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遵勖,字公武,崇矩孙,继昌子也。生数岁,相者曰:“是当以姻戚贵。”少学骑射,驰冰雪间,马逸,坠崖下,众以为死,遵勖徐起,亡恙也。
及长,好为文词,举进士。大中祥符间,召对便殿,万寿长公主。初名勖,帝益 “遵”字,升其行为崇矩子。授左龙武将军、驸马都尉,赐第永宁里。主下嫁,而所居堂甃或瓦甓多为鸾凤状,遵勖令隐去;主服有龙饰,悉屏藏之,帝叹喜。
领澄州刺史,坐私主乳母,谪均州团练使,徙蔡州。逾年,起为太子左卫率府副率,复左龙武军将军,领宏州团练使,真拜康州团练使,给观察使禄。时继昌官刺史,遵勖请班其下,许之。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既还上表自劾帝使辅臣慰谕之。
迁泽州防御使,又迁宣州观察使。求补郡自试,出知澶州,赐宴长春殿。在郡,会河水溢,将坏浮梁,遵勖督工徒,七日而堤成。迁昭德军节度观察留后,拜宁国军节度使,徙镇国军、知许州。水军多不练习而隶籍,遵勖命部校按劾,拔去十七八。复以疾请援唐韦嗣立故事,求山林号,诏不许。
初,天圣间,章献太后屏左右问曰:“人有何言?”遵勖不答。太后固问之,遵勖曰:“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太后曰:“我非恋此,但帝少,内侍多,恐未能制之也。”尝上三说五事以论时政。晋国夫人林氏,以太后乳母,多干预国事,太后,遵勖密请置之别院,出入伺察之,以压服众论。其补助居多类此。
所居第园池冠京城。嗜奇石,募人载送,有自千里至者。构堂引水,环以佳木,延一时名士大夫与宴乐。师杨亿为文,亿卒,为制服。及知许州,奠亿之墓,恸哭而返。又与刘筠相友善,筠卒,存恤其家。通释氏学,将死,与浮图楚圆为偈颂。卒,赠中书令,曰和文。有《间宴集》二十卷,《外馆芳题》七卷。选自《宋史·李遵勖传》
【小题1】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既还上表/自劾帝/使辅臣慰谕之
B.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既还/上表自劾/帝使辅臣慰谕之
C.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既还/上表自劾/帝使辅臣慰谕之
D.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既还上表/自劾帝/使辅臣慰谕之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公主就是把公主娶回家的意思。
B.驸马都尉原是官职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全称为驸马都尉,多有皇帝的女婿担任,后来简称皇帝的女婿为驸马。
C.崩,古代死的委婉说法,皇帝、太后、皇后、妃子们、士大夫死都可称为崩。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隋炀帝的“炀”,范仲淹、曾国藩等人的“文正”等都是谥号。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遵勖小时就曾被占卜的人认为日后当因是皇亲国戚而富贵,他后来果然考中进士,并成为驸马,被赐予驸马都尉之职。
B.李遵勖为人谨慎,府第中带有凤、龙等的器物,或命拆除,或隐藏起来;可也曾因犯错而被贬,但不久又被起用。
C.李遵勖自己请求到地方任职来试试自己的能力。在任澶州刺史之时,为防止黄河泛滥,他监督工匠施工,七天就修成了大堤。
D.李遵勖对朝政多有辅助,他曾劝章献皇后还政天子,也曾暗中请求皇帝把晋国夫人安置在别的宫中以压服众人的议论。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军多不练习而隶籍,遵勖命部校按劾,拔去十七八。
(2)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4-22 04:48: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秀,字彦达。秀既长,美风仪,性方静。虽左右近待,非正衣冠不见也,由是亲友及家人咸敬焉。永元中,高祖以秀为南东海太守,镇京口。京口自崔慧景作乱,累被兵革,民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仍值年饥,以私财赡百姓,所济活甚多。

六年,为使持节。将发,主者求坚船以为斋舫。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所由,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既而遭风,斋舫递破。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征士陶潜曾孙为里司。秀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世!”即日辟为西曹。时盛夏水泛长,津梁断绝,外司请依旧僦度,收其价直。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给船而已。”

七年,遭慈母陈太妃忧,诏起视事。寻迁都督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是岁,魏悬瓠城民反,杀豫州刺史司马悦,引司州刺史马仙琕,仙琕签荆州求应赴。众咸谓宜待台报,秀即造兵赴之

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使长史萧琛简府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五百余人,百姓甚悦。

十三年,复出为郢州刺史。郢州当涂为剧地,百姓贫,至以妇人供役,其弊如此。秀至镇,务安之。主者或求召吏。秀曰:“不识救弊之术;此州凋残,不可扰也。”于是务存约己,省去游费,百姓安堵,境内晏然。每冬月,常作襦裤以赐冻者。

秀有容观,每朝,百僚属目。性仁恕,喜愠不形于色。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治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在京师,旦临公事,厨人进食,误而覆之,去而登车,竞朝不饭,亦不之诮也。精意术学,搜集经记,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

(节选自《梁书·萧秀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B.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C.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D.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的封号。高祖、太祖均可指称开国皇帝。
B.出,文中即“出官”,古代指从京城为官调到地方为官,一般是指被贬谪,其官职级别往往比原先的级别要低。
C.陶潜,即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彭泽县令等职。我国山水诗的开创者。
D.经记,“经”即“经书”,指古代经典或某些专门性的著作;“记”在文中指杂记,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秀关心百姓。他镇守京口时,面对民众因战事流徙的局面,招集安抚,大行恩惠,还用自己的钱财救活了很多百姓。
B.萧秀做事果断。魏国悬领城民众反叛,萧秀在接到马仙碑请求接应的文书后,不顾大家的意见,立即派部队前往。
C.萧秀施行仁政。他担任郢州刺史时,面对严重的治政弊端,他安定百姓,坚决拒绝骚扰民众的做法,使得境内安宁。
D.萧秀为人宽容。萧秀养的天鹅因为伤害了人而被人用石头砸死,斋帅请求治这个人的罪,萧秀却反对这种做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左右近侍,非正衣冠不见也,由是亲友及家人咸敬焉。
(2)厨人进食,误而覆之,去而登车,竞朝不饭,亦不之诮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原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进士。巡按江西,捕诛剧盗,奸宄敛迹。复按顺天府。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开中盐引入米振饥。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成化二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岁凶振救,民无流移。召为户部左侍郎。时黄河迁决不常,彼陷则此淤。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江西盗起,以杰尝再莅其地得民,诏往治。捕戮六百余人,余悉解散。
荆、襄流民数十万,朝廷以为忧。祭酒周洪谟尝著《流民图说》,谓当增置府县,听附籍为编氓,可实襄、邓户口,俾数百年无患。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十二年,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其初至,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民大悦。因相地势,以襄阳所辖郧县,居竹、房、上津、商、洛诸县中,道路四达,去襄阳五百余里。山林阻深,将吏鲜至,猝有盗贼,府难遥制。乃拓其城,置郧阳府,以县附之。且置湖广行都司,增兵设戍,而析竹山置竹溪,析郧置郧西,析汉中之旬阳置白河,与竹山、上津、房咸隶新府。制既定,荐知邓州吴远为郧阳知府,诸县皆择邻境良吏为之。流人得所,四境义安。将还,以地界湖广、河南、陕西,事无统纪,因荐御史吴道宏自代。诏即擢道宏大理寺少卿,抚治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六府。郧阳之有抚治,自此始也。杰以功进右都御史。
杰数扬历于外,既居内台,不欲出。荆、襄之命,非其意也。事竣,急请还朝。会南京兵部缺尚书,以杰任之。杰疏辞。不许。遂卒于南阳,年六十一。郧、襄民为立祠,诏太子太保。
(选自《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B.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C.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浩旌异。
D.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
B.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C.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
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杰执法严格,治理盗贼从不手软。原杰在江西有两次严格治理盗贼的经历:第一次,原杰捕获诛杀了强悍的大盗,使违法作乱的人收敛了行迹;第二次,原杰逮捕并诛杀六百多盗贼。
B.原杰关爱百姓,敢于治理高官。当时黄河经常决堤改道,于是军民就开垦淤地,但一些奸邪的人抢夺开垦的土地献给王府,最终原杰就把献土地的人贬去戍边,给接受土地的人定罪。
C.原杰为官深得民心,被百姓牢记。江西有强盗出现,因原杰在这儿为官深得民心,于是,他受朝廷委派第三次到江西;他在荆、襄的做法得到百姓的认可,郧、襄的百姓在他死后立祠祭祀。
D.原杰做事注重实地考察,以此获得第一手材料。原杰在察看地形走势时看到郧县位居竹、房等五县之中,与襄阳山林阻隔,官吏很少到达,一旦有盗贼,官府就很难控制,于是设置了郧阳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
(2)其初至,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
【注】①绛、灌、东阳侯、冯敬:指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均为西汉开国功臣。②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B.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C.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D.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也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
B.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拜,古代指授予任命官职,同样意思的词语还有“征、辟、除、迁、授”等。
D.崩,古代称帝王的死,古人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用山塌下来作为比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博学多才,越级升迁。他十八岁时就因为善于吟诵诗文而闻名于河南郡,后被廷尉吴公推荐召到中央政府,二十余岁就被任命为博士。
B.贾谊议政遭谤,被贬长沙。他作太中大夫时参与政事,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得到汉文帝赏识,但遭到权贵毁谤,被文帝疏远,外放到长沙。
C.贾谊通晓鬼神,折服文帝。他任长沙王太傅期间,被文帝召回长安,文帝向他询问鬼神之事,贾谊回答时,文帝听得入神,挪动座位,靠近贾谊。
D.贾谊有远见卓识,以国为重。他任梁怀王太傅期间,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多封诸侯,会给国家带来祸患。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其先冯亭,为韩上党守。秦攻上党,绝太行道,韩不能守,冯亭乃入上党城守于赵。赵封冯亭为华阳君,与赵将括距秦,战死于长平。宗族由是分散,或留潞,或在赵。在赵者为官帅将,官帅将子为代相。及秦灭六国,而冯亭之后冯毋择、冯去疾、冯劫皆为秦将相焉。汉兴,文帝时冯唐显名,即代相子也。至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选为郎。昭帝时,以功次补武安长。失官,年三十余矣,乃学《春秋》涉大义,读兵法明习,前将军韩增奏以为军司空令。本始中,从军击匈奴。军罢,复为郎。
先是时,汉数出使西域,多辱命不称,或贪污,或为外国所苦。是时,乌孙大有击匈奴之功,而西域诸国新辑,汉方善遇,欲以安之,选可使外国者。前将军增举奉世以卫候使,持节送大宛诸国客。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为不亟击之则莎车日强,其势难制,必危西域。遂以节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拔其城。莎车王自杀,传其首诣长安。诸国悉平,威振西域。奉世乃罢兵以闻。宣帝召见韩增,曰:“贺将军所举得其人。”奉世遂西至大苑。大苑闻其斩莎车王,敬之异于它使。得其名马象龙而还。上甚说,下议封奉世。丞相、将军皆曰:“《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国家,则颛之可也。奉世功效尤著,宜加爵士之赏。”少府萧望之独以奉世奉使有指,而擅矫制违命,发诸国兵,虽有功效,不可以为后法。即封奉世,开后奉使者利,以奉世为比,争逐发兵,要功万里之外,为国家生事于夷狄,渐不可长,奉世不宜受封。上善望之议,以奉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
元帝即位,为执金吾。数岁,为光禄勋。
永光二年秋,于是遣奉世将万二千人骑,出兵陇西。明年二月,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光禄勋如故。其后录功拜爵,下诏曰:“羌虏桀黠,贼害吏民,攻陇西府寺,燔烧置亭,绝道桥,甚逆天道。左将军光禄勋奉世前将兵征讨,斩捕首虏八千余级,卤马、牛、羊以万数。赐奉世关内侯,良邑五百户,黄金六十斤。”裨将、校尉三十余人,皆
后岁余,奉世病卒。
(节选自《汉书·冯奉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
B.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
C.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
D.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儒家经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王安石甚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
B.夷狄,古代少数民族,称东方部落为夷,北方部落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是对少数民族的尊称。
C.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爵。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往往因时而异。
D.拜,古代授予、提升官职的说法,其他如“除”“征”“辟”“拜”也是授予官职的意思,“迁”为调动官职或升官,“左迁”为贬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奉世出生世家,冯奉世的祖先冯亭,和赵国大将赵括一起抵御秦国,在长平战死,冯亭的后人之中有的成为秦国将相。
B.冯奉世初仕不顺,冯奉世在武帝未被选任郎官,昭帝时补任武安侯,紧接着就失官30余年,至本始年间,才再次担任郎官。
C.冯奉世当机立断,冯奉世出使西域,遇突发事件,即刻假托皇帝命令通告诸位国王,整合一万五千人,共击莎车国,威震西域。
D.冯奉世功高受赏,永光二年,奉命率兵出征陇西讨伐羌虏,杀敌八千余人,被汉元帝赐爵关内侯,另有良邑、黄金之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时,汉数出使西域,多辱命不称,或贪污,或为外国所苦。
(2)擅矫制违命,发诸国兵,虽有功效,不可以为后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韐募敢战士,飞应募。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论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瞋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玠服飞素:向来
B.帝初为飞第营:营造
C.将士注坡跳壕课:督促
D.使飞得志使:让
【小题2】(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能表现岳飞“文武全器”的一组是
①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 ②战开德、曹州皆有功 ③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④善以少击众 ⑤猝遇敌不动 ⑥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
A.②④⑥B.①②③C.③⑤⑥D.①④⑤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飞的名字与他出生时有大鸟在房屋上飞鸣有关,少年岳飞,沉默敦厚,读书勤奋,膂力过人。
B.岳飞入伍建功后,宗泽很欣赏他的勇气和才华,因此授予他作战阵式图,但,岳飞表达了自己对作战的独特理解。
C.岳飞不仅能征善战,体恤士卒,军纪严明;而且孝敬母亲,听人劝告,不贪享乐,不图名利,但终因忠介不屈遇害。
D.作者以刘宋杀檀道济类比宋高宗杀岳飞,叹息高宗放弃中原,自毁万里长城,替岳飞鸣冤叫屈。
【小题4】(小题4)(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3分)
②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4分)
(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3分)
人各有好尚:兰苣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遂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同乐而墨翟有非之之论岂可同哉! (曹植《与杨德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