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 “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注释:
①蠲juān贷:免除租赋。蠲,除去,免除。
②流瘠:逃荒的饥民。
③羡余:羡、余,富足的,多出的。
④裒póu割: 宰割,聚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B.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都含意激切,言辞质朴。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它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22 05:55: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敏有才。闽俗,老而生子辄不举。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杞言:“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盗起京西,掠商、邓、均、房,焚光化军,署其旧职,兼京西转运、按察使。居数月,贼平。
会广西区希范诱白崖山蛮蒙赶反,有众数千,袭破环州、带溪普义镇宁砦,岭外骚然。擢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次宜州,蛮无至者。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洞说贼,不听。乃勒兵攻破白崖、黄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毁积聚,斩首百余级,复环州。贼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遣使诱之,赶来降。杞谓将佐曰:“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乃击牛马,为曼陀罗酒,大会环州,伏兵发,诛七十余人。后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遗诸蛮,因老病而释者,才百余人。御史梅挚劾杞杀降失信,诏戒谕之,为两浙转运使。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右安抚使、知庆州。杞上言:“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因为行赏。蕃酋率众千余内附,夏人以兵索酋而劫边户,掠马牛,有诏责杞。杞言:“彼违誓举兵,酋不可与。”因移檄夏人,不偿所掠,则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罢去。
杞性强记,博览书传,通阴阳数术之学,自言吾年四十六死矣。一日据厕,见希范与赶在前诉冤,叱曰:“尔狂僭叛命,法当诛,尚敢诉邪!”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
B.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
C.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
D.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
【小题2】下列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蛮,古代学者对四方部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往往用蛮、夷、戎、狄来泛指四方部族。
B.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加、权等。
C.右,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年代不同,左右尊卑也不同。
D.夏,宋朝的藩属党项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杞聪敏有才,长于地方治理。担任建阳知县时,针对当地的不良风俗,他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并规定若再发生便处以重罪。
B.杜杞足智多谋,战功赫赫。他先后镇压多地叛乱,善于与西夏周旋。围剿区希范、蒙赶时,先劝降,后进攻,最终迫使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其杀害。
C.杜杞性格倔强,敢于坚持原则。蕃人首领率众降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坚持原则,强调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就得不到酋长。
D.杜杞博闻强识,通晓阴阳数术。他能算出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一天上厕所时,见被他杀死的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严词斥责,不久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
(2)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珤(bǎo),字邦彦,藁城人。珤与兄玠同举成化末年进士,改庶吉士,数谢病居家。正德改元,擢南京侍读学士。武宗始游宣府,珤上疏力谏,不报。廷臣谏南巡,祸将不测,珤疏救之。
世宗立,代王琼为吏部尚书。自群小窃柄,铨政混浊。珤刚方,谢请托,诸犯清议者多见黜,时望大孚,而内阁杨廷和有所不悦。甫二月,复改掌詹事府,典诰敕。嘉靖元年遣祀阙里及东岳。事竣还家,屡乞致仕。言官以珤望重,交章请留,乃起赴官。三年五月诏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帝欲以奉先殿侧别建一室祀献帝,珤抗疏言其非礼。及廷臣伏阙泣争,珤与毛纪助之。无何,“大礼”议定,纪去位。珤复谏,帝得奏不悦,戒勿复言。明年建世庙于太庙东,帝欲从何渊言,毁神宫监,伐林木,以通辇道。珤复抗章,极言不可,弗听。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等力主之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趣具仪。珤乃上疏,奏入,帝大愠。
珤为人清介端亮,孜孜奉国。数以力行王道,清心省事,辨忠邪,敦宽大,毋急近效为帝言。帝见为迂阔,弗善也。议“大礼”时,帝欲援以自助,而珤据礼争,持论坚确,失帝意。至明年春,奸人王邦奇讦杨廷和,诬珤及宏为奸党,两人遂乞归。帝许宏驰驿,而责珤归怨朝廷,失大臣谊,一切恩典皆不予。归装幞被车一辆而已。都人叹异,谓自来宰臣去国,无若珤者。自珤及杨廷和、蒋冕、毛纪以强谏罢政,迄嘉靖季,密勿大臣无进逆耳之言者矣。珤加官,自太子太保至少保。七年冬卒,谥文隐。隆庆初,改谥文介。
(选自《明史·石珤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等/力主之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趣/具仪
B.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等/力主之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趣具仪
C.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等力主之/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趣具仪
D.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等力主之/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趣/具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元,帝王即位或在位改变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更换年号。
B.阙里,地名,相传为孔子授徒之所,位于山东曲阜城内阙里街,因有两石阙,故名。
C.太庙,皇帝的宗庙。最早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被供奉在太庙。
D.季,此处指兄弟排行次序最小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臣谏阻武宗南巡的原因,是怕皇帝遭遇不测之祸。石珤上疏说可以营救。
B.石珤性情刚正,谢绝请托。世宗时,小人当道,人才选拔混乱不堪。石珤担任吏部尚书后,拒绝任何的请求和托付,把那些空议时政的人进行了贬谪,威信大增。
C.石珤为人清正,忠心为国。他多次上疏给世宗,要他力行王道,明辨忠恶,敦厚大度,不要急功近利。皇上认为他迂阔,不喜欢他。
D.石珤弃官归养,身无长物。他辞职归家时,所带的行囊仅仅装了一辆车,京城百姓都觉得很诧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竣还家,屡乞致仕。言官以珤望重,交章请留,乃起赴官。
(2)至明年春,奸人王邦奇讦杨廷和,诬珤及宏为奸党,两人遂乞归。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陈平先事魏王咎,后归项羽,后降汉,汉三年,楚急攻汉,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汉王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将。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怒而辞,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其明年,用其奇计策,卒灭楚。汉六年,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牗候,其明年,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围以得开。孝惠帝六年,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孝文帝立,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为左丞相。居顷之,孝文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承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居项之,絳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孝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卒,为献候。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文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B.孝文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岁一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C.孝文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D.孝文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小题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牢:古代祭祀,牛、羊、猪三牲皆用称之为太牢。本文中指丰盛的食物。
B.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
C.丞相:战国时置相,为百官之长。秦于武王二年(前309)始置左、右丞相。
D.谥: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其专立的称号,仅有权势者才拥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足智多谋,能出奇计。楚军将汉王围困在荥阳城,陈平用计离间了楚方军心,狙杀范增;平城之围,也是因为他的计策,让受困的刘邦脱险。
B.陈平治国有才,受到信任。汉六年,他被封为户牗候;孝惠帝六年,他被任命为左丞相孝文帝即位后,仍被任命为左丞相,后来又单独任丞相。
C.陈平处事善变,善度时势。孝惠帝时,太后专权,要立吕家人为王,陈平假装听从,等到吕太后去世,他与太尉周勃合谋,最终诛灭了吕氏一党。
D.陈平能言善辩,口才超人。孝文帝即位后,曾经咨询朝廷事务,当时位次第一的大臣周勃回答不了,而陈平应答自如,有理有据,孝文帝也称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2)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进,保定曲阳人。幼隶军籍,初从万户张柔屯杞之三叉口,时荆山之西九十里曰龙冈者,宋境也。岁庚戌春,张柔引兵筑堡冈上。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
戊午,宪宗西征,丞相史天泽时为河南经略大使,选诸兵之骁勇者从,遂命进为总把。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冬十一月,至定远七十关,其关上下皆筑连堡,宋以五百人守之,巴渠江水环堡东流。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是夜二鼓,天泽遣进率勇士七十人,掩其不备,攻之,脱门枢而入者二十人。守门者觉,拔刀拒之,进被伤,不以为病。夜将旦,进遂得其堡,守之,关路始通,诸军尽度。进以功受上赏。
已未春二月,史天泽兵至行在所,围合州钓鱼山寨。夏五月,宋由嘉陵江以舟师来援,始大战三槽山西。帝立马东山,拥兵二万,夹江而阵,天泽乃号令于众曰:“听吾鼓,视吾旗,无少怠也。” 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嗓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史天泽以进对,赏锦衣、名马。八月,又战浮图关,前后凡五战,皆以功受上赏。
世祖即位,入为侍卫亲军。中统十九年,赐虎符,授怀远大将军。二十三年秋,海都及笃娃等领军至洪水山,进与力战,众寡不敌,军溃,进被擒。从至掺八里,遁还。还至京师,赏金织纹衣二裘、钞一千五百贯。二十五年,授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明年,改授左翼屯田万户,元贞元年春,卒。 
(选自《元史·李进传》,有删改)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
B.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
C.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
D.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鼓,即二更天,我国古代有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的方法,二更相当于现在的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B.中统,元世祖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C.虎符,是古代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成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
D.卒,有人死之意。古代不同阶层的人的死依其不同的身份地位而区别,如: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进跟随张柔,初次建功。主帅察罕率领军队在淮河交战,李进率兵周旋,夺取宋军战舰,因战功而升为百户。
B.李进担任总把,智勇双全。元宪宗西征时,李进被丞相任命为总把,在米仓关,李进趁夜袭击宋营,虽受伤,但最终仍取胜。
C.李进被俘逃回,仍受信任。在洪水山与敌军作战时,李进虽竭力作战,但双方力量悬殊,未能取胜,兵败被擒,伺机逃回,后仍被授职。
D.李进作战英勇,多次受赏。皇帝亲临战线,李进在作战时表现突出,被赐锦衣和名马;在浮图关作战,李进被赏赐五次。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将旦,进遂得其堡,守之,关路始通,诸军尽度。
(2)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人。中元佑三年进士第。宣和七年,召为给事中。为书时相,谓百姓困弊,起为盗贼,天下有危亡之忧。愿罢云中之师,修边保境,与民休息。高丽入贡,调民开运河,民间骚然。中书舍人孙傅论高丽国无功,不宜兴大役,傅坐罢。翰谓傅不当黜,时相怒,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

靖康初,复以给事中召。时金人攻京师甫退,翰造阙,即日赐对,除翰林学士,寻改御史中丞。上疏言边事,陈决胜之策。陈邦昌为太宰,翰上疏力争之。种师道罢为中太一宫使,翰言:“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钦宗谓其老难用,翰曰:“秦始皇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自吕望以来,用老将收功者,难一二数。以古揆今,师道虽老,可用也。”且谓:“金人此行,存亡所系,令一大创,使失利去,则中原可保,四夷可服。不然,将来再,必有不救之忧。宜起师道邀击之。”上不能用。擢中大夫、同知枢密院,论益不合,以病去,除延康殿学士、知亳州。坐言者落职,提举南京鸿庆宫。

高宗即位,用李纲荐,召复延康殿学士。既至,拜尚书右丞兼权门下侍郎。时建炎大变之后,河北山东大盗李成、孔彦舟等,聚众各数十万,皆以勤王为名,愿得张所为帅。所为御史,尝论黄潜善奸邪不可用,由此得罪。李纲为相,以所为河北等路招抚使,率成等众渡河,号召诸路,为兴复计。潜善力沮之。宗泽论车驾不宜南幸,宜还京师,且诋潜善等。潜善等请罢泽,翰极论以为不可。李纲罢,翰言:“纲忠义英发,舍之无佐中兴,今罢纲,臣留无益。”力求去,高宗未许。时潜善奏诛陈东,翰谓所亲曰:“吾与东,皆争李纲者。东戮东市,吾在庙堂可乎?”求去益力,章八上,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复以言者落职。

绍兴元年,召复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辞不至。二月,复资政殿学士。三年五月,卒,赠光禄大夫。

翰通经术,正直不挠,历事三朝,致位政府,徒以黼、攸、潜善辈熏莸异味,横遭口语,志卒不展。纲虽力之,不旋踵去,翰亦斥逐而死。所著书有《论语解》、《春秋传》。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有删改)

注①吕望:即姜子牙,年老时得遇周文王,后辅佐周武王灭商。②薰莸:香草和臭草,比喻志趣、政见不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书时相    诋:指责B.秦始皇王翦而用李信  老:认为……年老
C.将来再 举:行动,兴兵D.纲虽力之    引:引导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陈决胜之策   府吏闻此变,求假暂归
B.中书舍人孙傅论高丽国无功 其身也,则耻师焉
C.以所为河北等路招抚使  无伤也,是仁术也
D.舍之无佐中兴 若所为,求若所欲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
B.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
C.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
D.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翰对朝廷罢免李纲这样忠贞有才能可以辅佐国家中兴的人很失望,认为自己也没有必要留任,连续八次上奏请求辞职。
B.宋钦宗认为种师道年老不堪重用,许翰试图以王翦、吕望等为例来说明任用老将的必要性,但钦宗最终没有接受建议。
C.中书舍人孙傅因反对开凿运河被罢免。许翰认为不应当罢免孙傅,因而惹怒了当时的宰相,也被降为江州太平观提举。
D.许翰正直不屈,虽为三朝老臣,但因与黄潜善这类奸臣政见不合而横遭诬陷,难以施展抱负,对此,作者充满惋惜之情。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谓百姓困弊,起为盗贼,天下有危亡之忧。愿罢云中之师,修边保境,与民休息。
(2)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