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郑默,字思元。起家秘书郎,考核旧文,删省浮秽。中书令虞松谓曰:“而今而后,朱紫别矣。”转尚书考功郎,专典伐蜀事,封关内侯,迁司徒左长史。武帝受禅,与太原郭奕俱为中庶子。朝廷以太子官属宜称陪臣,默上言:“皇太子体皇极之尊,无私于天下。宫臣皆受命天朝,不得同之籓国。”事遂施行。出为东郡太守,值岁荒人饥,默辄开仓振给,乃舍都亭,自表待罪。朝廷嘉默忧国,诏书褒叹,比之汲黯。班告天下,若郡县有此比者,皆听出给。入为散骑常侍。
初,帝以贵公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举默。文帝与袤书曰:“小儿得厕贤子之流,愧有窍贤之累。”及武帝出祀南郊,诏使默骖乘,因谓默曰:“卿知何以得骖乘乎?昔州里举卿相辈,常愧有累清谈。”遂问政事,对曰:“劝穑务农,为国之基。选人得才,济世之道。居官久职,政事之宜。明慎黜陟,劝戒之由。崇尚儒素,化导之本。如此而已矣。”帝善之。
后以父丧去官,寻起为廷尉。是时鬲令袁毅坐交通货赂,大兴刑狱。在朝多见引逮,唯默兄弟以洁慎不染其流。迁太常。时仆射山涛欲举一亲戚为博士,谓默曰:“卿似尹翁归,令吾不敢复言。”默为人敦重,柔而能整,皆此类也。
及齐王攸当之国,下礼官议崇锡典制。博士祭酒曹志等并立异议,默容过其事,坐免。寻拜大鸿胪。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太康元年卒,时年六十八,谥曰成。
注释:陪臣,古代诸侯卿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转尚书考功郎,专伐蜀事典:主持,主管
B.诏书褒叹,之汲黯比:比较
C.常愧有累清谈清谈:清雅的言论,引申为公正的评价
D.默为人敦重,柔而能整敦重:敦厚庄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B.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C.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D.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郑默最初为秘书郎,考订旧文,删除多余浮秽之语,后被晋武帝封为关内候
B.郑默爱惜百姓,在出任东郡太守时正值岁荒人饥,他开仓赈济百姓,然后住在郡县治所,上表请求处分。
C.郑默认为勤耕务农是国家的根本,选用贤才是救世之道。任职期限长,有利于政事。慎重进退,以利劝诫。推崇儒家真义,是教化和引导的根本。
D.齐王司马攸将去封国时,让礼官议论崇锡的典章制度。博士祭酒曹志等违背司马攸的意思,郑默没有深究,因牵连有罪而免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皇太子体皇极之尊,无私于天下。宫臣皆受命天朝,不得同之籓国
(2)是时鬲令袁毅坐交通货赂,大兴刑狱。在朝多见引逮,唯默兄弟以洁慎不染其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05 03:16: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猛,字智武。幼倜傥,有干略;既壮,便弓马,胆气过人。青溪之战,猛自旦讫暮,与虏短兵接,杀伤甚众。台城陷,随兄毅西上京,累战功为威戎将军。
梁南安侯萧方矩为湘州刺史,以猛为司马。会武陵王萧纪举兵自汉江东下,方矩遣猛率湘、郢之卒,随都督陆法和进军以拒之。时纪已下,楼船战舰据巴江,争峡口,相持久之,不能决。法和揣纪师老卒堕,因令猛率骁勇三千,轻舸百馀乘,冲流直上,出其不意,鼓噪薄之。纪众仓卒惊骇,不及整列,皆弃舰登岸,赴水死者以千数。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猛手擒纪父子三人,斩于絺中,尽收其船舰器械。以功授游骑将军,封安山县伯,邑一千户。仍进军抚定梁、益,蜀境悉平。
军还,迁持节、散骑常侍、轻车将军、司州刺史,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二千户。
永定元年,周文育等败于沌口,为王琳所获。琳乘胜将略南中诸郡,遣猛与李孝钦等将兵攻豫章,进逼周迪,军败,为迪斩执。寻遁归王琳。王琳败,还朝。天嘉二年,授通直散骑常侍、永阳太守。迁安成王府司马。光大元年,授壮武将军、庐陵内史。太建初,迁武毅将军、始兴平南府长史,领长沙内史。寻隶章昭达西讨江陵,潜军入峡,焚周军船舰,以功封富川县侯,邑五百户。历散骑常侍,迁使持节、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宣远将军、荆州刺史。入为左卫将军。
后主即位,增邑并前一千户,馀并如故。至德四年,授使持节、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忠武将军、南豫州刺史。隋将韩擒虎之济江也,第六子巡摄行州事,擒虎进军攻陷之,巡及家口并见执。时猛与左卫将军蒋元逊领青龙八十艘为水军,于白下游弈,以御隋六合兵,后主知猛妻子在隋军,惧其有异志,欲使任忠代之,又重伤其意,乃止。祯明三年入于隋。
(节选自《陈书·樊猛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
B.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
C.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
D.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兄弟中排行老大(伯、仲、叔、季);五等封爵中的第三等(公、侯、伯、子、男)。文中指后者。
B.持节:文中指官名。魏晋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其权力大小有别,皆为刺史总军戎者。唐初诸州刺史加号持节,后有节度使,持节之称遂废。
C.永定元年:永定是南朝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的年号,陈永定元年为公元557年。古代帝王都有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即位:古代指登上皇位或王位,开始成为帝王或诸侯。文中指陈后主陈叔宝登上皇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猛作战勇猛,奋不顾身。青溪之战中,他从早晨到傍晚,与敌人短兵相接,杀伤敌人众多。
B.樊猛擅长弓马,胆气过人。在与萧纪的峡口之战中,以少胜多,威震敌军,擒杀萧纪父子三人,并因此受封。
C.樊猛素有干略,善用奇谋。在西讨江陵时,他运用计谋,潜师入峡,烧掉了周军舰船,也因此受封。
D.樊猛历仕三朝,战功显赫。在他所仕的梁、陈、隋三朝,均立下赫赫战功,深受器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倜傥,有干略;既壮,便弓马,胆气过人。
(2)隋将韩擒虎之济江也,第六子巡摄行州事,擒虎进军攻陷之,巡及家口并见执。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遂赐进士出身。入对,言:“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以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格者,与众弃之。”
和议将成,游又以书白二府曰:“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驻跸临安出于权宜,形势不固,馈饷不便,海道逼近,凛然意外之忧。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今当与之约,建康、临安皆系驻跸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易隆兴府。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游请以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军器少监。
绍熙元年,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嘉泰二年,以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及三朝史未就,诏游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免奉朝请,寻兼秘书监。三年,书成,遂升宝章阁待制,致仕。
(《宋史 陆游传》节选)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B.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C.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D.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又可称为任子、门荫、恩荫、世赏,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宋朝实行恩荫制度,这是当时科举之外的一种入仕途径,中高级文武官员的子弟、亲属及其门客等享受此特权。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考生经会试后,及第者统称进士,皆赐出身,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D.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在古代,长江流域各段有很多特定称谓,“江表英雄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为长江之外的意思,相对于古人居住的中原地区,长江之外包括了江南江东等大部分地区,而三国时期的江表一般指江东孙氏的统治地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游参加锁厅试被推举为第一名,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其次,秦桧大怒而治罪主考官。第二年,陆游参加礼部的考试,主考官又把陆游放在前面,秦桧扬言要废黜他。
B.陆游请求以吴玠之子吴拱代替吴璘之子吴挺掌兵,因为吴挺骄傲放纵,如果立有战功,会更加难以驾驭。等到吴挺之子吴曦叛敌,陆游的话开始得到验证。
C.嘉泰二年(1202),因为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及《三朝史》未完成,皇上任命陆游担任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之职,免去上朝请安,之后还兼任秘书监。
D.陆游被起用知严州,临行向皇帝辞行,皇帝告诉他严州山水秀丽,在空暇之时可以以诗文自娱。这表面上看是对陆游的关心,但这实际上表明陆游并未受到皇帝的重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2)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易隆兴府。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义府,瀛州饶阳人。贞观中,李大亮巡察剑南,表义府才,对策中第,补门下省典仪。高宗立,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进弘文馆学士。为长孙无忌所恶,奏斥壁州司马。诏未下,义府问计于舍人王德俭。德俭者,许敬宗甥,癭而智,善揣事,因曰:“武昭仪方有宠,上欲立为后,畏宰相议,未有以发之。君能建白,转祸于福也。”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武后已立,义府与敬宗、德俭及御史大夫崔义玄、中丞袁公瑜、大理正侯善业相推毂,济其奸,诛弃骨鲠大臣,故后得肆志攘取威柄,天子敛衽矣。
义府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著于心,凡忤意者,皆中伤之,时号义府“笑中刀”。又以柔而害物,号曰“人猫”。洛州女子淳于以奸系大理,义府闻其美,属丞毕正义出之,纳以为妾。卿段窦玄以状闻。诏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鞫治。义府且穷,逼正义缢狱中以绝始谋。侍御史王义方廷劾,义府不引咎,三叱之,然后趋出。义方极陈其恶,帝阴德义府,故贷不问。未几进中书令、检校御史大夫,加太子宾客,更封河间郡公,诏造私第。诸子虽褓负皆补清官。明年,召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母丧免,夺丧为司列太常伯、同东西台三品。既主选,无品鉴才,而溪壑之欲,惟贿是利,不复铨判,人人咨讪。又母、妻、诸子卖官市狱,门如沸汤。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白其赃,诏司刑太常伯刘祥道与三司杂讯,有状,诏除名,巂州,朝野至相贺。三子及婿尤凶肆,既败,人以为诛“四凶”。乾封元年大赦,独人不许还,义府愤恚死,年五十三。自其斥,天下忧且复用,比死,内外乃安。
(选自《新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
B.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
C.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
D.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又称大理寺,古代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其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B.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侍郎、尚书为正副长官。
C.古代规定,官员任职期间父母亡故,必须辞官回乡守孝三年,服除后方能起用,也有因朝廷需要,守孝期未满就起用,称为“夺情”。
D.“流”即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这是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的秩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义府善于察言观色,投机钻营。即将被贬斥之时,他得知唐高宗有意立武昭仪为皇后,马上找机会写奏折要求“废后立昭仪”,深得皇帝喜爱,转危为安。
B.李义府拉帮结伙,结党营私。他与许敬宗、王德俭、崔义玄等人互相勾结,狼狈为奸,陷害忠良,连皇上对他也得俯首听命。
C.李义府贪得无厌,唯利是图。他选拨官员只看钱,不看才,并且与母亲、妻子、儿子共同卖官鬻爵,全家腐败。
D.李义府外表柔恭,内心却阴险偏狭。与人谈话,总是和颜悦色,但凡是冒犯了他、不中他的意的人,都要设法中伤陷害,所以当时人称他为“笑中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方极陈其恶,帝阴德义府,故贷不问。
(2)自其斥,天下忧且复用,比死,内外乃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幽州人,后迁濮州。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性严重,有忠节。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守惮其言。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改京官。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今以命汝,异恩也。”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加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承之曰:“是岂朝廷意邪?”悉裁正其数。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承之曰:“朝廷法令,畏王姬乎?”亟索之。帝闻之曰:“有司当如此矣。”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
(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B.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C.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D.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弟,指最小的弟弟。古时候,兄弟排行,伯为大,仲次之,叔第三,季最小。
B.三尺之法, 古人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因此法律又称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C.改秩,秩,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
D.擢,改官,一是平调,二是升职,三是降职。文中指的是李承之被提升为宝文阁待制。
【小题3】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承之独立性强,不求外援。本家兄长李柬之想要直接给他个官职,却辞而不受,后来他凭借科举考中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
B.李承之做事认真,颇受赏识。曾经因建议免除百姓徭役而受到王安石的举荐;熙宁年间,因详谈论制置司的情况而受到宋神宗的恩赏。
C.李承之纠察诸事,尽职尽责。担任集贤校理,察访陕西,发现郡县对于执行法律不严格,搞蒙混,乱收费超过制度规定,便加以纠正。
D.李承之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有商人违法为公主贩卖北方的珍珠,因涉及皇族,三司一直不敢追究,李承之秉公办理,立即下令缉拿案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
(2)“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敝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日:“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令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日:“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措,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①。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节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节)
(注)①乐毅原在魏任官,奉魏王之命出使燕国,燕昭王以客礼相待,遂留燕。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先王群臣,寡人新即位弃:离弃,这里指“离世”
B.故节于魏王假:假装
C.先王之名者堕:毁坏
D.臣虽不佞:有才能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
B.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
C.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
D.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毅在燕昭王时期得以重用,率兵伐齐,先后占其七十余城。惠王即位后,使用了齐人的反间计,派骑劫去代替乐毅,乐毅逃到了赵国,赵王封乐毅为望诸君。
A. 燕惠王在齐攻燕后,感到了后悔,但这一悔恨,不是由于认识到自己的过失,而是害怕乐毅助赵攻燕,于是燕王遣人责备乐毅。
B. 乐毅在回信中阐明圣贤之君应选贤任能,赏功罚过,对燕昭王任人的才德,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时也表明自身受燕昭王封赏当之无愧。
C. 乐毅在回信中没有直接地批驳燕惠王,而是从剖白自己心迹方面人手,不卑不亢,情辞恳切,最后写自己以古之君子为榜样,表白自身的高尚情操,同时劝燕惠王不要继续听信谗言,对自己抱有疑惧之心。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
(2)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