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荫主原州截原寨。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选入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B.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C.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D.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B.路,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相当于明清的省。
C.金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
D.河神,又称河伯,是古汉族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后来其它河流的神也成河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提拔为融州知府,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
B.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
C.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虚张声势,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
D.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他防劫劝告,结果兵败而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2)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12 03:40: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璩字叔琏。弱冠,右将军桓豁以为参军。寻遭父。服阕,为谢安卫将军参军。淮、肥之役,苻坚迸走,璩与田次之共蹑坚,至中阳,不及而归。迁宁朔将军、淮南太守。海陵县四面湖泽,皆是菰葑,逃亡所聚,威令不能及。璩建议率千人讨之。时大旱,璩因放火,菰葑尽然,亡户窘迫,悉出诣璩自首,近有万户,皆以补兵,朝廷嘉之。安帝初,进征虏将军。及桓玄篡位,遣使加璩散骑常侍、左将军。璩执留玄使,不受命。璩传檄远近,列玄罪状。武陵王令曰:“璩忠诚悫亮,自桓玄萌祸,平殄凶逆,肃清荆、郢,当即授上流之任。”初,璩弟宁州刺史瑶卒官,璩兄球孙祜之送丧,葬江陵。会玄败,谋奔梁州。璩弟瑾子修之时为玄屯骑校尉,诱玄使入蜀。既而修之与祜之共杀玄。安帝反正,诏曰:“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可进征西将军,都督五州军事。”又诏西夷校尉瑾为持节、监梁秦二州军事。瑾弟蜀郡太守瑗为辅国将军、宁州刺史。初,璩使参军谯纵领巴西、梓潼二郡军下涪水,当与璩军会于巴郡。蜀人不乐东征,纵因人情思归,于五城水口反,还袭涪,害瑾。而璩下人受纵诱说,遂共害璩及瑗,并子侄之在蜀者,一时殄没,璩子弘之。义熙中,诏曰:“故益州刺史璩,事乖虑外。葬送日近,益怀恻怆。可先所授官,给钱三十万、布三百匹。”论璩讨桓玄功,追封归乡公,千五百户。又以祜之斩玄功,封夷道县侯。自宝至璩三叶,拥旄开国者四人,将帅之家,与寻阳周氏为辈,而人物不及也。

(选自《晋书·毛璩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
B.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
C.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
D.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忧,古时指人忧虑过深,积劳成疾。
B.嗣,指古代诸侯传位给嫡长子的行为,后来泛指君王或诸侯的职位继承人。
C.赠,即追赠,指皇帝赐给已死的人官爵、荣誉或称号以褒扬其生前的功绩。
D.拥旄,指古代武官持皇帝所赐的旄节统帅军队、统治一方的权力或行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毛璩足智多谋,善用天时地利。他利用天旱的特点,采取火攻,将当地的逃亡者都逼迫出来自首,并用他们来补充兵源,受到皇帝嘉奖。
B.毛璩忠于朝廷,拒绝叛臣利诱。桓玄篡位时,派使者对他进行加封,他不但不接受任命,反而扣押了桓玄的使者,并对外公布桓玄罪状。
C.毛璩一门忠烈,多人受帝赏赐。桓玄落败时,毛璩的侄子毛修之、毛祐之诱杀桓玄。皇帝加封毛璩兄弟三人,使他们成为一方军事大员。
D.毛璩一门多人遇难,皇帝深感悲痛。毛璩手下参与谯纵造反,杀害毛璩兄弟及在蜀子侄,临近送葬,皇帝十分悲痛。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准、肥之役,苻坚迸走,璩与田次之共蹑坚,至中阳,不及而归。
(2)璩忠诚悫亮,自桓玄萌祸,平殄凶逆,肃清荆、郢,当即授上流之任。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潘良贵,字子残,婺州金华人。以上舍释褐为辟雍博士,迁秘书郎。时宰相蔡京方以爵禄钩知名士,良贵屹然特立,亲故数为京致愿交意,良贵正色谢绝。靖康元年,钦宗问孰可秉钧轴者,良贵极言:“何、唐等四人不可用,他日必误社稷。陛下若欲扶危持颠之相,非博询于下僚,明扬于微陋,未见其可。”语彻于外,当国者指为狂率,黜监信州汭口排岸。
高宗即位,召为左司谏。既见,请诛伪党,使叛命者受刃国门,即敌人不敢轻议宋鼎。又乞封宗室贤者于山东、河北,以壮国体,巡幸维扬,养兵威以图恢复。黄潜善、汪伯彦恶其言,改除工部。良贵以不得其言,求去。
除考功郎,迁左司。宰相吕颐浩从容谓良贵曰:“旦夕相引入两省。”良贵正色对曰:“亲老方欲乞外,两省官非良贵可为也。”退语人曰:“宰相进退一世人才,以为贤邪,自当擢用,何可先示私恩士大夫受其牢笼,又何以立朝。”以直龙图阁知严州。到官两月,请祠。起为中书舍人。
会户部侍郎向子諲入见,语言烦亵,良贵故善子諲,是日摄起居,立殿上,径至榻前厉声曰:“子諲以无益之谈久烦圣听!”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良贵求去,既归,不出者十牟。李光得罪,良贵坐尝与通书,降三官。卒,年五十七。
良贵刚介清苦,壮老一节。为博士时,王黼、张邦昌【注】俱欲妻以女,拒之。晚家居贫甚,秦桧讽令求郡,良贵曰:“良贵不敢为也。”其谏疏多焚稿,仅存杂著十五卷,新安朱熹为之序。
(选自《宋史•潘良贵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B.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 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C.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 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D.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科举时代称进士及第授官为释褐。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王后,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王后的尊称。
C.幸维扬,文中指皇帝到维扬。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D.请祠,请求担任祠禄官。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良贵有操守,有主见。宰相蔡京拉拢名士,通过潘良贵的亲戚朋友表达愿意和他交往的心意,被他拒绝;他大胆指出何、唐等人不能任用,否则,会误国。
B.潘良贵忠于国家他请求朝廷清除奸臣,惩罚叛徒,威慑敌人;他又请求封贤良的宗室到山东、河北,来使国家强大;他建议养精蓄锐,恢复国家。
C.潘良贵敢于直言。吕颐浩私下告诉潘良贵要提拔他,潘良贵直言担心这种做法;向子諲和皇帝说废话,潘良贵厉声制止,而得罪了皇帝,被皇帝罢官。
D.潘良贵不攀附权贵。他做博士时,权臣王黼、张邦昌都想把女儿嫁给他,被他拒绝;晚年在家很贫穷,秦桧暗示让他求官,也被他拒绝。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常,字仲修,建州人。中进士第以所著《礼·檀弓义》见王安石、吕惠卿,二人称之,补国子直讲、太常博士。以养亲,求教授扬州。年未五十即致仕。

久之,御史中丞黄履荐其恬退,起为太常博士,辞。元符初,复申前命,兼崇政殿说书,迁著作佐郎。疏言:"祖宗诸陵器物止用涂金,服饰又无珠玉,盖务在质素,昭示训戒。自裕陵至宣仁后寝宫,乃施金珠,愿收贮景灵殿,以遵遗训。"诏置之奉宸库。擢起居舍人。邹浩得罪,常于讲席论救,贬监郴州酒。徽宗立,召为国子祭酒、起居郎,从容言:“自古求治之主未尝不以尚志为先然溺于富贵逸乐蔽于谄谀顺适则志随以丧不可不戒元祐法度互有得失人才各有所长不可偏弃。

时以天暑,令记注官卯漏正即勿奏事,仍具为令。常言:"本朝记注类多兼谏员,故凡言动,得以所闻见论可否。神宗皇帝时,修注官虽不兼谏职,亦许以史事于崇政、延和殿直前陈述。陛下于炎暾可畏之候,暂停进对,亦人情之常。若著为定令,则必记于日录,传之史笔,使后人观之,将以为倦于听纳,而忘先帝之美意矣。"事遂寝。进中书舍人、礼部侍郎。蔡京用事,不能容,以宝文阁待制出知湖州。寻又夺职,居婺州。复集贤殿修撰。卒,年六十七。

论曰:徽宗荒于治,嬖幸塞朝,柄移权奸,不鸣者进,习为腝熟。鶠、根、谅、常气节偘偘,指切时敝,能尽言不讳。卒不胜谗舌,根、常死外,鶠、谅甫用而病夺之,可悲也己!金兵既举,郭药师已叛,朝廷犹弗知,矧能先见祸机哉,毋惑乎狂谅之言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求治/之主未尝不以尚志为先/然溺于富贵/逸乐蔽于谄谀顺适/则志随以丧/不可不戒/元祐法度互有得失/人才各有所长/不可偏弃
B.自古求治之主/未尝不以尚志为先/然溺于富贵/逸乐蔽于谄谀顺适/则志随以丧/不可不戒元祐法度/互有得失人才各有所长不可偏弃
C.自古求治之主/未尝不以尚志为先/然溺于富贵逸乐/蔽于谄谀顺适/则志随以丧/不可不戒/元祐法度互有得失/人才各有所长/不可偏弃
D.自古求治之主/未尝不以尚志为先/然溺于富贵逸乐/蔽于谄谀顺适/则志随以丧/不可不戒元祐法度/互有得失/人才各有所长/不可偏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人,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称为“进士及第”。
B.直讲,是辅助博士讲授经学的官名,由通明经义、行为端庄的朝廷官员担任,最初叫讲书,后改为直讲。
C.卯漏正,即卯正。“漏刻”是古代的计时工具,一个时辰分为初、正,“卯正”指六点。
D.陛下,“陛”指帝王居住的宫殿,后借“陛下”来表示臣子对君主的尊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常所著《礼·檀弓义》虽然受到王安石、吕惠卿的好评,但是他大器晚成,近五十岁才做官。
B.周常为人淡泊名利,关心朝政,他曾上疏论节俭之事,后因替邹浩讲情,被贬为郴州监酒。
C.周常认为诏令酷热天勿奏事虽然属于人之常情,但有倦于听纳之嫌,后来朝廷就废止了这一政令。
D.宋徽宗所宠幸之人充塞朝廷,他又把权力移交奸臣,不听铮铮直言,导致朝政荒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所著《礼·檀弓义》见王安石、吕惠卿,二人称之,补国子直讲、太常博士。以养亲,求教授扬州。
(2)卒不胜谗舌,根、常死外,鶠、谅甫用而病夺之,可悲也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余,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秉政,尤与忤。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百姓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注释:①廨(xiè)舍:官署,官舍。   ②谳(yàn):审案定罪。
【小题1】下列选项,和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王素成龙
A.①璧归赵   ②乃使其从者
B.①卒见相如 ②空以身草野
C.①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②臣头今与璧俱于柱矣
D.①单于其节 ②天
【小题2】下列选项中,全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徒见欺 ③何以复国  ④而君幸于赵王  ⑤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⑥为百姓所称 ⑦求人可使报秦者  ⑧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A.①③④B.②④⑧C.③⑤⑦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和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熙”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征召、晓谕、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檄成龙造浮桥济师”一句中,檄也是声讨的意思。
C.于成龙任广西罗城知县时,就因政绩卓异而被总督推荐;后来他历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冈同知、福建按察使等职,任职这些地方,他多行善政,政绩同样很突出。
D.于成龙至江南后,衣食住行很简陋,每天只吃糙米和蔬菜。 在那里几个月后,政令教化使江南民风大改变,但他本人却受到豪强的排挤诽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②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