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章谊,字宜叟,建州浦城人。登崇宁四年进士第,补怀州司法参军,历漳、台二州教授、杭州通判。建炎初,陈通寇钱塘,城闭,部使者檄谊聚杭州七县弓兵,以张声势。会王渊讨贼,谊随渊得入城,贼平,旋加抚定,人皆德之。
帝幸临安,苗、刘为变,帝御楼,宰臣百执事咸在,人心汹汹。帝问群臣曰:"今日之事何如?"浙西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时希孟辄曰:"乞问三军。"谊越班斥之曰:"问三军何义?若将鼓乱邪?"希孟却立屏息,帝嘉之。事定,窜希孟吉阳军,谊迁二秩,擢仓部员外郎。奉使二浙,贸易祠牒以济军用,以稽迟罢。未几,召为驾部员外郎,迁殿中侍御史。
绍兴四年,金遣李永寿、王翊来,求还刘豫之俘,及西北人在东南者,又欲画江以益刘豫。时议难之,欲遣大臣为报使。参政席益以母老辞,荐谊为代,加谊龙图阁学士,充军前奉表通问使,给事中孙近副之。谊至云中,与粘罕、兀室论事,不少屈。金人谕亟还,谊曰:"万里衔命,兼迎两宫,必俟得请。"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帝嘉劳之,擢刑部尚书。
谊宽厚长者,故事台官言事,非挟怨以快己私,即用仇家言为人报复,谊独存大体,士论归之。立朝论事,奏疏无虑数十百篇,皆经国济时之策。初,席益荐谊使金,帝曰:"谊亦母老,朕当自谕之。"谊闻命,略无难色,戒其家人勿使母知。将行,告母曰:"是行不数月即归,大似往年太学谒告时尔。"及还,母竟不知其使金也。(选自宋史列传 章谊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B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C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D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等级次第。“登第”的意思是“科举考试应试得中”;“落第”的意思是“科举考试应试中落选”。
B.“擢”,古代表示官职升降任免等的专用词语,这里的意思是“提拔提升”。它的意思和“陟”“谪”等词的意思相反。
C.“祠牒”,祠部琐颁发的度牒。唐宋以来,祠部发给或售给出家人以凭证,可免地税及徭役。
D.“大学”,我国古代的大学,始于汉代,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是国家举办的官学。学生是从各地选拔上来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章谊胆识过人,才能出众。他在平定陈通进犯和苗、刘变乱中显示了出众的才能。
B.章谊擅长外交,不辱使命,他独自出使金国,与金人周旋,不曾屈服,也没有受辱。
C.章谊敢于担当,得到重用。他肩负出使金国重任,得到皇帝犒劳,被提拔为刑部尚书。
D.章谊关心国事,勤于议政。他在朝中论述政事,奏疏不下数十上百篇,都是治国救世的策略。
【小题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会王渊讨贼,谊随渊得入城,贼平,旋加抚定,人皆德之。
(2)时议难之,欲遣大臣为报使。参政席益以母老辞,荐谊为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12 03:12: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圬者王承福传
韩愈
圬①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叁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余叁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叁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注:①圬:(wū)粉刷墙壁。技:手艺,技能   ②镘(màn):镘子,粉刷墙壁的工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之业:职业
B.于市之主人舍:寄居
C.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强:勉力
D.余为之传而自焉鉴:照(镜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待人力后完也蟹六跪二螯
B.有一至者焉,又往过安能以身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用力者使人使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
D.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泥瓦匠王承福认为用力者使于人,自己不做官而做低贱辛苦的泥瓦匠是应该的。
B.泥瓦匠王承福认为那些富贵人家富不过二代三代是因为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正确的评价。
C.泥瓦匠王承福认为一个人只能尽自己的能力做好一件事,劳心又劳力是圣人也做不到的。
D.韩愈认为王承福虽然做到了独善其身,但一毛不拔,不利天下。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A.
【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2)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蔡)廷庆字仲远,中进士第。神宗初,以集贤校理历开封府推官。有卫士告黄衣老卒筒火入直,延庆察卒色辞,疑焉,询之,果为所诬,即反坐告者。事闻,帝重之,知河中府。

王韶进师河州,羌断其归路。延庆曰:“兵事非吾所宜预,然主帅在难,不急援之,恐败国事。”遂兵赴救,羌解去,韶得全师还。转运判官蔡曚劾其擅兴,朝廷问知状,易曚他道。韶入朝,延庆摄熙帅。元夕张灯,羌乘隙伏兵北关下,遣二十九人伪请来属,将举火内应。延庆觇知,悉斩以徇,伏者宵溃。蕃官诈称木征欲降,邀大将景思立来迎。延庆悉之,命毋辄出,即违节制,虽有功亦诛,思立不从,卒败死。

徙知成都府兼兵马都钤辖。本道旧不置都钤辖,至是特命之。茂州羁縻州蛮族九,自推一人为将统其众,将常在州听要束。州居群蛮中,无城堑,惟树鹿角为固。蛮屡夜入剽人畜,徼货来赎;民患苦,诣郡守李琪请筑城。琪上于朝,诏延庆度其利便,延庆下其事,琪已去。后守范百常以为利,筑之。蛮酋诉谓侵其土地,乞罢筑,不许。蛮数百奄至,拒却之。

夏人禹臧苑麻疑边境有谋,使人入塞卖马,吏执以告。延庆曰:“彼疑,故来觇。执之,是成其疑。”约马直授之使去。疆吏入敌境攘羊马,得而戮诸境上,且告之曰:“两境不相侵,则相保以安,故戮以戒。若有之,亦当尔也。”夏人悦服。

延庆有学问平居简嘿遇事能别白是非所至有惠政既为伯父齐后齐晚得子乃归其宗籍家所有付之无一毫自予莱人义焉。尝得《安南行军法》读之,仿其制,具为书上之。时鄘延吕惠卿亦分画兵,延庆条其不便,神宗善其议。元祐中,卒,年六十二,官庀其葬。

(选自《宋史·蔡延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延庆有学问/平居简嘿/遇事能别白是非/所至有惠政/既为伯父齐后/齐晚得子/乃归其宗/籍家所有付之/无一毫自予/莱人义焉
B.延庆有学问/平居简嘿/遇事能别白/是非所至有惠政/既为伯父齐后/齐晚得子/乃归其宗/籍家所有付之/无一毫自予莱人/义焉
C.延庆有学问平居简嘿/遇事能别白/是非所至有惠政/既为伯父齐后/齐晚得子乃归/其宗籍家所有付之/无一毫自予/莱人义焉
D.延庆有学问/平居简嘿/遇事能别白是非/所至有惠政/既为伯父齐后/齐晚得子乃归/其宗籍家所有付之/无一毫自予莱人/义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古代科举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如明清时必须通过殿试。
B.檄(文):是一种只能由皇帝发布的用于征召、晓谕的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C.元夕: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宵节。
D.蕃官:对宋代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所任朝廷官职的称呼,职位由枢密院与兵部掌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延庆有正义感。卫士告发黄衣老兵拿着筒火值班,蔡延庆调查后发现是被人诬陷,于是他便按照法律给那位卫士定罪。
B.蔡延庆很有预见。木征诈降要景思立去迎接,但蔡延庆洞悉其阴谋,下令不许擅自出城,但是景思立不听,最终兵败而死。
C.蔡延庆讲究策略。夏人禹臧苑麻派人进塞内卖马,蔡延庆放了被抓住的人;对擅入敌境偷抢羊马的小吏则将其杀死,让夏人心悦诚服。
D.蔡延庆敢于进言。王韶被围困,他向皇帝进言,使其得救;李琪离职后,他又上奏皇帝请求筑城,打败了数百蛮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羌乘隙伏兵北关下,遣二十九人伪请来属,将举火内应。
(2)蛮屡夜入剽人畜,徼货来黩;民患苦,诣郡守李琪请筑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太宗览奏不怿,曰:“古羌戎尚杂处伊、洛,彼蕃夷易动难安,一有调发,将重困吾关中矣。”准言:“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疆场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帝因命准使渭北,安抚族帐,而徙仲舒凤翔。

真宗即位,迁尚书工部侍郎。六年,迁兵部,为三司使。时合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命准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简始适中。景德元年,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因请帝幸澶州。高琼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天禧三年,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降准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贬道州司马。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帝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列传四十》)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B.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C.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D.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传”,即传记。
B.“进士”是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也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C.“淳化二年春”,采用的是中国古代的年号纪年法,历代帝王只有在新君王即位时才更改年号。
D.“崩”是指古代帝王去世,王后去世为“薨”,诸侯去世为“卒”,大夫去世为“不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准年少有才,19岁就考中进士,且精通《春秋》三传;他为人诚实,不欺不瞒;讨论国事时,他极力陈说利害,深得皇上器重。
B.寇准性情耿直而执着,曾经议事时与皇上意见不合,皇上十分生气想要离开,可是,寇准毫不退让,牵住皇上衣服不放,直到皇上让步,寇准才退下。
C.淳化二年天大旱,皇上问时政所失,大臣们认为是天数,于是,寇准借机说案,认为与朝政得失有关,指出法度有不公平之处,于是说出祖吉、王淮枉法受贿之事。
D.寇准在与契丹军队交战中展示了指挥才能,他仔细观察和分析敌情,及时调遣军队进行防御,并请皇上驾临澶州以鼓舞士气,结果大败契丹军队。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2)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巎巎(náo),字子山,康里氏。祖燕真,事世祖,从征有功。巎巎幼肄业国学,博通群书,长袭宿卫,风神凝远,制行峻洁,望而知其为贵介公子。始授承直郎、集贤待制,迁兵部郎中,转秘书监丞。奉命往核泉舶,芥视珠犀,不少留目。寻拜礼部尚书,监群玉内司。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巎巎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顺帝践祚,剪除权奸,思更治化。巎巎侍经筵,日劝帝务学,帝辄就之习授,欲宠以师礼,巎巎力辞不可。帝一日览宋徽宗画称善,巎巎进言,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帝问何谓一事。对曰:“独不能为君尔。身辱国破,皆由不能为君所致。人君贵能为君,它非所尚也。”或遇天变民灾,必忧见于色,乘间则进言于帝曰:“天心仁,爱人君,故以变示儆。譬如慈父于子,爱则教之戒之。子能起敬起孝,则父怒必释。人君侧身修行,则天意必回。”帝察其真诚,虚己以听。 
于时政得失有当匡救者,巎巎未尝缄默。大臣议罢先朝所置奎章阁学士院及艺文监诸属官。巎巎进曰:“民有千金之产,犹设家塾,延馆客,岂有堂堂天朝,富有四海,一学房乃不能容耶?”帝闻而深然之。即日改奎章阁为宣文阁,艺文监为崇文监,存设如初,就命巎巎董治。 
巎巎雅爱儒士,以故四方士大夫宗之,萃于其门。既而出拜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明年,复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至京七日,感热疾卒,实至正五年五月辛卯也,年五十一。家贫,几无以为殓。帝闻,为震悼,赐赙银五锭。其所负官中营运钱,台臣奏以罚布为之代偿。谥文忠。
(选自《元史·巎巎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巎巎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B.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巎巎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C.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巎巎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D.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巎巎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在古代是指国立学校,如太学、国子监。现在泛指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
B.徽宗是庙号,而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特起或追加的名号。
C.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是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
D.辛卯为干支之一。把十二天干和十地支按顺序相配循环记录就是干支记日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巎巎出身世家,气质非凡。他自幼博览群书,长大后凭借祖上荫功进入仕途。
B.巎巎忠心事主,心怀天下。如果遇到天灾时百姓受苦,他就会趁机劝谏皇帝大行仁政。
C.巎巎劝谏有方,性格刚正。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直言劝谏,深受皇帝的信任。
D.巎巎轻视钱财,清正廉洁。任礼部尚书时,视钱财如草芥。死后连入殓的钱都没有。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辱国破,皆由不能为君所致。人君贵能为君,它非所尚也。
(2)巎巎雅爱儒士,以故四方士大夫宗之,萃于其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居洛阳敦化里,尝浚甘泉井,得古鼎,耳有篆字曰“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且又制作奇巧,同甚宝之。策时在父旁,徐言曰:“建安二十五年,曹公薨,改年为延康,其年十月,文帝受汉禅,始号黄初,则是黄初元年无二月明矣。鼎文何谬欤!”同大惊,亟遣启书室,取《魏志》展读,一不失所启,宗族奇之,时年十三。未弱冠,落发为僧,居雍之慈恩精庐,颇有高致。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及丁家艰,以孝闻。服满,自屏郊薮,一无干进意,若是者十余载,方出为广文博士,改秘书郎。王行瑜帅邠州,辟为观察支使,带水曹员外郎,赐绯。及行瑜反,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行瑜败死,邠州平。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太祖闻而嘉之,奏为郑滑支使,寻以内忧去职。制阕,除国子博士,迁膳部员外郎。不一岁,华帅韩建辟为判官,及建领许州,又为掌记。天复中,策奉其主书币来聘,太祖见而喜曰:“张夫子且至矣。”即奏为掌记,兼赐金紫。天祐初,表其才,拜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俄召入为翰林学士,转兵部郎中,知制诰,依前修史。未几,迁中书舍人,职如故。太祖受禅,改工部侍郎,加承旨。其年冬,转礼部侍郎。明年,从征至泽州,拜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判户部,寻迁中书侍郎。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乾化二年秋,卒。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存于其家。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B.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C.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D.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句,章节和句子。也指对古书章节句读进行研究和分析,这里指章句之学。
B.篆字,篆书字体,是汉字字体之一,分为大篆和小篆,汉时多用于庄重场合。
C.国子,国子监的简称,朝廷设立的官学,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D.金紫,指金印紫绶,由皇帝颁赐给朝中的重臣,文中以此表明张策位高权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策聪明好学,博闻强识。他十三岁旧根据历史事实指出古鼎上文字内容的谬误,父亲查阅史书后证实了他的说法,族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奇。
B.张策孝顺父母,至情至性。父亲去世,他在守丧期满后隐居郊野,十多年都无心功名;出任郑滑支使不久,又因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为母守丧。
C.张策仕途顺畅,屡受提拔。他出仕后因受太祖赏识,晋升很快,先在地方任判官、掌记等官职;后又在兵部、工部、礼部等多个重要部门任要职。
D.张策情致高尚,著述丰厚。他年轻时在雍州慈恩精庐修行,退休后过着情趣高雅的生活;他曾编写国史,平生著有《典议》、诗词、笺表等作品多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