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田儋者,狄人也,故齐王田氏族也,儋从弟田荣,荣弟田横,能得人。
横定齐三年,汉王使郦生往说下齐王广及其相国横。横以为然,解其历下军。汉将韩信引兵且东击齐。齐初使华无伤、田解军於历下以距汉,汉使至,乃罢守战备,纵酒,且遣使与汉平。汉将韩信已平赵、燕,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因入临淄。齐王广、相横怒,以郦生卖己,而亨郦生。齐王广东走高密,相横走博,守相田光走城阳,将军田既军於胶东。楚使龙且救齐,齐王与合军高密。汉将韩信与曹参破杀龙且,虏齐王广。汉将灌婴追得齐守相田光。至博,而横闻齐王死,自立为齐王,还击婴,婴败横之军於嬴下。田横亡走梁,归彭越。彭越是时居梁地,中立,且为汉,且为楚。韩信已杀龙且,因令曹参进兵破杀田既於胶东,使灌婴破杀齐将田吸於千乘。韩信遂平齐,乞自立为齐假王,汉因而立之。
后岁馀,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以彭越为梁王。田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馀人入海,居岛中。高帝闻之,以为田横兄弟本定齐,齐人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後恐为乱,乃使使赦田横罪而召之。田横因谢曰:“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使还报,高皇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
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且吾亨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其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我独不愧於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今陛下在洛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间,形容尚未能败,犹可观也。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高帝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乎哉!”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为都尉,发卒二千人,以王者礼葬田横。
既葬,二客穿其冢旁孔,皆自刭,下从之。高帝闻之,乃大惊,大田横之客皆贤。吾闻其馀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於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
太史公曰: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节选自《史记·田儋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B.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C.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D.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和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因此“北面”有臣服于人之意。
B.“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
C.“传”字在文中位于“乘”字后,应该为名词,《说文》中提到:“传,遽也,驿递曰传。”因此传有驿传车马之义,古者以车驾马,乘诣京师,谓之传车。
D.古人有姓和氏之分,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信为人善用计谋,他一面派郦生去说服齐国归顺,一面又用蒯通的计谋,奇袭了齐国,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B.齐国灭亡以后,田横逃到了一个岛上,而汉王刘邦因为仰慕田横能得士的美名,执意要召见田横。
C.在被韩信用计谋击败后,田横十分的生气,先后两次组织军队和汉军交战,皆以失败告终,最后带领五百人逃到了海中的小岛上。
D.田横起初与刘邦都是王,而最后刘邦称帝,田横却要称臣,因此田横觉得羞耻。再加上田横杀了汉臣郦商的哥哥,自觉羞愧,这两个原因共同导致了田横的自杀。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韩信遂平齐,乞自立为齐假王,汉因而立之。
译文:
(2)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1-04 04:43: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邹容传

〔清〕章炳麟

邹容,字威丹,四川巴人。父某,略知书。容少慧敏,年十二,诵“九经”、《史记》、《汉书》皆上口。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容稍长,从成都吕冀文学。与人言,指天画地,非尧舜,薄周孔,无所避。冀文惧,摈之。父令就日本学,时年十七矣。与同学钮永建规设中国协会,未。学二岁,陆军学生监督姚甲有奸私事,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榜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事觉,潜归上海,与章炳麟见于爱国学社。是时,广州买办冯镜如,故入英吉利籍,方设国民议政厅于上海,招容,容诘镜如曰:“若英吉利人,此国民者,中国民邪?英吉利国民邪?”镜如惭,事中

容既熟习国史,学于冀文。疾异族如仇雠,乃草《革命军》以摈满洲。会虏遣江苏候补道俞明震检察革命党事,将逮爱国学社教习吴朓。朓故恶容、炳麟,又脱祸,直诣明震自归,且以《革命军》进。明震缓朓,朓逸,遂名捕容、炳麟。容在狱,日就炳麟说经,亦时时讲佛典。明年,狱决,容、炳麟皆罚作。西人遇囚无状。容不平,又啖麦饭不饱,益愤激。明年正月,遂疾。体温温不大热,但欲寐;又懊烦冤,不得卧;夜半独语骂人,旦皆不省。炳麟知其病少阴也,则告狱卒长,请自为持脉疏汤药,弗许;请召日本医,弗许。病四十日,二月二十九日夜半卒于狱中,年二十一矣。炳麟往抚其尸,目不瞑。内外哗言:西医受贿,下毒药杀之。疑不能明。然西医视狱囚至微贱,凡病者皆令安坐待命,勿与药。狱囚五百,岁瘐死者率一百六十人。容疾始发,而医不知其剧;比日久,病能已著,顾予以热病常药,亦下毒之次也。

容卒之岁,日本与露西亚始成。

——选自《太炎文录》,有删改

注:①露西亚:是日本对俄罗斯的一个旧称。
【小题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同学钮永建规设中国协会,未成功
B.镜如惭,事中    搁置
C.朓故恶容、炳麟,又脱祸   侥幸
D.旦皆不省 等到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B.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C.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D.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容年少时聪慧敏捷、博闻强识,深得老师厚爱,与人交谈慷慨激昂,指斥尧、舜,鄙视周公、孔子,毫无顾忌。
B.邹容为人正义、嫉恶如仇。在日本留学期间,和同学一起怒搧陆军学生监督姚甲。
C.邹容去世后,监狱内外哗然,都说外国医生受贿,下药毒死了邹容。作者认为这一说法没有确切依据。
D.文章结尾交代了邹容去世的当年日本和沙俄签订了和约。作者将邹容去世与国事相连,寄意遥深。
【小题4】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容诘镜如曰:“若英吉利人,此国民者,中国民邪?英吉利国民邪?
(2)疾异族如仇雠,乃草《革命军》以摈满洲。
【小题5】文章为邹容作传,以叙为主。请概括入狱后邹容所发生的事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虚己,字公受。父寅,住江南李氏。江南国除,伪官皆入留京师。举进士,起家为衢州司理参军。母老,弃官以归。虚已亦中进士第,知遂州。时太宗励精政事,尝手书累二十余纸,曰:“公勤洁已、奉法除奸、惠爱临民者,乃可书为劳绩,月给奉以实钱。”命有择群臣以治最闻者赐之,仍谕曰:“除奸之要,在乎奉法,不可因以生事。”时虚已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已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遂赐五品服,又赐其祖母钱五十万,命儒臣遍阅所批诏。虚已请罢其妻封以授祖母,诏悉封之,世以为荣。

会遣使察川峡吏能否,右州多不治,唯虚已与薛颜等数人,以能任职称。以便亲,请通判洪州。是时寅巳谢归,春秋高,寅母商无恙,虚已双舆迎侍。寅至豫章,乐其山水,曰:“此可以终吾身也。”遂临州之东湖,筑第字以居,虚已累迁兵部郎中。求补外,真宗称其儒雅循谨,特迁右谏议大夫。迁尚书工部侍郎。求分司南京,卒。初,虚已分司南京而归。其虚舟仕至余干县令,坐法免官,不复言仕。

初,太宗既赐虚已钱,翌日,以语宰相曰:“虚已诗思可嘉,予钱五十缗矣。”宰相对以所予乃五十万,帝知其误,由是诏群臣以章献者阁门勿受,皆由中书门下阅而上之。然论者谓虚已父子笃行,家甚贫,虽人主一时之误,殆天踢也。寅事亲孝,治家有法,闽门之内肃如也,虚已以孝友清慎世其家。

虚已喜为诗,数与同年进士曾致尧及其婿晏殊唱和。初,致尧谓曰:“子之词诗虽工,而音韵犹哑。”虚已未悟。后得沈休文所谓“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鸣,遂精于格律。有《雅正集》十卷。

(选自《宋史·李虚已传》,有删改)

(注)①江南:南唐。②浮声:平声。切响:仄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虚已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已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市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B.时虚已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已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C.时虚已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已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D.时虚已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已学古/人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家,指自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
B.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某些官员。
C.古代极重长幼之序,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表示排行第四。
D.格律,文中指诗、词、曲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虚已政绩突出。他因政绩突出获得太宗亲笔书写的勉励官吏的书法;朝廷派人考察用峡官吏的治理能力,他获得好评。
B.李虚已孝顺长辈。他继承父亲孝顺的传统,请求免掉妻子的封号而把封号赐给自己的祖母,他为侍奉长辈请求到洪州任职。
C.李虚已深受赏识。皇帝提拔他,并给他优待;皇帝要奖赏他五十缗钱,宰相认为应该奖赏五十万缗钱,皇帝同意了宰相的意见。
D.李虚已喜欢作诗。李虚已多次和曾致尧、晏殊唱和,最初曾致尧指出李虚已诗词的不足,李虚已没有明白,后来有所领悟,精通格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寅已谢归,春秋高,寅母尚无恙,虚已双舆迎侍。
(2)然论者谓虚已父子笃行,家甚贫,虽人主一时之误,殆天赐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浃,字悦之,南昌人。正德九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宁王宸濠将为变,浃与同邑御.史.熊兰草奏,授御史萧淮上之。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出核松潘边饷。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衅,箠死千户以下至五百人。又尝率家众遮击副使胡澧。抚、按莫敢言。浃至,尽发其状,杰遂褫职。嘉靖初,由右给事中出为河南参议。外.艰.归。六年,服阕,召修《明伦大典》。超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明年四月迁大理寺卿,俄迁右副都御史。《大典》成,转左。八年二月遂擢右都御史,掌院事。京师民张福诉里人张柱杀其母,东.厂.以闻,刑部坐柱死。不服,福姊亦泣诉官,谓母福自杀之,其邻人之词亦然。诏郎中魏应召覆按,改坐福。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浃是应召议,执如初。帝愈怒,褫浃职。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争之,帝大怒,并下两人诏狱。侍郎许赞等遂抵柱死,应召及邻人俱充军,杖福姊百,人以为冤。当是时,帝方深疾孝、武两后家,柱实武宗后家夏氏仆,故帝必欲杀之。浃家居十年。至帝幸承天与近臣论旧人,乃召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二十一年召为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二品六年满,加太子太保,坐事夺俸者再。浃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乞休。帝大怒,褫职为民。又十年卒。浃少有志节,自守严。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隆庆初,复官,予祭葬,谥.恭肃。

(节选自《明史·熊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B.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C.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D.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御史,古代具有监察性质的官职名,主要负责纠弹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
B. 外艰,中国古代丧制之名,通常指父丧或作为长房长孙在父亲去世之后遭遇的祖父之丧。
C. 东厂,即东缉事厂,官署名,中国明代设立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
D. 谥,古代帝王、官员等死后,由皇上或长辈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给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熊浃尽责尽力,忠于朝廷。宁王朱宸濠意图发动叛乱,担任礼科给事中的熊浃与同乡熊兰一起草拟奏章,通过御史萧淮上报朝廷。
B. 熊浃不畏权势,正直敢言。张杰依仗江彬势力,胡作非为,无人敢言,熊浃却尽发其状;张柱案中,熊浃不惧冒犯龙颜,支持应召。
C. 熊浃坚守志节,仕途坎坷。熊浃年轻时候就有志节,自我要求严格,一生中不结党营私,不苟且违心,多次遭遇处罚,最终乞归终老。
D. 熊浃富有才华,爱护人才。熊浃一生在礼部、兵部、吏部等多部门任职,颇有建树,还曾编撰《明伦大典》;在执任中,爱护人才,甚有口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
②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浃是应召议,执如初。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滕王元婴,贞观十三年始王,实封千户。为金州刺史,骄纵失度。在太宗丧,集官属燕饮歌舞,狎昵厮养;巡省部内,从民借狗求罝,所过为害;以丸弹人,观其走避则乐;城门夜开,不复有节。高宗以书切责曰:“朕以王至亲,不忍致於法,今署下上考①,冀愧王心。”
久之,迁洪州都督。官属妻美者,绐为妃召,逼私之。尝为典签崔简妻郑嫚骂,以履抵元婴面血流,乃免。元婴惭,历旬不视事。后坐法削户及亲事帐内之半,谪置滁州。起授寿州刺史,徙隆州,复不循法。录事参军事裴聿谏正其失,元婴捽辱之。聿入计具奏,帝迁聿六品上阶。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②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武后时,进拜开府仪同三司、梁州都督。薨,赠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献陵。
子十八人,长子修琦嗣,为长乐王,馀爵公。垂拱中,六人死诏狱。神龙初,更以少子修信子涉嗣,开元中,授左骁卫将军。薨,子湛然嗣,从玄宗至蜀,擢左金吾将军。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高祖诸子》)
【注】 ①下上考:唐代的对官员实行考评制度,考课成绩在中上以上的,每进一等就奖赏一季的俸禄;考课成绩为中中的,无赏无罚,俸禄不变;中下以下,每降一等就扣发一季俸禄。有下下考的,削除官职。元婴的成绩是下上考,要贬降。②蒋王:李恽(?― 67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七子 。
【小题1】对下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
B.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
C.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
D.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
B.旬,一个月分为三旬,一旬为十天。视事,官员处理政务;接任治事。
C.薨,《礼记·曲礼》中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或大官死曰薨,士死曰卒。
D.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元婴担任金州刺史时,骄横放纵,不遵守法纪,为害百姓,被高宗写信责骂,并且把他的考课评为下上考。
B.李元婴和蒋王都贪污钱财,所以高宗没有赏赐他们丝织品,而是给他们麻绳,要他们拿麻绳去串贪污的钱,以此羞辱这两人。
C.崔简的妻子郑氏被李元婴逼迫,但她勇敢抵抗,不惜抓破了自己的脸,这让李元婴自感惭愧,就放了郑氏,郑氏得以免受污辱。
D.李元婴有十八个儿子,开始由长子李修琦继嗣,后改由小儿子李修信的儿子李涉继嗣,李涉在开元年间,授任为左骁卫将军。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屡迁考功郎中,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从臾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调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拱嵒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考中状元。
B.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C.擢,有选拔、提升官职的意思。古时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还有“晋”“进”“转”“陟”等。
D.壬辰朔,是古代干支月相兼用的纪日方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七月壬辰朔”是七月初一那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B.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C.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抓住战机,攻破了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
(2)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