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归,闲,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日:“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隆下自察圣武熟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日:“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始时,与萧何善   微:卑微
B.即召为丞相史 除:免去官职
C.参辄饮以醇酒,之,欲有所言 间:不久
D.密既洗沐归,闲,谏参 侍:陪坐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起初与萧何交好;后两人飞黄腾达,一个为将,一个为相,私交颇深。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B.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处理政务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自己则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C.汊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让曹空回家后私下探问,并交代不可说出是惠帝交代如此行的。
D.有参认为现在的皇帝与自己分别不及高帝与萧何,所以主张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这也得到惠帝的认可。
【小题3】翻译上面文言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顼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隙”,隔阂,嫌怨
B.常以身蔽沛公   翅膀
C.田父给曰 欺骗
D.山东为三处     约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急渡/今独臣有船汉至/无以渡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败北:“北”本来是二人相背的意思,因此军队打败仗背向敌人逃跑叫“败北”。
B.亭长:官名,战国时,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管诉讼等。
C.侯:古代有男、子、伯、侯、公五等爵位,侯是第四等。
D.平明:天刚亮的时候。平旦、黎明等与之意思相同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3)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